净水发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36141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净水发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净水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水流运输中的能量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储藏水的水塔位置很高,但是水流栗上去后的动能和水流本身高位的势能没有被充分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提供一种效果更好的净水发电装置,具体目的见具体实施部分的多个实质技术效果。
[0004]为了达到如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0005]净水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上流的部分和下流的部分,上流的部分和下流的部分均为管道,上流的部分和下流的部分之间包含储存结构,上流的部分的管道上包含一组以上的管道运输发电部分,所述管道运输发电部分包含邻接安装的内置水栗和发电结构。
[000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下流的部分包含支架,沿下流发电结构通过支架固定有水轮轴,水轮轴套接水轮,水轮轴与水轮为一体式结构;水轮轴套接有变速机构,变速机构与发电机组连接;还包含加力部分,所述加力部分为力度叠加结构或/和是流量叠加结构,力度叠加结构为可转的加力水轮机的动力轴上的链轮和水轮轴上的链轮通过履带动力连接;所述流量叠加结构为流量加速结构。
[000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力度叠加结构的加力水轮机的动力轴可转安装在支架上,其置于水轮的上流处。
[000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流量叠加结构为变流结构,其为变径管道,所述变径管道安装在水轮的上流处。
[000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变径管道安装在加力水轮机的动力轴上,其的导流口指向水轮机的水轮机叶片上。
[00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水轮机的叶片为空心。
[00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变径管道内部包含一个可转的叶轮,其中部的轴安装在边侧轴承上,边侧轴承位于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上方连接一个升降结构。
[00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水轮轴通过可升降轴托固定,使水轮下端浸入在河水中;水轮轴套接有变速机构,变速机构与发电机组连接;下流发电结构上端的上位水向下流发电结构下端流动,冲击水轮转动,水轮带动水轮轴转动;水轮轴连接的变速机构与水轮轴一起转动,变速机构将水轮低速转动调节到高速转动,带动发电机组工作,由发电机组输出交流电压供给负载。
[0013]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充分利用管道的水流进行发电,节省能源,省电省能源,利用低水位差进行发电;改变了原来流速少无法利用管道水流动能的问题;能实现加流,流速加快和机械叠加,使得功效实现更好,效率
【附图说明】
[0014]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进行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总体效果示意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总体效果示意图;
[0018]图4为下流部分整体原理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实施例四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力度叠加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实施例五结构示意图;
[0023]图9为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1、下流的部分;2、上位水;3、水轮;4、水轮轴;5、支架;6、发电机组;7、U型槽;8、限位滑道;9、河水;10、可升降轴托;11、可升降轴;12、变速机构;13.侧板;14.发电机下固定块;15.地基平台;16.支架;17.水轮机叶片;18.加流装置;19.导流口 ;20.皮带;21.加力水轮机;22.履带;23.边侧轴承;24.基础平台;25.升降结构;26.上流管;27.下流管;28.发电结构;29.内置水栗;30.管道运输发电部分;31.储存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6]净水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上流的部分和下流的部分,上流的部分和下流的部分均为管道,上流的部分和下流的部分之间包含储存结构,上流的部分的管道上包含一组以上的管道运输发电部分30,所述管道运输发电部分30包含邻接安装的内置水栗29和发电结构28。
[0027]本处的结构更详细的说明如下:
[0028]内置水栗将水的流速增大使得水能够被栗高,因此水流速很大,采用紧接的发电机就能够将该部分动能利用起来,多个水栗和发电结构28能将部分能量利用起来,通过多个发电结构,使得水到储存结构后动能尽量小,一方面不冲击储存结构对其构成冲击力,使得储存结构如水塔的使用时间更长,另一方面,能够充分利用水的动能,使得原来管道运输的能量也可以被利用。
[0029]本处的发电结构28可以选择贯流式发电结构,也可以是采用后边方案中的发电结构。
[0030]实施例一;
[0031]如图1所示,沿下流的部分I通过支架5固定有水轮轴4,水轮轴4套接水轮3,水轮轴4与水轮3为一体式结构;水轮轴4通过可升降轴托10固定,使水轮3下端浸入在河水中;水轮轴4套接有变速机构12,变速机构12与发电机组6连接;下流的部分I上端的上位水2向下流的部分I下端流动,冲击水轮3转动,水轮3带动水轮轴4转动;水轮轴4连接的变速机构12与水轮轴4 一起转动,变速机构12将水轮3低速转动调节到高速转动,带动发电机组6工作,由发电机组6输出交流电压供给负载。
[0032]本处的管道也可以是开放式的管道,即其为坡道状的管道。
[0033]如图2所示,可升降轴托10被与限位在由支架5构成的U型槽7内,可升降轴托10连接支撑缸8的伸缩杆,通过支撑缸8的伸缩杆上下移动使水轮侵入在河水9适当的水位。
[0034]由于下流的部分I水位会随时间、季节变化,而侵入河水9的水轮3轴与水面距离直接影响着发电效果,因此不断通过检测水轮3轴与水面距离,通过调节机构控制水轮3轴与水面距离在合理距离,就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发电效率。
[0035]水轮3轴与水面距离通过在河面上方安装超声测距传感器,通过间隔测距方式,获取水轮3轴与水面距离。
[0036]变速机构12与水轮3分置在可升降轴托10两端,变速机构12同时起到平衡水轮3的作用。
[0037]变速机构12包括一个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组;从动齿轮组连接发电机组。
[0038]支架5整体为等腰三角形机构,U型槽在等腰三角形机构中心线上。等腰三角形有利于结构平稳。
[0039]支架5由两个相同结构直角三角形背靠背连接构成,背靠背之间由U型槽7支架体连接,这种结构有利于运输和现场安装。
[0040]水轮3采用水斗式结构或斜击式结构或现有的其它方式。
[0041]实施例二
[0042]如图3所示,支架5为双支架,分置于下流的部分I两岸,水轮轴4两端连接在支架5上。水轮轴4套接水轮3,水轮轴4与水轮3为一体式结构;水轮轴4通过可升降轴托10固定,使水轮3下端浸入在河水中;水轮轴4 一端套接有变速机构12,变速机构12与发电机组6连接;下流的部分I上端的上位水2向下流的部分I下端流动,冲击水轮3转动,水轮3带动水轮轴4转动;水轮轴4连接的变速机构12与水轮轴4 一起转动,变速机构12将水轮3低速转动调节到高速转动,带动发电机组6工作,由发电机组6输出交流电压供给负载。
[0043]作为进一步的改进;
[0044]如图4所示,支架5为双支架,分置于下流的部分I两岸,水轮轴4两端连接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