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气掺混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53808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尾气掺混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掺混装置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尾气掺混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空气污染在国内是比较突出的环境污染,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14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已达1.4亿,汽车尾气污染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大污染源。汽车尾气处理技术具有尾气充分掺混的要求。
[0003]风轮起源于荷兰的风车,现在广为应用的风力发电风轮是高速三叶风轮。风轮在气体流动条件下会产生叶尖涡和叶根漩涡,这些漩涡系会使气体旋转且掺混。波瓣混合器是航空发动机中广为应用的掺混装置,其主要作用是利用不同的波瓣使流过的气体进行充分掺混。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0005]本实用新型发明主要是根据风轮和波瓣混合器,设计一种适用于汽车尾气处理的掺混装置。将风轮漩涡系和波瓣漩涡系进行充分掺混叠加,并利用隔板的部分整流作用,进行全场掺混,实现充分掺混的良好效果。
[000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尾气处理的掺混装置,通过风轮、隔板和波瓣混合器的合理设计与布置,实现尾气的充分掺混。
[0007]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尾气掺混装置,其包括:
[0008]外壳,其设置在尾气出口装置的中段,且所述外壳为一两头圆锥形中部圆柱形的中空筒体;
[0009]内支撑部,其与所述外壳同轴设置,且所述内支撑部通过一支架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中部内;
[0010]风轮,其设置在所述内支撑部的头部,
[0011]波瓣混合器,其通过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中部内壁上,且所述波瓣混合器套设在所述内支撑部的中部,所述波瓣混合器的内径大于所述内支撑部的外径;
[0012]隔板,其包括周向设置在所述内支撑部上的第一隔板和周向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壁上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交错设置。
[0013]优选的是,所述的尾气掺混装置中,所述支架包括支撑所述内支撑部的第一支架和支撑所述波瓣混合器的第二支架。
[0014]优选的是,所述的尾气掺混装置中,所述风轮包括多个呈辐射状设置在所述内支撑部上的叶片,每个所述叶片与所述内支撑部的轴线倾斜设置。
[0015]优选的是,所述的尾气掺混装置中,风轮的直径为86_,叶片数为9片,尖速比为
Ιο
[0016]优选的是,所述的尾气掺混装置中,所述波瓣混合器为裙式结构。
[0017]优选的是,所述的尾气掺混装置中,波瓣混合器的上凸瓣数为12片,下凹瓣数为12片,上波瓣半径为7mm,下波瓣半径为3mm。
[0018]优选的是,所述的尾气掺混装置中,所述隔板的个数为12,每个所述隔板的厚度为0.5mmο
[001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0020]本实用新型通过无动力风轮使尾气旋转混合,通过隔板和波瓣混合器进行第二次充分混合,从而达到尾气流过此装置的充分混合效果。
[0021]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尾气掺混装置结构图;
[0023]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尾气掺混装置中的风轮的结构图;
[0024]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尾气掺混装置中的波瓣混合器的结构图;
[0025]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尾气掺混装置的X向位置简图;
[0026]图5为图4中Χ = 33位置的横截面的掺混效果图;
[0027]图6为图4中Χ = 55位置的横截面的掺混效果图;
[0028]图7为图4中Χ=110位置的横截面的掺混效果图;
[0029]图8为图4中Χ = 137位置的横截面的掺混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31]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003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尾气掺混装置,其包括:
[0033]外壳1,其设置在尾气出口装置的中段,且所述外壳为一两头圆锥形中部圆柱形的中空筒体;
[0034]内支撑部2,其与所述外壳1同轴设置,且所述内支撑部2通过一支架4设置在所述外壳1的中部内;
[0035]风轮3,其设置在所述内支撑部2的头部,
[0036]波瓣混合器5,其通过所述支架4设置在所述外壳1的中部内壁上,且所述波瓣混合器5套设在所述内支撑部2的中部,所述波瓣混合器5的内径大于所述内支撑部2的外径;
[0037]隔板6,其包括周向设置在所述内支撑部2上的第一隔板和周向设置在所述外壳1的内壁上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交错设置。
[0038]所述的尾气掺混装置中,所述支架4包括支撑所述内支撑部的第一支架和支撑所述波瓣混合器的第二支架。
[0039]如图2所示,所述的尾气掺混装置中,所述风轮包3括多个呈辐射状设置在所述内支撑部2上的叶片,每个所述叶片与所述内支撑部2的轴线倾斜设置。
[0040]所述的尾气掺混装置中,风轮3的直径为86mm,叶片数为9片,尖速比为1。
[0041]如图3所示,所述的尾气掺混装置中,所述波瓣混合器5为裙式结构。
[0042]所述的尾气掺混装置中,波瓣混合器5的上凸瓣数为12片,下凹瓣数为12片,上波瓣半径为7mm,下波瓣半径为3mm。
[0043]所述的尾气掺混装置中,所述隔板6的个数为12,每个所述隔板的厚度为0.5_。
[0044]图4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掺混效果图,上侧为流线对称面流线图,图5、图6、图7和图8分别为图4中X = 33,X = 55,X = 110,X = 137位置的横截面的掺混效果图。下面四幅图分别对应上侧四条红线标注位置的截面流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截面的漩涡非常充分,显示掺混效果良好。
[004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利用气体流过风轮、波瓣混合器形成的漩涡对尾气进行掺混,通过无动力风轮、波瓣混合器、隔板多级掺混装置,实现尾气处理过程中的充分掺混效果。
[0046]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主权项】
1.一种尾气掺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其设置在尾气出口装置的中段,且所述外壳为一两头圆锥形中部圆柱形的中空筒体; 内支撑部,其与所述外壳同轴设置,且所述内支撑部通过一支架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中部内; 风轮,其设置在所述内支撑部的头部, 波瓣混合器,其通过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中部内壁上,且所述波瓣混合器套设在所述内支撑部的中部,所述波瓣混合器的内径大于所述内支撑部的外径; 隔板,其包括周向设置在所述内支撑部上的第一隔板和周向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壁上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交错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掺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支撑所述内支撑部的第一支架和支撑所述波瓣混合器的第二支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掺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包括多个呈辐射状设置在所述内支撑部上的叶片,每个所述叶片与所述内支撑部的轴线倾斜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尾气掺混装置,其特征在于,风轮的直径为86mm,叶片数为9片,尖速比为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掺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瓣混合器为裙式结构。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尾气掺混装置,其特征在于,波瓣混合器的上凸瓣数为12片,下凹瓣数为12片,上波瓣半径为7mm,下波瓣半径为3mm。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掺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个数为12,每个所述隔板的厚度为0.5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尾气掺混装置,其包括:外壳,其设置在尾气出口装置的中段,且所述外壳为一两头圆锥形中部圆柱形的中空筒体;内支撑部,其与所述外壳同轴设置,且通过一支架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中部内;风轮,其设置在所述内支撑部的头部;波瓣混合器,其通过支架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中部内壁上,且波瓣混合器套设在所述内支撑部的中部,所述波瓣混合器的内径大于所述内支撑部的外径;隔板,其包括周向设置在所述内支撑部上的第一隔板和周向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壁上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交错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无动力风轮使尾气旋转混合,通过隔板和波瓣混合器进行第二次充分混合,从而达到尾气流过此装置的充分混合效果。
【IPC分类】F01N3/05
【公开号】CN205064048
【申请号】CN201520802440
【发明人】岳良明, 王斌, 刘芳, 张旭, 郭少杰
【申请人】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公开日】2016年3月2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