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内燃机的风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24969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摩托车内燃机的风冷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内燃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摩托车内燃机的风冷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常规缸头的前侧面上开设有排气通道,后侧面上开设有进气通道,而燃烧室顶部风道在前侧进气,在右侧及后侧出气,链条腔位于缸体的左侧,由于布置链条及密封机油的要求,不能设置出口。燃烧室在前侧、右侧及后侧都设置有散热片,直接与外界接触,但是燃烧室在链条腔侧没有散热片,是与机油油雾接触,由于机油温度较高,因此这一侧散热能力很差。
[0003]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201110058237.1)公开了一种空冷式引擎的汽缸头散热构造,该汽缸头包含阀门推动件、燃烧室、进气埠、排气埠、火花塞座、及链条室;该汽缸头于阀门推动件与燃烧室之间开设有一由进气埠至排气埠方向并沿链条室设置贯通的纵通道;且该汽缸头开设有一位于排气焊与进气焊之间,并朝向火花塞座方向开口的横通道,该横通道是与纵通道连通;该引擎将前述汽缸头的排气埠朝向车辆前方设置,并将进气埠朝向车辆后方设置,其中,纵通道上设有复数个柱体,由柱体本身即可为一热源的传导体,因此汽缸头作功时所产生的热源传递至柱体上,而该柱体又是位于纵通道,所以汽缸头作功时所产生的热,可以有效且可快速的被外界冷却风由纵通道带出。但是该内燃机仍然受到链条腔结构的制约,缸头燃烧室在链条腔侧的温度是最高的,座圈容易烧蚀,由于燃烧室在圆周方向温度不均匀,导致变形不均匀,出现燃烧室顶部翘曲漏气、缸体失圆,导致漏气、烧机油、拉缸等失效现象。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摩托车内燃机的风冷结构,该摩托车内燃机的风冷结构能够对燃烧室周围进行均匀的降温,同时降低缸头和链条腔内机油的温度。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摩托车内燃机的风冷结构,内燃机包括缸头,所述缸头内分别具有燃烧室、气门室和链条腔,所述气门室位于燃烧室的上方,所述链条腔呈扁平状,且链条腔位于燃烧室和气门室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结构包括导风套,所述缸头的前侧面上具有进风通道,缸头的后侧面上具有后出风通道,缸头的右侧面上具有右出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后出风通道及右出风通道均位于气门室的上方,且进风通道的内端分别与后出风通道的内端及右出风通道的内端相连通,所述链条腔的一内侧壁上开设有通孔,该通孔贯穿至缸头的左侧面,相对内侧壁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导风套穿设在链条腔内,且导风套的外端插接固连在通孔内,导风套的内端插接固连在安装孔内,所述导风套的内端与进风通道的内端相连通,导风套的外端与缸头外部相连通。
[0006]气门室位于燃烧室的上方,用于对燃烧室供气和排气,燃烧室呈筒状,其产生的大量热量传递到燃烧室周边以及气门室周边,链条腔整体呈扁平状并位于燃烧室和气门室的一侧,使得缸头的横截面大致呈矩形,因此具有四个外侧面,当内燃机安装到摩托车上使用时进风通道朝向车前方向,因此定义缸头朝向车前的方向为前侧面,摩托车行驶过程中,风由进风通道进入,然后在缸头的中部位置进行分流,部分气流从右出风通道流出,部分气流从后出风通道流出,而导风套采用导热金属材料制成,穿过链条腔,且导风套与进风通道的内端相连通,因此进风通道进入的气流部分能够从导风套流出,即气流从缸头的前侧进入,由左侧、右侧和后侧流出,能够对气门室周边进行降温,同时四个方向均有气流经过,能够对燃烧室周向进行均匀的降温,避免燃烧室周向局部受热过大导致形变不均匀,进一步的避免了出现燃烧室失园、烧机油、拉缸等现象,同时由于导风套穿过链条腔,链条腔的底部填充有机油,机油受热后部分变成油雾并弥漫在导风套周围,油雾的热量能够传递给导风套,因此导风套能够降低链条腔内机油的稳定,提高内燃机的整体稳定性。
[0007]在上述的摩托车内燃机的风冷结构中,所述导风套的内壁上周向具有若干长条状的散热凸棱,且散热凸棱的长度方向与导风套的轴向相同。散热凸棱能够增加导风套内部与气流的接触面积,即增加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而散热凸棱的长度方向与导风套的轴向相同,减少对气流的阻力,并能够降低噪音。
[0008]在上述的摩托车内燃机的风冷结构中,所述散热凸棱的横截面呈三角形,且在散热凸棱的内端具有倾斜的倒角面。横截面呈三角形的散热凸棱具有较大的散热面积,同时内端具有倒角面,该倒角面能够降低气流进入导风套时的阻力和噪音。
[0009]在上述的摩托车内燃机的风冷结构中,所述安装孔与进风通道的内端相连通,所述导风套的内端外周壁与安装孔的内壁螺纹连接并通过密封胶密封。即导风套的内端穿过通孔和链条腔后螺接在安装孔内,安装方便,同时通过密封胶进行密封,避免链条腔内的油雾渗出。
[0010]在上述的摩托车内燃机的风冷结构中,所述导风套的内端端面与进风通道的内壁齐平。能够减少对进风通道内气流的阻力,从而降低噪音。
[0011]在上述的摩托车内燃机的风冷结构中,所述导风套外端的外周壁上周向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套设有密封圈,所述导风套外周壁与通孔内周壁相贴靠,且密封圈与通孔内周壁相抵压。通孔为光孔,同时链条腔外侧壁受到外部气流的降温,温度较低,因此导风套与通孔之间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避免链条腔内的油雾渗出。
[0012]在上述的摩托车内燃机的风冷结构中,所述后出风通道内端的通风面积小于右出风通道内端的通风面积以及导风套内端的通风面积。由于进风通道和后出风通道均是沿前后方向布置,进风通道进入的气流流向与后出风通道的方向相同,气流会优先快速进入后出风通道,因此减小后出风通道内端的通风面积,避免进风通道进入的气流过多的从后出风通道流出,使得燃烧室周向均能够得到均匀降温。
[0013]在上述的摩托车内燃机的风冷结构中,所述缸头的前侧面上具有出气通道,缸头的后侧面上具有进气通道,所述进风通道位于出气通道与链条腔之间,所述后出风通道位于进气通道与链条腔之间。即进风通道能够对链条腔和出气通道进行降温,后出风通道能够链条腔和进气通道进行降温,使得进风通道和后出风通道得有有效的利用。
[0014]在上述的摩托车内燃机的风冷结构中,所述右出风通道的内端底面上具有若干长条状的散热片一,该若干散热片一位于气门室的上方,所述散热片一的外端朝向右出风通道的开口端,散热片一的内端均向进风通道的内端弧形弯折。散热片能够增加缸头与气流的接触面积,同时散热片一具有导流作用,能够将进风通道进入的气流部分导向右出风通道,避免气流直接从后出风通道流出,提高降温效果。
[0015]在上述的摩托车内燃机的风冷结构中,所述缸头的外侧面上均布有若干环形的散热片二,所述导风套的外端伸出通孔孔口,且导风套外端的外周壁与散热片二相贴靠。散热片二与外部空气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对缸头进行整体降温,而导风套本身为导热体,能够将链条腔内的热量传递给散热片二,提高对链条腔的降温效率。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摩托车内燃机的风冷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0017]1、由于风由进风通道进入,然后在缸头的中部位置进行分流,部分气流从右出风通道流出,部分气流从后出风通道流出,部分气流从导风套流出,即气流从缸头的前侧进入,由左侧、右侧和后侧流出,能够对气门室周边进行降温,同时四个方向均有气流经过,能够对燃烧室周向进行均匀的降温,避免燃烧室周向局部受热过大导致形变不均匀,进一步的避免了出现燃烧室失园、烧机油、拉缸等现象。
[0018]2、由于导风套穿过链条腔,链条腔的底部填充有机油,机油受热后部分变成油雾并弥漫在导风套周围,油雾的热量能够传递给导风套,因此导风套能够降低链条腔内机油的稳定,提高内燃机的整体稳定性。
[0019]3、由于导风套内壁上具有散热凸棱,能够增加导风套内部与气流的接触面积,SP增加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0020]4、由于导风套本身为导热体,能够将链条腔内的热量传递给散热片二,提高对链条腔的降温效率。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缸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缸头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缸头的结构剖视图。
[0024]图4是图3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0025]图5是导风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6是缸头的结构侧视图。
[0027]图7是图6中A-A处的结构剖视图。
[0028]图8是图6中B-B处的结构剖视图。
[0029]图中,1、缸头;11、燃烧室;12、气门室;13、链条腔;131、通孔;132、安装孔;14、进风通道;15、后出风通道;16、右出风通道;161、散热片一 ;17、进气通道;18、出气通道;19、散热片二 ;2、导风套;21、散热凸棱;22、倒角面;23、密封槽;3、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31]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摩托车内燃机的风冷结构,内燃机包括缸头1,缸头1内分别具有燃烧室11、气门室12和链条腔13,气门室12位于燃烧室11的上方,用于对燃烧室11供气和排气,燃烧室11呈筒状,其产生的大量热量传递到燃烧室11周边以及气门室12周边,链条腔13整体呈扁平状并位于燃烧室11和气门室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