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加压风力发电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458699阅读:来源:国知局
通道101,所述加压叶片300以及所述原动力叶片200位于所述通道101内且安装于所述风筒400,所述发电机100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上。
[0041]本实施例提供的自主加压风力发电机100,其结构简单合理,加工制造方便,制造成本低;同时,该风力发电机100能够提高对风能的利用率,进而转化得到更多的电力,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具体如下:
[0042]该自主加压风力发电机100包括多级原动力叶片200以及加压叶片300,多级原动力叶片200以及加压叶片300均安装于风筒400内,风筒400为筒身封闭结构,具有两个端口,且两个端口之间连通,风从迎风端102吹入,从背风端吹出,风力更加集中,风进入风筒400内后作用在原动力叶片200上的风力更强。原动力叶片200与加压叶片300安装于风筒400内后,加压叶片300位于多级原动力叶片200之间,且原动力叶片200与加压叶片300同轴设置,转动过程中,能量的传递效率高,转动更加平稳,整个系统的安装方便,使用安全可靠。具体安装时,加压叶片300与原动力叶片200安装在同一转动轴上,且该转动轴的轴线与风筒400的轴线相互平行,原动力叶片200与风的接触面积大,原动力叶片200的转速得到提升。优选设置为,所述转动轴的轴线与所述风筒400的轴线共线,原动力叶片200的叶片主体受力更加均匀,转动平稳。
[0043]每个原动力叶片200上的叶片主体的数量按需设置,优选设置为三个以上,安装方便,风力的利用率高。
[0044]原动力叶片200在风力的带动下转动,进而带动加压叶片300转动,加压叶片300使风筒400内的风速提升,使得迎风端102的气流加速,迎风端102内的压力小,风筒400外部的气体大量的进入风筒400内,进而实现了风速的提升,风力更大,使得原动力叶片200的转速加快,进而带动发电机100的转轴快速旋转,增加了发电量。同时,速度得到提升的风进入到后续的原动力叶片200上,带动原动力叶片200转动,进而促进了前面的原动力叶片200以及加压叶片300的转动,负压区的压力快速降低,能够引入更多的风能加以有效利用。请参阅图2,示出了发电机100的转子的侧视图,便于进入风筒的风通过发电机100的转子,发电机的发电效率更高。
[0045]为了进一步提高风力的利用率,该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风筒400的迎风端102设置有一组所述原动力叶片200,所述加压叶片300位于该原动力叶片200之后,加压叶片300需要在原动力叶片200的带动下转动,实现对风力的加压作用,因此,风通过第一组原动力叶片200,推动其转动,转轴带动加压叶片300转动后将气流加速,在通流面积变小时,气流压力增大。随后在低压区速度增大,高速气流作用在从动力叶片上,推动叶片快速装动。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
[0046]该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还包括多组从动力叶片600,所述加压叶片300位于所述原动力叶片200以及所述从动力叶片600之间,且所述加压叶片300靠近所述风筒400的迎风端102。从动力叶片600有效利用加速后的风力,从动动力叶片转动速度快,带动转轴快速转动,发电量大。
[0047]该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发电机100位于所述风筒400内,所述发电机100的转轴与所述原动力叶片200的转轴同轴设置;所述发电机100远离所述风筒400的迎风端102,且所述发电机100位于所述加压叶片300与所述原动力叶片200之间。发电机100与原动力叶片200采用同一转轴固定连接,便于发电机100的安装,整个系统的传动结构简单,能量损失小,从而增加了发电量。
[0048]该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风筒400的截面为圆环状,所述风筒400的迎风端102设计为喇叭形,能够吸收更多的风量,进而提高风力发电机100的发电效率。
[0049]该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支撑架500为混凝土浇筑制成的筒形,且所述支撑架500竖向设置,结构牢固可靠,使用寿命长,不易出现安全事故。
[0050]该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支撑架500包括上层筒201以及底座筒202,所述上层筒201与所述底座筒202同轴设置,且所述底座筒202呈锥台形,所述底座筒202靠近所述上层筒201的一端的直径与所述上层筒201的直径相等,支撑架500的安装更加牢固,不易发生倒塌的情况,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0051]该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支撑架500为多根金属型材搭建制成的框架结构,所述多根金属型材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支撑架500的安装与拆卸方便,可以在现场进行安装,施工效率高,周期短。同时,安装更加灵活,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支撑架500的高度,满足不同地区的使用需求,节省了安装成本。
[0052]实施例二
[0053]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也提供了一种自主加压风力发电机100,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实施例一描述的技术方案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为了避免叙述重复累赘,实施例一已经公开的技术方案不再重复描述,具体如下:
[0054]所述发电机100位于所述支撑架500内,所述发电机100与所述支撑架500可拆卸连接,所述原动力叶片200的输出端通过传动组件103与所述发电机100的输入端连接,发电机100不会阻挡风在风筒400内的流通,风能的损失小,作用在原动力叶片200上的风力大,发电量多。
[0055]该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传动组件103设置为皮带传动机构,皮带传动机构包括皮带轮以及皮带,皮带轮分别安装在发动机的转轴以及原动力叶片200的转轴上,然后,通过皮带连接,原动力叶片200转动带动发电机100转轴转动,实现发电功能。
[0056]该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传动组件103设置为齿轮传动机构,齿轮传动机构传动平稳可靠,传动效率高,使用寿命长;同时,齿轮传动机构的结构紧凑,占用的空间小,节省了安装空间。
[005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自主加压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架以及风力发电机组件,其中: 所述风力发电机组件包括发电机、加压叶片以及原动力叶片,所述原动力叶片设置有多组,所述加压叶片与多组所述原动力叶片同轴设置,多组所述原动力叶片沿轴向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加压叶片位于多组所述原动力叶片之间;所述原动力叶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发电机的输入端,用于驱动所述发电机的转子转动; 所述安装架包括风筒以及支撑架,所述风筒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加压叶片以及所述原动力叶片均安装于所述风筒内,所述发电机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加压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组从动力叶片,所述加压叶片位于所述原动力叶片以及所述从动力叶片之间,且所述加压叶片靠近所述风筒的迎风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主加压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位于所述风筒内,所述发电机的转轴与所述原动力叶片的转轴同轴设置;所述发电机远离所述风筒的迎风端,且所述发电机位于所述加压叶片与所述从动力叶片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主加压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位于所述支撑架内,所述发电机与所述支撑架可拆卸连接,所述原动力叶片的输出端通过传动组件与所述发电机的输入端连接且同轴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主加压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设置为皮带传动机构。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主加压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设置为齿轮传动机构。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自主加压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筒的截面为圆环状,所述风筒的迎风端设计为喇叭形。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主加压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为混凝土浇筑制成的筒形,且所述支撑架竖向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主加压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上层筒以及底座筒,所述上层筒与所述底座筒同轴设置,且所述底座筒呈锥台形,所述底座筒靠近所述上层筒的一端的直径与所述上层筒的直径相等。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主加压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为多根金属型材搭建制成的框架结构,所述多根金属型材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主加压风力发电机,属于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包括安装架以及风力发电机组件,风力发电机组件包括发电机、加压叶片以及原动力叶片,原动力叶片设置有多组,加压叶片与多组原动力叶片同轴设置,多组原动力叶片沿轴向方向间隔设置,且加压叶片位于多组原动力叶片之间;原动力叶片的输出端连接发电机的输入端,用于驱动发电机的转轴转动;安装架包括风筒以及支撑架,风筒安装于支撑架上,风筒具有用于通风的通道,加压叶片以及原动力叶片位于通道内且安装于风筒,发电机安装于安装架上。该风力发电机能够提高对风能的利用率,进而转化得到更多的电力,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IPC分类】F03D1/02, F03D9/25, F03D13/20
【公开号】CN205370845
【申请号】CN201620030710
【发明人】彭金柱
【申请人】彭金柱
【公开日】2016年7月6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