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回油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49867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燃油回油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油回油管,包括管本体,所述管本体上连接有多根用于与喷油器连接的第一分支管,管本体在其长度方向的出油端连接有分别与管本体连通的第二分支管和第三分支管,所述第二分支管用于与共轨管连接,所述第三分支管用于与油箱连接,所述管本体在其长度方向的进油端连接有用于与喷油泵连接的第一管接头。本实用新型将管本体和第二分支管集成为一体且将第二分支管和第三分支管设置在管本体的同一端,从而减少了发动机整机油管的数量,避免安装时与发动机其他相邻零部件交叉干涉,使整机布置更紧凑,外观漂亮,且降低了发动机的成本。
【专利说明】
燃油回油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油回油管。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燃油回油管结构如图1所示,其包括管本体I,管本体I上并排连接有多根用于与喷油器连接的第一分支管2,其中第一分支管2和管本体I的尺寸一致,管本体I的一端连接有四通管接头4,四通管接头4的其中一接头连接有用于与共轨管连接的第二分支管3,四通管接头4的另一接头用于与喷油栗相连,四通管接头的最后一接头通过第三分支管5与整车的油箱相连。
[0003]工作时,喷油器中未喷射的柴油经过第一分支管2进入管本体I并流至四通管接头4处,共轨管中柴油经过第二分支管3流至四通管接头4处,喷油栗中多余的柴油经其管路汇聚至四通管接头处,汇聚后的柴油通过第三分支管5回到位于整车上的油箱。
[0004]采用此种结构的回油管,其油管数量较多,易与发动机上其他相近零部件干涉,不利于发动机整体布置;其次油管数量增加,使发动机成本更高;再者现有喷油器回油管直径仅为6 X 1mm,不利于燃油回油。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燃油回油管,使发动机整机油管数量减少,使整机布置更加紧凑。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管本体,所述管本体上连接有多根用于与喷油器连接的第一分支管,其结构特点是所述管本体在其长度方向的出油端连接有分别与管本体连通的第二分支管和第三分支管,所述第二分支管用于与共轨管连接,所述第三分支管用于与油箱连接,所述管本体在其长度方向的进油端连接有用于与喷油栗连接的第一管接头。
[0007]所述管本体的出油端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端部连接有三通管接头,所述三通管接头的其中一接头与第二分支管连接,所述三通管接头的另一接头与第三分支管连接。
[0008]所述管本体的内径与第一分支管的内径之比为2.5-3.5:1。
[0009]所述第三分支管、连接管以及管本体的内径一致。
[0010]所述第三分支管的内径大于第二分支管的内径。
[0011]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将管本体和第二分支管集成为一体且将第二分支管和第三分支管设置在管本体的同一端,从而减少了发动机整机油管的数量,避免安装时与发动机其他相邻零部件交叉干涉,使整机布置更紧凑,外观漂亮,且降低了发动机的成本。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3]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不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0015]图3为图2左视的结构不意图;
[0016]图4为图2俯视的结构不意图;
[001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2至图5所示,燃油回油管包括管本体I,管本体I侧部并排连接有多根用于与喷油器连接的第一分支管2,第一分支管2的端部设有管接头,管本体I在其长度方向的出油端即图示中左端连接有分别与管本体I连通的第二分支管3和第三分支管5,第二分支管3用于与共轨管连接,第三分支管5用于与油箱连接,第二分支管3和第三分支管5的端部也分别设置管接头,管本体I在其长度方向的进油端即图示中右端连接有用于与喷油栗连接的第一管接头6,其中第二分支管3、第三分支管5以及管本体I右端的弯折方向及角度会根据具体发动机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本实施例中管本体I的出油端连接有连接管7,连接管7的端部连接有三通管接头8,三通管接头8的其中一接头与第二分支管3连接,三通管接头8的另一接头与第三分支管5连接。本实用新型中所说的管接头及三通管接头8均为现有技术,其具体结构不再赘述。
[0019]本实用新型中管本体I的内径与第一分支管2的内径之比为2.5-3.5:1,优选为3:1,第三分支管5的内径与管本体I及连接管7的内径一致,且第三分支管5的内径大于第二分支管3的内径,保证燃油回油更迅速。
[0020]本实用新型将管本体I和第二分支管3集成为一体,并使第二分支管3位置左移,相应的发动机燃油回油口位置也进行相应的更改,喷油器、共轨管和喷油栗的回油汇聚口也移动到左侧,缩短了与整车油箱相连的油管的长度,再者管本体I的内径较大,使回油更加迅速。本实用新型中第三分支管5的回油口相对于现有技术其左移将近lm,使整车油箱相连的油管长度缩短进lm,油管数量的减少以及长度的缩短,使低压油管成本降低,使发动机更具价格优势。
[002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范围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燃油回油管,包括管本体(I),所述管本体(I)上连接有多根用于与喷油器连接的第一分支管(2),其特征是所述管本体(I)在其长度方向的出油端连接有分别与管本体(1)连通的第二分支管(3)和第三分支管(5),所述第二分支管(3)用于与共轨管连接,所述第三分支管(5)用于与油箱连接,所述管本体(I)在其长度方向的进油端连接有用于与喷油栗连接的第一管接头(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回油管,其特征是所述管本体(I)的出油端连接有连接管(7),所述连接管(7)的端部连接有三通管接头(8),所述三通管接头(8)的其中一接头与第二分支管(3)连接,所述三通管接头(8)的另一接头与第三分支管(5)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油回油管,其特征是所述管本体(I)的内径与第一分支管(2)的内径之比为2.5-3.5: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油回油管,其特征是所述第三分支管(5)、连接管(7)以及管本体(I)的内径一致。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油回油管,其特征是所述第三分支管(5)的内径大于第二分支管(3)的内径。
【文档编号】F02M37/00GK205638744SQ201620316128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6日
【发明人】王光明, 王培起, 卢元辉, 范委修
【申请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