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液加液循环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65797阅读:652来源:国知局
电解液加液循环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冷却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电解氢氧发生器的电解液加液循环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0002]水电解制取氢气的过程中,由于电解反应的发生、电解槽的耐压密闭结构等因素,会造成电解槽内电解液温度持续升高,当电解液温度过高甚至液体沸腾后,对电解效率和产气量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0003]—般采用对电解槽进行强制风冷散热和电解液导出冷却两种方式对电解液进行降温处理。电解槽强制风冷散热的方式,对于电解槽的结构设计要求较高、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强制风冷散热,会带来电耗的升高。电解液导出冷却的方式,对电解液循环管路系统设计较为复杂,必须通过耐腐蚀的循环栗来实现电解液的导出和回流,工艺过程中安全性要求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0005]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解液加液循环冷却系统,通过设置补液罐和动力机构,将补液罐内的液体补充到储液集气罐内,同时也可向补液罐内补充液体,并且,将冷却盘管设置在充满电解液或蒸馏水的补液罐中,将流入到储液集气罐内的电解液冷却,实现了电解液的循环冷却。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7]—种电解液加液循环冷却系统,包括:
[0008]电解槽,其为电解发生装置,所述电解槽为一封闭的槽体,且其内充满电解液;
[0009]储液集气罐,其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电解槽的上方,且所述储液集气罐的底部通过一气液管道与所述电解槽的上部气液相通;
[0010]补液罐,其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储液集气罐的下方,所述补液罐内容纳有电解液或蒸馏水;以及,
[0011]动力机构,其通过第一液体管道和第二液体管道分别与所述补液罐和所述储液集气罐各自液体连通,以将所述补液罐内的电解液或蒸馏水补入所述储液集气罐内。
[0012]优选的是,所述的电解液加液循环冷却系统中,所述动力机构为加液循环栗,所述加液循环栗设置在所述补液罐旁,所述加液循环栗的进液口通过所述第一液体管道与所述补液罐的下部液体连通,而其出液口通过第二液体管道与所述储液集气罐的上部液体连通。
[0013]优选的是,所述的电解液加液循环冷却系统中,所述电解槽内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储液集气罐内设置有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补液罐内设置有第三液位传感器。
[0014]优选的是,所述的电解液加液循环冷却系统,还包括:
[0015]冷却盘管,其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补液罐中,且被浸泡在所述补液罐中的电解液或蒸馏水中,所述冷却盘管的一端通过第三液体管道与所述储液集气罐的底部液体连通,而另一端通过第四液体管道与所述电解槽的下部液体连通。
[0016]优选的是,所述的电解液加液循环冷却系统中,所述冷却盘管的形状为螺旋形、W型或S型。
[0017]优选的是,所述的电解液加液循环冷却系统,还包括:
[0018]通液口,其设置在所述储液集气罐的底部,所述通液口与所述第三液体管道的一端连通,以使所述储液集气罐通过所述第三液体管道与所述冷却盘管液体连通。
[0019]优选的是,所述的电解液加液循环冷却系统,还包括:
[0020]集气口,其设置在所述储液集气罐的底部,所述集气口与所述气液管道的一端连通以使所述储液集气罐通过所述气液管道与所述电解槽气液相通;以及,
[0021]补液口,其设置在所述储液集气罐的上部,所述补液口与所述第二液体管道的一端连通以使所述储液集气罐通过所述第二液体管道与所述动力机构连通。
[0022]优选的是,所述的电解液加液循环冷却系统中,所述补液罐与所述电解槽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0023]优选的是,所述的电解液加液循环冷却系统中,所述电解槽的下部还设置有电解槽进液口,所述电解槽进液口与所述第四液体管道的一端连通,以使所述冷却盘管与所述电解槽液体连通。
[0024]优选的是,所述的电解液加液循环冷却系统中,所述补液罐的上部还设置有加液口和液位观察板。
[0025]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6]本实用新型补液罐内的冷却盘管形状可为螺旋形、W型或S型,充分增加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果,盘管材质可以散热性能好、且耐酸碱腐蚀的不锈钢或铝合金材质。
[0027]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既无需对电解槽进行强制散热,又不用将电解液导出后冷却,利用系统自身的附带罐体结构和管路即可实现电解液的循环降温,保证了稳定的电解效率和部件使用寿命。本装置适用于汽车领域及其他小型水电解制取氢氧气装置。
[0028]本实用新型设计简单,成本低、电耗低,同时安全型号,效率很高,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
[0029]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解液加液循环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32]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003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解液加液循环冷却系统,包括:
[0034]电解槽I,其为电解发生装置,所述电解槽I为一封闭的槽体,且其内充满电解液;
[0035]储液集气罐2,其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电解槽I的上方,且所述储液集气罐2的底部通过一气液管道3与所述电解槽I的上部气液相通;
[0036]补液罐7,其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储液集气罐2的下方,所述补液罐7内容纳有电解液或蒸馏水;以及,
[0037]动力机构8,其通过第一液体管道9和第二液体管道10分别与所述补液罐7和所述储液集气罐2各自液体连通,以将所述补液罐7内的电解液或蒸馏水补入所述储液集气罐内。
[0038]作为优选,所述动力机构8为加液循环栗,所述加液循环栗设置在所述补液罐7旁,所述加液循环栗的进液口通过所述第一液体管道9与所述补液罐7的下部液体连通,而其出液口通过第二液体管道10与所述储液集气罐2的上部液体连通。
[0039]作为优选,所述电解槽I内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储液集气罐2内设置有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补液罐7内设置有第三液位传感器。所述储液集气罐2的下限液位高度设置为其高度的1/4?1/3,这样的高度能够保证电解液随电解产生的气体进入储液集气罐2内。储液集气罐2的上限液位高度设置为其高度的3/4,这样能够保证有一部分空间用于电解产生的气体的存在空间。
[0040]作为优选,还包括:
[0041]冷却盘管4,其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补液罐7中,且被浸泡在所述补液罐7中的电解液或蒸馏水中,所述冷却盘管7的一端通过第三液体管道5与所述储液集气罐2的底部液体连通,而另一端通过第四液体管道6与所述电解槽I的下部液体连通。
[0042]作为优选,所述冷却盘管4的形状为螺旋形、W型或S型。
[0043]作为优选,还包括:
[0044]通液口 220,其设置在所述储液集气罐2的底部,所述通液口 220与所述第三液体管道5的一端连通,以使所述储液集气罐2通过所述第三液体管道5与所述冷却盘管4液体连通。
[0045]作为优选,还包括:
[0046]集气口 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