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浮式深水物料采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01057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浮式深水物料采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深水物料采集装置。主要用于将深水水底的砂、石、泥、煤碳、矿粉及其它物料采集至水面。属深水疏浚、水下采砂、采石料以及水下工程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本实用新型作出以前,以往对深水砂石等的采集一直沿用液下泵及离心泵来进行。它们存在以下不足1、泵的磨损非常严重。大直径的石块在上移的过程中与管壁及泵内叶片直接接触,极易磨损管壁以及泵内叶片。
2、泵能采到的物料粒径较小。大直径的物料通过时极易打碎叶片,因此不能采集较大直径的物料。
3、泵的功率较大。泵的功率与水深成正比,水越深,泵的功率就越大。
4、泵采集物料的深度受到限制,只能采集到水深50m的物料。
因此,该类采集装置结构复杂,造价高,磨损大,使用寿命短,能耗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磨损小、能耗低的气浮式深水物料采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气浮式深水物料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导管、外套管、吸头和进气接管,外套管空套于导管外,外套管与导管之间构成气室,进气接管连接于外套管管壁,吸头向下连接于导管下端,导管管壁密布有若干进气孔。压缩空气由进气接管进入外套管与导管之间的气室,再由导管管壁的进气孔进入导管内,深水水底的砂石料等由导管下端的吸头进入,再由导管上端引出。
本实用新型气浮式深水物料采集装置,所述外套管管壁上连接有平衡管,平衡管上装有平衡阀,用于对外套管与导管之间的气室内的压缩空气起平衡调节作用。
本实用新型气浮式深水物料采集装置,所述的吸头下端包封有防护隔栅。以阻隔超大石料等的进入而被卡死。
本实用新型装置只需配备合适的空压机即可进行施工。与现有泵类采集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磨损小。物料在上移的过程中由压缩空气浮托并包覆着往上移动,与管壁不直接接触,摩擦力小。
2、能采到的物料粒径大。本装置内没有传动装置,因此,理论上讲只要能通过导管管径的物料,就可以采集到。
3、结构简单、运转可靠、操作方便。
4、采集物料的深度不受限制,深、浅水域的物料均可采集。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浮式深水物料采集装置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浮式深水物料采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I放大图。
图4为图2的A向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气浮式深水物料采集装置的应用实施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导管1、外套管2、吸头3、连接法兰4、5和6、平衡管7、平衡阀8、进气接管9、连接法兰10和11、气室12、进气孔13、防护隔栅14、气管15、空压机16、引流管17、砂石料出口18、水位线19和砂石料20。
参见图1~2,气浮式深水物料采集装置,主要由导管1、外套管2、吸头3、进气接管9以及平衡管7和平衡阀8等组成。
外套管2空套于导管1外,外套管2与导管1之间构成气室12,进气接管9连接于外套管2管壁上,吸头3向下连接于导管1下端,导管1上端为砂石料出口,平衡管7连接于外套管2管壁上,平衡阀8装置于平衡管7上。
参见图3,导管1管壁密布有若干进气孔13,进气接管9进入气室12内的压缩空气由该进气孔13进入导管1内。
参见图4,吸头3呈喇叭状,吸头3下端包封有防护隔栅14。
参见图5,使用时,本实用新型气浮式深水物料采集装置的进气接管9与气管15相接,气管15与空压机16相连接。导管1上端与引流管17相接。该装置利用压缩空气,通过气管连续不断的将压缩空气送入引流管底部,并向水中释放。由于空气的质量较水轻,连续不断的空气,由导管的底部向管内释放,从而把引流管内的水挤出引流管。这时,引流管的内、外就会形成一个压力差。外面的压力大于内部的压力。压差的大小与水深成正比。在压差的作用下,在引流管的进口附近一定的范围内,就会产生一个很高的水流速度。该速度与水及气压深成正比,在高速水流的切削下,引流管口周围的泥、砂、砾石及其它物料便源源不断的随着高速水流进入引流管被浮托到水面上来。
权利要求1.一种深水吹沙石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导管(1)、外套管(2)、吸头(3)和进气接管(9),外套管(2)空套于导管(1)外,外套管(2)与导管(1)之间构成气室(12),进气接管(9)连接于外套管(2)管壁,吸头(3)向下连接于导管(1)下端,导管(1)管壁密布有若干进气孔(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水吹沙石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套管(2)管壁上连接有平衡管(7),平衡管(7)上装有平衡阀(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深水吹沙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头(3)下端包封有防护隔栅(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深水吹沙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头(3)呈喇叭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浮式深水物料采集装置,主要用于将深水水底的砂、石、泥、煤碳、矿粉及其它物料采集至水面。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导管(1)、外套管(2)、吸头(3)和进气接管(9),外套管(2)空套于导管(1)外,外套管(2)与导管(1)之间构成气室(12),进气接管(9)连接于外套管(2)管壁,吸头(3)向下连接于导管(1)下端,导管(1)管壁密布有若干进气孔(1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磨损小、能耗低。
文档编号E02D1/00GK2909219SQ20062007419
公开日2007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19日
发明者张雄金 申请人:江阴市水利机械施工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