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用换向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06420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支架用换向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矿用的支护设备的换向阀。
背景技术
换向阀是煤矿井下支护设备——支架重要的液压元件之一,由于其操作方便、换 向可靠、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多年来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实际应用中,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由于液压系统回液压力普遍较高,经常出现个别千斤顶等非控制液压缸的误 动作(即不可控的意外动作),不仅给井下生产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且造成重大安全隐

)Qi、O二结构设计存在薄弱环节,关键密封部位采用尼龙零件,不太适应水质差、杂质 多的井下现实环境,致使密封部位被煤、砂等杂质颗粒支垫,嵌入其中,大大降低了密封性 能,串液问题比较常见,直接影响正常生产。
三、发明内容针对现状,本实用新型提出了提供一种新型支架用换向阀,此换向阀中设有由出 液口朝向回液口的单向阀,可有效防止串液造成的误动作;同时采用刚性密封,不易受杂质 影响,密封效果更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支架用换向阀,包括换向阀壳体,壳体上侧面设有回液口、出液口、进液口 ;三 口通过阀内通道互相连通;回液口、出液口的汇聚通道与进液口之间设有单向阀I ;回液口 与出液口之间设有单向阀II,单向阀II方向由出液口朝向回液口 ;所述的单向阀II包括 阀体钢球、弹簧,阀体钢球一端设有压缩弹簧另一端顶装在阀柱的阶梯孔上。上述的支架用换向阀,所述单向阀I的阀座为淬火钢件材料。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表现在一 增设了由出液口朝向回液口得单向阀,回液时,工作乳液只能由出液口进入回 液口,避免了回液口压力过高,高压液体由回液管进入出液管。回液时,手柄处于中立位置, 液体通过阀柱内孔打开钢球与阀柱的密封,进入回液口。而当回液口压力高于出液口压力 时,钢球在弹簧的推动下,与阀柱密封,使得回液系统的液体不能进入出液口,便避免了非 控制液压缸的误作用。二 将软性密封改为刚性密封,即将阀座由尼龙零件改为淬火钢件,由“面密封”改 为“线密封”,即使水质脏、杂质多,支垫在密封部位的煤、砂等颗粒也将被压碎冲走,对密封 性能影响不大,可大大降低“串液”的概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4]图2为原换向阀示意图;图3为本换向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未述及的相关技术内容均可采用或借鉴现有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支架用换向阀,包括壳体10,壳体10上设有控制手柄9,壳体10内的设有凸轮8、压杆7。控制手柄9带动置于凸轮8转动,凸轮8带动压杆7运动。压杆7的下方设有换向阀体,所述的换向阀体包括阀杆6,阀杆6的下方设有阀柱 3,阀柱3内设有由出液口 11通往回液口 13的单向阀II,其中单向阀II的具体形式为阀 柱3上设有阶梯孔,其中阶梯上孔直径大于阶梯下孔直径,阶梯上孔内设有弹簧5与阀体钢 球4,阀体钢球4直径大小介于阶梯孔的两直径,阶梯上孔、阶梯下孔的外壁设有与阶梯孔 相通的径向孔。阀柱3的下方设有阀座2、钢球1组成的单向阀I,单向阀I的方向由进液 口 12朝向出液口 11,即换向阀的原理图由图2改为图3。单向阀I的阀座2使用淬火钢件,将软性的“面密封”改为刚性的“线密封”,加强 密封效果,可大大降低“串液”的概率。将Y型换向阀中立位置的回液路线单向阻断,可有效地避免非控制液压缸的误作用。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如下注液时,扳动手柄9——带动凸轮8——通过压杆7将阀杆6压下——再推动钢球 4——带动阀柱3——推动钢球1——高压乳化液便由进液口 12进入出液口 13,实现注液。回液时,手柄9处于中立位置,液体通过阀柱3内孔打开钢球4与阀柱3的密封,进 入回液口。而当回液口压力高于出液口压力时,钢球4在弹簧5的推动下,与阀柱3密封, 使得回液系统的液体不能进入出液口,便避免了非控制液压缸的误作用。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形式,其他等价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支架用换向阀,包括换向阀壳体,壳体上侧面设有回液口、出液口、进液口,三口通过阀内通道互相连通;回液口、出液口的汇聚通道与进液口之间设有单向阀I;其特征在于回液口与出液口之间设有单向阀II,单向阀II方向由出液口朝向回液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用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向阀II包括阀体钢 球、弹簧,阀体钢球一端设有压缩弹簧另一端顶装在阀柱的阶梯孔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用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I的阀座为淬火钢 件材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支架用换向阀,包括换向阀壳体,壳体上侧面设有回液口、出液口、进液口;出液口与进液口间设有单向阀I,单向阀I的方向为由进液口朝向出液口;其特征在于回液口与出液口之间设有单向阀II,单向阀II方向由出液口朝向回液口,单向阀I的阀座为淬火钢件材料。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其回液口与出液口间设有单向阀,可消除由于液压系统回液压力高,造成个别千斤顶的误动作,又可降低串液问题的出现概率。
文档编号E21D23/16GK201568068SQ200920239070
公开日2010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8日
发明者付殿勤, 付秀华, 夏冬明, 韩杰, 韩磊 申请人:山东新煤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