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救生舱前后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39575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移动救生舱前后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矿和非煤矿山井下安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救生舱前后端面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出现的移动救生舱外形结构多为U形,前后端面是平面,因两端面四周尖角引起应力集中,当井下发生灾变产生强大冲击力时易毁坏移动救生舱,影响移动救生舱在井下的应用范围。因此,如何一种移动救生舱前后端面结构,能抵御井下灾变产生的强大的冲击力, 从外形结构上提高移动救生舱的机械性能,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救生舱前后端面结构,使前端面和后端面的凸型封头与舱体的截面形状为四周大圆角的近似方形结构连接,抵御井下灾变产生的强大的冲击力,从外形结构上提高了移动救生舱的机械性能,并且移动救生舱的不同规格确定了可扩展中间舱体的数量。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移动救生舱前后端面结构,其中舱体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均为凸型封头。本发明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移动救生舱前后端面结构,其中所述凸型封头的形状为椭圆形、弧形、碟形、锥形、半球形或拱形。前述的移动救生舱前后端面结构,其中所述凸型封头与舱体的截面形状为四周大圆角的方形结构连接。前述的移动救生舱前后端面结构,其中所述舱体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连接所述凸形封头构成整体式移动救生舱。前述的移动救生舱前后端面结构,其中一个前端连接所述凸形封头的舱体、至少一个可扩展中间舱体、一个后端连接所述凸形封头的舱体构成组装式移动救生舱。前述的移动救生舱前后端面结构,其中所述可扩展中间舱体的前端和后端没有设置凸形封头。前述的移动救生舱前后端面结构,其中所述移动救生舱包括2个密封门,其中移动救生舱的入口门设置在所述舱体的一个侧面,逃生门设置在所述舱体的另一个侧面。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移动救生舱前后端面结构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1、舱体的前端面和后端面的凸型封头和舱体的四周大圆角的近似方形结构断面形状连接,提高了移动救生舱的抗冲击力,该外形结构有效提高了移动救生舱的机械性能。
2、本发明的外形结构对煤矿和非煤矿山井下移动救生舱是重要的,能抵御井下灾变情况下强的抗冲击能力,有效提高了移动救生舱的机械性能,随着煤矿和非煤矿山井下六大安全系统的建设,此外形结构是移动救生舱的必选装置,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 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本发明移动救生舱前后端面结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图2是本发明移动救生舱前后端面结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图。图3A至图3D分别是本发明凸形封头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移动救生舱前后端面结构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 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1、图3A至图3D所示,分别是本发明移动救生舱前后端面结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和凸形封头的结构图,本发明舱体11的前端面111和后端面112均为凸形封头,凸形封头的形状具体可为椭圆形31、弧形32、半球形33、锥形34、碟形35或拱形36 (如图3A至图3D所示),凸形封头还可以是舱体11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上任何凸起的形状,本发明中并不限制凸形封头的形状,在本发明中,凸型封头与舱体1的截面形状为四周大圆角的近似方形结构连接。继续参阅图1所示,舱体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连接凸形封头构成整体式移动救生舱,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整体式移动救生舱1包括2个密封门(113、114),其中整体式移动救生舱1的入口门113设置在舱体11的一个侧面,逃生门114设置在舱体11的另一个侧面。请参阅图2、图3A至图3D所示,分别是本发明移动救生舱前后端面结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图和凸形封头的结构图,为一个前端连接凸形封头211的舱体21、至少一个可扩展中间舱体22、一个后端连接凸形封头231的舱体23构成的组装式移动救生舱2,凸形封头的形状如图3A至图3D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可扩展中间舱体22的前端和后端没有凸形封头,并且其数量随组装式移动救生舱2的规格变化,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组装式移动救生舱2也包括2个密封门(212、232),其中组装式移动救生舱2的入口门 212设置在舱体21的一个侧面,逃生门232设置在舱体23的另一个侧面。归纳上述,本发明移动救生舱前后端面结构,可获得下述的功效及优点1、舱体的前端面和后端面的凸型封头和舱体的四周大圆角的近似方形结构断面形状连接,提高了移动救生舱的抗冲击力,该外形结构有效提高了移动救生舱的机械性能。2、本发明的外形结构对煤矿和非煤矿山井下移动救生舱是重要的,能抵御井下灾变情况下强的抗冲击能力,有效提高了移动救生舱的机械性能,随着煤矿和非煤矿山井下六大安全系统的建设,此外形结构是移动救生舱的必选装置,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 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移动救生舱前后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舱体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均为凸型封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救生舱前后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凸型封头的形状为椭圆形、弧形、碟形、锥形、半球形或拱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救生舱前后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凸型封头与舱体的截面形状为四周大圆角的方形结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救生舱前后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舱体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连接所述凸形封头构成整体式移动救生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救生舱前后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前端连接所述凸形封头的舱体、至少一个可扩展中间舱体、一个后端连接所述凸形封头的舱体构成组装式移动救生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救生舱前后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可扩展中间舱体的前端和后端没有设置凸形封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救生舱前后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移动救生舱包括2个密封门,其中移动救生舱的入口门设置在所述舱体的一个侧面,逃生门设置在所述舱体的另一个侧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移动救生舱前后端面结构,应用于煤矿和非煤矿山井下,舱体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均为凸形封头,前后端面的凸型封头和截面形状为四周大圆角的近似方形结构舱体连接,可解决煤矿和非煤矿山井下移动救生舱的抗冲击问题,提升移动救生舱的抗灾变能力。
文档编号E21F11/00GK102182505SQ20111011888
公开日2011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9日
发明者武越 申请人:武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