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缝面面出浆型灌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21353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接缝面面出浆型灌浆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接缝面的面出浆型灌浆系统,属于灌浆系统领域,提供一种方便、省料,并且灌浆质量较好的接缝面面出浆型灌浆系统,包括止浆片、进浆管、回浆管、排气槽、灌浆盒以及排气管;止浆片封闭的区域内为待灌浆处理的接缝面,还包括灌浆槽,进浆管通过多个进浆点与灌浆槽连通;回浆管连接在灌浆槽上远离灌浆盒的一端;所述灌浆槽与接缝面的底端通过线接触连通后组成面出浆型灌浆系统。在灌浆时,浆液沿着灌浆槽从接缝面的整个底端向上灌浆;由于取消了现有技术中需要设置骑缝孔进行灌浆的结构,可使得灌浆操作更加方便,同时也可节省材料、提高灌浆效率以及灌浆质量。
【专利说明】接缝面面出浆型灌浆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灌浆系统,尤其适用于混凝土坝的接缝面的面出浆型灌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混凝土坝的施工时,对于其接缝面灌浆系统的布置,通常采用以下两种型式。
[0003]一是点出浆型系统。如图1所示,灌浆系统由止浆片、进浆管、回浆管、配浆管、出浆盒、排气槽及排气管组成。出浆盒均匀地布置在接缝面上,各自担负4?5m2灌浆面积。我国早期的接缝灌浆中大都采用这种布置型式,主要不足之处是工序复杂,环节太多,稍有不慎,便会造成一点被堵全线不通。
[0004]二是线出浆型系统。如图2所示,在点出浆系统的基础上,将出浆盒全部取消,将升浆管改为软塑料管在浇筑中拔出,造成骑缝孔,使浆液沿孔线流出;每个灌浆区的灌浆系统由止浆片、进浆管、回浆管、骑缝孔、排气槽及排气管组成。灌浆时,浆液先沿着骑缝孔从灌浆槽内出来,再扩撒至整个接缝面。线出浆型灌浆系统节省了管材,简化了工序,增大了出浆口的面积,提高了畅通保证率,有利于提高和保证灌浆效果和质量,但是也存在浆液沿骑缝孔上升过快、排气效果不佳,缝面浆液充填不密实问题。
[0005]以上两种灌浆系统布置形式已收入《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5148-2001,是目前水利水电行业的常规做法。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省料,并且灌浆质量较好的接缝面面出浆型灌浆系统。
[0007]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接缝面面出浆型灌浆系统,包括止浆片、进浆管、回浆管、排气槽、灌浆盒以及排气管;止浆片封闭的区域内为待灌浆处理的接缝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灌浆槽,进浆管通过多个进浆点与灌浆槽连通;回浆管连接在灌浆槽上远离灌浆盒的一端;所述灌浆槽与接缝面的底端通过线接触连通后组成面出浆型灌浆系统。
[0008]进一步的是:所述灌浆槽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其底边与接缝面的底端重合;并且灌浆槽与接缝面的底端重合处的拐角为锐角。
[0009]进一步的是:所述接缝面内还包括半球形结构。
[0010]进一步的是:所述半球形结构分层的间隔设置在接缝面内。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取消现有技术中的骑缝孔的情况下,通过设置灌浆槽,同时将灌浆槽与接缝面的底端采用线接触连通;这样整个灌浆系统组成为面出浆型灌浆系统,即浆液沿着灌浆槽从接缝面的整个底端向上灌浆;同时,通过多个进浆点将灌浆槽与进浆管连通,保证灌浆槽内各处的浆液供给充足,降低出现堵塞情况,提高灌浆效果。由于取消了骑缝孔,因此灌浆更加方便、省料,同时由于浆液上升速度受到一定的限制,使得灌浆质量更好。另外,还可以在接缝面内设置半球形结构,使整个接缝面不再是简单的平面,而是具有半球形结构的复杂混合面结构,这样可提高先浇块和后浇块之间的咬合关系以及提高接缝面的强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现有技术中点出浆灌浆系统的布置图;
[0013]图2是现有技术中线出浆灌浆系统的布置图;
[0014]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接缝面面出浆型灌浆系统的布置图;
[0015]图4为图3中A-A截面所示的剖视图;
[0016]图5为图4中局部区域Q的放大示意图;
[0017]图6为浇筑先浇块时模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8]图7为先浇块浇筑后,后浇块浇筑前得模板安装示意图;
[0019]图中标记为:止浆片1、进浆管2、进浆点21、回浆管3、骑缝孔4、出浆盒5、排气槽6、排气管7、灌浆盒8、灌浆槽9、保护板10、接缝面11、半球形结构12、先浇块13、后浇块14、接缝面的底端15、横缝模板16、三角模板17、半球形模板18。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21]如图3至图5中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接缝面面出浆型灌浆系统,包括止浆片1、进浆管2、回浆管3、排气槽6、灌浆盒8以及排气管7 ;止浆片I封闭的区域内为待灌浆处理的接缝面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灌浆槽9,进浆管2通过多个进浆点21与灌浆槽9连通;回浆管3连接在灌浆槽9上远离灌浆盒8的一端;所述灌浆槽9与接缝面11的底端15通过线接触连通后组成面出浆型灌浆系统。其中,止浆片1、进浆管2、回浆管3、排气槽6、灌浆盒8以及排气管7均为现有技术,因此其连接关系不再详细介绍。通常灌浆槽9位于接缝面11的下方,而排气槽6位于接缝面11的上方;灌浆时,浆液由下往上流动。排气管7与排气槽6连通,并且排气管7可以设置在排气槽6的两端上;排气槽6则与接缝面11的上端连通,这样灌浆时接缝面11内的气体会通过排气槽6和排气管7排出。至于灌浆盒8,可以设置在进浆管2和回浆管3的端口部,以及排气管7的端部;由于灌浆盒8为现有技术,也是本领域技术中常采用的结构,因此不再详述。
[0022]另外,所谓灌浆槽9与接缝面11的底端15通过线接触连通,指的是,接缝面11的底端15在沿灌浆槽9的径向上均与灌浆槽9连通,这样浆液可以通过灌浆槽9沿整个接缝面11的底端15整体向上灌浆,这也正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面出浆型灌浆,其与现有技术中的点出浆型和线出浆型存在根本的区别。并且,本实用新型还舍弃现有的线出浆型系统中的骑缝孔4结构,避免了浆液在骑缝孔4内上升过快,而造成灌浆质量不高的情况。由于取消了骑缝孔4的结构,因此浆液沿待灌浆处理的接缝面11流动,此时由于浆液在接缝面11上的扩散阻力基本均匀,因而能够很好的控制浆液扩散速度,进而使浆液在一定的压力下均匀上升并排出气体,故减小了灌浆时局部气体无法排出的现象,提高了接缝灌浆的填充率,同时提高了接缝灌浆质量。
[0023]并且,为了提高灌浆槽9与进浆管2的连接关系,进而提高进浆质量,将进浆管2通过多个进浆点21与灌浆槽9连通。这样,即使灌浆槽9内的个别位置出现堵塞,也不会对整个灌浆槽9造成太大影响,浆液通过多个进浆点21进入灌浆槽9内,还可保证灌浆槽9内各处的浆液供应充足。浆液从进浆管2流入灌浆槽9内,并主要沿着接缝面11向上灌浆;最后当灌浆结束,或者浆液过多时,多处的浆液灌浆槽9上远离灌浆盒8的一端通过回浆管3流出。进浆点21实际可以是从进浆管2上通过三通结构分出的一根短管直接将进浆管2和灌浆槽9连通。
[0024]另外,灌浆槽9的横截面可以采用三角形的结构,并且使其底边与接缝面11的底端15重合;同时进一步限制灌浆槽9与接缝面11的底端15重合处的拐角为锐角。这样的好处,是浆液从灌浆槽9流入接缝面11的时候其受到的阻力更小,同时浆液从三角形的拐角上流入接缝面11也可以避免浆液在灌浆槽9内流动时出现死角的情况。进一步的排气槽6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和灌浆槽9类似的结构,并且相应的排气管7也可以通过多个点与排气槽6连通,使得排气效果更好。如排气管7设置在排气槽6的两端上。
[0025]另外,为了提高接缝面11的强度,可以将接缝面做成具有半球形结构12的形式。此时,接缝面不再是平面结构,而是包括弧面的半球形结构12,可提高先浇块13和后浇块14之间的咬合关系,同时提高接缝面11的结构强度。进一步半球形结构12可以分层的间隔设置在接缝面内,置于具体分层的层数,以及每层上半球形结构12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接缝面的大小设置。当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半球形结构12并不严格限制其必须为球形,理论上也可以为其他弧形凹槽的结构;并且也不严格限制必须为半球,其也可以为小于半球的结构。
[0026]下面详细介绍本申请接缝灌浆系统的形成过程:如图6和图7中所示,在先浇块13浇筑前,将横缝模板16上布设形成灌浆槽9和排气槽6的三角模板17 ;并且横缝模板16和三角模板17可以是一体的结构;另外,在横缝模板16上还设置有用于形成半球形结构12的半球形模板18,并且半球形模板18也可以和缝模板16围一体结构。同时将进浆管
2、回浆管3、排气管7等的进出口与灌浆槽9或排气槽6对应的三角模板17接触,并用填缝材料将埋管与三角模板17的壁面填实并置于先浇块内13的区域内;并且进浆管2、回浆管
3、排气管7的另一头还采用灌浆盒8埋于坝体下游面。当上述模板搭建好后即可进行先浇块13的浇筑工作,待先浇块13浇筑好后,拆除横缝模板16、三角模板17以及半球形模板18后形成灌浆槽9、排气槽6以及半球形结构12。之后,再采用保护板10遮盖灌浆槽9和排气槽6的一边,避免后浇块14的混凝土浇筑时水泥浆进入灌浆槽9和排气槽6内造成堵塞。后浇块14完成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接缝面面出浆型灌浆系统即形成。
[0027]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取消了骑缝孔4的结构,因此,为了保障灌浆槽9与接缝面11之间的连通处的开口符合灌浆要求以及保证在灌浆时不会出现堵塞情况,进一步将保护板10采用较薄的白铁皮进行遮盖灌浆槽9和排气槽6,同时,保护板10采取容易脱落的方式与先浇块13进行连接,如采用较浅的螺钉钉在先浇块13上;这样做的目的是在进行接缝面11灌浆操作时,通过灌浆浆液对白铁皮的冲压力,即可冲开白铁皮,使浆液能顺利全面的进入接缝面11内。至于白铁皮的厚度,一般选用厚度为0.5mm到2mm的即可,优选Imm厚的白铁皮。
[0028]综上,本实用新型所述接缝面面出浆型灌浆系统,在现有点出浆型和线出浆型系统的结构上,取消了骑缝孔结构;提高了灌浆效率,降低灌浆用料,同时还可是灌浆质量更好。
【权利要求】
1.接缝面面出浆型灌浆系统,包括止浆片(I)、进浆管(2)、回浆管(3)、排气槽¢)、灌浆盒(8)以及排气管(7);止浆片(I)封闭的区域内为待灌浆处理的接缝面(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灌浆槽(9),进浆管⑵通过多个进浆点(21)与灌浆槽(9)连通;回浆管(3)连接在灌浆槽(9)上远离灌浆盒(8)的一端;所述灌浆槽(9)与接缝面(11)的底端(15)通过线接触连通后组成面出浆型灌浆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缝面面出浆型灌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浆槽(9)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其底边与接缝面(11)的底端(15)重合;并且灌浆槽(9)与接缝面(11)的底端(15)重合处的拐角为锐角。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缝面面出浆型灌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缝面(11)内还包括半球形结构(1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缝面面出浆型灌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球形结构(12)分层的间隔设置在接缝面(11)内。
【文档编号】E02D15/02GK204080816SQ201420568803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9日
【发明者】刘翔, 王超, 陈林, 黎满林, 潘燕芳, 何光宇, 张燕 申请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