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喷台车洞内托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8091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湿喷台车洞内托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洞施工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湿喷台车的行走铰提装置。



背景技术:

某工程有一隧洞长约11.6Km,洞径8.13m,采用TBM(Tunnel Boring Machine)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掘进施工。由于隧洞内有围岩破碎地段,也有二、三、四、五类围岩,按设计要求需对隧洞内不良地质地段的岩壁进行湿喷混凝土衬砌。由于施工工期紧隧洞太长,如等全部隧洞打通后再进行湿喷混凝土衬砌施工,会对工程造成较大工期延误。为此必须采取TBM边掘进边对不良围岩段进行湿喷混凝土衬砌施工。

由于隧洞太长,需湿喷混凝土衬砌的部位相距有近有远,参见图3,按隧洞长度安装湿喷台车轨道14以及配套的湿喷台车钢轨枕15工作量太大,费用太高不经济。对湿喷部位相距较近的隧洞段,可采用周转式轨枕轨道安装法,即湿喷台车边向前行走,边拆除湿喷台车后端轨道、轨枕,并将轨道、轨枕转运至湿喷台车前端安装,供湿喷台车向前行走。对湿喷衬砌隧洞相距较远的地段,采用周转式轨枕轨道拆除安装法,一是轨道和轨枕的拆除、安装工作量太大,二是施工时间太长,严重影响隧洞衬砌工期。如能用隧洞内的内燃机车平板,作为托运湿喷台车的运载工具,则台车在洞内的长距离运输问题就能解决。为此,必须在湿喷台车架与内燃机车平板之间,设计一套专用运输支撑机构。湿喷台车洞内托运装置,就是为解决湿喷台车长距离移位的施工难题而设计的专用机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湿喷台车洞内托运装置,能够将湿喷台车固定于内燃机车平板上,以便于将湿喷台车移向下一个湿喷部位,同时也便于湿喷台车托运通过助力站。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湿喷台车洞内托运装置,托梁上端面的两端与门架装置的底纵梁相对应位置固设有托梁法兰,在门架装置的底纵梁的上、下端面相应设有下法兰和上法兰;

在托梁的上、下端面设有多个限位块。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托梁置于内燃机车平板的上方,在内燃机车平板与托梁之间设有支撑垫块。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支撑垫块位于限位块之间,并被限位块限位。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内燃机车平板的底部设有行走轮,行走轮位于内燃机车轨道上,内燃机车轨道的下方设有内燃机车钢轨枕。

优选的方案中,门架装置过助力站时,托梁法兰与上法兰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门架装置长程托运时,托梁法兰与下法兰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湿喷台车洞内托运装置,通过设置的托梁总成,便于将整个湿喷台车的门架装置固定在内燃机车平板上,从而利用内燃机车平板,将湿喷台车整体托运至下一湿喷混凝土衬砌部位。以克服现有技术中,转移湿喷台车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铺设临时的湿喷台车轨道的施工难题。改变了湿喷台车在隧洞内,依靠周转式轨枕轨道拆装,让湿喷台车向前行走的,极笨重的行走操作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托运装置结构简单,结构巧妙,操作方便,安全可靠,节省大量轨道装拆时间,经济效益好。本实用新型还能够解决湿喷台车通过助力站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采用本实用新型过助力站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采用本实用新型在隧洞内长程托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示意图。

图7为采用本实用新型过助力站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侧视示意图。

图9为采用本实用新型在隧洞内长程托运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侧视示意图。

图中:柔性牵引装置1,隧洞2,风管吊杆3,湿喷设备台车4,风管5,湿喷工作台车6,风管防护罩7,托运装置8,托梁81,托梁法兰82,限位块83,门架装置9,门架立柱91,底纵梁92,下法兰921,上法兰922,行走支腿93,支撑垫块10,内燃机车平板11,内燃机车轨道12,内燃机车钢轨枕13,湿喷台车轨道14,湿喷台车钢轨枕15。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0中,一种湿喷台车洞内托运装置,托梁81上端面的两端与门架装置9的底纵梁92相对应位置固设有托梁法兰82,在门架装置9的底纵梁92的上、下端面相应设有下法兰921和上法兰922;本例中托梁81的宽度略宽于门架装置9的宽度。

在托梁81的上、下端面设有多个限位块83。由此结构,便于将托梁81与门架装置9固定连接,并使门架装置9能够在内燃机车平板11可靠固定,且不会对隧洞2内的其他设施造成干涉,例如风管5、除渣皮带以及助力站等设施。

优选的方案如图2、3中,所述的托梁81置于内燃机车平板11的上方,在内燃机车平板11与托梁81之间设有支撑垫块10。支撑垫块10采用钢垫块或木垫块,采用木垫块能够更可靠的支撑门架装置9,是受力分布均匀。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支撑垫块10位于限位块83之间,并被限位块83限位。由此结构,避免在托运过程中,门架装置9产生晃动。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内燃机车平板11的底部设有行走轮,行走轮位于内燃机车轨道12上,内燃机车轨道12的下方设有内燃机车钢轨枕13。由此结构,便于内燃机车钢轨枕13在内燃机车的拖动下,托运湿喷台车。

优选的方案如图2、7、8中,门架装置9过助力站时,托梁法兰82与上法兰92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由此结构,有利于降低整个门架装置9的高度,以通过助力站下方的狭小空间。

优选的方案如图3、9、10中,门架装置9长程托运时,托梁法兰82与下法兰92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由此结构,便于安装和拆卸。

在内燃机车平板和湿喷台车的门架装置9之间,托运装置依安装位置不同,形成两种托运结构。当托运装置的托梁在门架装置底纵梁上方,台车底纵梁92的上法兰922与托梁法兰82通过螺栓连接时,如图3所示,托运装置与湿喷台车之间,是吊挂托运结构。当托运装置的托梁在门架装置的底纵梁92下方,下法兰921与托梁法兰通过螺栓连接时,如图4所示,托运装置与湿喷台车之间,是托举托运结构。当湿喷台车需从洞外,通过助力站进入洞内时,采用吊挂托运结构以较小的体积通过助力站。当湿喷台车需在洞内进行长距离转运时,采用托举托运结构,用内燃机车牵引柔性牵引装置1或内燃机车平板11,完成湿喷台车在洞内长距离运输移位工序。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技术特征,在不冲突的前提下,能够互相组合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