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盘根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1261阅读:7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盘根盒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密封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带有润滑装置的盘根盒。



背景技术:

盘根盒是一种用于抽油井井口密封油管与光杆环形空间的井口动密封装置,其作用是密封光杆,防止液体从光杆周围外漏,其中,在抽油机正常生产过程中,光杆上下往复运行,与盘根之间存在一定的摩擦力,当油井处在低含水期时,井下液体含油量较大,摩擦系数相对较小,摩擦力和产生的能耗也小,当油井到高含水期时,井下液体含油比例较小,含水较高,对光杆的润滑效果差,使得光杆与盘根之间的摩擦系数相对较大,摩擦力和产生的能耗也因此增大,从而加速了盘根的磨损,造成盘根使用周期远小于正常使用周期,29口井平均加盘根周期2.5天,使得更换盘根的频率增大,而更换盘根时会引起停机,极大地影响了油田的生产效率,同时还会造成井口油气泄露,污染环境,存在极大安全风险。

目前,为了降低风险、延长盘根的使用周期,提出的其中一种方案就是在光杆和盘根密封处涂抹润滑脂、机油等润滑物,该方案成本低,施工简单,在实际操作中,盘根的更换周期延长了3-5天,但现场操作人员劳动强度明显增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润滑不足的问题;另一种方案就是在盘根盒上部增加储油仓,加注润滑脂或机油润滑,即在现有盘根盒顶端增加储油盒,该方案施工简单,加入润滑脂或润滑油方便。

然而,上述在盘根盒上部增加储油仓的方案中,在实际使用中,添加物为润滑脂时,光杆只能带入靠近光杆周围的润滑脂进入盘根盒,其周边其他区域的润滑脂并未起到实质作用,润滑效果不是很理想,且当添加物为机油时,粘度降低造成注入速度过快,只能维持润滑1-2天,造成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盘根盒,解决了现有的盘根盒润滑效果不理想且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盘根盒,包括:

盘根盒本体和垂直设置在所述盘根盒本体侧壁上的至少一个润滑装置,,其中,所述润滑装置用于对盘根盒本体内的盘根进行润滑。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润滑装置包括:储油腔室、拉手、弹性件和滑动设置在所述储油腔室内的滑块,其中,

所述储油腔室一端与所述盘根盒本体可拆卸连接;

所述拉手的一端与所述滑块相连;

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滑块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储油腔室靠近所述拉手的一端相连。

通过包括储油腔室、拉手、弹性件和滑块,实现了润滑物在弹性件弹力作用下自动挤压到盘根盒本体内的目的,从而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盘根盒本体包括:主腔体、盘根盒主腔体和二级盘根主体,其中,

所述主腔体设置在所述盘根盒主腔体的顶端;

所述二级盘根主体设置在所述盘根盒主腔体的底端,且所述主腔体、所述盘根盒主腔体和所述二级盘根主体的内腔相连通;

所述储油腔室垂直设置在所述主腔体的侧壁上,且所述储油腔室与所述主腔体的内腔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主腔体内靠近顶部处设有第一盘根;

所述盘根盒主腔体内设有第二盘根;

所述二级盘根主体内设有二级盘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盘根的端面上均匀设有多个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主腔体内还设有扶正套、防偏磨压帽以及防偏磨套,其中,

所述防偏磨压帽套设在所述防偏磨套上;

所述扶正套位于所述有第一盘根和所述防偏磨压帽之间;

所述储油腔室垂直设置在所述主腔体靠近所述扶正套的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主腔体的顶端连接有盘根压盖,且所述盘根压盖和所述第一盘根之间设有盘根压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盘根压帽的内壁设有耐磨件,所述耐磨件为由尼龙材料形成的耐磨圈。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二级盘根主体内还设有扶正器,所述扶正器位于所述二级盘根之下。

通过在二级盘根主体内还设有扶正器,使得光杆位于二级盘根主体内的部分不发生跑偏,起到了防偏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主腔体靠近所述扶正套的侧壁上设有固定座,所述储油腔室通过所述固定座设置在所述主腔体的侧壁上。

通过在设置固定座,实现了储油腔室可拆卸地固定在主腔体的侧壁上,这样方便储油腔室拆卸下来添加润滑物,使得安装和拆卸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盘根盒,通过在盘根盒本体的侧壁上垂直设有至少一个润滑装置,使得润滑装置中的润滑物通过挤压从盘根盒本体的侧面进入盘根盒本体内对盘根进行润滑,润滑物在光杆上下运动过程中对其起到了较好的润滑作用,经试验,更换盘根的周期延长7-45天,与现有的更换周期相比,延长了3-11倍,润滑效果比较明显,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由于润滑装置垂直设置在盘根盒本体的侧壁上,这样润滑物的粘度较低时也不易造成注入速度过快的问题,从而不易造成由于注入速度过快使得润滑物用量增加而导致成本过高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盘根盒解决了现有的盘根盒润滑效果不理想且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盘根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盘根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盘根盒中盘根压帽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润滑装置-100;

盘根盒本体-200;

盘根压盖-1;

盘根压帽-2;

第一盘根-3;

主腔体-4;

固定座-5;

密封垫-6;

储油腔室-7;

扶正套-8;

防偏磨压帽-9;

防偏磨套-10;

盘根盒主腔体-11;

二级盘根-12;

扶正器-13;

二级盘根主体-14;

“O”型密封圈-15;

第二盘根-16;

拉手-101;

滑块-10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的盘根盒设置在油管与光杆之间,用于密封光杆,防止液体从光杆周围外漏,且本实施例提供的盘根盒可以对盘根盒内的盘根起到较好的润滑作用,减轻了盘根与光杆之间的磨损,从而延长了更换盘根的周期。

图1是本实用新型盘根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盘根盒包括:盘根盒本体200和垂直设置在盘根盒本体200侧壁上的至少一个润滑装置100,其中,润滑装置100与盘根盒本体200之间的连接方式具体可以为可拆卸的固定方式,当需要对盘根盒本体200进行润滑时,将润滑物添加到润滑装置100中并将润滑装置100与盘根盒本体200进行连接,当不需要润滑时,可以将润滑装置100取下,而且添加润滑物时,为了方便,可以将润滑装置100从盘根盒本体200上取下来进行添加,或者可以直接将润滑物添加到润滑装置100中,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操作。

其中,本实施例中,盘根盒本体200的结构可以参考现有的盘根盒结构,为了较好地对盘根盒本体200内盘根的进行润滑,本实施例中,具体在盘根盒本体200侧壁上设置润滑装置100,润滑装置100中储存的润滑物可以通过手动或自动方式挤压到盘根盒本体200内,这样在光杆上下运动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将润滑物携带到盘根盒内的盘根处进行润滑。

本实施例中,润滑装置100具体可以为润滑油枪,而且润滑装置10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当润滑装置100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润滑装置100可以间隔均匀地沿着盘根盒本体的侧壁纵向设置。

同时,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润滑装置100垂直设置在盘根盒本体200侧壁上,即润滑装置100呈水平状,这样当润滑物的粘度较低时,由于润滑装置100呈水平状,从而不易出现注入速度过快的问题,这样不易造成润滑物用量增多而导致成本过高的问题。

其中,将本实施例提供的盘根盒安装到17口抽油机井口后,经跟踪测试,更换盘根的周期延长7-45天,即和现有技术中盘根更换周期相比,周期延长了3-11倍,润滑效果较为明显。

其中,本实施例中,润滑装置100中储存的润滑物具体可以为机油,也可以为黄油,或者黄油与机油的混合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盘根盒,通过在盘根盒本体200的侧壁上垂直设有至少一个润滑装置100,使得润滑装置100中的润滑物通过挤压从盘根盒本体200的侧面进入盘根盒本体200内对盘根进行润滑,润滑物在光杆上下运动过程中对其起到了较好的润滑作用,经试验,更换盘根的周期延长7-45天,与现有的更换周期相比,延长了3-11倍,润滑效果比较明显,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由于润滑装置100垂直设置在盘根盒本体200的侧壁上,这样润滑物的粘度较低时也不易造成注入速度过快的问题,从而不易造成由于注入速度过快使得润滑物用量增加而导致成本过高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盘根盒解决了现有的盘根盒润滑效果不理想且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图2是本实用新型盘根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润滑装置100包括:储油腔室7、拉手101、弹性件(未示出)和滑动设置在储油腔室7内的滑块102,其中,储油腔室7的一端与盘根盒本体200可拆卸连接,且储油腔室7与盘根盒本体200的内腔相连通,储油腔室7用于放置润滑物,具体的,储油腔室7内设置的滑块102将储油腔室7划分为两部分,润滑物具体放置在滑块102和储油腔室7与盘根盒本体200相连的一端之间,这样滑块102在储油腔室7中滑动时可以将润滑物挤压到盘根盒本体200中,其中滑块102在储油腔室7中滑动时,由拉手101推动滑块102进行滑动,具体的,拉手101的一端与滑块102相连,拉手101的另一端穿过储油腔室7的另一端向外延伸,进行润滑时,拉手101推动滑块102移动,滑块102推动储油腔室7内的润换物挤压到盘根盒本体200内,即本实施例中,通过拉手101的推动可以实现手动将储油腔室7内的润换物挤压到盘根盒本体200内的目的。

其中,为了实现润滑物自动挤压到盘根盒本体200内,本实施例中,在润滑装置100中还包括了弹性件(未示出),其中,弹性件的一端与滑块102相连,另一端与储油腔室7靠近拉手101的一端相连,具体的,首先将润滑装置100从盘根盒本体200上取下,然后拉动拉手101将滑块102移动到靠近拉手101的一端,由于滑块102向拉手101端移动使得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接着将润滑物添加到储油腔室7中并将润滑装置100安装到盘根盒本体200上,并松开拉手101,此时弹性件的弹力推动滑块102移动,滑块102的移动将储油腔室7中的润滑物挤压到盘根盒本体200中,即本实施例中,通过弹性件的弹力作用实现了自动将润滑物挤压到盘根盒本体200中的目的,使得现场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幅度下降。

同时,为了加快润滑物挤压到盘根盒本体内的目的,还可以在弹性件弹力的基础上人为地推动拉手101,这样滑块102在弹力和拉手101的推力双重作用下挤压润滑物,从而能够加快润滑物挤压到盘根盒本体内。

其中,本实施例中,弹性件具体可以为弹簧。

所以,本实施例提供的盘根盒既能实现手动挤压润滑物的作用,又能实现自动挤压润滑物的目的,同时还能实现手动和自动同时挤压润滑物的作用。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盘根盒本体200具体包括:主腔体4、盘根盒主腔体11和二级盘根主体14,其中,主腔体4设置在盘根盒主腔体11的顶端;二级盘根主体14设置在盘根盒主腔体11的底端,且由于光杆需在盘根盒本体200的内腔中上下移动,因此,主腔体4、盘根盒主腔体11和二级盘根主体14三者的内腔相连通,储油腔室7具体垂直设置在主腔体4的侧壁上,且储油腔室7与主腔体4的内腔相连通。

其中,本实施例中,主腔体4与盘根盒主腔体11之间以及盘根盒主腔体11和二级盘根主体14具体通过丝扣方式进行连接,且为了保证主腔体4、盘根盒主腔体11和二级盘根主体14之间密封性,在主腔体4与盘根盒主腔体11之间以及盘根盒主腔体11和二级盘根主体14之间设置“O”型密封圈15。

其中,本实施例中,储油腔室7设置在主腔体4的侧壁时,具体的,在主腔体4侧壁上设有固定座5,储油腔室7通过固定座5设置在主腔体4的侧壁上,其中,固定座5具体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主腔体的侧壁上,储油腔室7与固定座5之间具体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进行连接。且为了保证储油腔室7与主腔体4的侧壁之间的密封性,在固定座5与储油腔室7的开口端之间设置密封垫6,通过密封垫6使得固定座5与储油腔室7之间密封连接。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由于盘根盒本体200主要起密封光杆的作用,因此,盘根盒本体200内往往会设置盘根对光杆起到密封作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在主腔体4内靠近顶部处设有第一盘根3,盘根盒主腔体11内设有第二盘根16,二级盘根主体14内设有二级盘根12,即本实施例中,盘根盒本体200内设置第一盘根3、第二盘根16和二级盘根12这三种盘根,其中,二级盘根12的一端抵在盘根盒主腔体11内壁上的凸起上,另一端抵在二级盘根主体14的内壁上。

其中,第二盘根16具体为普通盘根,其结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盘根结构,二级盘根12也为现有的设备,其结构也可以参考现有的二级盘根,本实施例中,第一盘根3是在现有的普通盘根上进行改进,具体为第一盘根3的端面上均匀设有多个凹槽,即第一盘根3是在现有普通盘根的端面上开设凹槽获得的,其中,由于第一盘根3位于主腔体4的顶部,当第一盘根3的端面上开设有凹槽时,在保证密封的同时起到了刮油储油的作用。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光杆在盘根盒本体200内不发生偏移,在主腔体4内还设有扶正套8、防偏磨压帽9以及防偏磨套10,其中,防偏磨压帽9套设在防偏磨套10上;扶正套8位于有第一盘根3和防偏磨压帽9之间,即主腔体4内从顶端到底端依次设有第一盘根3、扶正套8和防偏磨套10,通过扶正套8和防偏磨套10对光杆起到防偏作用,其中,防偏磨压帽9以及防偏磨套10在主腔体4内设置时,具体的,防偏磨压帽9以及防偏磨套10的一端抵在主腔体4内的凸起上,另一端抵在第二盘根16上。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扶正套8、防偏磨压帽9以及防偏磨套10均为现有的器件,具体的结构可以参考现有盘根盒中包括的扶正套、防偏磨压帽和防偏磨套的结构,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其中,为了达到充分润滑效果,本实施例中,储油腔室7具体垂直设置在主腔体4靠近扶正套8的侧壁上,即储油腔室7内的润滑物挤压到主腔体4内扶正套8所在的内腔中,相应的,固定座5设置在主腔体4靠近扶正套8的侧壁上。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主腔体4的顶端连接有盘根压盖1,其中盘根压盖1与主腔体4之间具体通过丝扣方式进行连接,且盘根压盖1和第一盘根3之间设有盘根压帽2。

图3是本实用新型盘根盒中盘根压帽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如图3所示,盘根压帽2的内壁设有耐磨件21,耐磨件21为由尼龙材料形成的耐磨圈,其中,耐磨件21还可以采用树脂材料制得,通过在盘根压帽2的内壁上设置耐磨件21可以增加盘根压帽2的耐磨性,从而减少了盘根压帽2对光杆的伤害。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二级盘根主体14内还设有扶正器13,扶正器13位于二级盘根12之下,即二级盘根主体14内依次设有二级盘根12和扶正器13,其中,扶正器13的作用与扶正套8的作用相同,都是对光杆起到防偏的作用,通过上部的扶正套8和下部的扶正器13确保了光杆上下端在盘根盒本体200内不跑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