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纹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1636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螺纹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纹连接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开采石油天然气等钻杆的螺纹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CN102257306所述的螺纹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在其内周形成有内螺纹部;第二连接件,其具有圆柱部和缩径部,圆柱部沿着轴向而延伸,缩径部被设置在圆柱部的一端并在轴向上朝向离开圆柱部的方向而逐渐缩径,并且,在缩径部外周形成有与内螺纹部啮合的外螺纹部,内外螺纹部的齿顶面以及齿槽面与轴线平行。

由此,该螺纹连接结构的外螺纹部的加工以及相关参数的测量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便于加工外螺纹部以及便于测量外螺纹部参数的螺纹连接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螺纹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在其内周形成有内螺纹部;第二连接件,其具有圆柱部和缩径部,所述圆柱部沿着轴向而延伸,所述缩径部被设置在所述圆柱部的一端并在轴向上朝向离开所述圆柱部的方向而逐渐缩径,并且,所述缩径部外周呈锥面,在所述缩径部外周形成有与所述内螺纹部啮合的外螺纹部,在剖视观察所述外螺纹部时,所述外螺纹部的齿顶面以及齿槽面均与所述缩径部的锥母线平行。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螺纹连接结构中,在剖视观察所述内螺纹部时,所述内螺纹部的齿顶面以及齿槽面均与所述缩径部的锥母线平行。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螺纹连接结构中,在剖视观察所述外螺纹部时,所述外螺纹部的齿间距在轴向上朝向离开所述圆柱部的方向而逐渐变大,在剖视观察所述内螺纹部时,所述内螺纹部的齿间距在轴向上朝向离开所述圆柱部的方向而逐渐变小。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螺纹连接结构中,所述外螺纹部的齿的齿顶宽度大于所述外螺纹部的所述齿的齿底宽度,从而在剖视观察所述外螺纹部时,所述外螺纹部的每一个齿呈梯形,所述内螺纹部的齿的齿顶宽度大于所述外螺纹部的所述齿的齿底宽度,从而在剖视观察所述内螺纹部时,所述内螺纹部的每一个齿呈梯形。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螺纹连接结构中,在剖视观察所述外螺纹部时,所述外螺纹部的一个齿的一侧面到与所述一个齿相邻的齿的一侧面的距离均相等,在剖视观察所述内螺纹部时,所述内螺纹部的一个齿的一侧面到与所述一个齿相邻的齿的一侧面的距离均相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螺纹连接结构,通过使外螺纹部的齿顶面以及齿槽面均与缩径部的锥母线平行,从而能够便于加工外螺纹部以及便于测量外螺纹部参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螺纹连接结构的啮合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螺纹连接结构的啮合状态下的部分剖视图;

图3为外螺纹部的部分剖视图;

图4为内螺纹部的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螺纹连接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螺纹连接结构100用于开采石油天然气等钻杆,包括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第一连接件1用于连接两个第二连接件2。

第一连接件1在其内周形成有内螺纹部11。该内螺纹部11用于与后述的外螺纹部23啮合。

第二连接件2具有圆柱部21和缩径部22。圆柱部21沿着轴向而延伸。缩径部22被设置在圆柱部21的一端并在轴向上朝向离开圆柱部21的方向而逐渐缩径,并且,缩径部22的外周呈锥面,在缩径部22的外周形成有与内螺纹部11啮合的外螺纹部23。

如图3所示,在剖视观察外螺纹部23时,外螺纹部23的齿顶面25以及齿槽面26均与缩径部22的锥母线平行。在此,齿顶面25是指齿24的顶面,齿槽面26是指在剖视观察外螺纹部23时,一个齿24到与一个齿24相邻的齿24之间的面。

此外,在剖视观察外螺纹部23时,外螺纹部23的齿间距H1在轴向上朝向离开圆柱部21的方向而逐渐变大。在此,齿间距H1是指在剖视观察外螺纹部23时,一个齿24到与一个齿24相邻的齿24之间的距离。

另外,外螺纹部23的齿24的齿顶宽度TH大于外螺纹部23的齿24的齿底宽度DH,从而在剖视观察外螺纹部23时,外螺纹部23的每一个齿24呈梯形。

而且,在剖视观察外螺纹部23时,外螺纹部23的一个齿24的承载面27(一侧面)到与一个齿24相邻的齿24的承载面27(一侧面)的距离pL均相等,外螺纹部23的一个齿24的导向面28(另一侧面)到与一个齿24相邻的齿24的导向面28(另一侧面)的距离ps也均相等。由于,在剖视观察外螺纹部23时,外螺纹部23的齿间距H1在轴向上朝向离开圆柱部21的方向而逐渐变大,因此距离pL大于距离ps。

如图4所示,在剖视观察内螺纹部11时,外螺纹部11的齿顶面12以及齿槽面13均与缩径部22的锥母线平行。在此,齿顶面12是指齿14的顶面,齿槽面13是指在剖视观察外螺纹部11时,一个齿14到与一个齿14相邻的齿14之间的面。

此外,在剖视观察内螺纹部11时,外螺纹部11的齿间距H1’在轴向上朝向离开圆柱部21的方向而逐渐变小。在此,齿间距H1’是指在剖视观察外螺纹部11时,一个齿14到与一个齿14相邻的齿14之间的距离。

另外,内螺纹部11的齿14的齿顶宽度TH’大于内螺纹部11的齿14的齿底宽度DH’,从而在剖视观察内螺纹部11时,外螺纹部11的每一个齿14呈梯形。

而且,在剖视观察内螺纹部11时,内螺纹部11的一个齿14的承载面15(一侧面)到与一个齿14相邻的齿14的承载面15(一侧面)的距离pL’均相等,内螺纹部11的一个齿14的导向面16(另一侧面)到与一个齿14相邻的齿14的导向面16(另一侧面)的距离ps’也均相等。由于,在剖视观察内螺纹部11时,内螺纹部11的齿间距H1’在轴向上朝向离开圆柱部21的方向而逐渐变小,因此距离pL’大于距离ps’。

在第一连接件1的内螺纹部11与第二连接件2的外螺纹部23啮合的过程中,由于内螺纹部11的齿顶面12以及齿槽面13和外螺纹部23的齿顶面25以及齿槽面26均与缩径部22的锥母线平行,因此与平行于轴线的方式相比能够顺畅地使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啮合。

综上所述,根据实用新型所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螺纹连接结构,通过使外螺纹部23的齿顶面25以及齿槽面26均与缩径部22的锥母线平行,从而能够便于加工外螺纹部23以及便于测量外螺纹部23的参数。

此外,通过使内螺纹部11的齿顶面12以及齿槽面13均与缩径部22的锥母线平行,从而能够便于加工内螺纹部11以及便于测量内螺纹部11的参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