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提式土壤钻孔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1630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提式土壤钻孔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孔机,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手提式土壤钻孔机。



背景技术:

园林栽植果树、立辅助桩、施肥时,往往需要对土壤钻孔,现有的土壤钻孔方式,除了人工使用铲子挖孔,也有使用钻孔机的设备,但是现有的钻孔设备在钻孔时土壤都会排出在孔洞边缘,当钻头被提出孔洞时,钻头上以及孔洞边缘的土壤又会掉落到孔洞内,造成孔洞堵塞,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提式土壤钻孔机,以防止土壤再次掉回孔洞而使得孔洞堵塞。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手提式土壤钻孔机,包括固定架、竖直固定在固定架上的电机、固定在固定架两侧的把手以及与电机输出轴连接的钻头,所述钻头外部套设有罩体,所述罩体通过设置有伸缩杆固定于固定架上,所述罩体上端圆周设置有倾斜向下的导向板,所述钻头与罩体间隙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钻头外部套设罩体,钻头与罩体间隙配合,且在罩体上端圆周设置倾斜向下的导向板,使得当钻孔时,由于罩体的作用土壤不会直接排在孔洞边缘,而会沿着钻头向上从罩体排出,又沿着导向板排至离孔洞一定距离的位置,避免土壤掉落回孔洞内而造成孔洞堵塞,因为罩体通过伸缩杆固定在固定架上,不会影响钻头往下伸入土壤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沿所述罩体下端外壁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下端面与罩体下端平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沿罩体下端外壁设置固定座,且固定座下端面与罩体下端平齐,增大了罩体与土壤的接触面,从而使得罩体能够更加平稳地立在土壤表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板下端的直径大于固定座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导向板下端的直径大于固定座的直径,使得由导向板排出的土壤不会掉落到固定座上,避免土壤在固定座上形成堆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座朝远离罩体方向逐渐变薄,且所述固定座远离罩体一端呈薄片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固定座设置呈朝远离罩体方向逐渐变薄,且远离罩体一端呈薄片状,即固定座有一斜面,从而可以使得掉落在固定座上的土壤可以沿着斜面滑落,不会造成堆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伸缩杆一端螺纹连接于固定架下端面,另一端螺纹连接于罩体上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伸缩杆一端螺纹连接于固定架下端面,另一端螺纹连接于罩体上端,从而使得伸缩杆以及罩体可拆卸,方便携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把手设置有橡胶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把手上设置有橡胶套,增加把手与手之间的摩擦力,且使得使用者手握时更加舒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把手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电机的操作开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把手上设置用来控制电机的操作开关,方便电机的控制,且在突发状况时能够及时关闭电机,提高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在钻头外部套设罩体,钻头与罩体间隙配合,且在罩体上端圆周设置倾斜向下的导向板,使得当钻孔时,由于罩体的作用土壤不会直接排在孔洞边缘,而会沿着钻头向上从罩体排出,又沿着导向板排至离孔洞一定距离的位置,避免土壤掉落回孔洞内而造成孔洞堵塞;

其二,沿罩体下端外壁设置固定座,且固定座下端面与罩体下端平齐,增大了罩体与土壤的接触面,并将固定座设置呈朝远离罩体方向逐渐变薄,且远离罩体一端呈薄片状,即固定座有一斜面,从而可以使得掉落在固定座上的土壤可以沿着斜面滑落,不会造成堆积;

其三,设置伸缩杆一端螺纹连接于固定架下端面,另一端螺纹连接于罩体上端,从而使得伸缩杆以及罩体可拆卸,方便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固定架;2、电机;3、把手;4、钻头;41、钻杆;42、螺旋叶片;5、罩体;6、伸缩杆;7、导向板;8、固定座;9、橡胶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手提式土壤钻孔机,如图1、图2所示,包括固定架1、竖直朝下固定在固定架1上的电机2、焊接固定在固定架1两侧的把手3以及与电机2输出轴连接的钻头4,固定架1设置呈竖截面为开口朝上的U形,把手2对称焊接固定在固定架1的侧面,电机2通过螺栓竖直固定在固定架1上,且固定架1底面开设有供钻头4穿过的通孔,钻头4从固定架1下端穿过通孔后与电机2的输出轴相连接。在把手3上包覆了一层橡胶套9,增加手与把手3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得使用者在握住把手3时不会打滑。在把手3上安装了用来控制电机2的操作开关(图中未画出),从而方便控制电机2的正反转以及启停,又可以在发生危险时能够及时关闭电机2,提高安全性。

钻头4通过联轴器连接在电机2的输出轴上,垂直于固定架1下端面。钻头4包括钻杆41以及焊接固定在钻杆41侧壁上的螺旋叶片42,钻杆41上端连接于电机2的输出轴上,下端呈尖锐状设置,以便于钻入土壤内。作业时,电机2带动整个钻头4不停的旋转,钻头4逐渐深入土壤层,螺旋叶片42开始切削土壤,并将土壤沿着螺旋叶片42往上排出。

在钻头4外部套设有罩体5,罩体5通过伸缩杆6固定在固定架1的下端面,罩体5的内壁与钻头4间隙配合,即阻挡了钻头4上的土壤掉落,又不影响钻头4的转动;罩体5上端圆周设置有倾斜向下的导向板7,导向板7与罩体5一体成型,使得从钻头4排出的土壤沿着导向板7滑落至远离孔洞的位置,避免排出的土壤又掉落回孔洞内而造成堵塞;沿罩体5下端外壁设置有固定座8,固定座8与罩体5一体成型,固定座8下端面与罩体5下端平齐,从而使得罩体5能够更加平稳地立在土壤表面,固定座8朝远离罩体5方向逐渐变薄形成一斜面,且远离罩体5一端呈薄片状,使得掉落在固定座8上的土壤可以沿斜面滑落。又设置导向板7下端的直径大于固定座8下端的直径,使得从导向板7滑落的土壤不会掉落到固定座8上。

伸缩杆6两端均设置有螺纹部,固定座1下端面以及罩体5上端均开设有与螺纹部相配合的螺纹孔,将伸缩杆6分别螺纹连接在固定座1以及罩体5上,使得伸缩杆6以及罩体5可拆卸,方便携带,又能方便维护。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原理如下:使用者双手分别握住两侧的把手3,在需钻孔的位置竖直放置,罩体5的固定座8水平放置在地面上,打开把手3上的操作开关,当电机2达到正常转速时,开始慢慢下压,使钻头4慢慢伸入土壤层中,同时伸缩杆6相应缩短,钻头4上的螺旋叶片42不断切削土壤层,并将土壤沿着螺旋叶片42从罩体5上端排出,土壤沿着罩体5上端的导向板7滑落在远离孔洞的位置;当将钻头4提起时,罩体5因自身重力依然紧贴在地面上,钻头4提起的同时,伸缩杆6变长,由钻头4带起的土壤也从罩体5上端排出,防止土壤掉落至孔洞内而造成孔洞堵塞。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