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索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295563阅读:来源:国知局
数量与环形槽22数量相同,每个内环形槽12的位置均与一个环形槽22相对应,以使每个固定圈23均卡设在相对应的环形槽22与内环形槽12所围成的环形空间内。这样可以将用于穿设锚固部21的固定圈23牢固固定在环形槽22与内环形槽12所围成的空间中,防止固定圈23在沿内筒体2轴向方向产生窜动。为了便于安装,外筒体I上设置有用于穿设固定圈的穿设孔13。
[0035]和利用锚固剂对锚索进行固定的方式相比,本实施例可直接通过与筒体连接的锚固部21勾住外侧的岩石,而不用将锚固剂加入锚孔中,这样在锚孔较深时,可在作业过程中省去锚固剂的注浆过程,从而有效简化了施工工序。
[0036]进一步的,为了方便锚固部21勾住岩石,锚固部21可以为锥形楔块,锥形楔块的大端固定于内筒体2的外圆周面上,锥形楔块的小端向锚索3的拉拽方向伸出。锥形楔块由大端至小端近似为锥形,且因为锥形楔块两端之间为一个斜面,所以在锚索固定装置的外筒体I向锚孔外滑动时,锥形楔块的小端可以较为容易地插入外筒体I外侧的岩石中,以实现固定。
[0037]进一步的,为了增加外筒体I与外侧岩石之间的摩擦力,可以增加锚固部21的数量及分布范围,例如使锚固部21均匀分布在外筒体I的外圆周面上。这样不但使锚索固定装置固定的更为牢固,同时锚索固定装置外筒体I外圆周面上可均匀受力,保证锚索固定装置在锚孔中稳固固定,而不发生歪斜的现象。
[0038]此外,为了将锚索3固定在内筒体2的中心孔21中,还可以利用锁头将锚索3的锚固端卡设于中心孔21中。为了安设锁头,内筒体2的中心孔为锥形孔22,锥形孔22的小端朝向锚索3的拉拽方向,这样可以利用锁头从锥形孔22的大端放入,并卡设于锥形孔22中。为了保证锚索3顺利从锥形孔22中穿过,锥形孔22的最小直径大于锚索3的外径。
[0039]可选的,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锚索固定装置的剖面图。如图4所示,锚索固定装置可以包括锥形锁头4,锥形锁头4卡设在锚索3与内筒体2连接的一端,且锥形锁头4的锥形面与内筒体2端部内锥形孔22的形状相匹配,锥形锁头4用于将锚索3的锚固端压设在锥形孔22内。
[0040]具体的,因为锚索3通常为钢绞线,所以可将钢绞线的接头处弄散,并将锥形锁头4卡设在锥形孔22中,此时分散状的钢丝被压设在锥形锁头4的锥形面与锥形孔22之间,因锥形面与锥形孔22的形状相匹配,所以钢丝受到的摩擦力极大,无法从锥形孔22中脱出,因而实现了固定。
[0041]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可以采用合金灌注的方式,使锁头与锚索连接成为一体。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再一种锚索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再一种锚索固定装置的剖面图。如图5和图6所示,锚索固定装置还包括有合金灌注锁头5,合金灌注锁头5固定在锚索3的锚固端,例如可以通过浇铸的方式与锚索3的锚固端熔为一体而形成。合金灌注锁头5的直径大于锥形孔22的最小孔径。这样在合金灌注锁头5的阻碍下,锚索3同样无法从内筒体2的锥形孔22中脱出,从而实现了固定。
[0042]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锚索固定装置,包括外筒体、内筒体和锚索;外筒体套设在内筒体外侧,内筒体具有中心孔,中心孔中穿设锚索,且内筒体与锚索的锚固端连接;内筒体外圆周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倒刺状锚固部,外筒体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可容锚固部穿过的通孔,通孔的数量与锚固部的数量相同,且每个通孔的位置均与一个锚固部相对应,锚固部第一端固定于内筒体上,而第二端穿过对应的通孔,并向锚索的拉拽方向倾斜伸出,以将外筒体固定于外筒体外侧的岩石中。这样外筒体可通过锚固部直接固定在岩石之中,即使在锚孔较深时,也可简便快捷的进行锚固作业,从而有效化简施工工序,缩短施工周期。
[004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锚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体和内筒体; 所述外筒体套设在所述内筒体外侧,所述内筒体具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中穿设锚索,且所述内筒体与所述锚索的锚固端连接; 所述内筒体外圆周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倒刺状锚固部,所述外筒体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可容所述锚固部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的数量与所述锚固部的数量相同,且每个所述通孔的位置均与一个锚固部相对应,所述锚固部第一端固定于所述内筒体上,所述锚固部第二端穿过对应的通孔,并向所述锚索的拉拽方向倾斜伸出,以将所述外筒体固定于所述外筒体外侧的岩石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外圆周面上设置有多个沿轴向分布的环形槽,每个所述环形槽中均套设一固定圈,每个所述锚固部的第一端均穿设在所述固定圈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锚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弹性件,每个弹性件均对应一个锚固部,每个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内筒体的外圆周面连接,另一端抵设在对应的所述锚固部的内侧,以使所述锚固部的第二端向外转动伸出。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锚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内圆周面上设置有多个沿轴向分布的内环形槽,所述内环形槽的数量与所述环形槽数量相同,每个内环形槽的位置均与一个环形槽相对应,以使每个所述固定圈均卡设在相对应的环形槽与内环形槽所围成的环形空间内。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锚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部为锥形楔块,所述锥形楔块的大端固定于所述内筒体的外圆周面上,所述锥形楔块的小端向所述锚索的拉拽方向伸出。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锚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孔为锥形孔,所述锥形孔小端朝向所述锚索的拉拽方向。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锚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锥形锁头,所述锥形锁头卡设在所述锚索的锚固端,且所述锥形锁头的锥形面与所述内筒体端部内锥形孔的形状相匹配,所述锥形锁头用于将所述锚索的锚固端压设在所述锥形孔内。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锚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合金灌注锁头,所述合金灌注锁头固定在所述锚索的锚固端,所述合金灌注锁头的直径大于所述锥形孔的最小孔径。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锚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孔的最小直径大于所述锚索的外径。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锚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的外圆直径小于锚孔孔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锚索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锚索固定装置,包括外筒体和内筒体;所述外筒体套设在所述内筒体外侧,所述内筒体具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中穿设锚索,且所述内筒体与所述锚索的锚固端连接;所述内筒体外圆周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倒刺状锚固部,所述外筒体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可容所述锚固部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的数量与所述锚固部的数量相同,且每个所述通孔的位置均与一个锚固部相对应,所述锚固部第一端固定于所述内筒体上,所述锚固部第二端穿过对应的通孔,并向所述锚索的拉拽方向倾斜伸出,以将所述外筒体固定于所述外筒体外侧的岩石中。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锚孔较深时锚索的快速锚固作业。
【IPC分类】E02D5/74, E02D5/76, E21D20/00
【公开号】CN205206853
【申请号】CN201520953880
【发明人】冯旭东, 张玉祥, 徐 明, 陈伟强, 牛宾, 李强
【申请人】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4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