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泵气体吸收装置和采用该装置的真空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69278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真空泵气体吸收装置和采用该装置的真空机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设备,具体说,涉及一种真空泵气体吸收装置和采用该装置 的真空机组。
背景技术
在真空设备领域中,由于真空泵的工作过程是减压的过程,会有一部分物料中的 气体进入泵体,时间一长,进入的气体会在泵体内腔产生结晶和腐蚀,对真空泵产生严重的 损坏。传统的真空机组自身一股不带有吸收气体的辅助装置,这是真空机组改造的一个重 要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已知技术的各种缺陷,提供一种可以减少物料中气体进 入泵体,降低真空泵的损坏率,从而降低检修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的真空泵气体吸收装置 和采用该装置的真空机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真空泵气体吸收装置,包括筒体及其上盖板,所述筒体的外壁 上安装有与用户相连接的第一真空管、与真空泵相连接的第二真空管,以及冷冻盐水进管 和冷冻盐水回管,所述筒体的内腔中设有支撑棚板、冷却盘管、填料环和填料压板,其中,第 一真空管位于所述筒体的下部并穿过所述筒体的侧壁与筒体的内腔相通,第二真空管位于 所述筒体的顶部并穿过所述上盖板与筒体的内腔相通,冷却盘管的入口位于所述筒体的下 部,冷却盘管的出口位于所述筒体的上部,冷却盘管的入口端穿过所述筒体的侧壁与冷冻 盐水进管相通,冷却盘管的出口端穿过所述筒体的侧壁与冷冻盐水回管相通,支撑棚板位 于冷却盘管下部固定安装在所述筒体的侧壁上,所述填料压板置于所述冷却盘管的上方, 填料环填充在支撑棚板与填料压板之间。本实用新型真空泵气体吸收装置,其中所述入口一端的所述冷冻盐水进管上安装 有第一阀门,所述出口 一端的所述冷冻盐水回管上安装有第二阀门。本实用新型真空泵气体吸收装置,其中所述支撑棚板焊接在所述筒体的侧壁上, 所述填料压板在内部安装完成后通过点焊固定在所述筒体的侧壁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采用所述真空泵气体吸收装置的真空机组,包括真空泵、 真空缓冲罐、第三真空管和至少一个所述真空泵气体吸收装置,所述真空泵气体吸收装置 通过第二真空管与真空缓冲罐相通,真空缓冲罐通过第三真空管与真空泵相通。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真空泵气体吸收装置的真空机组,其中在所述真空泵气体吸 收装置一端的第二真空管上安装有第三阀门,在所述真空缓冲罐一端的第二真空管上安装 有第四阀门,在真空缓冲罐一端的第三真空管上安装有第五阀门。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真空泵气体吸收装置的真空机组,其中所述真空泵气体吸收 装置为相互并联连接的2个。本实用新型真空泵气体吸收装置,其筒体设置了支撑棚板、冷却盘管、填料环和填料压板,外壁上设有与用户相连接的第一真空管、与真空泵相连接的第二真空管,以及冷冻 盐水进管和冷冻盐水回管,在真空管路上实施对物料中的气体的吸收,有效地减少了气体 在泵体内腔产生的结晶和腐蚀,从而避免了真空泵产生严重的损坏。采用该装置的真空机 组则降低了检修成本,提高了设备利用率。下面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以求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 得到更深入的理解。

图1是本实用新型真空泵气体吸收装置和采用该装置的真空机组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真空泵气体吸收装置,包括筒体51及其上盖板56,筒体51 的外壁上安装有与用户相连接的第一真空管41、与真空泵1相连接的第二真空管42,以及 冷冻盐水进管62和冷冻盐水回管64。筒体51的内腔中设有支撑棚板52、冷却盘管54、填 料环55和填料压板53。其中,第一真空管41位于筒体51的下部并穿过筒体51的侧壁与筒体51的内腔 相通,第二真空管42位于筒体51的顶部并穿过上盖板56与筒体51的内腔相通。冷却盘管54的入口 61位于筒体51的下部,冷却盘管54的出口 63位于筒体51 的上部。冷却盘管54的入口端穿过筒体51的侧壁与冷冻盐水进管62相通,冷却盘管54 的出口端穿过筒体51的侧壁与冷冻盐水回管64相通。在入口 61 —端的冷冻盐水进管62 上安装有第一阀门66,出口 63 —端的冷冻盐水回管64上安装有第二阀门65。支撑棚板52 位于冷却盘管54下部,支撑棚板52焊接在筒体51的侧壁上。填料压板53置于冷却盘管 54的上方,填料环55填充在支撑棚板52与填料压板53之间。在内部安装完成后,填料压 板53通过点焊固定在筒体51的侧壁上。参见图1,采用真空泵气体吸收装置的真空机组,包括真空泵1、真空缓冲罐2、第 三真空管3和相互并联连接的2个真空泵气体吸收装置5,真空泵气体吸收装置5通过第二 真空管42与真空缓冲罐2相通,真空缓冲罐2通过第三真空管3与真空泵1相通。第二真空管42在真空泵气体吸收装置5 —端安装有第三阀门43,在真空缓冲罐2 一端安装有第四阀门44。第三真空管3在真空缓冲罐2 —端安装有第五阀门45。在本实用新型真空泵气体吸收装置其他的实施例中,真空泵气体吸收装置5也可 以为多个。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真空泵气体吸收装置和采用该装置的真空机组的工作过程。参见图1,在将真空泵1接到用户时,例如接入具有加热后液体产生的减压蒸馏 塔,先将其通过第一真空管41与筒体51的内腔相通,将筒体51通过第二真空管42与真空 缓冲罐2相通,将真空缓冲罐2通过第三真空管3与真空泵1相通并打开第三阀门43、第四 阀门44和第五阀门45。然后,将冷却盘管54分别与冷冻盐水进管62、冷冻盐水回管64相 通并打开第一阀门66和第二阀门65。蒸馏塔排出的加热后液体中会产生气体,这些气体中带有部分水蒸气和经过塔顶 冷凝器没有完全冷凝下的气体物料。没有冷凝下来的水蒸气和物料气体经过真空泵气体吸
权利要求一种真空泵气体吸收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筒体(51)及其上盖板(56),所述筒体(51)的外壁上安装有与用户相连接的第一真空管(41)、与真空泵(1)相连接的第二真空管(42),以及冷冻盐水进管(62)和冷冻盐水回管(64),所述筒体(51)的内腔中设有支撑棚板(52)、冷却盘管(54)、填料环(55)和填料压板(53),其中,所述第一真空管(41)位于所述筒体(51)的下部并穿过所述筒体(51)的侧壁与所述筒体(51)的内腔相通,所述第二真空管(42)位于所述筒体(51)的顶部并穿过所述上盖板(56)与所述筒体(51)的内腔相通,所述冷却盘管(54)的入口(61)位于所述筒体(51)的下部,所述冷却盘管(54)的出口(63)位于所述筒体(51)的上部,所述冷却盘管(54)的入口端穿过所述筒体(51)的侧壁与所述冷冻盐水进管(62)相通,所述冷却盘管(54)的出口端穿过所述筒体(51)的侧壁与所述冷冻盐水回管(64)相通,所述支撑棚板(52)位于所述冷却盘管(54)下部固定安装在所述筒体(51)的侧壁上,所述填料压板(53)置于所述冷却盘管(54)的上方,所述填料环(55)填充在所述支撑棚板(52)与所述填料压板(5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泵气体吸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入口(61)—端的所述 冷冻盐水进管(62)上安装有第一阀门(66),所述出口(63) —端的所述冷冻盐水回管(64) 上安装有第二阀门(6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泵气体吸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棚板(52)焊 接在所述筒体(51)的侧壁上,所述填料压板(53)通过点焊接固定在所述筒体(51)的侧壁 上。
4.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2所述真空泵气体吸收装置的真空机组,其特征是包括真空泵(1)、真空缓冲罐(2)、第三真空管(3)和至少一个所述真空泵气体吸收装置(5),所述真空 泵气体吸收装置通过所述第二真空管(42)与所述真空缓冲罐(2)相通,所述真空缓冲罐(2)通过所述第三真空管(3)与所述真空泵(1)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机组,其特征是在所述真空泵气体吸收装置(5)—端的 所述第二真空管(42)上安装有第三阀门(43),在所述真空缓冲罐(2) —端的所述第二真空 管(42)上安装有第四阀门(44),在所述真空缓冲罐(2) —端的所述第三真空管(3)上安装 有第五阀门(45)。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真空机组,其特征是所述真空泵气体吸收装置(5)为相 互并联连接的2个。
7.一种采用权利要求3所述真空泵气体吸收装置的真空机组,其特征是包括真空泵 (1)、真空缓冲罐(2)、第三真空管(3)和至少一个所述真空泵气体吸收装置(5),所述真空 泵气体吸收装置(5)通过所述第二真空管(42)与所述真空缓冲罐(2)相通,所述真空缓冲 罐(2)通过所述第三真空管(3)与所述真空泵(1)相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真空机组,其特征是在所述真空泵气体吸收装置(5)—端的 所述第二真空管(42)上安装有第三阀门(43),在所述真空缓冲罐(2) —端的所述第二真空 管(42)上安装有第四阀门(44),在所述真空缓冲罐(2) —端的所述第三真空管(3)上安装 有第五阀门(45)。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真空机组,其特征是所述真空泵气体吸收装置(5)为相 互并联连接的2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真空泵气体吸收装置,包括支撑棚板、冷却盘管、填料环和填料压板,外壁上设有与用户相连接的第一真空管、与真空泵相连接的第二真空管,以及冷冻盐水进管和冷冻盐水回管。采用该装置的真空机组,包括真空泵、真空缓冲罐、第三真空管和至少一个真空泵气体吸收装置,真空泵气体吸收装置通过第二真空管与真空缓冲罐相通,真空缓冲罐通过第三真空管与真空泵相通。本实用新型真空泵气体吸收装置的优点是由于在真空管路上实施了对物料中的气体的吸收,有效地减少了气体在泵体内腔产生的结晶和腐蚀,从而避免了真空泵产生严重的损坏。采用该装置的真空机组则降低了检修成本,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文档编号F04B37/14GK201687684SQ201020163950
公开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0日
发明者于俊田, 张玲, 王洛, 田兆君 申请人:龙口市福尔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