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凑型风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9825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机,具体地说是一种紧凑型风机结构。



背景技术:

工业通风机的发展,在不同行业应用日趋广泛,针对不同的使用环境,对风机空间占用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当风机作为大型设备的配套件使用时,需要将风机安装在该设备的某一特定位置,留给风机的安装空间受到一定限制,要求风机在保证足够大风量、风压的情况下尽可能少占空间,以减少设备整体体积。传统的通用风机结构形式在这种使用情况下,使用受到很大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紧凑型风机结构,有效满足减小空间的占用及狭窄空间特殊要求。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紧凑型风机结构,包括机壳、叶轮、传动机构,所述叶轮安装在传动机构端部,叶轮同时全部位于机壳内部,传动机构固定在机壳上,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轴以及套在主轴上的轴承及轴承座,主轴的其中一端连接叶轮,另一端连接皮带轮,所述叶轮通过碟形轴盘安装在主轴上,所述碟形轴盘内部为空心腔,用于轴承座部分插入碟形轴盘内部。

所述轴承座外部套装固定盘。

所述固定盘与支撑盘连接固定,所述支撑盘焊接在机壳上。

所述机壳包括前侧板、后侧板、蜗壳,所述蜗壳连接在前侧板、后侧板之间。

所述叶轮包括焊接在一起的前盘、叶片、后盘,所述后盘铆接在碟形轴盘上。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风机部件的结构改进,使风机整体结构更加紧凑。轴盘改为碟形留有轴承座向叶轮方向插入空间,轴承座与焊接与机壳的支撑圈直接连接,使机壳与主轴之间密封效果更好。传动组内部结构的简单改进解决了原有结构存在的弊端。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安全可靠、易制造、成本低,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农机和环保行业,有效满足减小空间的占用及狭窄空间特殊要求。为风机产品增添了新的应用场合要求,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紧凑型风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轴;2、蝶形轴盘;3、前侧板;4、蜗壳;5、机壳;6、后侧板;7、支撑圈;8、固定盘;9、轴承座;10、皮带轮;11、叶轮;12、叶片;13、前盘;14、后盘;15、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附图仅为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如图1所示,一种紧凑型风机结构,包括机壳5、叶轮11、传动机构,所述叶轮安装在传动机构端部,叶轮同时全部位于机壳内部,传动机构固定在机壳上,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轴1以及套在主轴上的轴承及轴承座9,主轴的其中一端连接叶轮11,另一端连接皮带轮10,所述叶轮通过碟形轴盘2安装在主轴上,所述碟形轴盘内部为空心腔,用于轴承座插入碟形轴盘内部。所述轴承座外部套装固定盘8。所述固定盘与支撑盘7连接固定,所述支撑盘焊接在机壳上。所述机壳包括前侧板、后侧板、蜗壳,所述蜗壳连接在前侧板、后侧板之间。所述叶轮包括焊接在一起的前盘、叶片、后盘,所述后盘铆接在碟形轴盘上。

叶轮11是由前盘13、叶片12、后盘14焊合一体,用铆钉与碟形轴盘2铆合而成,并保正叶轮组旋转精度及动平衡要求,通过键与主轴连接旋转。

机壳5是由前、后侧板3、6、蜗壳4焊合并与底座15焊合为一体。

传动组件是由轴承座9、轴承、主轴1、皮带轮10构成,固定盘8套固在轴承座9外部,固定盘8与支撑圈7通过螺栓固定,而支撑圈焊合在机壳的后侧板6上形成一体。动力源带动皮带轮、主轴、叶轮组件旋转而正常工作。

风机叶轮碟形轴盘2制成碟形空心腔以利于轴承座插入碟形轴盘2内部,缩短轴向距离空间。传动组件是由轴承座9上的固定盘8支承,轴向距离位置可根据实际工况设定。机壳的后侧板设计支撑圈,通过螺栓固定轴承座上的固定盘,来支承传动组件和叶轮组件形成转子组体系一体化。轴承座用螺栓固定在支撑圈上,这样机壳与轴承座形成全封闭形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其他运用本实用新型专利精神的等效变化,均应俱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