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转向助力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76489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转向助力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配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汽车转向助力泵。



背景技术:

汽车助力泵是指一种有助于汽车性能提升和稳定的部件,转向助力主要是协助驾驶员作汽车方向调整,为驾驶员减轻打方向盘的用力强度。当然,助力转向在汽车行驶的安全性、经济性上也有一定的作用。

目前,市场上的汽车转向助力泵,它包括泵体,以及设置于泵体内的主轴,所述泵体设有安装腔,主轴包括置于安装腔内的前连接端以及设置于泵体外的后连接端,安装腔内还设有设置于前连接端上的前配油盘、后盘以及置于前配油盘和后盘之间的定子、转子以及叶片,后连接端上设有皮带轮。传统的转向助力泵因为对主轴的润滑效果较差,导致主轴和泵体之间会有一定程度上的磨损,从而降低了使用寿命;并且传统的汽车转向助力泵的皮带轮对皮带的紧固效果较差,容易使皮带发生松动,从而降低了传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润滑效果以及传动效果好的汽车转向助力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转向助力泵,包括泵体,以及设置于泵体内的主轴,所述泵体设有安装腔,主轴包括置于安装腔内的前连接端以及设置于泵体外的后连接端,安装腔内还设有设置于前连接端上的前配油盘、后盘以及置于前配油盘和后盘之间的定子、转子以及叶片,后连接端上设有皮带轮,其特征是:所述安装腔的底部和前配油盘之间形成有储油腔室,储油腔室呈环形状设置于安装腔的底部,储油腔室包括上腔室和下腔室,上腔室上设有阻隔斜面以及导油斜面,阻隔斜面和导油斜面之间所呈夹角在85°-87°之间,下腔室包括上传导面以及下传导面,所述上传导面和下传导面均呈圆弧状,上传导面的圆弧半径和下传导面的圆弧半径之间比值为3: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腔的底部和前配油盘之间形成有储油腔室,因为储油腔室呈环形状设置于安装腔的底部,并且储油腔室也是环形设置于主轴周侧的,可以提高对主轴的润滑效果,以及持续的润滑效果,并且储油腔室包括上腔室和下腔室,本实用新型将上腔室和下腔室采用不同的储油体积,在主轴进行转动时,主轴的周侧处于短暂的真空状态,因此可以带动下腔室的油和上腔室进行不端流动,从而增加对主轴的润滑效果,上腔室上设有阻隔斜面以及导油斜面,阻隔斜面和导油斜面之间所呈夹角在85°-87°之间,下腔室包括上传导面以及下传导面,上传导面和下传导面均呈圆弧状,进一步地,上述结构设置的上腔室和下腔室的结构,则增加了上、下两腔室内油的不断传送,而上传导面的圆弧半径和下传导面的圆弧半径之间比值为3:5,则进一步保证了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皮带轮包括工作区以及与主轴连接的轴承室,工作区包括左边缘、多楔槽和右边缘,多楔槽置于左边缘和右边缘之间,所述多楔槽包括第一槽面和第二槽面,第一槽面和第二槽面之间的内壁间距由多楔槽的开口往槽底方向依次递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皮带轮包括工作区以及与主轴连接的轴承室,工作区包括左边缘、多楔槽和右边缘,多楔槽置于左边缘和右边缘之间,为了增加多楔槽的固定效果,多楔槽包括第一槽面和第二槽面,第一槽面和第二槽面之间的内壁间距由多楔槽的开口往槽底方向依次递减,通过第一槽面和第二槽面之间的内壁间距逐渐递减,给皮带在安装时提供一个逐渐紧固的作用力,从而提高了两者之间的安装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相邻多楔槽的分别包括的第一槽面和第二槽面之间所呈夹角为4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相邻多楔槽的分别包括的第一槽面和第二槽面之间所呈夹角为40°(图1中H所示角度),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设置的第一槽面和第二槽面,则可以进一步提高对皮带轮的限位效果,以及提高传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传导面的圆弧半径为3mm,下传导面的圆弧半径为5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传导面的圆弧半径为3mm,下传导面的圆弧半径为5mm,根据长期的使用发现,通过采用上述尺寸设置的上传导面以及下传导面,能和上腔室之间进行良好的配合效果,主轴旋转时,方便带动下腔室和上腔室形成一个导油回路,从而增加对主轴与泵体之间的润滑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转向助力泵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转向助力泵实施例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前配油盘,2-储油腔室,20-上腔室,201-阻隔斜面,202-导油斜面,21-下腔室,210-上传导面,211-下传导面,3-主轴,4-皮带轮,40-左边缘,41-右边缘,42-多楔槽,420-第一槽面,421-第二槽面。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转向助力泵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汽车转向助力泵,包括泵体,以及设置于泵体内的主轴3,所述泵体设有安装腔,主轴3包括置于安装腔内的前连接端以及设置于泵体外的后连接端,安装腔内还设有设置于前连接端上的前配油盘1、后盘以及置于前配油盘1和后盘之间的定子、转子以及叶片,后连接端上设有皮带轮4,安装腔的底部和前配油盘1之间形成有储油腔室2,因为储油腔室2呈环形状设置于安装腔的底部,并且储油腔室2也是环形设置于主轴3周侧的,可以提高对主轴3的润滑效果,以及持续的润滑效果,并且储油腔室2包括上腔室20和下腔室21,本实用新型将上腔室20和下腔室21采用不同的储油体积,在主轴3进行转动时,主轴3的周侧处于短暂的真空状态,因此可以带动下腔室21的油和上腔室20进行不端流动,从而增加对主轴3的润滑效果,上腔室20上设有阻隔斜面201以及导油斜面202,阻隔斜面201和导油斜面202之间所呈夹角在85°-87°(图2中L所示角度)之间,下腔室21包括上传导面210以及下传导面211,上传导面210和下传导面211均呈圆弧状,进一步地,上述结构设置的上腔室20和下腔室21的结构,则增加了上、下两腔室内油的不断传送,而上传导面210的圆弧半径和下传导面211的圆弧半径之间比值为3:5,则进一步保证了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皮带轮4包括工作区以及与主轴3连接的轴承室,工作区包括左边缘40、多楔槽42和右边缘41,多楔槽42置于左边缘40和右边缘41之间,为了增加多楔槽42的固定效果,多楔槽42包括第一槽面420和第二槽面421,第一槽面420和第二槽面421之间的内壁间距由多楔槽42的开口往槽底方向依次递减,通过第一槽面420和第二槽面421之间的内壁间距逐渐递减,给皮带在安装时提供一个逐渐紧固的作用力,从而提高了两者之间的安装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相邻多楔槽42的分别包括的第一槽面420和第二槽面421之间所呈夹角为40°,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设置的第一槽面420和第二槽面421,则可以进一步提高对皮带轮4的限位效果,以及提高传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上传导面210的圆弧半径为3mm,下传导面211的圆弧半径为5mm,根据长期的使用发现,通过采用上述尺寸设置的上传导面210以及下传导面211,能和上腔室20之间进行良好的配合效果,主轴3旋转时,方便带动下腔室21和上腔室20形成一个导油回路,从而增加对主轴3与泵体之间的润滑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