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水陆两用的陆地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9975阅读:16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水陆两用的陆地泵。



背景技术:

陆地泵是输送液体或使液体增压的机械,常用于室外,陆地泵主要通过泵体与电机组成,电机驱动位于泵体内的叶轮起到抽送液体的效果,而电机的长期驱动则会产生热量,传统陆地泵都是通过在电机尾部设置散热风扇用于散热,将电机产生的热量从电机尾部的散热孔排出到电机外,这种结构导致电机内部空间通过散热孔与外界相贯通,当陆地泵在室外进行使用时,一旦遭遇雨雪天气,雨雪便会透过散热孔进入到电机内部空间内对电机进行侵蚀,造成电机的损坏,因此在这种天气情况下,使用者只能将电机搬移至室内避免其损坏,但会影响工作进程,降低工作效率,若是选择在电机外罩防护罩对雨雪进行隔绝,同样会将电机与外界进行隔绝,电机热气会积聚于防护罩内,无法得到散除,使电机长期处于高温环境,极易出现由于温度过高导致烧坏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水陆两用的陆地泵,它在遭遇雨雪天气时,同样能够在室外进行使用,并同时对电机进行散热,保证电机的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水陆两用的陆地泵,包括冷却箱、设于冷却箱内的电机以及与电机相连接的泵体,泵体内设有叶轮,叶轮连接于电机的电机轴上,冷却箱底部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机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箱一侧开有开口,开口处盖合有一进水盖;所述进水盖上设有一与泵体相贯通的进水端;所述泵体位于冷却箱内;所述泵体外周设有一隔板;所述隔板将冷却箱内部空间隔为进水空间、冷却空间;所述隔板上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进水口;所述进水空间内设有与叶轮相匹配的导流件;所述导流件上设有若干与进水口相对应的导流口;所述冷却箱尾部内壁上设有一安装槽;所述电机尾部设有与安装槽相匹配的安装部;所述电机通过安装部架设于冷却空间内;所述冷却箱上设有与冷却空间相贯通的出水端。

所述电机的电机轴贯穿泵体并与叶轮相连接;所述电机的电机轴外套设有主密封件,主密封件位于泵体内,主密封件密封于泵体被电机轴所贯穿出的端口位置;所述电机的电机轴外套设有辅助密封件,辅助密封件位于主密封件后侧;所述电机的前侧侧壁向外延伸出一防护部,防护部将辅助密封件包裹覆盖。

所述主密封件设于叶轮与泵体内壁之间,主密封件两侧分别与叶轮、泵体内壁相贴合。

所述电机尾部的安装部边缘以及安装槽底部边角皆倒有圆角,电机尾部的安装部与安装槽紧密嵌合。

所述冷却箱上方设有一提手。

所述安装槽设于冷却箱尾部中心位置,电机架设于冷却空间中部位置。

所述泵体与隔板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可水陆两用的陆地泵在抽送液体过程中,使冷却箱的冷却空间内始终充满液体,保证运行中的电机始终处于液体中,电机在液体的包裹下,时刻被液体进行冷却散热,使电机能够得到及时的散热,保证电机的运行性能,且冷却箱将电机与外界进行隔绝,因此冷却箱则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将本实用新型的陆地泵直接置于水中,也可进行使用,且无需担心外界的水会电机进行侵蚀,实现水陆两用的效果,可不受外界环境影响进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水陆两用的陆地泵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水陆两用的陆地泵,包括冷却箱1、设于冷却箱1内的电机2以及与电机2相连接的泵体3,泵体3内设有叶轮4,叶轮4连接于电机2的电机轴201上,冷却箱1底部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机脚5,所述冷却箱1一侧开有开口,开口处盖合有一进水盖6;所述进水盖6上设有一与泵体3相贯通的进水端7;所述泵体3位于冷却箱1内;所述泵体3外周设有一隔板8;所述隔板8将冷却箱1内部空间隔为进水空间9、冷却空间10;所述隔板8上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进水口11;所述进水空间9内设有与叶轮4相匹配的导流件901;所述导流件901上设有若干与进水口11相对应的导流口902;所述冷却箱1尾部内壁上设有一安装槽12;所述电机2尾部设有与安装槽12相匹配的安装部13;所述电机2通过安装部13架设于冷却空间10内;所述冷却箱1上设有与冷却空间10相贯通的出水端14。

所述电机2的电机轴201贯穿泵体3并与叶轮4相连接;所述电机2的电机轴201外套设有主密封件15,主密封件15位于泵体3内,主密封件15密封于泵体3被电机轴201所贯穿出的端口301位置;所述电机2的电机轴201外套设有辅助密封件16,辅助密封件16位于主密封件15后侧;所述电机2的前侧侧壁向外延伸出一防护部17,防护部17将辅助密封件16包裹覆盖。

所述主密封件15设于叶轮4与泵体3内壁之间,主密封件15两侧分别与叶轮4、泵体3内壁相贴合。

所述电机2尾部的安装部13边缘以及安装槽12底部边角皆倒有圆角18,电机2尾部的安装部13与安装槽12紧密嵌合。

所述冷却箱1上方设有一提手19。

所述安装槽12设于冷却箱1尾部中心位置,电机2架设于冷却空间10中部位置。

所述泵体3与隔板8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需要使本实用新型的陆地泵时,可通过握住提手19对陆地泵进行提动,将陆地泵提至实际所需的地方,然后将管路分别连接于进水端7、出水端14,再将与进水端7相连接的管路端口置于液体源内,将与出水端14相连接的管路端口置于需用液体的位置,最后通过陆地泵上的放气孔20使泵体3以及冷却箱1内充满液体,将空气全都排出泵体3和冷却箱1外。

接着便可开启陆地泵,此时电机2开始运行,电机2的电机轴201带动叶轮4旋转,从而产生吸力,将液体源内的液体通过管路抽取至进水空间9内,进入进水空间9内的液体在叶轮4的旋转带动下,首先流经导流孔,再通过设于隔板8上的进水口11进入到冷却空间10内,使液体源源不断的流入冷却空间,保证通过出水端14进行排水时冷却空间始终充满水,而位于液体中的电机2始终在液体中的包围下,在电机2去除散热扇后,电机2的外壳为封闭结构,因此不会有液体进入到电机2内,且电机2在液体的包裹下,时刻被液体进行冷却散热,使电机2能够得到及时的散热,保证电机2的运行性能。

综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陆地泵抽送的液体对电机进行冷却,冷却箱1将电机2与外界进行隔绝,因此冷却箱1则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将本实用新型的陆地泵直接置于水中,也可进行使用,且无需担心外界的水会电机进行侵蚀,实现水陆两用的效果。

冷却箱1尾部内壁中心位置设有安装槽12,电机2尾部设有与安装槽12相匹配的安装部13,电机2通过安装部13架设于冷却空间10中部位置,这种电机2的安装方式,更能保证同心度,利于叶轮4的旋转,保证陆地泵的使用性能。

电机2的电机轴201外套设有主密封件15,主密封件15位于泵体3内,主密封件15密封于泵体3被电机轴201所贯穿出的端口位置,主密封件15的存在能够有效保证泵体3被电机轴201所贯穿出的端口301位置的密封性,不会出现漏水的情况,即使主密封件15随着长期使用导致密封性不佳,渗漏出来的液体也会被位于主密封件15后侧的辅助密封件16阻隔,防止液体渗透至电机2内,且电机2的前侧侧壁向外延伸出防护部17,防护部17将辅助密封件16包裹覆盖,防护部17的存在能够有效避免辅助密封件16出现松动的情况,进一步提高辅助密封件的密封性,保证密封性能。

所述主密封件15设于叶轮4与泵体3内壁之间,主密封件15两侧分别与叶轮4、泵体3内壁相贴合,这种安装方式能够使主密封件15的稳定性得到保障,且主密封件15不易松动,延长主密封件15的使用寿命以及保证密封性能。

电机2尾部的安装部13边缘以及安装槽12底部边角皆倒有圆角18,电机2尾部的安装部13与安装槽12紧密嵌合,圆角18的存在更利于电机2的装配,且更能提高电机2装配后的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