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温多级离心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5109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温多级离心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心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温多级离心泵。



背景技术:

在石油、化工、冶金、钢铁等行业,特别是低温深冷介质的输送、增压需要大量的低温离心泵。目前市场上的低温多级离心泵多采用叶轮串联、泵与电机通过刚性联轴器连接,叶轮为串联多级结构,轴向力平衡主要依靠调整叶轮口环进行,不能完全平衡机组的轴向力,残余轴向力由电机轴承承受,电机需进行特殊设计。该种结构下,机组启动或停机过程中的轴向力、机组运行过程中的残余轴向力完全由电机轴承承受,泵轴与电机轴刚性连接,对中要求高,不能做到绝对的同心,电机轴承运行状态较差,对电机的轴承设计要求较高,电机轴承寿命较低,且电机轴承作为易损件,维修更换困难,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温多级离心泵,解决离心泵轴向力不能完全平衡,泵轴与电机轴刚性联接同轴情况下带来的电机轴承运行状态差、寿命较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低温多级离心泵,包括泵体和转轴,所述泵体上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转轴转动安装在所述泵体内,所述转轴装配有复数个叶轮,所述叶轮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两组叶轮的方向相反,位于同组内的叶轮的方向相同,其中一组叶轮设置在第一泵室内,另一组叶轮设置在第二泵室内,所述第一泵室与所述第二泵室沿所述转轴轴向方向前后设置在所述泵体内,所述第一泵室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二泵室与所述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一泵室与所述第二泵室通过过渡流道连通,所述流道连通设置在所述泵体内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泵室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泵室的出口相邻,所述第一泵室的入口与所述第二泵室的入口分设在本体的前后两端。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泵室由位于泵体内的第一端盖、第二端盖和位于第一端盖与第二端盖之间的中段构成,所述第二泵室由位于泵体内的第三端盖、第四端盖和位于第三端盖与第四端盖之间的中段构成,位于同一泵室内的相邻两个叶轮由所述中段间隔分开,所述中段与所述叶轮之间设有导叶。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端盖上设有径向轴承,所述转轴通过所述径向轴承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三端盖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泵室的外侧壁与所述泵体的内壁设有间隙,该间隙形成所述过渡流道,所述过渡流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泵室的出口,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泵室的入口。

作为优选,所述第四端盖内设有使液体从所述过渡流道流入所述第二泵室内的弧形流道。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端盖设有吸入腔、排气腔和安装腔,所述吸入腔和所述排气腔分别与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吸入腔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排气腔与所述泵体上回气口连通,所述安装腔内设有诱导轮,所述诱导轮套接在所述转轴上。

作为优选,还包括电机和支架,所述电机通过所述支架安装在所述泵体上,所述电机的驱动轴通过联轴器与所述转动连接,所述支架与所述泵体的连接处设有密封端盖,所述密封端盖套接在所述转轴上并通过密封圈保持密封,所述密封圈为迷宫充气密封。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端盖上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与所述密封圈分设在所述密封端盖的两侧。

作为优选,所述支架上设有轴承支座,所述轴承支座内设有轴承组件,所述转动通过所述轴承组件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叶轮在泵体内按对称地方式设置,实现了轴向力的自平衡,各级叶轮所产生的轴向力相互抵消,避免了在运转过程电机轴承因轴向力而造成损坏、缩短使用寿命,而且通过设置导叶使叶轮产生的径向力实现自平衡,改善了泵轴的受力状态,并在两个泵室之间设置单独的径向轴承以承受泵部分的残余轴向力和径向力,大大提高了离心泵运行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泵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机,2-支架,3-转轴,4-泵体,41-进液口,42-出液口,43-回气口,44-第一泵室,45-第二泵室,46-过渡流道,5-叶轮,6-中段,7-导叶,8-密封端盖,9-第一端盖,91-吸入腔,92-排气腔,93-安装腔,10-第二端盖,11-第三端盖,12-第四端盖,121-前端板,122-端盖连接座,123-后端板,124-弧形流道,13-径向轴承,14-联轴器,15-轴承组件,16-密封圈,17-保温层,18-诱导轮,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低温多级离心泵,包括电机1、支架2、泵体4、转轴3和叶轮5,所述电机1通过所述支架2安装在所述泵体4上,所述电机1的驱动轴通过联轴器14与所述转动连接,所述支架2上设有轴承支座,所述轴承支座内设有轴承组件15,所述转动通过所述轴承组件15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架2上。所述支架2与所述泵体4的连接处设有密封端盖8,所述密封端盖8套接在所述转轴3上并通过密封圈16保持密封,所述密封圈16为迷宫充气密封。所述密封端盖8上设有保温层17,所述保温层17与所述密封圈16分设在所述密封端盖8的两侧。

如图1所示,转轴3转动安装在所述泵体4内,转轴3装配有复数个叶轮5,所述叶轮5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在本实施例中,每组叶轮5的数量为四个,两组叶轮5的方向相反,位于同组内的叶轮5的方向相同。其中一组叶轮5设置在第一泵室44内,另一组叶轮5设置在第二泵室45内,所述第一泵室44与所述第二泵室45沿所述转轴3轴向方向前后设置在所述泵体4内。泵体4上设有进液口41和出液口42,所述第一泵室44与所述进液口41连通,所述第二泵室45与所述出液口42连通。所述第一泵室44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泵室45的出口相邻,所述第一泵室44的入口与所述第二泵室45的入口分设在本体的前后两端。所述第一泵室44与所述第二泵室45通过过渡流道46连通,所述流道连通设置在所述泵体4内部。

如图2所示,第一泵室44由位于泵体4内的第一端盖9、第二端盖10和位于第一端盖9与第二端盖10之间的中段6构成,所述第二泵室45由位于泵体4内的第三端盖11、第四端盖12和位于第三端盖11与第四端盖12之间的中段6构成,第二端盖10与第三端盖11相邻。位于同一泵室内的相邻两个叶轮5由所述中段6间隔分开,所述中段6与所述叶轮5之间设有导叶7。第二泵室45的外侧壁与所述泵体4的内壁设有间隙,该间隙形成所述过渡流道46,所述过渡流道46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泵室44的出口,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泵室45的入口。

如图3所示,第一端盖9设有吸入腔91、排气腔92和安装腔93,所述吸入腔91和所述排气腔92分别与所述安装腔93连通,所述吸入腔91与所述进液口41连通,所述排气腔92与所述泵体4上回气口43连通,所述安装腔93内设有诱导轮18,所述诱导轮18套接在所述转轴3上。

第三端盖11上设有径向轴承13,转轴3通过所述径向轴承13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三端盖11上,径向轴承13与轴承组件15位于同一转动轴线。径向轴承13在第三端盖11的安装处设有密封组件使第一泵室44与第二泵室45不直接连通。

如图1和图4所示,第四端盖12内设有使液体从所述过渡流道46流入第二泵室45内的弧形流道124,第四端盖12包括前端板121、后端板123和位于两者之间的端盖连接座122,后端板123向端盖连接座122凹陷,使后端板123与端盖连接座122内壁形成弧形流道124,弧形流道124连通过渡流道46和第二泵室4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