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验室空气压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05517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试验室空气压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试验室空气压力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试验室需要稳定的压缩空气,同时兼顾节能环保。传统的空气压力装置很难满足试验室需求,问题如下:

1、空气管路中混有较高含量的油和水,这些会造成精密试验设备的腐蚀;

2、压缩空气的气压不稳定,难以满足试验室精确控制的需求;

3、能耗过高,无法根据实际需求做出调整,只能保持24h运转;

4、压缩空气温度不可控;

5、当系统急停时,由于系统压力,易发生机油倒流溢出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了一种试验室空气压力装置,能够为试验室提供稳定的压缩空气,解决现有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试验室空气压力装置,其包括:主机压缩机和油冷却器,其中:其还包括油分离器系统,所述油分离器系统包括:储液罐,位于所述储液罐下部且与所述油冷却器相油路连接的进油管和回油管,位于所述储液罐上部的分离筒,位于储液罐顶部的吸油管和排出口;且所述排出口连接有后冷系统,所述吸油管与所述主机压缩机相连。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主机压缩机包括电机和压缩机,且所述主机压缩机还管路连接有空气过滤系统。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油冷却器中布置有冷却风扇,在所述进油管和所述油冷却器之间还管路连接有温控阀,所述温控阀具有:分别与所述油冷却器和所述回油管相连的入口,和与所述进油管相连的出口。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温控阀的出口与所述进油管之间还顺序布置有过滤器和断油电磁阀。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排出口和所述后冷系统之间还布置有压力控制装置。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储液罐的内部具有向下倾斜的挡油环,所述进油管位于所述挡油环和所述储液罐内的液面之间。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分离筒的内部具有油分离芯,且所述储液罐的底部还具有排油管。

本实用新型采用压力自动补偿系统,根据需要开启一定数量的空气压力装置,节能环保;采用新式油气分离系统及压力控制装置,解决了压缩空气混有机油的问题,并保证压缩空气源的气流稳定性;增加端由电磁阀,解决了突然停机时,冷却机油从压缩机吸气口冒出的问题;采用前后双冷却设计,能够有效降低压缩空气中的水含量,同时控制压缩空气温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示意图;

图2为油分离系统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主机压缩机;2空气过滤系统;3断油电磁阀;4过滤器;5温控阀;6油冷却器;7冷却风扇;8油分离器系统;80储液罐;81进油管;82回油管;83分离筒;84吸油管;85挡油环;86油分离芯;87排油管;9压力控制装置;10后冷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试验室空气压力装置,其包括:主机压缩机1和油冷却器6,其中:其还包括油分离器系统8,所述油分离器系统包括:储液罐80,位于所述储液罐80下部且与所述油冷却器6相油路连接的进油管81和回油管82,位于所述储液罐80上部的分离筒83,位于储液罐80顶部的吸油管84和排出口;且所述排出口连接有后冷系统10,所述吸油管84与所述主机压缩机1相连。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主机压缩机1包括电机和压缩机,且所述主机压缩机1还管路连接有空气过滤系统2。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油冷却器6中布置有冷却风扇7,在所述进油管81和所述油冷却器6之间还管路连接有温控阀5,所述温控阀5具有:分别与所述油冷却器6和所述回油管82相连的入口,和与所述进油管81相连的出口。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温控阀5的出口与所述进油管81之间还顺序布置有过滤器4和断油电磁阀3。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排出口和所述后冷系统10之间还布置有压力控制装置9。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储液罐80的内部具有向下倾斜的挡油环85,所述进油管81位于所述挡油环85和所述储液罐80内的液面之间。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分离筒83的内部具有油分离芯86,且所述储液罐80的底部还具有排油管87。

本实用新型采用压力自动补偿系统,根据需要开启一定数量的空气压力装置,节能环保;采用新式油气分离系统及压力控制装置,解决了压缩空气混有机油的问题,并保证压缩空气源的气流稳定性;增加端由电磁阀,解决了突然停机时,冷却机油从压缩机吸气口冒出的问题;采用前后双冷却设计,能够有效降低压缩空气中的水含量,同时控制压缩空气温度。

本实用新型中各主要部件为:

主机压缩机1:主机压缩机由一个电机和一个压缩机组成,它的作用是将机油与空气混合,为系统提供压力。

电机输出的扭矩通过主动齿传递到从动齿,带动阴阳转子啮合运动,将机油与空气混合;主机压缩机的工作过程可分为吸气、压缩、排气三个阶段。

空气过滤系统2:通过粗过滤与精过滤两重,确保进入系统的空气洁净,防止异物进入系统导致的堵塞等故障。

断油电磁阀3:当机组运转时,保持开启状态,确保向各供油点注油,当机组急停机时,切断整个油路,防止由于系统压力导致机油从压缩机吸气口溢出。

过滤器4:防止异物进入主机,提升冷却机油使用寿命。

温控阀5:通过温控元件的开启度,控制冷热冷却剂的混和量,使喷油温度控制在最佳点;同时,在空气压力系统刚启动时,机油绕过油冷却器,使温度很快上升,从而避免压缩机系统内部产生水汽。

油冷却器6:由于空气的压缩会产生大量的热,故从油气分离器返回的机油需要降温,油冷却器为水冷,通过热交换将热量带走。

冷却风扇7:当外部环境温度较高,油冷却器用过水冷不能满足降温需求时,启动冷却风扇。

油气分离系统8:油气分离系统能够将压缩空气从机油中分离出来,并使机油留在系统中,降低压缩空气中的含油量。

机油与空气的混合气从进油管81进入,挡油环85的作用是稳定压力,使油气均匀平稳的进入分离筒83中,分离筒83有细密的钢丝网组成,采用碰撞拦截的方式进行粗分离,形成的油滴向下滴在挡油环85上,挡油环85采用内倾斜设计,使油滴进入储液罐;油分离芯86采用多孔材料吸附分离,属于细分离,产生的油滴通过吸油管重新回到主机中。

回油管82的作用是将储液罐80中的机油重新送入油冷却器6中,排油管87的作用是清空储液罐80,一般更换机油时使用。

压缩空气通过压力控制装置9排出,进入后冷却系统10;压力控制装置9:其防止分离器受低压冲击,保持其压力,同时可以阻止管网压力在机组卸载或停机时进入后冷系统;开启弹簧用于保持分离器压力,(一般设定为4Bar)。

由于进入压力控制装置的气体压力有波动,直接进入后冷却系统会造成压力冲击,导致冷却后温度无法控制,稳压弹簧用于稳定输入气体压力,起到缓冲作用。

试验室中通常使用多台空气压力装置并联的方式,压缩空气经稳压箱后,进入各试验室,每个试验室配置压力传感器,当空气压力不足时,发送信号至压力控制单元,增加/开启空气压力装置,当空气压力过大时,停止/减少空气压力装置;节能降耗。

后冷系统10,其主要作用为冷却离开机组的压缩空气,同时可以将压缩空气中的水冷凝析出。

应了解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不限于非限制性实施方案,应了解非限制性实施方案仅仅作为实例进行说明。本申请所要要求的实质的保护范围更体现于独立权利要求提供的范围,以及其从属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