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旋转式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59544发布日期:2018-08-14 10:13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涉及共旋转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但该背景信息不一定是现有技术。

压缩机可以用于制冷、热泵、hvac或冷却装置系统(通称为“气候控制系统”)中以使工作流体循环流动通过气候控制系统。压缩机可以为各种压缩机类型中的一种类型。例如,压缩机可以为涡旋式压缩机、旋转叶片式压缩机、往复式压缩机、离心式压缩机或轴流式压缩机。一些压缩机包括使驱动轴旋转的马达组件。在这方面,压缩机通常利用马达组件,马达组件包括围绕中央转子的定子,其中中央转子联接至压缩机构下方的驱动轴。无论所采用的压缩机的确切类型如何,都期望压缩机具有一致且可靠的操作,以使工作流体有效且高效地循环流动通过气候控制系统。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具有马达组件的改进的压缩机,该马达组件在减小了压缩机的整体尺寸的同时有效且高效地驱动压缩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部分提供了对本公开的总体综述,而不是本公开的全部范围或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压缩机,该压缩机可以包括第一涡旋构件、第二涡旋构件、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和马达组件。第一涡旋构件包括第一端板以及从第一端板延伸的第一螺旋形涡卷。第二涡旋构件包括第二端板以及从第二端板延伸的第二螺旋形涡卷,并且第二螺旋形涡卷与第一螺旋形涡卷互相啮合限定位于第二螺旋形涡卷与第一螺旋形涡卷之间的压缩腔。第一轴承座可以将第一涡旋构件支承成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第二轴承座可以将第二涡旋构件支承成绕平行于第一旋转轴线并偏离第一旋转轴线的第二旋转轴线旋转。马达组件可以轴向地布置在第一轴承座与第二轴承座之间,并且可以包括附接至第一涡旋构件的转子。转子可以围绕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

在一些构型中,转子包括相对于第一旋转轴线沿径向延伸的径向延伸部分以及平行于第一旋转轴线延伸的轴向延伸部分。

在一些构型中,轴向延伸部分接合第一端板并且围绕第二涡旋构件。

在一些构型中,压缩机包括密封件,该密封件接合转子和第二涡旋构件。径向延伸部分可以接合密封件。第二端板可以在沿着第一旋转轴线延伸的方向上布置在第一端板与径向延伸部分之间。

在一些构型中,径向延伸部分包括环绕第一旋转轴线和第二旋转轴线的环形凹部。密封件可以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环形凹部内。

在一些构型中,环形凹部与形成在第二端板中的通道流体连通。该通道可以与压缩腔中的一个压缩腔中的中压流体流体连通。中压流体的压力大于流体进入压缩机时的吸入压力且小于流体离开压缩机时的排出压力。凹部中的中压流体沿轴向方向朝向第一端板并且远离转子的径向延伸部分偏置第二端板。

在一些构型中,压缩机包括外壳(例如,外壳组件),该外壳与第一轴承座配合以限定排出室和吸入室。排出室接纳从压缩腔中的位于径向内侧的一个压缩腔排出的流体。吸入室向压缩腔中的位于径向外侧的一个压缩腔提供流体。第一轴承座可以限定布置在排出室内的高压侧润滑油储槽。

在一些构型中,第一轴承座包括与高压侧润滑油储槽流体连通的轴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和第一径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第二轴承座可以包括与轴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流体连通的第二径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第一径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可以向可旋转地支承第一涡旋构件的第一轴承提供润滑油。第二径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可以向可旋转地支承第二涡旋构件的第二轴承提供润滑油。

在一些构型中,压缩机包括安装至第一轴承座并且控制流体穿过轴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的流动的阀。

在一些构型中,压缩机包括接合第一涡旋构件或转子中的任一者和第二涡旋构件的十字滑块联接件。

在一些构型中,第一涡旋构件包括轴向延伸的吸入通道以及一个或多个径向延伸的吸入通道。轴向延伸的吸入通道可以沿着第一旋转轴线延伸穿过第一涡旋构件的第一毂。径向延伸的吸入通道与轴向延伸的吸入通道流体连通并且径向向外延伸穿过第一涡旋构件的第一端板,并且向由第一螺旋形涡卷和第二螺旋形涡卷限定的位于径向最外侧的压缩腔提供工作流体。

在一些构型中,第一轴承座包括径向延伸的吸入通道,该径向延伸的吸入通道提供压缩机的外壳的吸入入口与第一端板中的吸入入口开口之间的流体连通。

在一些构型中,第一轴承座包括凸缘部分和环形壁。环形壁可以围绕第一端板。凸缘部分可以布置在环形壁的轴向端部处并且可以包括可旋转地支承第一涡旋构件的中央毂。径向延伸的吸入通道可以径向延伸穿过凸缘部分,并且可以包括相对于环形壁布置在径向外侧的第一端部以及布置在环形壁的径向内侧第二端部。

在一些构型中,环形壁限定吸入折流部,该吸入折流部将来自外壳的吸入入口的工作流体引导至径向延伸的吸入通道。径向延伸的吸入通道的第一端部可以布置在吸入折流部的第一壁与第二壁之间。

在一些构型中,径向延伸的吸入通道的第二端部相对于安装至第一端板的环形护罩布置在径向内侧。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压缩机,该压缩机可以包括第一涡旋构件、第二涡旋构件、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马达组件以及密封件。第一涡旋构件包括第一端板以及从第一端板延伸的第一螺旋形涡卷。第二涡旋构件包括第二端板以及从第二端板延伸的第二螺旋形涡卷,并且第二螺旋形涡卷与第一螺旋形涡卷互相啮合以限定位于第二螺旋形涡卷与第一螺旋形涡卷之间的压缩腔。第一轴承座可以将第一涡旋构件支承成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第二轴承座可以将第二涡旋构件支承成绕平行于第一旋转轴线并偏离第一旋转轴线的第二旋转轴线旋转。马达组件可以包括附接至第一涡旋构件的转子。密封件可以接合转子和第二涡旋构件。

在一些构型中,转子包括相对于第一旋转轴线沿径向延伸的径向延伸部分以及平行于第一旋转轴线延伸的轴向延伸部分。

在一些构型中,轴向延伸部分接合第一端板并围绕第二涡旋构件。

在一些构型中,径向延伸部分接合密封件。第二端板可以在沿着第一旋转轴线延伸的方向上布置在第一端板与径向延伸部分之间。

在一些构型中,径向延伸部分包括环绕第一旋转轴线和第二旋转轴线的环形凹部。密封件可以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环形凹部内。

在一些构型中,环形凹部与形成在第二端板中的通道流体连通。该通道可以与压缩腔中的一个压缩腔中的中压流体流体连通。中压流体的压力大于流体进入压缩机时的吸入压力且小于流体离开压缩机时的排出压力。凹部中的中压流体沿轴向方向朝向第一端板并且远离转子的径向延伸部分偏置第二端板。

在一些构型中,压缩机包括外壳(例如,外壳组件),该外壳与第一轴承座配合以限定排出室和吸入室。排出室接纳从压缩腔中的位于径向内侧的一个压缩腔排出的流体。吸入室向压缩腔中的位于径向外侧的一个压缩腔提供流体。第一轴承座可以限定布置在排出室内的高压侧润滑油储槽。

在一些构型中,第一轴承座包括与高压侧润滑油储槽流体连通的轴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和第一径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第二轴承座可以包括与轴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流体连通的第二径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第一径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可以向可旋转地支承第一涡旋构件的第一轴承提供润滑油。第二径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可以向可旋转地支承第二涡旋构件的第二轴承提供润滑油。

在一些构型中,压缩机包括安装至第一轴承座并且控制流体穿过轴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的流动的阀。

在一些构型中,压缩机包括接合第一涡旋构件或转子中的任一者和第二涡旋构件的十字滑块联接件。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压缩机,该压缩机可以包括外壳(例如,外壳组件)、第一压缩构件、第二压缩构件和马达组件。第一压缩构件布置在外壳内并且相对于外壳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第二压缩构件布置在外壳内并与第一压缩构件配合以限定位于第二压缩构件与第一压缩构件之间的压缩腔。马达组件布置在外壳内并且驱动地联接至第一压缩构件。马达组件可以包括附接至第一压缩构件并围绕第一压缩构件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第二压缩构件的至少一部分的转子。转子可以包括轴向延伸部分和径向延伸部分。轴向延伸部分平行于第一旋转轴线延伸并且可以接合第一压缩构件。径向延伸部分可以从轴向延伸部分的轴向端部径向向内延伸。

在一些构型中,压缩机包括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第一轴承座可以将第一压缩构件支承成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第二轴承座可以将第二压缩构件支承成绕平行于第一旋转轴线并偏离第一旋转轴线的第二旋转轴线旋转。

在一些构型中,压缩机包括接合径向延伸部分和第二压缩构件的密封件。径向延伸部分可以接合密封件。径向延伸部分可以包括环绕第一旋转轴线的环形凹部。密封件可以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环形凹部内。

在一些构型中,第一压缩构件和第二压缩构件为第一涡旋构件和第二涡旋构件,第一涡旋构件和第二涡旋构件各自具有端板以及从端板延伸的螺旋形涡卷。

在一些构型中,第二端板在沿着第一旋转轴线延伸的方向上布置在第一端板与径向延伸部分之间。

在一些构型中,压缩机包括将第一涡旋构件支承成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的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座可以包括径向延伸的吸入通道,该径向延伸的吸入通道提供外壳的吸入入口与第一涡旋构件的端板中的吸入入口开口之间的流体连通。

在一些构型中,第一轴承座包括凸缘部分和环形壁。环形壁可以围绕第一涡旋构件的端板。凸缘部分可以布置在环形壁的轴向端部处并且可以包括可旋转地支承第一涡旋构件的中央毂。径向延伸的吸入通道可以沿径向延伸穿过凸缘部分,并且可以包括相对于环形壁布置在径向外侧的第一端部以及布置在环形壁的径向内侧且相对于安装至第一涡旋构件的端板的环形护罩布置在径向内侧的第二端部。

在一些构型中,环形壁限定吸入折流部,该吸入折流部将来自外壳的吸入入口的工作流体引导至径向延伸的吸入通道。径向延伸的吸入通道的第一端部可以布置在吸入折流部的第一壁与第二壁之间。

通过本文中提供的描述将使其他适用范围变得明显。本概述中的描述及具体示例仅意在说明的目的并且不意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附图说明

本文中描述的附图仅用于对选定实施方式而非所有可能的实施方案的说明的目的,并且不意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压缩机的截面图;

图2是图1的压缩机的分解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另一压缩机的截面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又一压缩机的截面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再一压缩机的截面图;

图6是图5的压缩机的另一截面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再一压缩机的截面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再一压缩机的截面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再一压缩机的截面图;以及

图10是图9的压缩机的轴承座的立体图。

在附图的若干视图中,对应的附图标记指示对应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全面的描述。

提供示例性实施方式以使得本公开将是透彻的,并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地传达其范围。阐述了比如具体部件、装置以及方法的示例之类的许多具体细节,以提供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全面理解。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明显的是,不必采用具体细节,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具体细节和示例性实施方式都不应该解释成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对已知的过程、已知的装置结构以及已知的技术没有进行详细描述。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目的,并且不意在是限制性的。如本文中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指示,否则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也可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括有”、“包含”和“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以此指定所述特征、部分、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部分、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除非具体指定执行顺序,否则本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和操作不应被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讨论或示出的特定顺序执行。还应当理解的是,可以采用附加步骤或替代性步骤。

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上”、“接合至”、“连接至”或“联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时,该元件或层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接合至另一元件或层、连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或者联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或者可以存在介于中间的元件或层。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上”、“直接接合至”、“直接连接至”或“直接联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时,可以不存在介于中间的元件或层。用于描述元件之间的关系的其他词语应当以同样的方式解释(例如,“在…之间”与“直接在…之间”、“相邻”与“直接相邻”等)。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及所有组合。

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可以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于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来。除非由上下文明确指示,否则术语比如“第一”、“第二”和其他数字术语在本文中使用时不暗含序列或顺序。因此,所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而不背离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教示。

在本文中可以使用与空间相关的术语,比如“内”、“外”、“下面”、“下方”、“下”、“上方”、“上”等,以便于说明书对如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的关系进行描述。与空间相关的术语可以意在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除了图中描绘的取向之外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的“下方”或“下面”的元件将会被定向成在其他元件或特征的“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以包括上方和下方两个取向。该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向(被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取向),并且本文中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也作相应理解。

参照图1和图2,提供了压缩机10,该压缩机可以包括外壳组件12、第一轴承座14、第二轴承座16,压缩机构18和马达组件20。外壳组件12可以包括第一外壳本体22和第二外壳本体24。第一外壳本体22和第二外壳本体24可以彼此固定并固定至第一轴承座14。第一外壳本体22和第一轴承座14可以彼此配合以限定吸入室26,第二轴承座16、压缩机构18和马达组件20可以布置在吸入室26中。吸入入口配件28(图2)可以接合第一外壳本体22并且可以与吸入室26流体连通。吸入压力工作流体(即,低压工作流体)可以经由吸入入口配件28进入吸入室26并且可以被抽吸到压缩机构18中以在其中进行压缩。压缩机10可以为低压侧压缩机(即,马达组件20以及压缩机构18的至少大部分布置在吸入室26中)。

第二外壳本体24和第一轴承座14可以彼此配合以限定排出室30。第一轴承座14可以密封地接合第一外壳本体22和第二外壳本体24以将排出室30与吸入室26分隔开。排出出口配件32可以接合第二外壳本体24并且可以与排出室30流体连通。排出压力工作流体(即,压力比吸入压力高的工作流体)可以从压缩机构18进入排出室30并且可以经由排出出口配件32离开压缩机10。在一些构型中,排出阀34可以布置在排出出口配件32内。排出阀34可以为止回阀,该止回阀允许流体经由排出出口配件32离开排出室30并且防止流体经由排出出口配件32进入排出室30。

在一些构型中,高压侧润滑油储槽36可以布置在排出室30中。也就是说,第二外壳本体24和第一轴承座14可以彼此配合以限定润滑油储槽36。排出压力工作流体和润滑油的混合物可以从压缩机构18经由安装至第一轴承座14的排出管38排出。排出管38可以将排出压力工作流体和润滑油的混合物引导至用于将润滑油与排出压力工作流体分离的润滑油分离器40。分离的润滑油可以从润滑油分离器40落入润滑油储槽36中,并且分离的排出压力工作流体可以朝向排出出口配件32流动。

第一轴承座14可以包括大致筒状的环形壁42以及布置在环形壁42的轴向端部处的径向延伸的凸缘部分44。环形壁4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开口或孔46(图2),吸入室26中的吸入压力工作流体可以经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开口或孔46流动至压缩机构18。凸缘部分44可以包括焊接至(或以其他方式固定地接合)第一外壳本体22和第二外壳本体24的外边缘48。凸缘部分44可以包括接纳第一轴承52的中央毂50。排出管38可以安装至中央毂50。中央毂50可以限定排出通道54,排出压力工作流体从压缩机构18经由排出通道54流动至排出管38。

第一轴承座14可以包括轴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56,该轴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延伸穿过环形壁42和凸缘部分44并且与润滑油储槽36流体连通。凸缘部分44还可以包括第一径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58,该第一径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与轴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56以及延伸穿过第一轴承52的孔60流体连通。阀组件62可以安装至凸缘部分44并且选择性地允许和防止润滑油从润滑油储槽36流动至轴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56。润滑油可以从轴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56流动至第一径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58和孔60。阀组件62可以包括能够在阀壳体65内于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动的阀构件(例如,球)64,以允许和防止润滑油从润滑油储槽36流动至轴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56。来自排出室30中的润滑油和工作流体的流体压力可以将阀构件64朝向打开位置推动。弹簧66可以将阀构件64朝向关闭位置偏置。

第二轴承座16可以为具有接纳第二轴承69的中央毂68的大致盘形构件。第二轴承座16可以例如经由多个紧固件70固定地附接至第一轴承座14的环形壁42的轴向端部。第二轴承座16可以包括第二径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72,该第二径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与第一轴承座14中的轴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56以及延伸穿过第二轴承69的孔74流体连通。润滑油可以从轴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56流动至第二径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72和孔74。

压缩机构18可以包括第一压缩构件和第二压缩构件,第一压缩构件和第二压缩构件配合以限定位于该两者之间的流体腔(即,压缩腔)。例如,压缩机构18可以为共旋转涡旋式压缩机构,其中,第一压缩构件为第一涡旋构件(例如,从动涡旋构件)76并且第二压缩构件为第二涡旋构件(例如,空转涡旋构件)78。在其他构型中,压缩机构18可以为其他类型的压缩机构,比如例如绕动涡旋式压缩机构、旋转式压缩机构、螺杆式压缩机构、三角转子式(wankel)压缩机构或往复式压缩机构等。

第一涡旋构件76可以包括第一端板80、从第一端板80的一侧延伸的第一螺旋形涡卷82、以及从第一端板80的相反侧延伸的第一毂84。第二涡旋构件78可以包括第二端板86、从第二端板86的一侧延伸的第二螺旋形涡卷88、以及从第二端板86的相反侧延伸的第二毂90。第一涡旋构件76的第一毂84接纳在第一轴承座14的中央毂50内并且由第一轴承座14和第一轴承52支承以相对于第一轴承座14和第二轴承座16绕第一旋转轴线a1旋转。密封件85布置在中央毂50内并且密封地接合中央毂50和第一毂84。第二涡旋构件78的第二毂90接纳在第二轴承座16的中央毂68内并且由第二轴承座16和第二轴承69支承以相对于第一轴承座14和第二轴承座16绕第二旋转轴线a2旋转。第二旋转轴线a2平行于第一旋转轴线a1并偏离第一旋转轴线a1。止推轴承91可以布置在第二轴承座16的中央毂68内并且可以支承第二涡旋构件78的第二毂90的轴向端部。

十字滑块联接件92可以键合至第一端板80和第二端板86。在一些构型中,十字滑块联接件92可以键合至第二端板86以及马达组件20的转子100。第一螺旋形涡卷82和第二螺旋形涡卷88彼此相互啮合并配合以限定位于该两者之间的多个流体腔(即,压缩腔)。第一涡旋构件76绕第一旋转轴线a1的旋转和第二涡旋构件78绕第二旋转轴线a2的旋转导致流体腔的尺寸随着流体腔从径向外部位置向径向内部位置移动而减小,由此将其中的工作流体从吸入压力压缩至排出压力。

第一端板80可以包括提供吸入室26与流体腔中的位于径向最外侧的一个流体腔之间的流体连通的吸入入口开口94(图2)。第一涡旋构件76还包括排出通道96,该排出通道延伸穿过第一端板80和第一毂84并且(例如,经由排出通道54和排出管38)提供流体腔中的位于径向最内侧的一个流体腔与排出室30之间的流体连通。排出阀组件97可以布置在排出通道54内。排出阀组件97允许工作流体从压缩机构18经由排出通道96排出到排出室30中并且防止工作流体从排出室30流动返回到排出通道96中。

第二涡旋构件78的第二毂90可以容纳吹扫管99,在压缩机10的操作期间,吹扫管99可以吹扫来自第一外壳本体22的底部的油。也就是说,位于第一外壳本体22底部的油可以经由吹扫管99被向上拖曳并且可以经由一个或多个润滑油通道被输送至压缩机10的一个或多个运动部件。在一些构型中,第二涡旋构件78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注油通道(未示出),来自吹扫管99的油可以经由所述一个或多个注油通道被注入到压缩腔中的一个压缩腔中。

马达组件20可以为环形马达并且可以包括复合定子98和转子100。定子98可以为固定至第一轴承座14的环形壁42的内径表面101的环形构件。定子98可以围绕第一端板80和第二端板86、以及第一螺旋形涡卷82和第二螺旋形涡卷88。

转子100可以布置在定子98的径向内侧并且可以相对于定子98旋转。转子100可以包括平行于第一旋转轴线a1延伸的环形轴向延伸部分102以及从轴向延伸部分102的轴向端部径向向内(即,垂直于第一旋转轴线a1)延伸的径向延伸部分104。轴向延伸部分102可以围绕第一端板80和第二端板86以及第一螺旋形涡卷82和第二螺旋形涡卷88。轴向延伸部分102的内径表面106可以接合第一端板80的外周缘。磁体108可以固定至轴向延伸部分102的外径表面110。紧固件112可以接合径向延伸部分104和第一端板80以将转子100旋转地且轴向地固定至第一涡旋构件76。因此,当向定子98提供电流时,转子100和第一涡旋构件76绕第一旋转轴线a1旋转。十字滑块联接件92与第一涡旋构件76和第二涡旋构件78的接合使得第一涡旋构件76的这种旋转引起第二涡旋构件78绕第二旋转轴线a2的对应旋转。

转子100的径向延伸部分104可以包括中央孔114,第二涡旋构件78的第二毂90延伸穿过中央孔114。径向延伸部分104还可以包括围绕中央孔114以及第一旋转轴线a1和第二旋转轴线a2的环形凹部116。第一环形密封件118和第二环形密封件119可以至少部分地接纳在凹部116中并且可以密封地接合径向延伸部分104和第二端板86。第二环形密封件119可以围绕第一环形密封件118。以此方式,第一环形密封件118和第二环形密封件119以及第二端板86和径向延伸部分104配合以限定环形室120。环形室120可以经由第二端板86中的通道124接纳来自中间流体腔122的中压工作流体(处于大于吸入压力且小于排出压力的压力)。环形室120中的中压工作流体沿轴向方向(即,平行于旋转轴线a1、a2的方向)朝向第一端板80偏置第二端板86以增强第一螺旋形涡卷82的梢部与第二端板86之间的密封以及第二螺旋形涡卷88的梢部与第一端板80之间的密封。

参照图3,提供了另一压缩机210,该压缩机可以包括外壳组件212、第一轴承座214、第二轴承座216、压缩机构218和马达组件220。外壳组件212可以包括第一外壳本体222以及(例如,经由焊接、压配合等)固定至第一外壳本体222的第二外壳本体224。第一外壳本体222和第二外壳本体224可以彼此配合以限定排出室230,第一轴承座214、第二轴承座216、压缩机构218和马达组件220可以布置在排出室230中。因此,压缩机210是高压侧压缩机(即,马达组件220以及压缩机构218的至少大部分布置在排出室230中)。第一外壳本体222的底部可以限定润滑油储槽236,该润滑油储槽236可以容纳一定体积的润滑油。

排出出口配件232可以接合第二外壳本体224并且可以与排出室230流体连通。排出压力工作流体(即,压力比吸入压力高的工作流体)可以从压缩机构218进入排出室230,并且可以经由排出出口配件232离开压缩机。在一些构型中,排出阀234可以布置在排出出口配件232内。排出阀234可以为止回阀,该止回阀允许流体经由排出出口配件232离开排出室230并且防止流体经由排出出口配件232进入排出室230。

第一轴承座214可以包括大致筒状的环形壁242以及布置在环形壁242的轴向端部处的径向延伸的凸缘部分244。环形壁242可以包括可以压配合到第一外壳本体222中的外边缘248。凸缘部分244可以包括接纳第一轴承252的中央毂250。中央毂250可以限定吸入通道254,吸入压力工作流体可以经由吸入通道254被抽吸到压缩机构218中。中央毂250可以延伸穿过第二外壳本体224中的开口并且可以接合吸入入口配件228。吸入阀组件229(例如,止回阀)可以布置在吸入通道254内。吸入阀组件229允许吸入压力工作流体经由吸入通道254朝向压缩机构218流动并且防止工作流体沿相反方向流动。

第一轴承座214可以包括轴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256,该轴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延伸穿过环形壁242并且与润滑油储槽236以及形成在凸缘部分244中的第一径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258连通。中央毂250可以包括与第一径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258以及延伸穿过第一轴承252的孔260流体连通的第二润滑油通道259。第一轴承座214的凸缘部分244还可以包括排出通道255,工作流体从压缩机构218经由该排出通道255排出。

第二轴承座216可以为具有接纳第二轴承269的中央毂268的大致盘形构件。第二轴承座216可以例如经由多个紧固件270固定地附接至第一轴承座214的环形壁242的轴向端部。润滑油导管272可以延伸穿过第二轴承座216中的开口并且可以提供润滑油储槽236与第一轴承座214中的轴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256之间的流体连通。在压缩机210的操作期间,吸入通道254中的低压气体与排出室230中的高压气体之间的压力差迫使来自润滑油储槽236的润滑油穿过润滑油导管272、穿过轴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256、穿过第一径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258、穿过第二润滑油通道259以及穿过第一轴承252中的孔260。可以将润滑油从第一轴承252抽吸到压缩机构218中。第二轴承座216还可以包括排放通道271,润滑油可以从压缩机构218和马达组件220经由排放通道271排放返回到润滑油储槽236中。

压缩机构218可以为包括第一涡旋构件(即,从动涡旋构件)276和第二涡旋构件(即,空转涡旋构件)278的共旋转涡旋式压缩机构。第一涡旋构件276可以包括第一端板280、从第一端板280的一侧延伸的第一螺旋形涡卷282、以及从第一端板280的相反侧延伸的第一毂284。第二涡旋构件278可以包括第二端板286、从第二端板286的一侧延伸的第二螺旋形涡卷288、以及从第二端板286的相反侧延伸的第二毂290。第一涡旋构件276的第一毂284接纳在第一轴承座214的中央毂250内并且由第一轴承座214和第一轴承252支承,以相对于第一轴承座214和第二轴承座216绕第一旋转轴线a1旋转。密封件285布置在中央毂250内并且密封地接合中央毂250和第一毂284。第二涡旋构件278的第二毂290接纳在第二轴承座216的中央毂268内并且由第二轴承座216和第二轴承269支承,以相对于第一轴承座214和第二轴承座216绕第二旋转轴线a2旋转。第二旋转轴线a2平行于第一旋转轴线a1并偏离第一旋转轴线a1。止推轴承291可以布置在第二轴承座216的中央毂268内并且可以支承第二涡旋构件278的第二毂290的轴向端部。

十字滑块联接件(未示出)可以键合至第一端板280和第二端板286。第一螺旋形涡卷282和第二螺旋形涡卷288彼此相互啮合并配合成在第一螺旋形涡卷282与第二螺旋形涡卷288之间形成多个流体腔(即,压缩腔)。第一涡旋构件276绕第一旋转轴线a1的旋转和第二涡旋构件278绕第二旋转轴线a2的旋转导致流体腔的尺寸随着流体腔从径向外部位置向径向内部位置移动而减小,由此将其中的工作流体从吸入压力压缩至排出压力。

第一涡旋构件276可以包括轴向延伸的吸入通道296,该轴向延伸的吸入通道296延伸穿过第一毂284并延伸至第一端板280中。轴向延伸的吸入通道296可以沿着第一旋转轴线a1轴向地延伸(即,轴向延伸的吸入通道296可以以第一旋转轴线a1为中心)。形成在第一端板280中的径向延伸的吸入通道297从轴向延伸的吸入通道296径向向外延伸,并且提供轴向延伸的吸入通道296与位于径向最外侧的流体腔之间的流体连通。因此,在压缩机210的操作期间,吸入压力工作流体可以被抽吸到吸入入口配件228中,穿过第一轴承座214的吸入通道254,穿过轴向延伸的吸入通道296,然后穿过径向延伸的吸入通道297到达由螺旋形涡卷282、288限定的位于径向最外侧的流体腔。

在图3中示出并且在上文中被描述的轴向延伸的吸入通道296和径向延伸的吸入通道297的构型有助于将工作流体引入位于径向最外侧的流体腔中。也就是说,由于第一涡旋构件276的旋转而引起的离心力将工作流体从轴向延伸的吸入通道296径向向外引导穿过径向延伸的吸入通道297。换句话说,除了将工作流体朝向位于径向最外侧的流体腔抽吸穿过径向延伸的吸入通道297的压力差之外,因第一涡旋构件276的旋转而引起的离心力也迫使工作流体朝向位于径向最外侧的流体腔而穿过径向延伸的吸入通道297。此外,轴向延伸的吸入通道296和径向延伸的吸入通道297还使工作流体免受(shield…from)由于涡旋构件276、278的旋转而引起的离心风阻的损失。此外,使工作流体免受离心风阻可以防止或减少由粘滞剪切和气动效应产生的热引起的工作流体的变暖。

第二涡旋构件278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排出通道294,所述一个或多个排出通道294延伸穿过第二端板286并且提供流体腔中的位于径向最内侧的一个流体腔与排出室230之间的流体连通。第二涡旋构件278的第二毂290可以容纳吹扫管299,在压缩机210的操作期间,该吹扫管299可以吹扫来自润滑油储槽236的油。也就是说,位于第一外壳本体22的底部上的油可以流动通过第二毂290中的孔298且流动至第二轴承269。

马达组件220的结构和功能可以与马达组件20的结构和功能类似或相同。因此,可以不再详细描述类似特征。类似于马达组件20,马达组件220可以为包括复合定子295和转子300的环形马达。定子295可以固定至第一轴承座214的环形壁242并且可以围绕第一端板280和第二端板286以及第一螺旋形涡卷282和第二螺旋形涡卷288。

转子300可以布置在定子295的径向内侧,并且可以相对于定子295旋转。类似于转子100,转子300可以包括环形轴向延伸部分302和径向延伸部分304。轴向延伸部分302可以围绕第一端板280和第二端板286以及第一螺旋形涡卷282和第二螺旋形涡卷288。轴向延伸部分302可以接合第一端板280的外周缘。当向定子298提供电流时,转子300和第一涡旋构件276绕第一旋转轴线a1旋转。如上所述,第一涡旋构件276的这种旋转引起第二涡旋构件278绕第二旋转轴线a2的对应旋转。

径向延伸部分304可以包括围绕第一旋转轴线a1和第二旋转轴线a2的环形凹部316。环形密封件318可以接纳在凹部316中,并且可以密封地接合径向延伸部分304和第二端板286。环形密封件318、第一端板280和第二端板286、以及径向延伸部分304配合以限定环形室320。环形室320可以经由第二端板286中的通道324接纳来自中间流体腔322的中压工作流体(处于大于吸入压力且小于排出压力的压力)。环形室320中的中压工作流体沿轴向方向(即,与旋转轴线a1、a2平行的方向)朝向第一端板280偏置第二端板286,以增强第一螺旋形涡卷282的梢部与第二端板286之间的密封以及第二螺旋形涡卷288的梢部与第一端板280之间的密封。

参照图4,提供了又一压缩机410,该压缩机可以包括外壳组件412、第一轴承座414、第二轴承座416、压缩机构418和马达组件420。外壳组件412可以包括第一外壳本体422和第二外壳本体424。第一外壳本体422和第二外壳本体424可以彼此固定并固定至第一轴承座414。第二外壳本体424和第一轴承座414可以彼此配合以限定吸入室426,第二轴承座416、压缩机构418和马达组件420可以布置在吸入室426中。吸入入口配件428可以接合第二外壳本体424并且可以与吸入室426流体连通。吸入压力工作流体(即,低压工作流体)可以经由吸入入口配件428进入吸入室426并且可以被抽吸到压缩机构418中以在其中进行压缩。压缩机410可以为低压侧压缩机。

第一外壳本体422和第一轴承座414可以彼此配合以限定排出室430。第一轴承座414可以密封地接合第一外壳本体422和第二外壳本体424,以将排出室430与吸入室426分隔开。排出出口配件432可以接合第一外壳本体422并且可以与排出室430流体连通。排出压力工作流体(即,压力比吸入压力高的工作流体)可以从压缩机构418进入排出室430,并且可以经由排出出口配件432离开压缩机410。在一些构型中,排出阀434可以布置在排出出口配件432内。排出阀434可以为止回阀,该止回阀允许流体经由排出出口配件432离开排出室430并且防止流体经由排出出口配件432进入排出室430。第一外壳本体422可以限定布置在排出室430中的高压侧润滑油储槽436。

第一轴承座414可以包括大致筒状的环形壁442以及布置在环形壁442的轴向端部处的径向延伸的凸缘部分444。环形壁442可以包括焊接至(或以其他方式固定地接合)第一外壳本体22和第二外壳本体24的外边缘448。凸缘部分444可以包括接纳第一轴承452的中央毂450。可以将油分离器(例如,环形护罩)438安装至中央毂450。中央毂450可以限定排出通道454,排出压力工作流体从压缩机构418经由排出通道454流动至油分离器438。排出压力工作流体从油分离器438流动到排出室430中。

第一轴承座414可以包括轴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456,轴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延伸穿过环形壁442和凸缘部分444,并且经由润滑油导管457与润滑油储槽436流体连通。凸缘部分444还可以包括第一径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458,该第一径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与轴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456以及延伸穿过第一轴承452的孔460流体连通。

第二轴承座416可以为具有接纳第二轴承469的中央毂468的大致盘形构件。第二轴承座416可以例如经由多个紧固件470固定地附接至第一轴承座414的环形壁442的轴向端部。第二轴承座416可以包括第二径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472,该第二径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与第一轴承座414中的轴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456以及延伸穿过第二轴承469的孔474流体连通。润滑油可以从轴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456流动至第二径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472和孔474。第二轴承座416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开口或孔446,吸入室426中的吸入压力工作流体可以经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开口或孔446流动至压缩机构418。

压缩机构418可以为包括第一涡旋构件(即,从动涡旋构件)476和第二涡旋构件(即,空转涡旋构件)478的共旋转涡旋式压缩机构。第一涡旋构件476可以包括第一端板480、从第一端板480的一侧延伸的第一螺旋形涡卷482、以及从第一端板480的相反侧延伸的第一毂484。第二涡旋构件478可以包括第二端板486、从第二端板486的一侧延伸的第二螺旋形涡卷488、以及从第二端板486的相反侧延伸的第二毂490。第一涡旋构件476的第一毂484接纳在第二轴承座416的中央毂468内并由第二轴承座416和第二轴承469支承,以相对于第一轴承座414和第二轴承座416绕第一旋转轴线a1旋转。止推轴承485布置在中央毂468内。

第二涡旋构件478的第二毂490接纳在第一轴承座414的中央毂450内并且由第一轴承座414和第一轴承452支承,以相对于第一轴承座414和第二轴承座416绕第二旋转轴线a2旋转。第二旋转轴线a2平行于第一旋转轴线a1并偏离第一旋转轴线a1。密封件491可以布置在第一轴承座414的中央毂450内,并且可以密封地接合中央毂450和第二涡旋构件478的第二毂490。

十字滑块联接件可以键合至第一端板480和第二端板486。第一螺旋形涡卷482和第二螺旋形涡卷488彼此相互啮合并配合以形成位于该两者之间的多个流体腔(即,压缩腔)。第一涡旋构件476绕第一旋转轴线a1的旋转和第二涡旋构件478绕第二旋转轴线a2的旋转导致流体腔的尺寸随着流体腔从径向外部位置向径向内部位置移动而减小,由此将其中的工作流体从吸入压力压缩至排出压力。

第一端板480可以包括吸入入口开口494,该吸入入口开口提供吸入室426与流体腔中的位于径向最外侧的一个流体腔之间的流体连通。第一端板480还可以包括从第一端板480处轴向延伸的环形护罩481。在压缩机410的操作期间,供给至第二轴承469的润滑油可以滴落到第一端板480上,并且可以由于离心力而沿着第一端板480径向向外移动。环形护罩481可以将位于第一端板480上的该润滑油导引到吸入入口开口494中,以润滑第一涡旋构件476和第二涡旋构件478。

第二涡旋构件478可以包括排出通道496,该排出通道延伸穿过第二端板486和第二毂490并且提供流体腔中的位于径向最内侧的一个流体腔与排出室430之间的流体连通。排出阀组件497可以布置在排出通道454内。排出阀组件497允许工作流体从压缩机构418经由排出通道496排出到排出室430中并且防止工作流体从排出室430流动返回到排出通道496中。

从压缩机构418排出的工作流体可以在经由排出出口配件432离开压缩机之前从排出通道454流动穿过油分离器438中的一个或多个开口439并且流入排出室430中。与从压缩机构418排出的工作流体混合的润滑油可以在混合物接触油分离器438的壁时与工作流体分离。分离的润滑油可以从油分离器438落入润滑油储槽436中。

马达组件420的结构和功能可以与上述马达组件20的结构和功能类似或相同。因此,可以不再详细描述类似特征。简言之,马达组件420可以包括定子498和转子500,定子498固定至第一轴承座414的环形壁442,转子500可以布置在定子498的径向内侧并且附接至第一涡旋构件476。第一环形密封件518和第二环形密封件519(与环形密封件118、119类似或相同)、第二端板486以及转子500的径向延伸部分504配合以限定环形室520,该环形室520经由第二端板486中的通道524接纳来自中间流体腔522的中压工作流体。环形室520中的中压工作流体沿轴向方向朝向第一端板480偏置第二端板486,以改善第一螺旋形涡卷482的梢部与第二端板486之间的密封以及第二螺旋形涡卷488的梢部与第一端板480之间的密封,如上所述。

参照图5和图6,提供了再一压缩机610,除了某些例外之外,该压缩机可以与上述压缩机410基本上类似或相同。因此,可以不再详细描述类似特征。

类似于压缩机410,压缩机610可以包括外壳组件612、第一轴承座614、第二轴承座616、压缩机构618和马达组件620。尽管压缩机410为立式压缩机(即,涡旋构件476和478旋转所围绕的第一旋转轴线a1和第二旋转轴线a2沿竖向方向延伸),但压缩机610为卧式压缩机(即,第一旋转轴线a1和第二旋转轴线a2——涡旋构件676和678旋转所围绕的第一旋转轴线a1和第二旋转轴线a2沿竖向方向延伸)。

类似于外壳组件412,外壳组件612可以包括第一外壳本体622和第二外壳本体624。第二外壳本体624和第一轴承座614可以彼此配合以限定吸入室626,第二轴承座616、压缩机构618和马达组件620可以布置在吸入室626中。吸入入口配件628可以接合第二外壳本体624并且可以与吸入导管627流体连通,该吸入导管627与形成在第一涡旋构件676的第一毂684和第一端板680中的吸入入口通道694联接。

第一外壳本体622和第一轴承座614可以彼此配合以限定排出室630。排出出口配件632可以接合第一外壳本体622并且可以与排出室630流体连通。排出压力工作流体(即,压力比吸入压力高的工作流体)可以从压缩机构618进入排出室630,并且可以经由排出出口配件632离开压缩机610。第一外壳本体622的筒状部分623和第一轴承座614的环形壁642可以配合以限定布置在排出室630中的高压侧润滑油储槽636。基座621可以附接至筒状部分623的外壁并且可以相对于压缩机610所布置在的地面或其他表面支承压缩机610的重量。第二外壳本体624的筒状部分625和第二轴承座616的周缘可以配合以限定布置在吸入室626中的低压侧润滑油储槽637。

类似于第一轴承座414,第一轴承座614可以包括轴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656(图6),该轴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延伸穿过第一轴承座614的环形壁642和凸缘部分644并且经由润滑油导管657(图6)与高压侧润滑油储槽636流体连通。凸缘部分644还可以包括第一径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658(图6),该第一径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与轴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656以及延伸穿过第一轴承652的孔660流体连通。

类似于第二轴承座414,第二轴承座616可以包括第二径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672(图6),该第二径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与第一轴承座614中的轴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656以及延伸穿过第二轴承669的孔674(图6)流体连通。第二轴承座616还可以包括第三径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673(图5),该第三径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与低压侧润滑油储槽637以及第一端板680中的润滑油入口675(图5)流体连通。润滑油入口675允许润滑油从低压侧润滑油储槽637流入到由第一涡旋构件676的螺旋形涡卷和第二涡旋构件678的螺旋形涡卷限定的位于径向最外侧的流体腔(压缩腔)中。

参照图7,提供了再一压缩机810,该压缩机可以包括外壳组件812、第一轴承座814、第二轴承座816、压缩机构818和马达组件820。压缩机810可以为高压侧无储槽压缩机(即,第一轴承座814、第二轴承座816、压缩机构818和马达组件820可以布置在由外壳组件812限定的排出室830内;并且压缩机810不包括润滑油储槽)。

外壳组件812可以包括第一外壳本体822以及(例如,经由焊接、压配合等)固定至第一外壳本体822的第二外壳本体824。第一外壳本体822和第二外壳本体824可以彼此配合以限定排出室830。吸入入口配件828可以延伸穿过第二外壳本体824。排出出口配件832可以接合第一外壳本体822并且可以与排出室830流体连通。在一些构型中,排出阀(例如,止回阀)可以布置在排出出口配件832内。

第一轴承座814可以包括环形壁842以及布置在环形壁842的轴向端部处的径向延伸的凸缘部分844。环形壁842可以包括可以固定至第二外壳本体824的外边缘848。凸缘部分844可以包括接纳第一轴承852(例如,滚子轴承)的中央毂850。中央毂850可以限定与吸入入口配件828流体联接的吸入通道854。压缩机构818可以从吸入入口配件828经由吸入通道854抽吸吸入压力工作流体。吸入阀组件829(例如,止回阀)可以布置在吸入通道854内。吸入阀组件829允许吸入压力工作流体朝向压缩机构818流动通过吸入通道854并且防止工作流体沿相反方向流动。第一轴承座814可以包括延伸穿过环形壁842的通道856以及延伸穿过凸缘部分844的一个或多个通道857,以允许从压缩机构818排出的润滑油和工作流体在整个外壳组件812中循环,从而冷却并润滑压缩机810的运动部件。

第二轴承座816可以为具有接纳第二轴承869(例如,滚子轴承)的中央毂868的大致盘形构件。第二轴承座816可以经由例如多个紧固件870固定地附接至第一轴承座814的环形壁842的轴向端部。通道872可以延伸穿过第二轴承座816并且可以与第一轴承座814中的通道856流体连通以允许工作流体和润滑油在整个外壳组件812中循环。

压缩机构818可以为包括第一涡旋构件(即,从动涡旋构件)876和第二涡旋构件(即,空转涡旋构件)878的共旋转涡旋式压缩机构。第一涡旋构件876可以包括第一端板880、从第一端板880的一侧延伸的第一螺旋形涡卷882、以及从第一端板880的相反侧延伸的第一毂884。第二涡旋构件878可以包括第二端板886、从第二端板886的一侧延伸的第二螺旋形涡卷888、以及从第二端板886的相反侧延伸的第二毂890。

第一涡旋构件876的第一毂884接纳在第一轴承座814的中央毂850内。密封件885布置在中央毂850内并且密封地接合中央毂850和第一毂884。第一端板880的一部分也接纳在中央毂850内并且由第一轴承座814和第一轴承852支承,以相对于第一轴承座814和第二轴承座816绕第一旋转轴线a1旋转。第二涡旋构件878的第二毂890接纳在第二轴承座816的中央毂868内并且由第二轴承座816和第二轴承869支承,以相对于第一轴承座814和第二轴承座816绕第二旋转轴线a2旋转。第二旋转轴线a2平行于第一旋转轴线a1并偏离第一旋转轴线a1。

十字滑块联接件892可以键合至第二端板886以及马达组件820的转子900。在一些构型中,十字滑块联接件892可以键合至第一端板880和第二端板886。第一螺旋形涡卷882和第二螺旋形涡卷888彼此相互啮合并配合以形成位于该两者之间的多个流体腔(即,压缩腔)。第一涡旋构件876绕第一旋转轴线a1的旋转和第二涡旋构件878绕第二旋转轴线a2的旋转导致流体腔的尺寸随着流体腔从径向外部位置向径向内部位置移动而减小,由此将其中的工作流体从吸入压力压缩至排出压力。

第一涡旋构件876可以包括轴向延伸的吸入通道896,该轴向延伸的吸入通道延伸穿过第一毂884并进入第一端板880中。形成在第一端板880中的径向延伸的吸入通道897从轴向延伸的吸入通道896径向向外延伸并且提供轴向延伸的吸入通道896与位于径向最外侧的流体腔之间的流体连通。因此,在压缩机810的操作期间,吸入压力工作流体可以被抽吸到吸入入口配件828中、穿过第一轴承座814的吸入通道854、穿过轴向延伸的吸入通道896、并且然后穿过径向延伸的吸入通道897以抽吸至由螺旋形涡卷882、888限定的位于径向最外侧的流体腔。

第二涡旋构件878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排出通道894,所述一个或多个排出通道894延伸穿过第二端板886和第二毂890,并且提供流体腔中的位于径向最内侧的一个流体腔与排出室830之间的流体连通。第二轴承座816可以包括提供排出通道894与排出室830之间的流体连通的一个或多个排出开口893。

马达组件820的结构和功能可以与马达组件320的结构和功能类似或相同。因此,可以不再详细描述类似特征。类似于马达组件320,马达组件820可以为包括复合定子895和转子900的环形马达。定子895可以固定至第一轴承座814的环形壁842,并且可以围绕第一端板880和第二端板886以及第一螺旋形涡卷882和第二螺旋形涡卷888。

转子900可以布置在定子895的径向内侧并且可以相对于定子895旋转。类似于转子300,转子900可以包括环形轴向延伸部分902和径向延伸部分904。轴向延伸部分902可以围绕第一端板880和第二端板886以及第一螺旋形涡卷882和第二螺旋形涡卷888。轴向延伸部分902可以接合第一端板880的外周缘。当向定子895提供电流时,转子900和第一涡旋构件876绕第一旋转轴线a1旋转。如上所述,第一涡旋构件876的这种旋转引起第二涡旋构件878绕第二旋转轴线a2的对应旋转。

环形密封件918可以接纳在径向延伸部分904中的凹部中,并可以密封地接合径向延伸部分904和第二端板886。环形密封件918、第一端板880和第二端板886、以及径向延伸部分904配合以限定环形室920。环形室920可以经由第二端板886中的通道接纳来自中间流体腔922的中压工作流体(处于大于吸入压力且小于排出压力的压力)。环形室920中的中压工作流体沿轴向方向(即,与旋转轴线a1、a2平行的方向)朝向第一端板980偏置第二端板886,以改善第一螺旋形涡卷882的梢部与第二端板886之间的密封以及第二螺旋形涡卷888的梢部与第一端板880之间的密封。

参照图8,提供了再一压缩机1010,该压缩机可以包括外壳组件1012、第一轴承座1014、第二轴承座1016、压缩机构1018和马达组件1020。除下面描述的任何例外之外,外壳组件1012、第一轴承座1014、第二轴承座1016、压缩机构1018和马达组件1020的结构和功能可以与上述外壳组件12、第一轴承座14、第二轴承座16、压缩机构18和马达组件20的结构和功能类似或相同。因此,可以不再详细描述类似特征。

类似于第一轴承座14,第一轴承座1014可以包括大致筒状的环形壁1042以及布置在环形壁1042的轴向端部处的径向延伸的凸缘部分1044。凸缘部分1044可以包括焊接至(或以其他方式固定地接合)第一外壳本体1022和第二外壳本体1024的外边缘1048。凸缘部分1044可以与第二外壳本体1024配合以限定高压侧润滑油储槽1043。凸缘部分1044可以包括接纳第一轴承1052的中央毂1050。第一轴承座1014与第二外壳本体1024配合以限定排出室1030。第一轴承座1014与第一外壳本体1022配合以限定吸入室1026。

类似于压缩机构18,压缩机构1018可以包括第一压缩构件(例如,绕第一旋转轴线a1旋转的第一涡旋构件1076)和第二压缩构件(例如,绕第二旋转轴线a2旋转的第二涡旋构件1078)。第一涡旋构件1076的第一端板1080可以包括吸入入口开口1094。吸入入口开口1094可以与由第一涡旋构件1076的第一螺旋形涡卷1082和第二涡旋构件1078的第二螺旋形涡卷1088限定的位于径向最外侧的压缩腔流体连通。环形护罩1081可以安装至第一端板1080并且可以从第一端板1080轴向向上延伸。环形护罩1081可以围绕吸入入口开口1094。也就是说,吸入入口开口1094可以径向地布置在环形护罩1081与第一涡旋构件1076的第一毂1084之间。

第一轴承座1014可以包括吸入通道1102,该吸入通道径向地延伸穿过外边缘1048与中央毂1050之间的凸缘部分1044。吸入通道1102可以包括相对于环形壁1042径向向外布置的第一端部1104以及相对于环形壁1042径向向内布置的第二端部1106。第二端部1106可以相对于环形护罩1081径向向内布置。在一些构型中,第二端部1106可以与吸入入口开口1094大致对准或者相对于吸入入口开口1094至少部分位于径向内侧。吸入通道1102可以将来自吸入室1026的与外壳组件1012的吸入入口配件1028相邻的部分的吸入压力工作流体提供至靠近吸入入口开口1094的位置(即,在中央毂1050处或与中央毂1050相邻并与吸入入口开口1094径向地对准或者相对于该吸入入口开口1094位于径向内侧的位置处)。在一些构型中,第一轴承座1014的环形壁1042可以包括导流件1108,该导流件将工作流体从吸入入口配件1028朝向吸入通道1102输送。

通过将工作流体从吸入入口配件1028经由吸入通道1102输送至吸入入口开口1094,工作流体被更高效地递送至吸入入口开口1094(即,需要较少的能量来将工作流体递送至吸入入口开口1094)。由于工作流体在相对于吸入入口开口1094位于径向内侧的位置处离开吸入通道1102(即,经由第二端部1106),因此由于第一涡旋构件1076的旋转引起的离心力迫使工作流体从吸入通道1102径向向外流入吸入入口开口1094中。换句话说,除了将工作流体朝向由螺旋形涡卷1082、1088限定的位于径向最外侧的流体腔抽吸的压力差之外,由于第一涡旋构件1076的旋转引起的离心力朝向位于径向最外侧的流体腔迫压吸入通道1102的第二端部1106处的工作流体。

此外,当工作流体从吸入入口配件1028径向向内地行进至吸入入口开口1094时,流动通过吸入通道1102的工作流体免受由第一涡旋构件1076、第二涡旋构件1078以及马达组件1020的转子旋转所产生的风阻的影响。也就是说,第一涡旋构件1076、第二涡旋构件1078以及马达组件1020的转子的旋转引起在径向向外的方向上的离心风阻(即,旋转涡旋)。由于吸入通道1102中的工作流体免受该风阻,因此该工作流体不需要克服风阻力来被抽吸到吸入入口开口1094中。相反,将工作流体经由吸入通道1102输送至吸入入口开口1094的径向内侧的位置允许由第一涡旋构件1076的旋转产生的风阻提供帮助以将工作流体引入吸入入口开口1094中。因此,通过将工作流体经由吸入通道1102输送至旋转轴线a1处的或较靠近旋转轴线a1的位置,工作流体被更高效地递送至吸入入口开口1094。此外,使工作流体免受旋转涡旋风阻可以防止或减少由粘滞剪切和气动效应产生的热引起的工作流体的变暖。

在一些构型中,第二涡旋1078的第二端板1086可以包括吸入通道1103。吸入通道1103可以与形成在第二涡旋构件1078的第二毂1090中的轴向延伸的通道1105流体连通。吸入通道1103从轴向延伸的通道1105径向向外延伸。吸入通道1103的径向向外的端部1107可以布置成与由第一涡旋构件1076和/或第二涡旋构件1078限定的吸入入口开口1095相邻。吸入室1026中的工作流体可以流入轴向延伸的通道1105中,穿过吸入通道1103并流入吸入入口开口1095中从而到达位于径向最外侧的流体腔。以类似于上述的方式,将工作流体输送通过通道1105、1103允许离心力帮助引入工作流体并且使工作流体免受由第一涡旋构件1076和第二涡旋构件1078的旋转而产生的风阻。

尽管图8中所示的压缩机1010包括吸入通道1102、1103两者以及吸入入口开口1094、1095两者,但在一些构型中,压缩机1010可以包括吸入通道1102、1103中的仅一个吸入通道以及吸入入口开口1094、1095中的仅一个吸入入口开口。

参照图9和图10,提供了再一压缩机1210,该压缩机可以包括外壳组件1212、第一轴承座1214、第二轴承座1216、压缩机构1218和马达组件1220。除下面描述的任何例外之外,外壳组件1212、第一轴承座1214、第二轴承座1216、压缩机构1218和马达组件1220的结构和功能可以与上述外壳组件12、第一轴承座14、第二轴承座16、压缩机构18和马达组件20的结构和功能类似或相同。因此,可以不再详细描述类似特征。

类似于第一轴承座14,第一轴承座1214可以包括大致筒状的环形壁1242以及布置在环形壁1242的轴向端部处的径向延伸的凸缘部分1244。凸缘部分1244可以包括焊接至(或以其他方式固定地接合)第一外壳本体1222和第二外壳本体1224的外边缘1248。凸缘部分1244可以包括接纳第一轴承1252的中央毂1250。第一轴承座1214与第二外壳本体1224配合以限定排出室1230。第一轴承座1214与第一外壳本体1222配合以限定吸入室1226。

第一轴承座1214可以包括轴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1256,该轴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延伸穿过环形壁1242和凸缘部分1244,并且与由第一外壳本体1222限定的润滑油储槽1236流体连通。凸缘部分1244还可以包括第一径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1258,该第一径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与轴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1256以及延伸穿过第一轴承1252的孔1260流体连通。

类似于压缩机构18,压缩机构1218可以包括第一压缩构件(例如,绕第一旋转轴线a1旋转的第一涡旋构件1276)和第二压缩构件(例如,绕第二旋转轴线a2旋转的第二涡旋构件1278)。第一涡旋构件1276的第一端板1280可以包括吸入入口开口1294。吸入入口开口1294可以与由第一涡旋构件1276的第一螺旋形涡卷1282和第二涡旋构件1278的第二螺旋形涡卷1288限定的位于径向最外侧的压缩腔流体连通。环形护罩1281可以安装至第一端板1280并且可以从第一端板1280沿轴向向上延伸。环形护罩1281可以围绕吸入入口开口1294。也就是说,吸入入口开口1294可以径向地布置在环形护罩1281与第一涡旋构件1276的第一毂1284之间。

第一轴承座1214可以包括吸入通道1302,该吸入通道1302沿径向延伸穿过外边缘1248与中央毂1250之间的凸缘部分1244。吸入通道1302可以包括相对于环形壁1242布置在径向外侧的第一端部1304以及相对于环形壁1242布置在径向内侧的第二端部1306。第二端部1306可以相对于环形护罩1281布置在径向内侧。在一些构型中,第二端部1306可以与吸入入口开口1294大致对准或者相对于吸入入口开口1294至少部分地位于径向内侧。吸入通道1302可以将来自吸入室1226的与外壳组件1212的吸入入口配件1228相邻的部分的吸入压力工作流体提供至靠近吸入入口开口1294的位置(即,在中央毂1250处或与中央毂1250相邻并与吸入入口开口1294径向地对准或者相对于该吸入入口开口1294径向向内的位置处)。

在一些构型中,第一轴承座1214可以包括吸入折流部1308,该吸入折流部将工作流体从吸入入口配件1228朝向吸入通道1302输送。吸入折流部1308可以包括第一轴承座1214的环形壁1242、从环形壁1242径向向外突出的第一壁1310、从环形壁1242径向向外突出的第二壁1312、以及从环形壁1242径向向外突出并且在第一壁1310与第二壁1312之间延伸的唇缘1314。第一壁1310的径向外边缘、第二壁1312的径向外边缘以及唇缘1314可以接触第一外壳本体1222以在吸入室1226内形成封闭容积1316。封闭容积1316与吸入入口配件1228和吸入通道1302流体连通。吸入通道1302的第一端部1304可以布置在第一壁1310与第二壁1312之间。吸入折流部1308将工作流体从吸入入口配件1228引导至吸入通道1304。

如上所述,通过将工作流体从吸入入口配件1228经由吸入通道1302输送至吸入入口开口1294,工作流体被更高效地递送至吸入入口开口1294。由于工作流体在相对于吸入入口开口1294位于径向内侧的位置处离开吸入通道1302(即,经由第二端部1306),因此由于第一涡旋构件1276的旋转引起的离心力迫使工作流体从吸入通道1302径向向外流入吸入入口开口1294中。换句话说,除了朝向由螺旋形涡卷1282、1288限定的位于径向最外侧的流体腔抽吸工作流体的压力差之外,因第一涡旋构件1276的旋转引起的离心力也朝向位于径向最外侧的流体腔迫压吸入通道1302的第二端部1306处的工作流体。

此外,当工作流体从吸入入口配件1228径向向内地行进至吸入入口开口1294时,流动通过吸入通道1302的工作流体免受由第一涡旋构件1276、第二涡旋构件1278以及马达组件1220的转子旋转所产生的风阻。也就是说,第一涡旋构件1276、第二涡旋构件1078以及马达组件1020的转子的旋转引起在径向向外方向上的离心风阻(即,旋转涡旋)。由于吸入通道1302中的工作流体免受该风阻,因此工作流体不需要克服风阻力来被抽吸到吸入入口开口1294中。相反,将工作流体经由吸入通道1302输送至吸入入口开口1294的位于径向内侧的位置允许由第一涡旋构件1276的旋转产生的风阻来提供帮助以将工作流体引入吸入入口开口1294中。因此,通过将工作流体输送穿过吸入通道1302到达旋转轴线a1处或较靠近旋转轴线a1的位置,工作流体被更高效地递送至吸入入口开口1294。此外,使工作流体免受旋转涡旋风阻可以防止或减少由粘滞剪切和气动效应产生的热引起的工作流体的变暖。

第二轴承座1216可以包括第二径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1272,该第二径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与第一轴承座1214中的轴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1256以及延伸穿过安装在第二轴承座1216的中央毂1268内的第二轴承1269的孔1274流体连通。第二径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1272可以接纳来自润滑油泵1275的润滑油,该润滑油泵从润滑油储槽1236将润滑油抽吸穿过导管1277。润滑油可以从第二径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1272流动穿过孔1274到达第二轴承1269,并且穿过轴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1256以及第一径向延伸的润滑油通道1258和孔1260到达第一轴承1252。此外,泵1275可以将润滑油泵送穿过润滑油通道1279,该润滑油通道轴向延伸穿过第二涡旋构件1278的第二毂1290并且径向向外延伸穿过第二涡旋构件1278的第二端板1286。第二涡旋构件1278中的润滑油通道1279可以经由润滑油注入端口1283与由螺旋形涡卷1282、1288限定的压缩腔连通。

涡旋构件1276、1278的旋转导致润滑油与工作流体分离。离心力可以导致分离的润滑油在经由第二轴承座1216中的润滑油排放孔1287排放返回到润滑油储槽1236中之前流动通过护罩1281中的多个孔1285并落到马达组件1220上并且冷却马达组件1220。

上述马达组件20、220、420、620、820、1020、1220可以为固定速度马达、多速度马达或变速度马达。马达组件20、220、420、620、820、1020、1220的环形马达设计允许马达组件20、220、420、620、820、1020、1220在轴向上紧凑、动力大且重量轻。以上描述的及附图中所示的定子和转子的构型允许压缩构件布置在转子内(即,转子径向地围绕压缩构件)。这允许压缩机10、210、410、610、810、1010、1210的整体轴向高度显著小于常规压缩机。压缩机10、210、410、610、810、1010、1210的减小的轴向高度允许压缩机10、210、410、610、810、1010、1210包装到气候控制系统内的较小空间中。

此外,由于上述压缩机构和马达组件安装至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而不是安装至外壳组件),因此可以将压缩机构和马达组件组装至外壳组件外部的轴承座并在外壳组件的外部进行测试(即,在被安装在外壳组件内之前)。压缩机构和马达组件在被安装到外壳组件中之前的测试允许在不必打开已被焊接关闭的外壳组件的情况下进行任何必要的修改和/或换故障部件。

尽管以上描述的及附图中所示的压缩机10、210、410、610、810、1010、1210为共旋转涡旋式压缩机,但本公开的原理可以可适用于其他类型的压缩机,比如例如绕动涡旋压缩机、旋转式压缩机、螺杆式压缩机、三角转子式压缩机和往复式压缩机。

此外,尽管压缩机10、210、410、610、810、1010、1210在上面被描述为包括将第一涡旋构件76、276、476、676、876、1076、1276的运动传递至第二涡旋构件78、278、478、678、878、1078、1278的十字滑块联接件,但在一些构型中,压缩机10、210、410、610、810、1010、1210可以包括其他类型的传动机构来代替十字滑块联接件。例如,压缩机10、210、410、610、810、1010、1210可以包括如下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包括附接至第一涡旋构件的第一端板并从第一涡旋构件的第一端板沿轴向延伸的多个销。销中的每个销均可以接纳在筒状盘中的偏离中心的(即,偏心)孔内。盘可以可旋转地接纳在形成于第二涡旋构件的第二端板中的多个凹部中的对应的一个凹部中。凹部可以定位成使得凹部以围绕第二旋转轴线的呈圆形的形式彼此成角度地间隔开。

提供了对各实施方式的前述描述以用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前述描述不意在穷举或限制本公开。特定实施方式的各个元件或特征通常不限于该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在适用的情况下,即使没有特别地示出或描述,各个元件或特征也是可互换的并且可以用于所选择的实施方式中。特定实施方式的各个元件或特征也可以以许多方式改变。这样的改型不应认为是背离了本公开,并且所有这种变型意在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