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杆压缩机的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6878发布日期:2019-01-08 21:40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一种螺杆压缩机的外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螺杆压缩机,特别是一种螺杆压缩机的外壳。



背景技术:

螺杆式压缩机又称螺杆压缩机,分为单螺杆式压缩机及双螺杆式压缩机。单螺杆式压缩机是在70年代由法国辛恩开发出来,因其的结构更加合理,迅速的应用到国防领域,并被开发国家保护起来,技术一直都在相对独立。双螺杆式压缩机最早由德国人H.Krigar在1878年提出,直到1934年瑞典皇家理工学院A.Lysholm才奠定了螺杆式压缩机SRM技术,并开始在工业上应用,取得了迅速的发展。

现有的螺杆压缩机一般由外壳和设于外壳内的压缩机主体组成。为了散热,外壳的顶部和侧部一般多会设置多个排气孔。但在实际使用时,单纯通过排气孔进行排气效果还不是很好,对压缩机工作还造成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螺杆压缩机的外壳,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加快散热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螺杆压缩机的外壳,包括呈方形的壳体,且壳体的顶部和侧部均设有多个排气孔,其特征在于,壳体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呈方环状的支撑部,且支撑部和壳体同轴设置,支撑部的外侧壁和壳体的外侧壁相齐平,且支撑部的底壁为平面,所述的壳体的底部贯穿开设有使支撑部内腔和壳体的内腔连通的出气孔,且出气孔有多个,所述的支撑部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使支撑部内腔与外界连通的导气孔,且导气孔有多个,所述的导气孔由均呈条状的入气孔和散热孔组成,且入气孔和散热孔连通,所述的散热孔呈斜向上设置,所述的入气孔呈水平方向设置,且入气孔位于散热孔和支撑部的内腔之间,每个所述的入气孔内均水平固定有过滤桶,过滤桶的桶口朝向散热孔,且过滤桶的桶壁和桶底上均密布有多个过滤孔。

支撑部内腔、出气孔和导气孔组成一使壳体内腔与外界连通的排气通道,以增加壳体内部与外界通气的途径,从而有效加快壳体内部的散热速度,来提高压缩机工作稳定性。

通过设置散热孔呈斜向上设置,以有效降低灰尘等杂质进入到散热孔内的几率,其次,在入气孔内设置过滤桶,可进一步阻止灰尘等杂质进入到支撑部内,从而有效防止上述的排气通道被堵塞,使提高散热速度的目的稳定实现。

在上述的螺杆压缩机的外壳中,上述的支撑部的底壁上开设有与支撑部同轴的环形凹槽,上述的环形凹槽内固定有环形橡胶垫,且环形橡胶垫的下端伸出环形凹槽。实际使用时,当外壳置于地面上时,环形橡胶垫受挤压会完全缩入环形凹槽内,使支撑部内腔完全通过导气孔与外界连通,使加快散热速度的目的稳定实现。

在上述的螺杆压缩机的外壳中,所述的散热孔和入气孔之间通过圆弧过渡。采用上述的设计,使整个排气过程更加顺畅。

在上述的螺杆压缩机的外壳中,所述的出气孔的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出气孔呈锥形,且出气孔的直径向下逐渐变小。

在上述的螺杆压缩机的外壳中,所述的过滤桶和入气孔相匹配,且过滤桶通过卡接的方式与支撑部相连,所述的过滤桶的一端伸出入气孔并位于支撑部内。采用上述的设计,方便过滤桶的拆装,从而方便过滤桶的清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螺杆压缩机的外壳具有以下优点:

1、支撑部内腔、出气孔和导气孔组成一使壳体内腔与外界连通的排气通道,以增加壳体内部与外界通气的途径,从而有效加快壳体内部的散热速度,来提高压缩机工作稳定性。

2、通过设置散热孔呈斜向上设置,以有效降低灰尘等杂质进入到散热孔内的几率,其次,在入气孔内设置过滤桶,可进一步阻止灰尘等杂质进入到支撑部内,从而有效防止上述的排气通道被堵塞,使提高散热速度的目的稳定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螺杆压缩机的外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螺杆压缩机的外壳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1a、排气孔;1b、支撑部;1c、出气孔;1d、导气孔;1d1、入气孔;1d2、散热孔;2、环形橡胶垫;3、过滤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螺杆压缩机的外壳包括呈方形的壳体1,且壳体1的顶部和侧部均设有多个排气孔1a。壳体1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呈方环状的支撑部1b,支撑部1b和壳体1为一体式结构,且支撑部1b和壳体1同轴设置。支撑部1b的外侧壁和壳体1的外侧壁相齐平,且支撑部1b的底壁为平面。进一步说明,支撑部1b的底壁上开设有与支撑部1b同轴的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固定有环形橡胶垫2,且环形橡胶垫2的下端伸出环形凹槽。实际使用时,当外壳置于地面上时,环形橡胶垫2受挤压会完全缩入环形凹槽内。优选环形橡胶垫2通过粘结的方式与支撑部1b固连。

如图1所示,壳体1的底部贯穿开设有使支撑部1b内腔和壳体1的内腔连通的出气孔1c,且出气孔1c有多个。优选出气孔1c的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出气孔1c呈锥形,且出气孔1c的直径向下逐渐变小。

如图2和图3所示,支撑部1b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使支撑部1b内腔与外界连通的导气孔1d,且导气孔1d有多个。在本实施例中,导气孔1d由均呈条状的入气孔1d1和散热孔1d2组成,入气孔1d1和散热孔1d2连通,且散热孔1d2和入气孔1d1之间通过圆弧过渡。其中,散热孔1d2呈斜向上设置,入气孔1d1呈水平方向设置,且入气孔1d1位于散热孔1d2和支撑部1b的内腔之间。每个入气孔1d1内均水平固定有过滤桶3,过滤桶3的桶口朝向散热孔1d2,且过滤桶3的桶壁和桶底上均密布有多个过滤孔。

进一步说明,过滤桶3和入气孔1d1相匹配,且过滤桶3通过卡接的方式与支撑部1b相连。过滤桶3的一端伸出入气孔1d1并位于支撑部1b内。采用上述的设计,方便过滤桶3的拆装,从而方便过滤桶3的清洗。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