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63380发布日期:2019-10-14 16:47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电动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具备马达壳体、压缩机壳体、以及轴支承构件的电动压缩机。



背景技术:

作为通过电动马达对可动涡盘进行驱动的电动压缩机,存在如下电动压缩机,其具有:有底圆筒状的马达壳体,其收容电动马达;有底圆筒状的压缩机壳体,其收容包含固定涡盘及可动涡盘的压缩部;以及轴支承构件,其对旋转轴进行支承且在外周侧具备凸缘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中,轴支承构件的厚度方向上的一端侧中的凸缘部的根部嵌合于第一壳体(马达壳体)的内周面。另外,轴支承构件的凸缘部由第一壳体的开口侧的端面和第二壳体的开口侧的端面夹持。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轴支承构件上,在比轴承保持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形成有沿旋转轴的轴向及径向延伸的多个吸入通路。并且,从吸入端口吸入的制冷剂气体通过电动马达的间隙并经由轴支承构件的吸入通路而被取入压缩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89507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的轴支承构件中,与压缩部连通的吸入通路形成在比与马达壳体嵌合的嵌合面靠内侧的位置。这样的轴支承构件的刚性降低,难以抑制压缩部、甚至旋转轴的振动,噪声容易恶化。但是,当要将吸入通路形成于嵌合面的外侧时,包含轴支承构件的壳体在径向上大型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壳体的大径化且同时静音性优异的电动压缩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点的电动压缩机具备:壳体;旋转轴,其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电动马达,其收容于所述壳体内,且使所述旋转轴旋转;压缩部,其收容于所述壳体内,且通过所述旋转轴旋转进行驱动来对流体进行压缩;有底筒形状的马达壳体,其收容所述电动马达;有底筒形状的压缩机壳体,其收容所述压缩部;以及轴支承构件,其由所述马达壳体的开口侧的第一端面和所述压缩机壳体的开口侧的第二端面夹持,与所述马达壳体形成收容有所述电动马达的马达室,并且与所述压缩机壳体形成收容有所述压缩部的压缩室,且具有供所述旋转轴穿过的插通孔,并将该旋转轴支承为能够旋转,通过紧固构件将所述马达壳体、所述压缩机壳体及所述轴支承构件紧固来形成所述壳体,所述电动压缩机设置有使所述马达室与所述压缩部连通的流体通路,所述电动压缩机的主旨在于,在所述第一端面上设置有供所述紧固构件插入的第一紧固孔,并且设置有以与所述马达室连通的方式凹陷的第一凹部,在所述第二端面上设置有供所述紧固构件插入的第二紧固孔,并且设置有以与所述压缩室连通的方式凹陷的第二凹部,所述轴支承构件具有嵌合面和凸缘部,该嵌合面嵌合于所述马达壳体的开口内,该凸缘部从所述嵌合面延伸出且被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夹持,所述凸缘部以使贯通孔和通路形成孔分别沿周向排列的方式具备该贯通孔和该通路形成孔,该贯通孔供所述紧固构件穿过,该通路形成孔与所述第一凹部及所述第二凹部连通,至少由所述第一凹部、所述第二凹部、以及所述通路形成孔形成所述流体通路。

由此,壳体通过由马达壳体的第一端面和压缩机壳体的第二端面夹持凸缘部并由紧固构件进行的紧固来形成,该紧固构件将夹着凸缘部而配置的第一紧固孔和第二紧固孔、以及凸缘部的贯通孔贯通。并且,在壳体形成时使用的凸缘部上设置通路形成孔,且使第一凹部及第二凹部与该通路形成孔连通来形成流体通路。即,将通路形成孔形成在凸缘部上,该凸缘部位于比轴支承构件与马达壳体的嵌合面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并且,通过使通路形成孔和贯通孔以沿凸缘部的周向排列的方式配置,从而不使凸缘部大径化,就能够形成经由了已有的接合面的流体通路。并且,由于将形成流体通路的通路形成孔形成在嵌合面的外侧,因此轴支承构件的刚性不会降低,且容易抑制旋转轴的振动。因此,不使壳体大径化,就能够形成经由嵌合面的外侧的流体通路,能够提供抑制壳体的大径化且同时静音性优异的电动压缩机。

另外,关于电动压缩机,也可以是,所述电动马达在所述旋转轴的沿着轴向的两侧具备线圈端部,所述第一凹部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旋转轴的径向上与一对所述线圈端部中的靠近所述轴支承构件的一侧的所述线圈端部对置。

由此,朝向流体通路的流体、或者从流体通路流出的流体容易流过一侧的线圈端部的附近,能够通过流体对一侧的线圈端部进行冷却。

另外,关于电动压缩机,也可以是,所述压缩部具备固定涡盘和伴随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而相对于所述固定涡盘进行公转运动的可动涡盘,所述固定涡盘具有包围涡卷壁的外壁部,所述通路形成孔为沿所述凸缘部的周向延伸的长孔状,所述通路形成孔的内表面中的靠近所述固定涡盘的一部分沿着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与所述外壁部的外周面的一部分连续。

由此,能够消除通路形成孔的一部分被固定涡盘的外壁部堵塞的情况,能够抑制流体通路的流路截面积减小的情况。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抑制壳体的大径化且同时静音性优异的电动压缩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轴支承构件、马达壳体及电动马达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从固定涡盘侧观察涡旋式压缩机的内部的图。

图4是从马达壳体侧观察涡旋式压缩机的内部的图1的4-4线剖视图。

符号说明:

h…壳体,s1…马达室,s2…压缩室,10…作为电动压缩机的涡旋式压缩机,11…马达壳体,12a…作为第一紧固孔的第一内螺纹部,12b…第一端面,13…第一凹部,15…压缩部,16…电动马达,17…旋转轴,21…压缩机壳体,22a…作为第二紧固孔的第二内螺纹部,22b…第二端面,23…第二凹部,25…作为流体通路的吸入通路,26…作为紧固构件的螺栓,31…轴支承构件,32…插通孔,33…凸缘部,33a…贯通孔,34…嵌合部,35…通路形成孔,41…固定涡盘,41b…外壁部,41c…固定侧涡卷壁,42…可动涡盘,47…背压室,54a…线圈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图4对将电动压缩机具体化为涡旋式压缩机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涡旋式压缩机10具备壳体h,该壳体h形成有吸入流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制冷剂气体)的吸入口ha和喷出流体的喷出口hb。壳体h整体上为大致圆筒形状。壳体h具有有底圆筒形状的马达壳体11、有底圆筒形状的压缩机壳体21、以及在马达壳体11与压缩机壳体21之间配置的圆盘状的轴支承构件31。马达壳体11、压缩机壳体21及轴支承构件31在马达壳体11的开口侧的端面及压缩机壳体21的开口侧的端面与轴支承构件31对接的状态下进行组装。

壳体h内由轴支承构件31划分为马达室s1和压缩室s2。马达室s1通过马达壳体11和轴支承构件31形成,在马达室s1中收容有电动马达16。另外,压缩室s2通过压缩机壳体21和轴支承构件31形成,在压缩室s2中收容有压缩部15。

吸入口ha设置于马达壳体11的侧壁部11a,详细而言,设置于该侧壁部11a中的马达壳体11的底部11b侧的位置,并与马达室s1连通。喷出口hb设置于压缩机壳体21的底部21a。收容于压缩室s2的压缩部15将从吸入口ha吸入到马达室s1的流体吸入,并对该流体进行压缩而将其从喷出口hb喷出。收容于马达室s1的电动马达16对压缩部15进行驱动。旋转轴17、压缩部15、以及电动马达16收容于壳体h内。电动马达16在壳体h内配置于吸入口ha侧,压缩部15在壳体h内配置于喷出口hb侧。

旋转轴17以能够旋转的状态收容于壳体h内。对旋转轴17的一部分进行支承的轴支承构件31配置在压缩部15与电动马达16之间的位置。在轴支承构件31上形成有供旋转轴17穿过的插通孔32,在插通孔32设置有第一轴承18。另外,轴支承构件31与马达壳体11的底部11b在旋转轴17的轴向上对置,在马达壳体11的底部11b朝向马达室s1突出有圆筒状的凸台19。在凸台19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轴承20。旋转轴17通过两个轴承18、20以能够旋转的状态被支承。

在壳体h内形成有作为流体通路的吸入通路25,该吸入通路25用于将从吸入口ha吸入到马达室s1的流体向压缩部15吸入。用于对从吸入通路25吸入到压缩部15的流体进行压缩的压缩部15具备固定涡盘41和可动涡盘42,该固定涡盘41固定于壳体h,该可动涡盘42相对于固定涡盘41能够进行公转运动。

固定涡盘41固定于压缩机壳体21中的周壁部21b的内周面。固定涡盘41具有圆板状的固定侧基板41a、外壁部41b、以及固定侧涡卷壁41c,该固定侧基板41a与旋转轴17设置在同一轴线上,该外壁部41b沿着周壁部21b的内周面从固定侧基板41a立起,该固定侧涡卷壁41c在比外壁部41b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从固定侧基板41a立起。外壁部41b包围固定侧涡卷壁41c。在外壁部41b上以将外壁部41b沿厚度方向贯通的方式形成有吸入孔41d,该吸入孔41d用于将流体吸入到外壁部41b的内侧。

可动涡盘42具备可动侧基板42a和可动侧涡卷壁42b,该可动侧基板42a为圆板状且与固定侧基板41a对置,该可动侧涡卷壁42b从可动侧基板42a朝向固定侧基板41a立起。固定涡盘41与可动涡盘42相互啮合。详细而言,固定侧涡卷壁41c与可动侧涡卷壁42b在比外壁部41b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相互啮合,固定侧涡卷壁41c的前端面与可动侧基板42a接触,并且可动侧涡卷壁42b的前端面与固定侧基板41a接触。并且,由固定涡盘41和可动涡盘42划分出对流体进行压缩的流体压缩室24。

轴支承构件31的插通孔32由可动涡盘42的可动侧基板42a封闭,由插通孔32和可动涡盘42划分出背压室47。在背压室47中导入有由流体压缩室24压缩后的流体。通过导入到背压室47的流体,背压室47成为比吸入压力高的高压,从而将可动涡盘42朝向固定涡盘41施力。因此,在压缩部15的驱动时,克服作用于可动涡盘42的沿着旋转轴17的轴向的压缩反作用力,从而使流体压缩室24的密闭性提高。

可动涡盘42构成为伴随旋转轴17的旋转而进行公转运动。详细而言,旋转轴17的一部分经由轴支承构件31的插通孔32朝向压缩部15突出。并且,在旋转轴17上的压缩部15侧的端面中的相对于旋转轴17的轴线l偏心的位置设置有偏心轴43。在偏心轴43上设置有衬套44。衬套44与可动涡盘42(详细而言为可动侧基板42a)经由轴承45而连结。

另外,涡旋式压缩机10在轴支承构件31的外周侧具备自转限制部46,该自转限制部46允许可动涡盘42的公转运动,另一方面,限制可动涡盘42的自转。需要说明的是,自转限制部46设置有多个。在旋转轴17向预先设定的正方向旋转时,进行可动涡盘42的正方向的公转运动。可动涡盘42绕固定涡盘41的轴线(即旋转轴17的轴线l)向正方向公转。

由此,由于流体压缩室24的容积减少,因此从吸入口ha吸入到马达室s1的流体流过电动马达16的间隙而到达吸入通路25。而且,流体在流过吸入通路25而流入到压缩室s2之后,经由在固定涡盘41的外壁部形成41b的吸入孔41d而被吸入到流体压缩室24并被压缩。被压缩后的流体从设置于固定侧基板41a的喷出端口48喷出,然后,从喷出口hb喷出。在固定侧基板41a上设置有覆盖喷出端口48的喷出阀49。由流体压缩室24压缩后的流体推开喷出阀49而从喷出端口48喷出。

电动马达16通过使旋转轴17旋转来使可动涡盘42进行公转运动。电动马达16具备与旋转轴17一体地旋转的转子51和将转子51包围的定子52。转子51与旋转轴17连结。在转子51上设置有永久磁铁(未图示)。定子52固定于壳体h(详细而言为马达壳体11)的侧壁部11a的内周面。定子52具有在径向上与筒状的转子51对置的定子铁心53和卷绕于定子铁心53的线圈54。线圈54具备从定子铁心53的轴向的两端面突出的线圈端部54a。

涡旋式压缩机10具备作为使电动马达16驱动的驱动电路的逆变器55。逆变器55收容于壳体h中,详细而言收容于在马达壳体11的底部11b安装的圆筒形状的罩构件56内。逆变器55与线圈54电连接。

接下来,对马达壳体11、压缩机壳体21、以及轴支承构件31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或图2所示,在马达壳体11的开口端侧设置有在马达壳体11的整个周向上向径向外方突出的第一凸缘12。马达壳体11在位于其开口侧的第一凸缘12上具备与轴支承构件31对接的第一端面12b。另外,在马达壳体11上设置有多个作为第一紧固孔的第一内螺纹部12a,该第一内螺纹部12a沿着旋转轴17的轴向从第一端面12b凹陷。多个第一内螺纹部12a沿马达壳体11的周向隔开等间隔地形成。

另外,在马达壳体1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凹部13,该第一凹部13沿着第一凸缘12的径向从内周面朝向外周面凹陷且与马达室s1连通。第一凹部13使第一端面12b与马达壳体11内连通,详细而言使第一端面12b与马达室s1连通。多个第一凹部13沿马达壳体11的周向隔开等间隔地形成。第一内螺纹部12a和第一凹部13沿马达壳体11的周向交替地设置。

第一凹部13在旋转轴17的径向上与电动马达16的一对线圈端部54a中的靠近轴支承构件31的一侧的线圈端部54a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对置。由于第一凹部13在马达壳体11的周向上设置有多个,因此在多个部位与一个线圈端部54a的外周面对置。

如图1或图3所示,在压缩机壳体21的开口端侧设置有在压缩机壳体21的整个周向上向径向外方突出的第二凸缘22。压缩机壳体21在位于其开口侧的第二凸缘22上具备与轴支承构件31对接的第二端面22b。另外,在压缩机壳体21上设置有多个作为第二紧固孔的第二内螺纹部22a,该第二内螺纹部22a沿着旋转轴17的轴向从第二端面22b凹陷且将第二凸缘22沿厚度方向贯通。多个第二内螺纹部22a沿压缩机壳体21的周向隔开等间隔地形成。

另外,在压缩机壳体21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凹部23,该第二凹部23沿着第二凸缘22的径向从内周面朝向外周面凹陷且与压缩室s2连通。第二凹部23使第二端面22b与压缩机壳体21内连通,详细而言使第二端面22b与压缩室s2连通。多个第二凹部23沿压缩机壳体21的周向隔开等间隔地形成。第二内螺纹部22a和第二凹部23沿压缩机壳体21的周向交替地设置。

如图1或图2所示,在轴支承构件31的径向的中央部设置有将该轴支承构件31沿厚度方向贯通的插通孔32。在轴支承构件31的外周部设置有凸缘部33。另外,在轴支承构件31上设置有嵌合部34,该嵌合部34的外周面嵌合于马达壳体11上的第一凸缘12的内周面。嵌合部34为圆筒状,在嵌合部34的中央部形成有插通孔32。嵌合部34在靠近电动马达16的位置具备小径部34a,在该小径部34a的内侧支承有第一轴承18。并且,通过使嵌合部34的外周面作为嵌合面而嵌合于马达壳体11的开口内,从而容易使被轴支承构件31支承的旋转轴17的轴线l与马达壳体11的中心轴线一致。另外,凸缘部33从嵌合部34的外周面延伸出。

在轴支承构件31的凸缘部33上,沿凸缘部33的周向隔开等间隔地形成有将凸缘部33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多个贯通孔33a。另外,在凸缘部33上,沿凸缘部33的周向隔开等间隔地设置有将凸缘部33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多个通路形成孔35。通路形成孔35为长边沿凸缘部33的周向延伸的长孔状。另外,通路形成孔35的长边沿着凸缘部33的周向呈圆弧状延伸。凸缘部33以使贯通孔33a和通路形成孔35分别沿周向交替排列的方式具备贯通孔33a和通路形成孔35。并且,贯通孔33a和通路形成孔35设置于嵌合部34的外周面(嵌合面)的外侧。

如图1所示,在壳体h中,马达壳体11的第一端面12b与轴支承构件31的凸缘部33的厚度方向的一侧的面对接,压缩机壳体21的第二端面22b与凸缘部33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侧的面对接。

第一凸缘12的第一内螺纹部12a和第二凸缘22的第二内螺纹部22a经由凸缘部33的贯通孔33a而连通。并且,壳体h通过由作为紧固构件的螺栓26进行的紧固来形成,该螺栓26将夹着凸缘部33而配置的第一内螺纹部12a和第二内螺纹部22a、以及凸缘部33的贯通孔33a贯通。因此,在第一内螺纹部12a、第二内螺纹部22a、以及贯通孔33a中插入有螺栓26。并且,在壳体h中,凸缘部33被马达壳体11的第一端面12b和压缩机壳体21的第二端面22b夹持。

另外,如图1或图4所示,马达壳体11的第一凹部13和压缩机壳体21的第二凹部23经由凸缘部33的通路形成孔35而连通。通路形成孔35与第一端面12b上的第一凹部13的开口整体对置,并与第二端面22b上的第二凹部23的开口整体对置。

通路形成孔35的内表面中的靠近凸缘部33的外周面的部分沿着旋转轴17的轴向与第一凹部13的内表面中的靠近第一凸缘12的外周面的部分连续。另外,通路形成孔35的内表面中的靠近凸缘部33的外周面的部分沿着旋转轴17的轴向与第二凹部23的内表面中的靠近第二凸缘22的外周面的部分连续。并且,通路形成孔35的内表面中的靠近固定涡盘41的一部分沿着旋转轴17的轴向与外壁部41b的外周面连续。

并且,在壳体h内,由第一凹部13、通路形成孔35、以及第二凹部23形成作为流体通路的吸入通路25。吸入通路25使马达室s1与压缩部15的吸入孔41d连通。具体而言,吸入通路25是在马达室s1的流体经由吸入孔41d被吸入到流体压缩室24时供流体流动的通路。

吸入通路25设置于轴支承构件31的径向上的比背压室47靠外侧的位置,而构成吸入通路25的一部分的通路形成孔35设置于轴支承构件31的凸缘部33。凸缘部33是构成壳体h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的部位,在将马达壳体11和压缩机壳体21经由轴支承构件31紧固时,该凸缘部33是由马达壳体11和压缩机壳体21夹持的部位。即,凸缘部33是将马达壳体11和压缩机壳体21对接的已有的接合面。因此,通路形成孔35在轴支承构件3中不是设置于设有插通孔32的嵌合部34,而是设置于比该嵌合部34的外周面(嵌合面)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接下来,对涡旋式压缩机10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通过向电动马达16的电力供给来使旋转轴17旋转时,衬套44绕旋转轴17进行公转运动,并且可动涡盘42进行公转运动。于是,流体从吸入口ha被吸入到马达室s1,向壳体h内流入。流体与一对线圈端部54a中的靠近马达壳体11的底部11b的线圈端部54a接触,并通过电动马达16的间隙,向旋转轴17的轴向流动。

流体与靠近轴支承构件31的线圈端部54a接触,并从吸入通路25的第一凹部13侧被吸入到该吸入通路25,且流过吸入通路25的通路形成孔35及第二凹部23而向压缩机壳体21内的压缩室s2流入。然后,流体从吸入孔41d被吸入到压缩部15。被吸入到压缩部15的流体压缩室24的流体通过可动涡盘42的公转运动而被压缩,被压缩后的流体从喷出端口48喷出,然后,推开喷出阀49从喷出口hb喷出。需要说明的是,压缩后的高压的流体作为控制气体被导入到背压室47,通过该控制气体,将可动涡盘42沿着旋转轴17的轴向向固定涡盘41压紧。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这样的效果。

(1)在形成壳体h时,在为了利用螺栓26进行紧固而使用的轴支承构件31的凸缘部33上设置有用于形成吸入通路25的通路形成孔35。即,通路形成孔35不是设置于形成有插通孔32的嵌合部34,而是设置于比该嵌合部34的外周面(嵌合面)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并且,通过使通路形成孔35和贯通孔33a以沿凸缘部33的周向排列的方式配置,从而不使凸缘部33大径化,就能够形成经由了已有的接合面的吸入通路25。因此,嵌合部34、甚至轴支承构件31的刚性不会降低,其结果是,容易抑制旋转轴17的振动,能够使涡旋式压缩机10的静音性优异。

(2)在为了将马达壳体11和压缩机壳体21紧固而供螺栓26穿过的凸缘部33上设置有通路形成孔35。更具体而言,在凸缘部33中,在周向上由供螺栓26贯通的贯通孔33a夹着的位置形成有通路形成孔35。因此,通过有效利用用于将马达壳体11和压缩机壳体21紧固的凸缘部33,从而能够抑制轴支承构件31的大径化,并抑制壳体h的大径化。

(3)在由马达壳体11和压缩机壳体21夹持凸缘部33的状态下,通过螺栓26将马达壳体11和压缩机壳体21紧固。因此,凸缘部33在厚度方向上被夹持,即使是对旋转轴17进行支承的轴支承构件31,其支承刚性也提高,能够抑制与旋转轴17的振动相伴的轴支承构件31的振动,能够使涡旋式压缩机10的静音性优异。

(4)在轴支承构件31的凸缘部33上设置的通路形成孔35为长边沿凸缘部33的周向延伸的长孔状。因此,不会使凸缘部33在径向上大型化,且在由通路形成孔35形成的吸入通路25的一部分容易确保流路截面积。

(5)第一凹部13形成于第一凸缘12,第二凹部23形成于第二凸缘22。因此,在马达壳体11及压缩机壳体21中,为了形成吸入通路25,也有效利用用于将马达壳体11和压缩机壳体21紧固的第一凸缘12及第二凸缘22,从而能够抑制壳体h的大径化。

(6)第一凹部13在旋转轴17的径向上与靠近轴支承构件31的一侧的线圈端部54a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对置。因此,能够使从马达室s1吸入到吸入通路25的流体与一对线圈端部54a中的靠近轴支承构件31的线圈端部54a接触。另外,能够使从吸入口ha吸入的流体与靠近马达壳体11的底部11b的线圈端部54a接触。因此,通过设定第一凹部13的位置,从而能够通过流体对两个线圈端部54a进行冷却。

(7)通路形成孔35的内表面中的靠近固定涡盘41的一部分沿着旋转轴17的轴向与固定涡盘41的外壁部41b的外周面连续。因此,能够消除通路形成孔35的一部分被外壁部41b堵塞的情况,能够抑制吸入通路25的流路截面积减小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以下这样进行变更。

ο通路形成孔35也可以不为长边沿凸缘部33的周向延伸的长孔状。例如,通路形成孔35可以为圆孔状,也可以为楕圆孔状。

ο通路形成孔35、第一凹部13、以及第二凹部23也可以分别仅设有一个。

ο通路形成孔35、第一凹部13、以及第二凹部23也可以分别不隔开等间隔地设置。

ο在通路形成孔35中,靠近旋转轴17的内表面也可以不与外壁部41b的外周面连续。

ο第一凹部13也可以在旋转轴17的径向上不与靠近轴支承构件31的一侧的线圈端部54a对置。

ο第一凹部13也可以在旋转轴17的径向上与靠近轴支承构件31的一侧的线圈端部54a的整体对置。

ο若为将由压缩部15压缩后的流体向马达室s1喷出并将流体从设置于马达壳体11的喷出口喷出的涡旋式压缩机10,则由第一凹部13、通路形成孔35、以及第二凹部23形成的流体通路成为喷出通路。

ο第一凹部13也可以是以使第一端面12b与马达室s1连通的方式将第一凸缘12贯通的孔。

ο第二凹部23也可以是以使第二端面22b与压缩室s2连通的方式将第二凸缘22贯通的孔。

ο压缩部15不限于由固定涡盘41和可动涡盘42构成的类型,例如也可以变更为活塞式、叶片式等。

ο在实施方式中,由第一凹部13、通路形成孔35、以及第二凹部23构成吸入通路25,但也可以包含在其他构件上设置的孔来构成吸入通路25(流体通路)。

ο使第一紧固孔为未形成有内螺纹的孔,并且使第二紧固孔为未形成有内螺纹的孔。并且,可以使紧固构件为贯穿螺栓,在将第一紧固孔、贯通孔33a、以及第二紧固孔贯通后的贯穿螺栓上螺合螺母,来将马达壳体11、轴支承构件31、以及压缩机壳体21紧固,从而形成壳体h。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