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压机用低噪音常闭式进气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78695发布日期:2020-07-24 16:13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压机用低噪音常闭式进气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压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压机用低噪音常闭式进气阀。



背景技术:

空压机是气源工作中的主体,它可以将电动机的机械能转化为气体压力能的装置,是压缩空气的气压发生改变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进气阀是活塞式空气压缩机的气量调节核心部件,在活塞式空压机的配套件中尤为关键,其好坏直接影响着螺杆压缩机的整体性能。

现有技术中的进气阀具体结构可参照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0920045314.8中公开的螺杆式空压机进气阀,包括进气阀阀体、放空阀、电磁阀、活塞、活塞腔、压缩空气释放管,放空阀与进气阀之间设有单向阀,进气阀阀体内装止回阀,进气阀阀体装于基座上,放空阀直接装于基座上,放空阀与容调阀连接,电磁阀直接装于基座上。此类常闭活塞式进气阀,在工作口需要关闭时,需要给活塞腔通入高压气体,使活塞在活塞腔内滑动而联动止回阀,从而关闭工作口;气体中难免夹杂着油、水、灰尘以及其他杂质,在长时间的工作下,活塞腔的底部会沉积这些杂质,堵塞气路,影响进气阀正常工作,所以需要定期将阀体拆开作相应的清理,在拆装时不仅麻烦,还耽误时间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空压机用低噪音常闭式进气阀,具备结构简单紧凑、清理方便以及工作效率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压机用低噪音常闭式进气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设有阀腔和腔室,所述阀体上设有分别连通所述阀腔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腔室内设有活塞腔,所述活塞腔内滑动设有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与所述进气口密封配合,所述阀体上开设有与所述活塞腔连通的第一控制气道,所述阀体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活塞腔连通的排污口,所述排污口内设有单向阀,通过从所述第一控制气道通入气体使所述单向阀开启。

进一步的,所述单向阀包括单向阀体、弹簧座、单向弹簧以及橡胶球;所述单向阀体内形成有单向气道,所述单向气道的内侧壁形成有台阶,所述弹簧座安装于所述单向气道内,所述弹簧座内设有与所述单向气道连通的通道,所述橡胶球通过所述单向弹簧安装于所述弹簧座上,所述单向弹簧一直有将所述橡胶球推向所述台阶的趋势,所述橡胶球与所述台阶密封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腔室的底部向下凹陷形成有集污腔,所述集污腔连通所述活塞腔,所述排污口设置于所述集污腔的底部,便于杂质的集中,方便清理。

进一步的,所述集污腔的底面呈圆弧面,所述排污口设置于所述底面的中间,便于杂质的排出,起到一定导流作用,提高了清理的效果,便于杂质全部排出不残留,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腔室内的活塞、密封所述活塞腔的导向套以及与所述进气口密封配合的顶盖,所述活塞上固定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穿过所述导向套且与导向套滑动配合,所述顶盖上固定有阀杆,所述阀杆与所述定位套相互套接配合,所述阀杆与所述定位套之间抵设有阀芯弹簧,所述阀芯弹簧一直有将所述阀杆推向所述进气口的趋势,所述活塞与所述活塞腔底面之间抵设有活塞弹簧,所述活塞弹簧一直有将所述活塞推向所述导向套的趋势,使该进气阀整体结构更加简单紧凑。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将所述活塞腔分隔成上气室和下气室,所述第一控制气道与所述下气室连通,所述阀体上开设有与所述上气室连通的第二控制气道。

进一步的,所述阀体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控制气道和所述第二控制气道开启或关闭的电磁阀,不仅便于控制进气口的开启和关闭,而且让清理更加快捷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阀体上还开设有油口,所述油口与所述阀腔连通,所述油口用于加注润滑油,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其一,通过在阀体上开设有与活塞腔连通的第一控制气道,阀体的底部开设有与活塞腔连通的排污口,排污口内设有单向阀,在正常工作时,第一控制气道不通入气体,单向阀处于关闭状态,在工作一定时间后,活塞腔的底部沉积有杂质,在需要清理时,通过从第一控制气道通入气体使单向阀开启,同时的,沉积在底部的杂质从排污口排出,结构简单紧凑,清理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拆开进气阀才能清理杂质的问题;其二,通过气压使单向阀开启的同时,气压使杂质更快的排出,不仅保证了清理效果,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总体而言,本实用新型具备了结构简单紧凑、清理方便以及工作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中所示:1-阀体;1.1-上阀体;1.2-下阀体;11-腔室;12-进气口;13-出气口;14-第一控制气道;15-第二控制气道;16-油口;2-阀腔;3-活塞腔;3.1-上气室;3.2-下气室;31-排污口;4-活塞组件;41-活塞;42-导向套;43-顶盖;44-定位套;441-第一沉孔;45-阀杆;451-第二沉孔;46-阀芯弹簧;47-活塞弹簧;5-单向阀;51-单向阀体;511-单向气道;512-台阶;52-弹簧座;521-通道;53-单向弹簧;54-橡胶球;6-集污腔;7-电磁阀;8-消声器;9-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比较直观、完整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现就结合本实用新型附图进行非限制性的特征说明如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空压机用低噪音常闭式进气阀,包括阀体1,阀体1内设有阀腔2和腔室11,阀体1上设有分别连通阀腔2的进气口12和出气口13,腔室11内设有活塞腔3,活塞腔3内滑动设有活塞组件4,活塞组件4与进气口12密封配合,阀体1上开设有与活塞腔3连通的第一控制气道14,阀体1的底部开设有与活塞腔3连通的排污口31,排污口31内设有单向阀5,通过从第一控制气道14通入气体使单向阀5开启。

单向阀5包括单向阀体51、弹簧座52、单向弹簧53以及橡胶球54;单向阀体51内形成有单向气道511,单向气道511的内侧壁形成有台阶512,弹簧座52安装于单向气道511内,弹簧座52内设有与单向气道511连通的通道521,橡胶球54通过单向弹簧53安装于弹簧座52上,单向弹簧53一直有将橡胶球54推向台阶512的趋势,橡胶球54与台阶512密封配合。

优选的,单向阀体51与排污口31螺纹连接,弹簧座52螺纹连接在单向阀体51上,台阶512呈圆弧状。

腔室11的底部向下凹陷形成有集污腔6,集污腔6连通活塞腔3,排污口31设置于集污腔6的底部;集污腔6的底面呈圆弧面,排污口31设置于底面的中间。

具体的,阀体1包括相互盖合的上阀体1.1和下阀体1.2,上阀体1.1和下阀体1.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上阀体1.1和下阀体1.2之间嵌设有o型圈,进气口12开设在上阀体1.1上,出气口13开设在下阀体1.2,上集污腔6向下凹陷延伸至下阀体1.2外侧;腔室11呈碗状的设置在阀腔2内,腔室11通过肋条与下阀体1.2呈一体设置。

具体的,在活塞组件4多次工作后,夹杂在气体中的油、水、灰尘以及其他杂质均沉积在集污腔6内,在单向阀5开启时,这些杂质会顺着圆弧形的底面从排污口31排出。

活塞组件4包括滑动设置于腔室11内的活塞41、密封活塞腔3的导向套42以及与进气口12密封配合的顶盖43,活塞41上固定有定位套44,定位套44穿过导向套42且与导向套42滑动配合,顶盖43上固定有阀杆45,阀杆45与定位套44相互套接配合,阀杆45与定位套44之间抵设有阀芯弹簧46,阀芯弹簧46一直有将阀杆45推向进气口12的趋势,活塞41与活塞腔3底面之间抵设有活塞弹簧47,活塞弹簧47一直有将活塞41推向导向套42的趋势。

具体的,导向套42呈环状,导向套42的外径与腔室11开口的那端螺纹密封配合,导向套42的内径与定位套44滑动密封配合,导向套42的内径和外径均嵌设有o型圈,保证腔室11的相对密封。定位套44的中间开设有供阀杆45套接的第一沉孔441,活塞41通过卡簧固定在定位套44的底端,第一沉孔441与下气室3.2连通,阀杆45中间开设有第二沉孔451,阀杆45的底端与第一沉孔441滑动配合,阀杆45的底端外侧壁上嵌设有o型圈,保证阀杆45运行平稳,顶盖43通过螺母型消声器8固定在阀杆45顶端,第二沉孔451与第一沉孔441连通,消声器8连通进气口12和第二沉孔451,阀芯弹簧46的一端抵在第一沉孔441的台阶面上,阀芯弹簧46的另一端抵在第二沉孔451的台阶面上。活塞弹簧47的一端抵在活塞41上,活塞弹簧47的另一端抵在集污腔6的底面。顶盖43与进气口13配合处嵌设有密封垫9,密封垫9的截面呈梯形,提高进气口12的密封性。

活塞41将活塞腔3分隔成上气室3.1和下气室3.2,第一控制气道14与下气室3.2连通,阀体1上开设有与上气室3.2连通的第二控制气道15;优选的,活塞41上套设有两个o型圈,保证上气室3.1和下气室3.2的相对密封,不产生串气的现象。

阀体1上设有用于控制第一控制气道14和第二控制气道15开启或关闭的电磁阀7。

具体的,通过电磁阀7控制使得高压气体从第一控制气道14进入,此时进气口12关闭,高压气体进入下气室3.2,使得橡胶球54克服单向弹簧53的弹力,使得单向阀5开启;通过电磁阀7控制使得高压气体从第二控制气道15进入,高压气体进入上气室3.1,使得活塞41克服活塞弹簧47的弹力,活塞41向下滑动,同时的,进气口12进气,阀杆45克服阀芯弹簧46的弹力,从而使得进气口12开启,工作气体经阀腔2流向出气口13。

阀体1上还开设有油口16,油口16与阀腔2连通,油口16用于加注润滑油;优选的,油口16开设在下阀体1.2上;正常工作时,油口16处会螺纹密封连接有堵头(图中未示),在需要注入润滑油时,旋开堵头(图中未示)注入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