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油润滑涡旋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78556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油润滑涡旋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压缩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无油润滑涡旋压缩机。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食品、医药等领域所用的空气输送用的压缩机必须具有以下条件:压缩机外形体积小,重量轻;排气量大;所输送气体不含润滑油。而目前大多数压缩机压缩腔内需要润滑油进行润滑,这样输送气体中就带有了微量润滑油。
[0003]现有技术中的有油润滑的涡旋压缩机存在着以下缺点:1)被压缩气体必须与润滑油接触,所输送的压缩气体中必然含有润滑油;2)增加压缩系统中的辅机,如增加油气分离器,系统庞大;3)压缩气体中所含有的润滑油凝结在压缩系统中的其他设备上,影响其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油润滑涡旋压缩机,解决了现有的油润滑涡旋压缩机压缩气体必须与润滑油接触,所输送的压缩气体中必然含有润滑油,不适合食品、医药等领域的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静涡旋盘和动涡旋盘,静涡旋盘和动涡旋盘成180度相对安装,静涡旋盘和动涡旋盘的涡旋齿都为单涡旋齿结构,静涡旋盘和动涡旋盘的涡旋齿的相反面均分布有散热片,静涡旋盘的背面设有一个端板与静涡旋盘的散热片构成了一个气流通道,在动涡旋盘的背面设有一个托盘,与动涡旋盘的散热片也就形成了一个气流通道,静涡旋盘和动涡旋盘的涡旋齿的齿顶加装固体自润滑摩擦副,托盘和支架体上安装有旋转式运动的小曲拐,小曲拐防止动涡旋盘自转,静涡旋盘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架体上,动涡旋盘在静涡旋盘和支架体之间做平面运动,动涡旋盘中心连接主轴,动涡旋盘在主轴的驱动下转动,主轴上安装有风轮,风轮外部套有风罩,风罩与风轮和主轴形成气流通道,风轮连接皮带轮,风轮在皮带轮的带动下旋转,将静涡旋盘、动涡旋盘和主轴运行产生的热量带走。
[0006]进一步,所述自润滑摩擦副采用的自润滑材料是聚醚醚酮基复合材料。
[0007]进一步,所述小曲拐包括第一曲轴和第二曲轴,第一曲轴通过自润滑式密封轴承安装在托盘上,第二曲轴通过自润滑式密封轴承安装在支架体上。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压缩机压缩腔内不含有润滑油,降低涡旋压缩机的排气温度,满足了食品医药领域对压缩机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无油润滑涡旋压缩机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本实用新型固体自润滑摩擦副示意图;
[0011]图3是本实用新型小曲拐不意图;
[0012]图4是本实用新型压缩机的气流通道示意图;
[0013]图5是本实用新型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静涡旋盘,2.动涡旋盘,3.固体自润滑摩擦副,4.小曲拐,5.支架体,6.主轴,7.风轮,8.风罩,9.皮带轮,401.第一曲轴,402.第二曲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16]本实用新型无油润滑涡旋压缩机如图1所示包括静涡旋盘I和动涡旋盘2,静涡旋盘I和动涡旋盘2成180度相对安装,静涡旋盘I和动涡旋盘2的涡旋齿都为单涡旋齿结构,静涡旋盘I和动涡旋盘2的涡旋齿的相反面均分布有散热片,静涡旋盘I的背面设有一个端板与静涡旋盘I的散热片构成了一个气流通道,在动涡旋盘2的背面设有一个托盘,与动涡旋盘2的散热片也就形成了一个气流通道,静涡旋盘I和动涡旋盘2的涡旋齿的齿顶加装固体自润滑摩擦副3,固体自润滑摩擦副3如图2所示,托盘上安装有旋转式运动的小曲拐4,小曲拐如图3所示,小曲拐4防止动涡旋盘2自转,小曲拐4上设有自润滑式密封轴承,静涡旋盘I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架体5上,动涡旋盘2在静涡旋盘I和支架体5之间做平面运动,动涡旋盘2中心连接主轴6,动涡旋盘2在主轴6的驱动下转动,主轴6上安装有风轮7,风轮7外部套有风罩8,风罩8与风轮7和主轴6形成气流通道,气流通道如图4所示,箭头方向即为气流方向,风轮7连接皮带轮9,风轮7在皮带轮9的带动下旋转,将静涡旋盘1、动涡旋盘2和主轴6运行产生的热量带走,从而降低整机温度。自润滑摩擦副3采用的自润滑材料是聚醚醚酮(PEEK)基复合材料。小曲拐4包括第一曲轴401和第二曲轴402,第一曲轴401通过自润滑式密封轴承安装在托盘上,第二曲轴402通过自润滑式密封轴承安装在支架体5上。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立体图。
[0017]本实用新型采用小曲拐4组成防自转机构,这样在防自转机构中的小曲拐4只有旋转式,而无往复式,因而容易实现无油润滑;此外本实用新型装置中的所有轴承都为自润滑轴承,或者是固体自润滑轴承,或者是封油轴承,无需外界润滑油润滑,可实现无油润滑,较好的满足了燃料电池发动机所需的大排气量、小外形尺寸的无油润滑涡旋压缩机。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气体的清洁压缩,可应用对压缩机要求较高的燃料电池发动机场合;且结构简单,容易实现;气体压缩产生的热量可以轻松散出。能较大程度的降低摩擦副的损耗,而且可实现压缩腔内的无油润滑以及快速降低涡旋盘温度。以满足食品医药等领域对压缩机的要求。
[0018]与以往的油润滑涡旋压缩机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是:
[0019]I)采用无油润滑可以省去油润滑循环系统和油气分离器。
[0020]2)采用小曲拐防自转机构后,动涡旋盘2、支架体5和小曲拐4的相对运动由原来十字滑块的往复运动变为旋转运动,对于十字滑块只能依靠精确的加工和自润滑材料来实现较小的摩擦,这就意味着较高的生产成本,同时也比较难以保证,而小曲拐防转机构的运动形式仅为旋转运动,旋转运动的小曲拐4当采用自润滑复合材料或封油轴承,很容易实现无油润滑,并且旋转运动大大降低了摩擦副的磨损;同时小曲拐防转机构所带来的惯性力也能被完全平衡,小曲拐4的运动模式与主轴6的运动模式完全相同,小曲轴4和主轴6有相同的回转半径,当主轴6在电机驱动下旋转时,第一曲轴401和第二曲轴402也保持同步的旋转运动,从而实现动涡旋盘2的平面运动,同时防止动涡旋盘2的自转运动。小曲拐4还可分担部分动涡旋盘2的离心惯性力,改善动涡旋盘2的惯性力分布,有利于延长主轴6的寿命、增加动涡旋盘2受力的平稳性。
[0021]3)在静涡旋盘I和动涡旋盘2和支架体5的结构设计,在以往有油润滑的涡旋压缩机中,动、静涡旋盘之间和动涡旋与支架体5之间依靠润滑油润滑来实现相对滑动运动;由于动静涡旋盘和支架体都不是自润滑材料,本实用新型在相对滑动处增加了固体自润滑摩擦副3,安装了自润滑材料,选用具用较低摩擦系数和较高耐磨损性能的自润滑材料聚醚醚酮(PEEK)基复合材料来实现齿顶密封摩擦副,以此来替代油润滑,这种自润滑材料即能保证相对滑动的顺利进行,又能保证对被压缩气体的密封。同样能够保证具有较小的摩擦功耗和较小的工件磨损,不产生过高的温升,不会引起过大的振动和噪声。
[0022]4)通过在主轴6上加装风轮7来实现散热,主轴6带动风轮7旋转产生气流,气流经过静涡旋盘I的散热通道和动涡旋盘2与支架体5之间的散热通道,从而带走由于压缩而产生的热量,降低排气温度和整机温度,保证了整机的性能安全。
[0023]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无油润滑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静涡旋盘(I)和动涡旋盘(2),静涡旋盘(I)和动涡旋盘(2)成180度相对安装,静涡旋盘(I)和动涡旋盘(2)的涡旋齿都为单涡旋齿结构,静涡旋盘(I)和动涡旋盘(2)的涡旋齿的相反面均分布有散热片,静涡旋盘(I)的背面设有一个端板与静涡旋盘(I)的散热片构成了一个气流通道,在动涡旋盘(2)的背面设有一个托盘,与动涡旋盘(2)的散热片也就形成了一个气流通道,静涡旋盘(I)和动涡旋盘(2)的涡旋齿的齿顶加装固体自润滑摩擦副(3),托盘和支架体(5)上安装有旋转式运动的小曲拐(4),小曲拐(4)防止动涡旋盘(2)自转,静涡旋盘(I)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架体(5)上,动涡旋盘(2)在静涡旋盘(I)和支架体(5)之间做平面运动,动涡旋盘(2)中心连接主轴¢),动涡旋盘(2)在主轴¢)的驱动下转动,主轴(6)上安装有风轮(7),风轮(7)外部套有风罩(8),风罩⑶与风轮(7)和主轴(6)形成气流通道,风轮(7)连接皮带轮(9),风轮(7)在皮带轮(9)的带动下旋转,将静涡旋盘(I)、动涡旋盘(2)和主轴(6)运行产生的热量带走。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油润滑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润滑摩擦副(3)采用的自润滑材料是聚醚醚酮基复合材料。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油润滑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曲拐(4)包括第一曲轴(401)和第二曲轴(402),第一曲轴(401)通过自润滑式密封轴承安装在托盘上,第二曲轴(402)通过自润滑式密封轴承安装在支架体(5)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油润滑涡旋压缩机,静涡旋盘和动涡旋盘的涡旋齿都为单涡旋齿结构,相反面均分布有散热片,静涡旋盘的背面设有一个端板与静涡旋盘的散热片构成了一个气流通道,在动涡旋盘的背面设有一个托盘,与动涡旋盘的散热片也就形成了一个气流通道,静涡旋盘和动涡旋盘的涡旋齿的齿顶加装固体自润滑摩擦副,托盘和支架体上安装有旋转式运动的小曲拐,动涡旋盘在静涡旋盘和支架体之间做平面运动,动涡旋盘中心连接主轴,主轴上安装有风轮,风罩与风轮和主轴形成气流通道,风轮连接皮带轮,风轮在皮带轮的带动下旋转。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压缩机压缩腔内不含有润滑油,满足了食品医药领域对压缩机的要求。
【IPC分类】F04C18-02, F04C29-04
【公开号】CN204386881
【申请号】CN201420826725
【发明人】楼伟华
【申请人】楼伟华
【公开日】2015年6月10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