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动力式换热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09680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高效动力式换热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动力式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热交换器普遍应用于人们的生活或生产工业中,是一种能够实现加热或冷却功能的设备。目前大多数热交换器兼具加热或冷却的功能,其性能好坏主要取决于热交换效率的高低。一般的泵和热交换器是分开设立的,然后通过安装管道进行连接,热交换器在工作时,热交换器中的换热流体经过安装管道被泵抽出,换热流体与工质之间不断发生热交换,从而达到加热或冷却工质的目的。一方面,由于安装管道内壁具有阻力,会导致换热流体速度降低,影响热交换器的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换热流体需要经过安装管道输送,必须额外提高泵的功率,造成不必要的损耗。

【发明内容】

[0003]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高效动力式换热装置,减少换热流体从热交换器中抽出时的管道能量损耗,提高换热效率。
[0004]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高效动力式换热装置,包括泵、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箱体、换热管,所述箱体内设有容纳腔,所述换热管设置在容纳腔内,所述箱体上分别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流体入口与流体出口,所述泵上设有泵吸入口与泵排放口,所述泵吸入口与流体出口连通,所述泵排放口与泵吸入口连通。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泵包括压盖、泵体,所述泵吸入口及泵排放口均设置在所述泵体上,所述压盖与泵体可拆卸连接并形成涡壳室,所述涡壳室内设有叶轮,所述叶轮上设有叶轮吸入口以及与叶轮吸入口连通的多个叶轮甩出口,所述叶轮吸入口与泵吸入口连通,所述叶轮甩出口与泵排放口连通。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轮包括前盖板、后盖板、叶片,所述叶轮吸入口设置在前盖板的轴心位置处,所述前盖板与后盖板相扣合形成腔体,所述叶片设置在腔体内并与前盖板、后盖板配合形成多个流体通道,各个流体通道分别与位于腔体外圆周上的叶轮甩出口连通。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效动力式换热装置还包括过渡部件,所述过渡部件上设有分别与所述泵吸入口、流体出口连通的过渡孔,所述过渡部件一端与泵体可拆卸连接,所述过渡部件另一端与箱体可拆卸连接。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效动力式换热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叶轮驱动连接。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为驱动电机,所述后盖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套在所述安装孔内。
[0011 ]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为多个U形管,各个U形管的一端嵌装在箱体上形成换热入口区,各个U形管的另一端嵌装在箱体上形成换热出口区。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效动力式换热装置还包括与箱体可拆卸连接的分区盖板,所述分区盖板设有工质输入室、工质输出室,所述工质输入室与换热入口区连通,所述工质输出室与换热出口区连通。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设置在流体入口与流体出口之间。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泵体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箱体上。
[0015]下面对前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0016]上述高效动力式换热装置,泵吸入口与流体出口连通,即泵和热交换器之间形成一体,换热流体从流体入口进入容纳腔中并与换热管中的工质发生热交换,泵吸入口能将换热流体从流体出口直接抽出,经过泵升压后由泵排出口排出,由于无需通过管道实现泵与热交换器之间的连接,进而减少了换热流体的能量损失,提高了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免去管道的设计也使得泵的功率降低,节约了能源。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高效动力式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2沿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高效动力式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泵,2、热交换器,3、驱动电机,4、分区盖板,5、过渡部件,10、压盖,11、泵体,12、叶轮,13、第一法兰,20、箱体,21、换热管,22、流体入口,23、流体出口,24、换热入口区,25、换热出口区,26、第二法兰,27、第三法兰,40、工质输入室,41、工质输出室,42、第四法兰,50、过渡孔,51、第五法兰,52、第六法兰,110、泵吸入口,111、泵排出口,112、涡壳室,120、前盖板,121、后盖板,122、叶片,120a、叶轮吸入口,121a、叶轮甩出口,122a、流体通道,121b、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4]实施例一
[002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高效动力式换热装置,包括泵1、热交换器2,所述热交换器2包括箱体20、换热管21,所述箱体20内设有容纳腔,所述换热管21设置在容纳腔内,所述箱体20上分别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流体入口 22与流体出口 23,所述泵I上设有泵吸入口 110与泵排放口 111,所述泵吸入口 110与流体出口 23连通,所述泵排放口 111与泵吸入口 110连通。上述高效动力式换热装置,泵吸入口 110与流体出口 23连通,即泵I和热交换器2之间形成一体,换热流体从流体入口 22进入容纳腔中并与换热管21中的工质发生热交换,泵吸入口 110能将换热流体从流体出口 23直接抽出,经过泵I升压后由泵I排出口 111排出,由于无需通过管道实现泵I与热交换器2之间的连接,进而减少了换热流体的能量损失,提高了热交换器2的换热效率,免去管道的设计也使得泵I的功率降低,节约了能源。
[0026]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泵I包括压盖10、泵体11,所述泵吸入口 110及泵排放口 111均设置在所述泵体11上,所述压盖10与泵体11可拆卸连接并形成涡壳室112,所述涡壳室112内设有叶轮12,所述叶轮12上设有叶轮吸入口 120a以及与叶轮吸入口 120a连通的多个叶轮甩出口 121a,所述叶轮吸入口 120a与泵吸入口 110连通,所述叶轮甩出口 121a与泵排放口 111连通。换热流体从泵吸入口 110进入叶轮吸入口 120a中,随着叶轮12的转动,换热流体将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由叶轮甩出口 121a甩出,最后从泵排放口111中流走。叶轮12上的叶轮吸入口 120a通过泵吸入口 110与流体出口 23相连,换热流体的能量损耗大大降低,而换热流体在被叶轮12甩出时,其动能也得到了提高,进一步提高热交换器2的换热效率。在其他实施例中,不限于单级叶轮的形式,叶轮可以是多级设置的。
[0027]如图2、3所示,所述叶轮12包括前盖板120、后盖板121、叶片122,所述叶轮吸入口 120a设置在前盖板120的轴心位置处,所述前盖板120与后盖板121相扣合形成腔体,所述叶片122设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