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轴油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76319阅读:923来源:国知局
曲轴油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路结构,特别是一种压缩机曲轴油路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压缩机在民用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在制冷家电领域如空调、冰箱等就需要使用压缩机,通常采用油冷的冷却方式。曲轴是压缩机的动力传动部件,压缩机从吸气管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电机运转,经曲轴带动连杆,连杆再带动缸体内的活塞做往复运动,对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后,向排气管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为制冷循环提供动力,从而实现压缩一冷凝(放热)一膨胀一蒸发(吸热)的制冷循环;曲轴上的油路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上供机油,为摩擦件提供润滑剂;油路的设计决定了压缩机上油的好坏;设计不好的油路会造成供油不畅,压缩机机架和曲轴之间就会卡死,导致压缩机无法正常工作。
[0003]目前常用的曲轴供油方式是在曲轴后方增设一个尾套(11),这种曲轴上油效果好,但这种方式通用性差只适合曲轴直径大于18mm的压缩机使用(图1),当曲轴直径为14mm或12mm时,曲轴尾套(11)下的小孔过小,可能导致无法上油,这种设计就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同时,增设了尾套(11)这一部件,使曲轴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差、加工和安装复杂、压缩机运行不稳定、整体性能低的缺点,也增加了生产成本和生产工序,为企业增加了开支。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用性好,在曲轴直径较小时也有很好的上油效果、稳定性高、加工和安装简单、压缩机运行稳定、整体性能高,并且生产成本低的曲轴油路结构。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按如下方式实现的:设计一种曲轴油路结构,由下至上依次设有直轴部、平衡部和偏心部;直轴部内部下端设有第一油路,第一油路由直轴部底部开口延伸至直轴部中间部分,与设于直轴部中间部分的下油孔相连通;下油孔还与沿直轴部外圆周表面螺旋设置的第二油路相连通;第二油路的另一端与上油孔相连通;上油孔同时通过贯穿于平衡部内部的输送油路后,与设置在偏心部内部的积油腔连通,积油腔一侧为圆形开口,所述圆形开口设置在偏心部的上表面,偏心部的圆心与积油腔的圆心为错位设置;偏心部侧表面中间位置还设置有出油孔,积油腔与出油孔相连通。
[0006]进一步的,所述直轴部下端还设有卸压孔,所述卸压孔与第一油路相连通。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油路为倾斜状设计,与直轴部形成一定角度。
[0008]进一步的,所述平衡部为半圆形。
[0009]进一步的,所述平衡部截面为L形。
[0010]进一步的,所述直轴部与平衡部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偏心部错位设置在平衡部上。
[0011]进一步的,所述曲轴为铸铁件。
[0012]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曲轴上开设了第一油路代替了传统的尾套设计,使压缩机的曲轴通用性好、稳定性更强、加工和安装更为简单,上油好,使压缩机运行稳定,提高了压缩机稳定性和压缩机的整体性能,并且减少了尾套部件,节约了开支,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的截面示意图
[0016]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的整体结构图一
[0017]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的整体结构图二
[0018]图中,I直轴部 2平衡部3偏心部
[0019]4第一油路 5下油孔6第二油路
[0020]7上油孔8积油腔9出油孔
[0021]10卸压孔11尾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23]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曲轴油路结构,由下至上依次设有直轴部1、平衡部2和偏心部3 ;直轴部I内部下端设有第一油路4,第一油路4由直轴部I底部开口延伸至直轴部I中间部分,与设于直轴部I中间部分的下油孔5相连通;下油孔5还与沿直轴部I外圆周表面螺旋设置的第二油路6相连通;第二油路6的另一端与上油孔7相连通;上油孔7同时通过贯穿于平衡部2内部的输送油路后,与设置在偏心部3内部的积油腔8连通,积油腔8 一侧为圆形开口,所述圆形开口设置在偏心部3的上表面,偏心部3的圆心与积油腔8的圆心为错位设置;偏心部3侧表面中间位置还设置有出油孔9,积油腔8与出油孔9相连通。
[0024]进一步的,所述直轴部I下端还设有卸压孔10,所述卸压孔10与第一油路4相连通。
[0025]进一步的,所述直轴部I与平衡部2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偏心部3错位设置在平衡部2上。
[0026]进一步的,所述平衡部2为半圆形。
[0027]进一步的,所述平衡部2截面为L形。
[002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油路4为倾斜状设计,与直轴部I形成一定角度。
[0029]进一步的,所述曲轴为铸铁件。
[0030]工作时,机油从直轴部I内部下端的第一油路4流入,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沿第一油路4向上流,经下油孔5流出,进入沿着直轴部I外圆周表面螺旋设置的第二油路6 ;机油继续沿第二油路6向上运动,到达上油孔7,机油从上油孔7流出后通过贯穿于平衡部2内部的输送油路后到达设置在偏心部3内部的积油腔8 ;机油继续运动,由积油腔8和出油孔9处甩出,至压缩机内各部件中,达到润滑压缩机中各部件的目的。
[0031]当曲轴内压力过大时,可通过卸压孔将压力排出,保证曲轴的正常运转。
【主权项】
1.一种曲轴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由下至上依次设有直轴部(1)、平衡部(2)和偏心部(3);直轴部(I)内部下端设有第一油路(4),第一油路(4)由直轴部(I)底部开口延伸至直轴部(I)中间部分,与设于直轴部(I)中间部分的下油孔(5)相连通;下油孔(5)还与沿直轴部(I)外圆周表面螺旋设置的第二油路(6)相连通;第二油路¢)的另一端与上油孔(7)相连通;上油孔(7)同时通过贯穿于平衡部(2)内部的输送油路后,与设置在偏心部(3)内部的积油腔(8)连通,积油腔(8) —侧为圆形开口,所述圆形开口设置在偏心部(3)的上表面,偏心部(3)的圆心与积油腔(8)的圆心为错位设置;偏心部(3)侧表面中间位置还设置有出油孔(9),积油腔⑶与出油孔(9)相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轴部(I)下端还设有卸压孔(10),所述卸压孔(10)与第一油路⑷相连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轴部(I)与平衡部(2)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偏心部(3)错位设置在平衡部(2)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部(2)为半圆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平衡部(2)截面为L形。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路(4)为倾斜状设计,与直轴部(I)形成一定角度。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为铸铁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路结构,特别是一种压缩机曲轴油路结构,其由下至上依次设有直轴部(1)、平衡部(2)和偏心部(3),并在直轴部(1)设有第一油路(4)、第二油路(6),下油孔(5)连通第一油路(4)与第二油路(6);第二油路(6)的另一端通过上油孔(7)和输送油路,使机油流向偏心部(2)内的积油腔(8),机油最终由积油腔(8)和设置在偏心部(3)侧壁中间的出油孔(9)甩出曲轴,到达润滑压缩机各部件;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曲轴上开设了第一油路(4)代替了传统的尾套(11)设计,使压缩机的曲轴通用性好、稳定性更强、加工和安装更为简单,上油好,使压缩机运行稳定,提高了压缩机稳定性和压缩机的整体性能,并且减少了尾套部件,节约了开支,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IPC分类】F04B39/02, F04B39/00
【公开号】CN204729262
【申请号】CN201520300147
【发明人】陈立强, 陈金英, 林世文
【申请人】浙江阿斯贝拉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28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