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迫油循环的器身油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9778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强迫油循环的器身油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压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的强迫油循环的器身油路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强迫油循环变压器的器身油路结构普遍如图1、2、3所示,采用导油管1将油引入变压器器身底部,然后利用铁轭绝缘件4的导油垫块5的间隙分布油流,其中铁轭绝缘件4由多个绝缘圈9通过粘接补粘垫块11、垫块10、导油垫块5而成,在绝缘圈9下方的为垫块10,绝缘圈9上方的为导油垫块5,导油垫块5的形状如图3所示,油沿辐向和导油垫块缺口方向流动,因此缺口要开得比较高。导线圈之间的绝缘距离,线圈电抗底部到铁芯下窗口的距离要比允许值大20~30mm左右,这就增加变压器整体高度,增加了成本,而且导入的变压器油,进入了变压器导油垫块5上的导油缺后再进行分流,有的流动性因分流不均而存在局部流速过高的问题,且导油垫块5结构比较复杂,难于手工生产,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使油路更畅通、且加工方便、能降低变压器体高度的强迫油循环的器身油路结构。
解决本实用新型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强迫油循环的器身油路结构包括导油管、托板、托板上的铁轭绝缘件,托板上开有油路槽,油路槽与导油管相通。铁轭绝缘件为联体铁轭绝缘件,由三个同心但直径不同的绝缘圈与垫块连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绝缘件结构上,利用绝缘加工中心机床在整块托板上开油路槽,代替导油垫块上的导油缺,减去了导油垫块,降低了这一部分高度,同时油路更合理,解决油流分布不均的缺陷,同时减少工艺难度,降低了变压器成本。
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电压等级相对较低、容量相对较高的特大型变压器。


以下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现有技术中强迫油循环的器身油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铁轭绝缘件(4)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托板(13)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铁轭绝缘件(14)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A-A剖视图图中1-导油管 2、3-托板 4-铁轭绝缘件 5-导油垫块 6-角环 7-线圈 8-油路槽 9-绝缘圈 10-垫块 11-补粘垫块 12-导油口 13-托板 14、15-铁轭绝缘件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5、6所示,本实用新型由导油管1、托板13、铁轭绝缘件14组成,托板13上开有油路槽8,油路槽8通过托板13上的导油口12与导油管1相通,油路槽8是沿托板13圆周分布的多条连通的油道。其中铁轭绝缘件14为联体铁轭绝缘件,由三个同心但直径不同的绝缘圈9与垫块10连为一体,本实施例中,绝缘圈9采用纸圈,绝缘圈9与垫块10粘接组成铁轭绝缘件14。
权利要求1.一种强迫油循环的器身油路结构,包括导油管(1)、托板(13)、托板(13)上的铁轭绝缘件(14),其特征在于托板(13)上开有油路槽(8),油路槽(8)与导油管(1)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迫油循环的器身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油路槽(8)是沿托板(13)圆周分布的多条连通的油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强迫油循环的器身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铁轭绝缘件(14)为联体铁轭绝缘件,由三个同心但直径不同的绝缘圈(9)与垫块(10)连为一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变压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的强迫油循环的器身油路结构。该强迫油循环的器身油路结构包括导油管、托板、托板上的铁轭绝缘件,托板上开有油路槽,油路槽与导油管相通。本实用新型能使油路更畅通,且加工方便,有效降低了变压器的整体高度。
文档编号H01F27/12GK2720586SQ20042006824
公开日2005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27日
发明者吴金华, 宁朝晖 申请人: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