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和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086247阅读:来源:国知局
连通通道,控制阀芯可移动地设在控制阀孔244内以导通和隔断连通通道。
[0078]例如,参照图1和图6并结合图8和图9,控制阀孔244形成在副轴承24上,且控制阀孔244沿上下方向分别贯穿副轴承24的上端面和下端面,连通通道形成在控制阀孔244的侧壁上,控制阀芯可上下移动地设在控制阀孔244内,当控制阀芯处于图6中所示的位置时,控制阀芯封堵连通通道,此时中间进气腔241和中间出气腔243被隔断,当控制阀芯从图6中所示的位置向上运动时,中间进气腔241和中间出气腔243通过连通通道连通。由此,通过采用竖向设置的方式,不仅加工方便,而且可以利用控制阀芯自身的重力,增加其运动的驱动力。
[0079]如图8和图9所示,连通通道包括第一子通道247和第二子通道248,第一子通道247和第二子通道248在控制阀孔244的周向上彼此间隔开,第一子通道247形成在控制阀孔244的邻近中间进气腔241的一侧,第一子通道247将中间进气腔241和控制阀孔244内部连通,第二子通道248形成在控制阀孔244的邻近中间出气腔243的一侧,第二子通道248将中间出气腔243和控制阀孔244内部连通。其中,第一子通道247和第二子通道248可以倾斜设置,以方便加工,但不限于此。
[0080]可选地,两个气缸中的上述另一个上形成有气缸排气口,气缸排气口用于将两个气缸中的上述另一个的排气腔内压缩后的冷媒排出,如图8所示,气缸排气口的最小横截面积为SI,连通通道的最小横截面积为S2,其中,S1、S2满足:S1 ^ S2。由此,可以降低流动阻力损失,提高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的能效。
[0081]参照图2并结合图1和图6,在控制阀芯的移动方向(例如,图6中的上下方向)上,控制阀孔244的一端(例如,图1和图6中的上端)可以通过第一连通口 245与储液器I的出气口 12连通,从而经储液器I气液分离后的气态冷媒可以通过出气口 12进入到控制阀孔244的上端,此时控制阀芯的上端为低压,控制阀孔244的另一端(例如,图1和图6中的上端)可以通过第二连通口 246与中间进气腔241连通,从而低压冷媒、中压冷媒或高压冷媒可以通过中间进气腔241进入到控制阀孔244的下端,此时控制阀芯的上端为低压、中压或高压。由此,中间进气腔241的气压切换,可使控制阀芯上下移动,从而连通或隔断中间进气腔241和中间出气腔243。
[0082]当中间进气腔241内通入低压冷媒时,控制阀芯的上端面和下端面的压力平衡,控制阀芯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保持不动,中间进气腔241和中间出气腔243分隔,从而空调系统可以在双缸运行模式下运行。当中间进气腔241内通入中压冷媒或高压冷媒时,控制阀芯在两端压差的作用下向上运动,中间进气腔241和中间出气腔243连通,从而空调系统可以在单缸运行模式或双级喷气运行模式下运行。
[0083]进一步地,控制阀芯上设有第一弹性元件5,第一弹性元件5位于控制阀孔244的上述一端,和/或控制阀孔244的另一端设有适于与控制阀芯吸附的第一磁性元件4。这里包括以下三种情况:第一、仅在控制阀芯上设置第一弹性元件5 ;第二、仅在控制阀孔244的上述另一端设置第一磁性元件4 ;第三、同时在控制阀芯上设置第一弹性元件5,且在控制阀孔244的上述另一端设置第一磁性元件4。其中,第一弹性元件5可以为弹簧,第一磁性元件4可以为磁铁,但不限于此。
[0084]如图6所示,弹簧止抵在控制阀芯的上端与控制阀孔244的顶壁之间,当控制阀芯的上下两端具有压差时,控制阀芯可以克服弹簧的弹力向上运动,从而连通中间进气腔241和中间出气腔243 ;当控制阀芯的上下两端压力平衡时,弹簧可以向下压紧控制阀芯,增强了控制阀芯运动的驱动力,且防止了控制阀芯两端的压力波动而产生运动。
[0085]如图1所示,磁铁设在盖板28上,具体而言,盖板28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向下凹入的凹槽,磁铁容纳在凹槽内,当控制阀芯的上下两端具有压差时,控制阀芯可以克服磁铁的吸附力向上运动,从而连通中间进气腔241和中间出气腔243 ;当控制阀芯的上下两端压力平衡时,控制阀芯可以与磁铁吸附,从而增强了控制阀芯运动的驱动力,且防止了控制阀芯两端的压力波动而产生运动。
[0086]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参照图10和图11,控制阀孔244沿内外方向延伸,控制阀芯可内外移动地设在控制阀孔244内。连通通道形成在控制阀孔244的侧壁上,具体而言,如图10所示,连通通道包括第一子通道247和第二子通道248,第一子通道247将中间进气腔241和控制阀孔244内部连通,第二子通道248将中间出气腔243和控制阀孔244内部连通。其中,方向“内”可以理解为朝向副轴承24中心的方向,其相反方向被定义为“外”,即远离副轴承24中心的方向。当控制阀芯处于图10中所示的位置时,中间进气腔241和中间出气腔243通过连通通道连通,当控制阀芯从图10中所示的位置向内运动时,控制阀芯封堵连通通道,此时中间进气腔241和中间出气腔243被隔断。由此,加工方便且成本低。
[0087]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控制阀芯的移动方向(例如,图10中的内外方向)上,控制阀孔244的一端(例如,图10中的外端)与储液器I的出气口 12连通,从而经储液器I气液分离后的气态冷媒可以通过出气口 12进入到控制阀孔244的外端,此时控制阀芯的外端为低压,控制阀孔244的另一端(例如,图10中的内端)与中间进气腔241连通,从而低压冷媒、中压冷媒或高压冷媒可以通过中间进气腔241进入到控制阀孔244的内端,此时控制阀芯的内端为低压、中压或高压。由此,中间进气腔241的气压切换,可使控制阀芯在内外方向上移动,从而连通或隔断中间进气腔241和中间出气腔243。
[0088]当中间进气腔241内通入低压冷媒时,控制阀芯的内端面和外端面的压力平衡,控制阀芯在控制阀孔244内保持不动,中间进气腔241和中间出气腔243分隔,从而空调系统可以在双缸运行模式下运行。当中间进气腔241内通入中压冷媒或高压冷媒时,控制阀芯在两端压差的作用下向外运动,中间进气腔241和中间出气腔243连通,从而空调系统可以在单缸运行模式或双级喷气运行模式下运行。
[0089]第一弹性元件5例如弹簧可以止抵在控制阀芯的外端与控制阀孔244的内壁之间,当控制阀芯的内外两端具有压差时,控制阀芯可以克服弹簧的弹力向外运动,从而连通中间进气腔241和中间出气腔243 ;当控制阀芯的内外两端压力平衡时,弹簧可以向内压紧控制阀芯,增强了控制阀芯运动的驱动力,且防止了控制阀芯两端的压力波动而产生运动。
[0090]第一磁性元件4例如磁铁可以设在控制阀孔244内,磁铁可以位于控制阀孔244的邻近副轴承24中心的一侧。当控制阀芯的内外两端具有压差时,控制阀芯可以克服磁铁的吸附力向外运动,从而连通中间进气腔241和中间出气腔243 ;当控制阀芯的内外两端压力平衡时,控制阀芯可以与磁铁吸附,从而增强了控制阀芯运动的驱动力,且防止了控制阀芯两端的压力波动而产生运动。
[0091]进一步地,参照图3,压缩机构上形成有连通中间出气腔243和壳体21内部的至少一个排气通道292,排气通道292沿竖向贯穿主轴承23、气缸组件和副轴承24,从而当在单缸运行模式或双缸运行模式下,下气缸26的排气腔排出的冷媒可以通过中间出气腔243经由排气通道292排出。可以理解,排气通道292的个数以及在压缩机构上的布置方式等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而适应性改变,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0092]如图3所示,排气通道292上设有单向阀7以单向地将中间出气腔243内的冷媒导向壳体21内部,也就是说,中间出气腔243内的冷媒可以通过排气通道292导向壳体21内部,而壳体21内部的冷媒不能通过排气通道292进入到中间出气腔243内,由此,防止了在双级喷气运行模式下壳体21内的高压冷媒流入到中间出气腔243内,下气缸26的排气压力上升,导致重复压缩及过压缩,进而使得旋转式压缩机的功耗增加。可选地,参照图3,单向阀7为设置在主轴承23上的排气阀片。
[0093]可选地,排气通道292的最小横截面积为S3,其中,S1、S3满足:S1 ( S3。由此,可以降低流动阻力损失,提高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的能效。
[009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吸气口 242处设有用于控制向中间进气腔241内通入低压冷媒、中压冷媒或高压冷媒的控制阀组件6。具体而言,例如,如图1所示,控制阀组件6包括四通阀,四通阀具有四个阀口,其中一个阀口与第一吸气口 242相连,另外三个阀口分别与储液器I的进气口 11、空调系统的闪蒸器以及壳体21的排冷媒口 211相连。
[0095]当然,控制阀组件6还可以包括并联设置的三个电磁阀(图未示出),每个电磁阀分别设在低压通气管61、中压通气管62和高压通气管63上,以分别控制低压通气管61、中压通气管62和高压通气管63的导通和断开。或者,控制阀组件6也可以包括串联设置的两个三通阀(图未示出),两个三通阀中的其中一个设在两个三通阀中的另一个的远离第一吸气口 242的一侧,此时上述另一个三通阀的一个阀口与上述其中一个三通阀相连、上述另一个三通阀的另外两个阀口分别与储液器I的进气口 11和壳体21的排冷媒口 211相连,上述其中一个三通阀的一个阀口可以与空调系统的闪蒸器相连。
[0096]由此,控制阀组件6控制中间进气腔241的气体来源,从而切换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在以下三种模式下运行:单缸运行模式、双缸运行模式、双级喷气运行模式。其中,在本申请下面的描述中,以控制阀芯为图1和图6中所示的控制阀芯为例进行说明。
[0097]在单缸运行模式下,高压通气管63与中间进气腔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