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缸空气压缩机进气消声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32229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缸空气压缩机进气消声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压缩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空气压缩机的进气消声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缸空气压缩机的进气消声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缸分置在电机两轴端的空气压缩机进气消声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上有一种用于医疗保健、装修装饰用的静音无油空气压缩机,该压缩机采用一个电机拖动两个栗头,即单电机双气缸的布局形式,其最大结构特点是将两个气缸分置在电机轴的两端头从而构成两个栗头的压缩机布局形态(俗称两头挑布局型压缩机),此布局造成压缩机的两个栗头相距较远(中间为电机所分隔)。
[0003]为了解决上述两头挑布局压缩机的进气噪声问题,传统的做法是分别为这两个栗头各配置一套进气消声装置。如此一来造成三个弊端:1)每个进气消声装置均需独立配置一个进气消声室,换句话说无法共享一个消声室,结果造成进气消声室的冗余浪费;2)为保证消声效果,每一套进气消声装置还必须保有一定的最小体积,以至于压缩机的总的消声装置的体积比较大,结果致使压缩机的布局不够紧凑;3)由于每个栗头均需独立配置进气消声装置,结果造成压缩机需要连接的部件增多,一方面因生产工序增多而易导致加工、装配等环节容易出错,另一方面部件增多还会造成零件松脱概率的增加,结果致使压缩机工作可靠性下降。

【发明内容】

[0004]针对现有两头挑布局空气压缩机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缸空气压缩机进气消声装置,目的在于有效减少压缩机进气消声装置的数目、紧凑压缩机的布局、提高消声装置连接压缩机的工作可靠性。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一种双缸空气压缩机进气消声装置,包括壳体以及由该壳体围构而成的进气消声室,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进气消声室连通的两个接头,该进气消声装置布置在压缩机的两个栗头之间,进气消声装置上的两个接头分别与这两个栗头的进气通道相连接,所述两个栗头共用该进气消声装置的进气消声室。
[0006]上述进气消声室由至少两个相互连通的膨胀腔组成。
[0007]上述进气消声室内布置有消减声音的造型构造。
[0008]上述进气消声装置上设置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包括过滤器本体、过滤器盖板和过滤单元。
[0009]上述过滤器盖板与过滤器本体采用抽屉式装配结构连接。
[0010]上述过滤单元与过滤器盖板或者与过滤器本体采用滑槽结构连接。
[0011]上述进气消声装置与过滤器采用管状通道连通,并且该管状通道探入消声室内部一定的深度。
[0012]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的突出优点是:采用两栗头共用一个进气消声装置的布局结构,精简了进气消声室的数目;另外,利用两栗头工作相位相差180度的特点,不仅不会妨碍各栗头的进气过程,相反还可以有效增加提供给单个栗头的进气消声室的容积;利用压缩机两栗头之间的空间布置进气消声装置,事实上达成了压缩机紧凑布局的目的;由于减少了进气消声装置的数目,因此零件少、生产环节少,故能提高压缩机的工作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缸空气压缩机进气消声装置布局的轴测示意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缸空气压缩机进气消声装置的局部剖视轴测图;
[0015]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缸空气压缩机进气消声装置布局的主视图;
[0016]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0017]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缸空气压缩机进气消声装置内部构造的轴测示意图;
[0018]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缸空气压缩机进气消声装置的外观轴测示意图;
[0019]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缸空气压缩机进气消声装置的爆炸轴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一7:
[0021]—种双缸空气压缩机进气消声装置,适用于具有两个栗头的两头挑布局的空气压缩机,包括壳体I和由该壳体I围构而成的进气消声室2,壳体I上设置有与所述进气消声室2连通的两个接头3,本实用新型的特色在于:该进气消声装置布置在压缩机的两个栗头4之间(如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进气消声装置上的两个接头3分别与这两个栗头4的进气通道相连接,所述两个栗头4共用该进气消声装置的进气消声室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突出优点是:两个栗头4采用共用一个进气消声装置的布局结构方案,由此精简了进气消声室2的数目,换句话说减少了压缩机进气消声装置的冗余数量;另夕卜,利用两个栗头4工作相位相差180度的运行特点,每个栗头4轮换交替地应用该进气消声室2,不仅不会妨碍各栗头4的进气过程,相反地还可以有效地增加提供给单个栗头4的进气消声室2的容积,藉此可以有效提高消减进气噪声的效率;利用压缩机两栗头4之间的空间布置进气消声装置,事实上达成了压缩机紧凑布局的目的;由于减少了进气消声装置的数目,因此零件少、生产环节少,故能提高压缩机的工作可靠性。
[0022]为了进一步提高削减进气噪声的效果,可以适当增加进气消声室2的膨胀腔2a、2b的数量,图2、图4、图5和图7所示即为由两个膨胀腔2a、2b组成进气消声室2的例子;需要指出的是,构成进气消声室2的所有膨胀腔2a、2b应该相互连通,图2、图5和图7所示的两个膨胀腔2a即为采用缺口 2c进行相互连通。
[0023]同样地,为了提高削减进气噪声的效果,可以在进气消声室2内布置消减声音的造型构造5,该造型构造5可以是各种沉坑、凸台或者尖劈等等,利用这些造型构造5可以阻滞、消耗和衰减声音的能量,以此获得降低噪声的效果。
[0024]为了防止粉尘进入压缩机内,可以在进气消声装置上设置过滤器6,所述过滤器6包括过滤器本体6a、过滤器盖板6b和过滤单元6c (如图4所示);其中过滤单元6c可以与过滤器本体6a配装、也可以与过滤器盖板6b配装、还可以配置在过滤器本体6a与过滤器盖板6b之间;需要指出的是,过滤器6可以单独制作也可以与进气消声装置一体制作,另外从进气顺序来看(参见图4),过滤器6布置在进气消声装置之前,亦即外部空气首先进入过滤器6并经过滤器6过滤后再进入进气消声室2,最后经由接头3进入到压缩机栗头4的工作腔内(如图4所示)。为了便于拆装与维护,可以将滤器盖板6b与过滤器本体6a采用抽屉式装配结构连接,亦即滤器盖板6b与过滤器本体6a为滑动配合,图7所示即为一种抽屉式装配结构连接方式,它采用在过滤器本体6a上设置滑槽结构66a与过滤器盖板6b滑配连接的结构(如图7所示),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在过滤器盖板6b上设置滑槽与过滤器本体6a滑配连接的结构(图中未示出);另外,为了便于清洗和更换过滤单元6c,可以将过滤单元6c与过滤器盖板6b采用滑槽滑配卡入的连接结构,或者采用过滤单元6c与过滤器本体6a采用滑槽滑配卡入的连接结构。
[0025]本实用新型的进气消声装置与过滤器6的连接暨可以采用孔口方式连接(图中未示出)也可以采用管状通道7连接(如图2和图4所示),当采用管状通道7连接时可以将该管状通道7探入进气消声室2内部一定的深度,这样可以获得更好的消声效果。
[0026]如前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的突出优点是:采用两栗头共用一个进气消声装置的布局结构,精简了进气消声室2的数目;另外,利用两栗头4工作相位相差180度的特点,不仅不会妨碍各栗头的进气过程,相反还可以有效增加提供给单个栗头4的进气消声室2的容积;利用压缩机两栗头4之间的空间布置进气消声装置,事实上达成了压缩机紧凑布局的目的;由于减少了进气消声装置的数目,因此零件少、生产环节少,故能提高压缩机的工作可靠性。
[0027]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一,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各种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双缸空气压缩机进气消声装置,包括壳体以及由该壳体围构而成的进气消声室,其特征在于: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进气消声室连通的两个接头,该进气消声装置布置在压缩机的两个栗头之间,进气消声装置上的两个接头分别与这两个栗头的进气通道相连接,所述两个栗头共用该进气消声装置的进气消声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缸空气压缩机进气消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消声室由至少两个相互连通的膨胀腔组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缸空气压缩机进气消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消声室内布置有消减声音的造型构造。4.如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双缸空气压缩机进气消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进气消声装置上设置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包括过滤器本体、过滤器盖板和过滤单元。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缸空气压缩机进气消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盖板与过滤器本体采用抽屉式装配结构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缸空气压缩机进气消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元与过滤器盖板或者与过滤器本体采用滑槽结构连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缸空气压缩机进气消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消声装置与过滤器采用管状通道连通,并且该管状通道探入消声室内部一定的深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压缩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缸空气压缩机进气消声装置,其特色在于:该进气消声装置被布置在压缩机的两个泵头之间,进气消声装置设置有两个接头分别与这两个泵头相连接,所述两个泵头共用一个进气消声室。由于采用两泵头共用一个进气消声装置的布局结构,精简了进气消声室的数目;另外,利用两泵头工作相位相差180度的特点,不仅不会妨碍各泵头的进气过程,相反还可以有效增加提供给单个泵头的进气消声室的容积;此外,利用压缩机两泵头之间的空间布置进气消声装置,事实上达成了压缩机紧凑布局的目的;由于减少了进气消声装置的数目,因此零件少生产环节少,故能提高压缩机的工作可靠性。
【IPC分类】F04B39/00, F04B39/16
【公开号】CN204941827
【申请号】CN201520705057
【发明人】陈君立, 耿爱农, 陈威龙, 阮勤江
【申请人】浙江鸿友压缩机制造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6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