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引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88598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性引导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性引导装置,特别是在工作机械等的工业机械中作为使工作台等直线运动体在其移动方向上引导的装置使用的线性引导装置。
背景技术
工作机械等各种工业机械中使用的线性引导装置一般如图63~65所示构成,具有导轨12、滑块主体15及两个端盖16。
导轨12形成直线状,该导轨12的左侧面12L和右侧面12R之上分别沿导轨12的长度方向形成两条滚动体轨道面(以下称为“导轨侧滚动体轨道面”)13。
滑块主体15与两个端盖16一同构成滑块14。另外,滑块主体15具有两个分别与导轨12的左侧面12L和右侧面12R相对的内壁面15a(图64中仅表示一个),在这些内壁面15a之上分别形成有两条滚动体轨道面(以下称为“滑块侧滚动体轨道面”)17。
滑块侧滚动体轨道面17分别与导轨侧滚动体轨道面13相对,导轨侧滚动体轨道面13和滑块侧滚动体轨道面17之间,如图65所示,形成有用于使滚动体18在导轨2的长度方向上滚动的滚动体负载滚动路19。
滑块主体15内形成有用于使随着滑块14的相对直线运动而在滚动体负载滚动路19内滚动的滚动体18返回的滚动体返回路20(参照图65)。该滚动体返回路20沿导轨12的长度方向形成在滑块主体15内,在与滑块主体15一起构成滑块14的各端盖16内形成有与滚动体负载滚动路19和滚动体返回路20连通的滚动体方向转换路21(参照图65)。
滚动体方向转换路21弯曲成大致U字状,因此,分别在滚动体负载滚动路19和滚动体返回路20内滚动的滚动体18在滚动体方向转换路21上转换方向。
滚动体18形成圆筒状,安装在各滚动体18间的分离件22(参照图65),为抑制滚动体之间的冲击造成的振动和杂音水平的升高而由比滚动体18软的材料(例如树脂)形成。
组装这样的线性引导装置的情况下,以往,如图66所示,在模拟导轨的临时轴23上装上滑块14,从未装在临时轴23上的滑块14的端部将滚动体18和分离件装入滑块14内来组装线性引导装置。
但是,这样的方法中,由于将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装入滑块14内时是在窄的空间内的作业,所以线性引导装置组装中需要大量时间和工序。另外,由于必须边用镜子确认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的装入位置边将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装入滑块14内,所以,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的组装作业中需要大量时间和工序。另外,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装入滑块14内时,分离件22也会在滑块14内反倒。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容易地将滚动体和分离件装入滑块内,实现组装性的提高的线性引导装置。
为实现该目的,本发明的线性引导装置中,设有导轨;滑块主体,其具有与沿上述导轨的长度方向形成在上述导轨之上的滚动体轨道面相对的滚动体轨道面;端盖,其具有与形成在上述导轨和滑块主体的两滚动体轨道面间的滚动体负载滚动路连通并与沿上述导轨的长度方向贯穿设置在上述滑块主体内的滚动体返回路连通的滚动体方向转换路;多个滚动体,其伴随由上述滑块主体和上述端盖构成的滑块的相对直线运动而在上述滚动体负载滚动路、滚动体返回路和滚动体方向转换路中滚动;多个分离件,其设于上述多个滚动体中相邻两个滚动体间。上述端盖具有用于将上述滚动体和上述分离件从上述滑块的外部装入上述滚动体返回路内的贯通孔。
本发明的上述线性引导装置中,端盖优选具有闭塞上述贯通孔的盖部件。这种情况下,盖部件优选与上述贯通孔嵌合并形成上述滚动体方向转换路的一部分。
本发明的上述线性引导装置,作为滚动体适合采用形成为辊状或球状的。这种情况下,分离件优选具有与上述滚动体接触的凹状的滚动体接触面。另外,分离件优选包含位于上述两个滚动体间的主体部和配置在该主体部的两侧部的左右一对的臂部。另外,贯通孔优选具有可自由滑动地与上述分离件的臂部卡合的导向槽,滚动体返回路和上述滚动体方向转换路优选具有可自由滑动地与上述分离件的臂部卡合的导向槽。
本发明的线性引导装置中,分离件可由具有可挠性的带状的连结部件连结成一列。另外,本发明的线性引导装置,贯通孔优选与上述滚动体返回路相对而形成在上述端盖上。另外,贯通孔优选与延长上述滚动体返回路的中心线的延长线同轴地形成在上述端盖上,但也可以与延长上述滚动体返回路的中心线的延长线相交而形成在上述端盖上。
本发明的线性引导装置中,贯通孔优选以比上述滚动体返回路的开口面积大的开口面积形成在上述端盖上,但也可以以与上述滚动体返回路的开口面积大致相同的开口面积形成在上述端盖上。
本发明的线性引导装置中,贯通孔可以形成包含上述滚动体返回路的剖面形状的一部分的形状。另外,端盖优选具有将上述盖部件进行定位的定位部。这种情况下,盖部件优选具有与上述定位部卡合的卡合部。
本发明的线性引导装置中,滚动体和分离件优选用具有与上述滚动体或上述臂部的侧面分别相对的两个内壁面的滚动体插入夹具从上述贯通孔装入上述滑块内。这种情况下,滚动体插入夹具优选形成与上述贯通孔嵌合的形状。进一步,端盖优选具有与上述滚动体插入夹具的前端卡合并具有将上述滚动体插入夹具进行定位并将上述盖部件进行定位的定位部。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性引导装置的正面图;图2是表示图1的II-II剖面的图;图3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性引导装置的作用的说明图;图4是表示从设于端盖的贯通孔将滚动体和分离件装入滑块内的情况的一例的图;图5是用于说明将滚动体和分离件从滚动体循环路的直线部分装入滑块内的情况的问题点的说明图;图6是将滚动体和分离件从滚动体循环路的直线部分装入滑块内的情况的优点的说明图;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线性引导装置的正面图;图8是表示图7的XIII-XIII剖面的图;图9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线性引导装置的立体图;
图10是示于图9的线性引导装置的正面图;图11是表示图10的XI-XI剖面的图;图12是表示图11的XII-XII剖面的图;图13是示于图11的分离件的侧面图;图14是示于图13的分离件的平面图;图15是示于图14的分离件的正面图;图16是示于图9的端盖的正面图;图17是表示图16的XVII-XVII剖面的正面图;图18是表示图11的方向转换路形成部件的图,(a)是正面图、(b)是平面图、(c)是(b)的A-A剖面图;图19是表示滚动体插入夹具的一例的立体图;图20是用于说明使用图19的滚动体插入夹具而将滚动体和分离件装入滑块内的情况的组装方法的说明图;图21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线性引导装置的立体图;图22是示于图21的线性引导装置的正面图;图23是图22的XXIII-XXIII剖面图;图24是表示滚动体插入夹具的一例的图;图25是表示图24的夹具主体的图,(a)是夹具主体的平面图、(b)是夹具主体的正面图、(c)是夹具主体的侧面图;图26是表示图24的盖体的图,(a)是盖体的平面图、(b)是盖体的正面图、(c)是盖体的侧面图;图27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线性引导装置的立体图;图28是示于图27的线性引导装置的正面图;图29是图27的XXIX-XXIX剖面图;图30是表示滚动体插入夹具的一例的图;图31是表示图30的夹具主体的图,(a)是夹具主体的平面图、(b)是夹具主体的正面图、(c)是夹具主体的侧面图;图32是表示图30的盖体的图,(a)是盖体的平面图、(b)是盖体的正面图、(c)是盖体的侧面图;图33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线性引导装置的立体图;图34是示于图33的滑块主体的正面图;
图35是示于图33的端盖的正面图;图36是图35的B-B剖面图;图37是分离件的侧面图;图38是表示可拆装自如地嵌合在端盖的贯通孔的盖部件的图;图39是将图33中把滚动体和分离件装填到线性引导装置的滑块内时使用的滚动体插入夹具的立体图;图40是示于图33的线性引导装置的正面图;图41是用于说明使用图39所示的滚动体插入夹具而将滚动体和分离件装填到滑块内的方法的说明图;图42是用于说明使用图39所示的滚动体插入夹具而将滚动体和分离件装填到滑块内的方法的说明图;图43是用于说明使用图39所示的滚动体插入夹具而将滚动体和分离件装填到滑块内的方法的说明图;图44是表示示于图36的贯通孔的变形例的图;图45是表示示于图44的贯通孔的变形例的图;图46是表示示于图36的定位部的变形例的图;图47是表示嵌合在图46的贯通孔的盖部件的结构的图;图48是表示示于图36贯通孔的变形例的图;图49是表示闭塞图48的贯通孔的盖部件的图;图5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线性引导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图;图51是表示闭塞图50的贯通孔的盖部件的图;图52是表示形成在端盖的贯通孔不具有导向槽的情况下的贯通孔的变形例的图;图53是表示形成在端盖的贯通孔不具有导向槽的情况下的贯通孔的变形例的图;图54是表示将贯通孔的角部斜向倒角加工的情况下的实施例的图;图55是表示将贯通孔的角部圆弧状倒角加工的情况下的实施例的图;图56是表示贯通孔的短边长度比滚动体直径大的情况下的实施例的图;图57是表示贯通孔的长边长度比分离件的臂部之间的尺寸大的情况下的实施例的图;
图58是表示贯通孔的短边长度比滚动体的直径大且贯通孔的长边长度比滚动体的轴向长度大的情况下的实施例的图;图59是表示滚动体形成球状的情况下的实施例的图;图60是表示滚动体形成球状的情况下的贯通孔的实施例的图;图61是嵌合在图60的贯通孔的盖部件的正面图;图62是表示示于图61的盖部件的结构的图;图63是现有的线性引导装置的立体图;图64是示于图63的线性引导装置的正面图;图65是图64的C-C剖面图;图66是用于说明示于图63的滑块内装入滚动体和分离件的方法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图1~6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其中,对与图63~65所示的相同或相当的部分使用相同符号,该部分的详细内容省略说明。
图1中,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性引导装置具有导轨2、滑块主体15和两个端盖16。端盖16上,如图2所示,形成用于从滑块14的外部将向滚动体返回路20内装入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的贯通孔25,与滚动体返回路20相对。该贯通孔25其与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的装入方向垂直的剖面形成矩形,以比滚动体返回路20的开口面积大的开口面积形成在端盖16上。
端盖16具有闭塞贯通孔25的盖部件26(参照图2)。该盖部件26形成为相对于贯通孔25可拆装自如地嵌合的形状,形成于端盖16内的滚动体方向转换路21的一部分通过盖部件26形成。
端盖16具有作为将盖部件26定位的定位部的梯阶部27(参照图2)。该梯阶部27形成在贯通孔25的内部,盖部件26上设有与该梯阶部27卡合的卡合部28。
在这样的结构中,若从端盖16将盖部件26取出,则滚动体返回路20通过贯通孔25形成开放的状态,所以如图3所示,能从设于端盖16的贯通孔25将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装入滑块主体15的滚动体返回路20内。因此,线性引导装置的组装时即使不使用图65的临时轴23也能够将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容易地装填在滑块14内,所以能够提高线性引导装置的组装性。另外,也不需要像前面所述的现有例子那样,由镜子确认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的装入部位。
进而,由于可将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从端盖侧装入滑块14内,所以如图4所示,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的装入作业也可自动化。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用于将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装入滚动体返回路20内的贯通孔25与滚动体返回路20相对而设于端盖16上,从而在将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装入滑块14内时,如图3所示,滚动体方向转换路21的弯曲部分呈较大打开状态。由此,可防止最后剩余的滚动体18装入分离件22之间时,分离件22的角部22a(参照图5)由滚动体18损伤。即,滚动体和分离件的装入口形成在滚动体循环路的直线部分上时,如图6所示,最后剩余的滚动体18装入分离件22之间时,分离件22的角部22a可能由滚动体18损坏。对此,第一实施方式中,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装入滑块14内时,滚动体方向转换路21的弯曲部分成较大打开状态,由此,如图5所示,相邻的两个分离件22的间隔变大,所以,可防止最后剩余的滚动体18装入分离件22之间时,分离件22的角部22a由滚动体18损坏。
另外,即使在缩小滚动体列的缝隙的情况下,装入最后的滚动体时,也不会出现滚动体22损坏等情况,所以分离件22可具有防止滚动体脱落的功能。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用于将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装入滚动体返回路20内的贯通孔25与滚动体返回路20相对而形成在端盖16上,但如图7和8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所示,用于将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装入滚动体返回路20内的贯通孔25也可与滚动体返回路20的一部分相对而设置在端盖16上。即,贯通孔25形成包含滚动体返回路20的剖面形状的一部分的形状。
下面参照图9~20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
图9中,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线性引导装置具有导轨12、滑块主体15、端盖16以及侧部密封部24。
导轨12形成直线状,该导轨12的左侧面12L和右侧面12R上两条导轨侧滚动体轨道面13分别沿导轨12的长度方向形成。
滑块主体15与两个端盖16一起构成滑块14。另外,滑块主体15具有与导轨12的左侧面12L和右侧面12R分别相对的两个内壁面15a(图10中仅表示一个),这些内壁面15a之上分别形成两条滑块侧滚动体轨道面17。
滑块侧滚动体轨道面17分别与导轨侧滚动体轨道面13相对,导轨侧滚动体轨道面13和滑块侧滚动体轨道面17之间,如图11所示,形成用于使滚动体18在导轨2的长度方向滚动的滚动体负载滚动路19。
在滑块主体15内,用于使随着滑块14的相对直线运动而在滚动体负载滚动路19内滚动的滚动体18返回的滚动体返回路20(参照图11)沿导轨12的长度方向形成。该滚动体返回路20如此形成,即,在导轨2的长度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31(参照图10)穿设在滑块主体15上,上述贯通孔31将树脂制的筒状体32嵌入。
与滑块15一起构成滑块14的各端盖16内,形成与滚动体负载滚动路19和滚动体返回路20连通的滚动体方向转换路21(参照图11)。该滚动体方向转换路21弯曲成大致U字形,因此,滚动体负载滚动路19和滚动体返回路20内分别滚动的滚动体18在滚动体方向转换路21进行方向转换。
滚动体18形成圆筒状,安装在各滚动体18间的分离件22(参照图11),为抑制由转动体相互的冲击导致的振动和杂音水平的升高,而由比滚动体18材质软的材料(例如树脂)形成。
滚动体18具有在导轨侧滚动体轨道面13和滑块侧滚动体轨道面17上滚动的圆筒状的滚动面181(参照图12),分离件22上设置与上述滚动面181滑动相接的凹状的滚动体接触面221、222(参照图13)。分离件22,如图14和15所示,由位于两个滚动体18间的主体部224和设于该主体部224的两侧的左右一对的臂部223构成。
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导轨12和滑块主体15间的保持器29(参照图10)保持。
滚动体18在上述滚动面181的两侧端具有圆形的端面182(参照图12),在与这些端面182相对的滚动体返回路20和滚动体方向转换路21的内壁面上形成可自由滑动地与分离件22的臂部223卡合的导向槽30(参照图12)。
端盖16上设置用于将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装入滑块主体15的滚动体返回路20内的贯通孔25(参照图16)。该贯通孔25与滚动体返回路20相对而形成在端盖16上。另外,贯通孔25以比滚动体返回路20的开口面积大的开口面积形成在端盖16上,由设置在端盖16上的盖部件26(参照图11)闭塞。该盖部件26可自由拆装地嵌合在贯通孔25上,构成端盖16内形成的滚动体方向转换路20的一部分。
贯通孔25具有作为将盖部件26进行定位的定位部的梯阶部27(参照图17)。该梯阶部27形成在端盖16内,盖部件26上设置与上述梯阶部27卡合的卡合部28(参照图11)。
从设置在端盖16上的贯通孔25将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装填在滑块14内时使用的滚动体插入夹具的一例示于图19。滚动体插入夹具33通过四张板状体34组合成长方形而形成。另外,滚动体插入夹具33具有与滚动体18的端面182(参照图12)分别相对的两个内壁面331,这些内壁面331上,沿滚动体插入夹具33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可自由滑动地与分离件22的臂部223卡合的导向槽332。进而,滚动体插入夹具33形成与贯通孔25嵌合的形状,其前端形成与贯通孔25的梯阶部27卡合的卡合面334。
在这样的滚动体插入夹具33内装填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的情况下,将滚动插入夹具33的前端部插入贯通孔25直至滚动体插入夹具33的卡合面334与贯通孔25的梯阶部27抵接,之后将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装填在滚动体插入夹具33内,则可防止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从滚动体插入夹具33的前端开口脱离。
具有这样结构的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将用于将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装入滑块主体15的滚动体返回路20内的贯通孔25设置在端盖16上,从而线性引导装置组装时可容易地将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装入滑块14内,所以可提高线性引导装置的组装性。另外,由于使用图19所示的那样的滚动体插入夹具33来将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装入滑块14内,所以可防止在滑块14内分离件22的翻倒。进而,通过使用于将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装入滑块主体15的滚动体返回路20内的贯通孔25与滚动体返回路20相对而设置在端盖16上,而不需要大的力量就能将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装入滑块14内。
下面参照图21~26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
图21中,第四实施方式的线性引导装置具有导轨12、滑块主体15和端盖16。
导轨12形成直线状,在该导轨12的左侧面12L和右侧面12R之上两条导轨侧滚动体轨道面13分别沿导轨12的长度方向形成。
滑块主体15与两个端盖16一起构成滑块14,该滑块主体15上,如图23所示,沿导轨2的长度方向形成多个滑块侧滚动体轨道面17(图中仅示一个)。
滑块侧滚动体轨道面17分别与导轨侧滚动体轨道面13相对,导轨侧滚动体轨道面13与滑块侧滚动体轨道面之间,形成用于使滚动体18在导轨2的长度方向滚动的滚动体负载滚动路19(参照图23)。
在滑块主体15内,形成用于使随着滑块14的相对直线运动而在滚动体负载滚动路19内滚动的滚动体18返回的滚动体返回路20(参照图23)。该滚动体返回路20沿导轨2的长度方向形成在滑块主体15内,与滑块15一起构成滑块14的各端盖16内,形成与滚动体负载滚动路19和滚动体返回路20连通的滚动体方向转换路21(参照图23)。该滚动体方向转换路21弯曲成大致U字形,因此,滚动体负载滚动路19和滚动体返回路20内分别滚动的滚动体18在滚动体方向转换路21进行方向转换。
滚动体18形成圆筒状,各滚动体18间安装的分离件22(参照图23),为抑制由转动体相互的冲击导致的振动和杂音水平的升高,而由比滚动体18材质软的材料(例如树脂)形成。
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从形成在端盖16上的贯通孔25(参照图22和23)装入滑块14内。该贯通孔25与滚动体返回路20相对而形成在端盖16上。另外,贯通孔25以比滚动体返回路20的开口面积大的开口面积形成在端盖16上。
该端盖16上可自由拆装地设置有闭塞贯通孔25的盖部件26。该盖部件26与贯通孔25嵌合,形成端盖16内形成的滚动体方向转换路21的一部分。
端盖16具有作为将盖部件26进行定位的定位部的梯阶部27(参照图23)。该梯阶部27通过将贯通孔25的内面加工成台阶状而形成。该盖部件26上设置与上述梯阶部27卡合的卡合部28。
从设置在端盖16上的贯通孔25将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装填在滑块14内时使用的滚动体插入夹具的一例示于图24~26。该滚动体插入夹具33具有可滚动地收纳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的夹具主体35和覆盖该夹具主体35的上面部的盖体36。
夹具主体35,如图25所示,包含主体部351、形成在该主体部351的上部并可滚动地收纳滚动体18的槽部352。
夹具主体35的槽部352具有底部352a和侧壁部352b、352b,侧壁部352b、352b上形成用于引导分离件22的臂部223的导向部352c。
另一方面,盖体36,如图26所示,具有主体361和形成在该主体361上并可滚动地引导滚动体18的槽部362。
盖体36的槽部362具有顶部362a和侧壁部362b、362b,侧壁部362b、362b上与夹具主体35同样形成用于引导分离件22的臂部223的导向部362c。
在夹具主体35和盖体36的前端突出设置定位部40,该定位部40将滚动体插入夹具33的前端部相对端盖16的贯通孔25而定位在规定位置。
夹具主体35上覆盖盖体36,则形成图24所示的滚动体插入夹具33,但是由槽部352、362形成的剖面基本上与滚动体负载滚动路19或滚动体返回路20形成同样的形状,其长度最好大于或等于滚动体返回路20的整个长度。另外,如图24所示,在滚动体插入夹具33的盖体36上形成贯通用于将滚动体18推出的推出部件37的开口部38,夹具主体35和盖体36之间形成用于推压滚动体18的空间部39。另外,夹具主体35和盖体36最好由价位低的树脂模制成形产品形成,金属制也可以。
在使用这样的滚动体插入夹具33来将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插入滑块14内的情况下,首先,将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交替排列在夹具主体35的槽部352。其次,由盖体36覆盖夹具主体35的上面部,将滚动体插入夹具33插入端盖16的贯通孔25直至定位部40的前端碰到端盖16的回向引导部(return guide)161(参照图24)。并且,定位部40的前端抵接在端盖16的回向引导部161上,则收纳在滚动体插入夹具33内的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由推压部件37推出前方,从而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从端盖16的贯通孔25装入滑块14内。另外,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的装入作业结束后,贯通孔25由盖部件26闭塞。
根据这样的结构,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从端盖侧直接装入滑块14内,所以,可实现排列(整列)工序的自动化和高速化。另外,可事先以将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交替排列对齐的状态将其装入滑块14内,而线性引导装置的组装不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工序,所以可实现组装作业的效率化、自动化和精密化。
下面参照图27~32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
图27中,第五实施方式的线性引导装置具有导轨12、滑块主体15和两个端盖16。
导轨12形成直线状,该导轨12的左侧面12L和右侧面12R之上两条导轨侧滚动体轨道面13分别沿导轨12的长度方向形成。
滑块主体15与两个端盖16一起构成滑块14,该滑块主体15上,沿导轨2的长度方向形成多个滑块侧滚动体轨道面17(参照图28)。
滑块侧滚动体轨道面17分别与导轨侧滚动体轨道面13相对,导轨侧滚动体轨道面13和滑块侧滚动体轨道面17之间,形成用于使滚动体18在导轨2的长度方向滚动的滚动体负载滚动路19(参照图29)。
在滑块主体15内,形成用于使随着滑块14的相对直线运动而在滚动体负载滚动路19内滚动的滚动体18返回的滚动体返回路20(参照图29)。该滚动体返回路20如此形成,即,在导轨2的长度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25(参照图34)穿设在滑块主体15上,上述通过孔25将树脂制的筒状体32嵌入。
与滑块15一起构成滑块14的各端盖16内,形成与滚动体负载滚动路19和滚动体返回路20连通的滚动体方向转换路21(参照图29)。该滚动体方向转换路21弯曲成大致U字形,因此,滚动体负载滚动路19和滚动体返回路20内分别滚动的滚动体18在滚动体方向转换路21进行方向转换。
滚动体18形成圆筒状,各滚动体18间安装的分离件22(参照图29),为抑制由转动体相互的冲击导致的振动和杂音水平的升高,而由比滚动体18材质软的材料(例如树脂)形成。
在端盖16上设置用于将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装入滑块主体15的滚动体返回路20内的贯通孔25(参照图29)与滚动体返回路20相对。
贯通孔25以比滚动体返回路20的开口面积大的开口面积形成在端盖16上,该端盖16上可自由拆装地设置有闭塞贯通孔25的盖部件26。该盖部件26与贯通孔25嵌合,构成端盖16内形成的滚动体方向转换路21的一部分。
端盖16具有作为将盖部件26进行定位的定位部的梯阶部27(参照图29)。该梯阶部27通过将贯通孔25的内面加工成台阶状而形成。该盖部件26上设置与上述梯阶部27卡合的卡合部28(参照图29)。
从设置在端盖16上的贯通孔25将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装入滑块14内时使用的滚动体插入夹具的一例示于图30~32。该滚动体插入夹具33具有可滚动地收纳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的夹具主体35和覆盖该夹具主体35的上面部的盖体36。
夹具主体35,如图31所示,包含主体部351、形成在该主体部351的上部并可滚动地收纳滚动体18的槽部352。
夹具主体35的槽部352具有底部352a和侧壁部352b、352b,侧壁部352b、352b上形成用于引导分离件22的臂部223的导向部352c。
另一方面,盖体36,如图32所示,具有主体361和形成在该主体361上并可滚动地引导滚动体18的槽部362。
盖体36的槽部362具有顶部362a和侧壁部362b、362b,在侧壁部362b、362b上与夹具主体35同样形成用于引导分离件22的臂部223的导向部362c。
在夹具主体35和盖体36的前端突出设置定位部40,该定位部40将滚动体插入夹具33的前端部相对端盖16的贯通孔25而定位在规定位置。
夹具主体35上覆盖盖体36,则形成图30所示的滚动体插入夹具33,但是由槽部352、362形成的剖面基本上与滚动体负载滚动路19或滚动体返回路20形成同样的形状,其长度最好大于或等于滚动体返回路20的整个长度。另外,如图30所示,在滚动体插入夹具33的盖体36上形成贯通用于将滚动体18推出的推出部件37的开口部38,夹具主体35和盖体36之间形成用于推压滚动体18的空间部39。另外,夹具主体35和盖体36最好由价位低的树脂模制成形产品形成,金属制也可以。
在使用这样的滚动体插入夹具33来将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插入滑块14内的情况下,首先,将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交替排列在夹具主体35的槽部352。其次,由盖体36覆盖夹具主体35的上面部,将滚动体插入夹具33插入端盖16的贯通孔25。并且,收纳在滚动体插入夹具33内的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由推出部件37向图中箭头方向推出。
由推出部件37推出滚动体列,则首先,前头的滚动体18L经滚动体返回路20和滚动体方向转换路21而推出滚动体负载滚动路19,接着,与滚动体18L邻接的分离件22L向滚动体负载滚动路19内推出。进而,后续的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也向滚动体负载滚动路19内推出。这时,分离件22L由前头的滚动体18L引导,同时,由后续的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推压,所以可防止分离件22在滚动体负载滚动路19内倾斜或滚倒。另外,夹具主体35上形成的定位部40由于位于负载滚动路19侧,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不直接装填在方向转换路21上,而直接装入滚动体返回路20。进而,滚动体22L即使先进入滚动体负载滚动路19内,该滚动体18L也会受定位部40阻挡其前进,所以不与后续的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接触,不妨碍滚动体列的插入。
最后尾的分离件22F压入滚动体负载滚动路19内后,滚动体插入夹具33的前端部从贯通孔25抽出,由盖部件26闭塞贯通孔25,结束向滑块14内装填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的作业。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可从设于端盖16的贯通孔25将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装入滑块14内,所以容易进行将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向滑块14内装填的作业,可使线性引导装置的组装作业工序自动化和高速化。
另外,前头的滚动体18L邻接的分离件22L,由后续的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推压,并由前头的滚动体18L引导,所以后续的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顺畅地装入滑块14内,可使线性引导装置的组装作业工序自动化并且高速化。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装填到滑块14内之前,可事先将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排列在滚动体插入夹具33内,所以可迅速进行将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向滑块14内装填的作业,可使线性引导装置的组装作业工序高速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排列在滚动体插入夹具33内的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由推出部件37从滚动体插入夹具33内推出,但也可用镊子等工具将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从滚动体插入夹具33内推出,也可不使用工具而由手操作从滚动体插入夹具33内将其推出。
另外,也可在滚动体插入夹具33的前端部的相反一面设置开口部,从该开口部用棒状部件等将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从滚动体插入夹具33内推出。
下面参照图33~39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
图33中,第六实施方式的线性引导装置具有导轨12、滑块主体15和两个端盖16。
导轨12形成直线状,该导轨12的左侧面12L和右侧面12R上两条导轨侧滚动体轨道面13分别沿导轨12的长度方向形成。
滑块主体15与两个端盖16一起构成滑块14。另外,滑块主体15具有与导轨12的左侧面12L和右侧面12R分别相对的两个内壁面15a(参照图34),这些内壁面15a上沿导轨2的长度方向分别形成两条滑块侧滚动体轨道面17。
滑块侧滚动体轨道面17分别与导轨侧滚动体轨道面13相对,导轨侧滚动体轨道面13和滑块侧滚动体轨道面17之间,形成用于使滚动体18在导轨2的长度方向滚动的滚动体负载滚动路。
在滑块主体15内,形成用于使随着滑块14的相对直线运动而在滚动体负载滚动路19内滚动的滚动体18返回的滚动体返回路20(参照图41)。该滚动体返回路20沿导轨2的长度方向形成在滑块主体15内,与滑块15一起构成滑块14的各端盖16,在各端盖16内,形成与滚动体负载滚动路19和滚动体返回路20连通的滚动体方向转换路21(参照图41)。该滚动体方向转换路21弯曲成大致U字形,因此,滚动体负载滚动路19和滚动体返回路20内分别滚动的滚动体18在滚动体方向转换路21进行方向转换。
滚动体18形成圆筒状,各滚动体18间安装的分离件22(参照图41),为抑制由转动体相互的冲击导致的振动和杂音水平的升高,而由比滚动体18材质软的材料(例如树脂)形成。另外,滚动体18具有在导轨侧滚动体轨道面13和滑块侧滚动体轨道面17上滚动的圆筒状的滚动面181(参照图41),在分离件22上设置与上述滚动面181滑动相接的圆弧状的滚动体接触面221、222(参照图37),并设置抑制滚动体18的轴向的移动的左右一对的臂部223。
滚动体返回路20和滚动体方向转换路21其与长度方向垂直的剖面形成矩形,这些滚动体返回路20和滚动体方向转换路21的内壁面上形成可自由滑动地与分离件22的臂部223卡合的导向槽30(参照图34)。
在端盖16上,设置用于将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装入滑块主体15的滚动体返回路20内的贯通孔25(参照图35和36)。该贯通孔25与延长滚动体返回路20的中心线的延长线L1同轴地形成在端盖16上。另外,贯通孔25具有分别与滚动体18的端面182(参照图41)相对的两个内壁面251(参照图35),这些内壁面251上形成可自由滑动地与分离件22的臂部223卡合的导向槽45。进而,贯通孔25以与滚动体返回路20的开口面积大致相同的开口面积形成在端盖16上,该端盖16上可自由拆装地设置有闭塞贯通孔25的盖部件26(参照图38和43)。
该盖部件26与贯通孔25嵌合,构成端盖16内形成的滚动体方向转换路21的一部分。
贯通孔25开设在与滑块主体15相反一侧的端盖16的端面162(参照图36)上,该端盖16的端面162上形成与图39所示的滚动体插入夹具33的前端卡合并作为将滚动体插入夹具33定位并将盖部件26定位的定位部的孔部48。该孔部48以与贯通孔25同轴且比贯通孔25大一圈的尺寸形成长方形,在盖部件26上设置与上述孔部48卡合的卡合部28(参照图38)。
盖部件26由橡胶、塑料等弹性材料构成,该盖部件26上设置与贯通孔25的导向槽45嵌合的凸部26b(参照图38)。
下面参照图39说明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滚动体插入夹具33。
该滚动体插入夹具33,如图39所示,是矩形的管状体,剖面与梯阶部27的平面形状相同,剖面的内侧形状与贯通孔25的剖面形状相同。滚动体插入夹具33具有与滚动体18的端面分别相对的两个内壁面331(参照图39),这些内壁面331上沿滚动体插入夹具33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可自由滑动地与分离件22的臂部223卡合的导向槽332。
另外,滚动体插入夹具33的长度被设定成可插入滑块14内的滚动体18的个数这样的量的长度。
下面,参照图40~43说明线性引导装置的组装方法。
首先,分别由螺栓46在滑块主体15的一端固定一侧的端盖16,另一端固定另一侧的端盖16而组装滑块14。其次,将滑块14安装在导轨12上。这时,端盖16的贯通孔25不由盖部件26闭塞,如图40所示,形成贯通孔25的开口端露出的状态。
其次,用图39所示的滚动体插入夹具33将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从贯通孔25插入滑块14内。具体地,首先,在滚动体插入夹具33内交替装入多个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后,将滚动体插入夹具33的长度方向一端嵌入形成在端盖16的贯通孔25。然后,如图41所示,从滚动体插入夹具33的另一端推出多个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从而将多个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从贯通孔25连续装填到滑块14内的滚动体返回路20。
由此,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交替从贯通孔25装填到滚动体返回路20。并且,装填在滚动体返回路20的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移动,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装填在整个滑块14内。
其次,如图42所示,从端盖16的贯通孔25将滚动体插入夹具33取出。并且,如图43所示,将盖部件26嵌入贯通孔25,由盖部件26闭塞贯通孔25。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线性引导装置,可从设于盖部件16上的贯通孔25将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装填到滑块14内,可不使用图66所示的临时轴23而将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装填到滑块14内,所以可提高线性引导装置的组装性。
另外,通过从事先组装有多个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的滚动体插入夹具33的另一端用力将多个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连续装入滑块14内,从而可防止在分离件22倾斜的状态下装填到滑块14内。
在上述的第六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沿滚动体返回路20的延长线L1在端盖16上设置贯通孔25的情况,但如图44所示,也可以使贯通孔25的中心线L3与滚动体返回路20的延长线L1倾斜相交而将贯通孔25设置在端盖16上。另外,如图45所示,也可使贯通孔25的中心线L3与滚动体返回路20的延长线L1垂直相交而将贯通孔25设置在端盖16上。
在上述的第六实施方式中,作为将盖部件26进行定位的定位部的孔部48以比贯通孔25大一圈的尺寸形成长方形,但是,孔部48的形状也可以是图46或48所示的形状。这种情况下,盖部件26上设置的卡合部28的形状最好是图47或49所示的形状。
在上述第六实施方式中,作为将盖部件26定位的定位部的孔部48设置在端盖16的端面162上,但是在形成于端盖16上的贯通孔25的内面也可代替孔部48而形成槽部49(参照图50)。这种情况下,盖部件26上设置的卡合部28的形状最好形成图51所示的形状。
在上述第六实施方式中,引导分离件22的臂部223的导向槽45设置在贯通孔25的内壁面251上,但如图52(a)所示,若贯通孔25的长边的长度W2不是与滚动体的轴向长度W1吻合而是与分离件22的臂部223间的尺寸W2吻合,则也可以不在贯通孔25的内壁面251设置导向槽45。
在图52(a)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贯通孔25的与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的装入方向垂直的剖面形成矩形,但是也不是必须形成矩形,贯通孔25的剖面形状也可形状例如图52(b)~图52(e)所示的形状。另外,贯通孔25的与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的装入方向垂直的剖面是矩形的情况下,贯通孔25的四个角部的至少一个上最好形成图53或图54所示的倒角部50。
另外,贯通孔25具有导向槽45的情况下,如图55所示,导向槽45的角部倒角加工成圆弧状,最好至少一个倒角部51设置在贯通孔25上。
图3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贯通孔25的短边长度与滚动体的直径大致相同,但如图56所示,贯通孔25的短边长度W4也可局部或整体上比滚动体的直径W3长。
在图5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贯通孔25的长边长度与分离件的臂部间尺寸大致相同,但如图57所示,贯通孔25的长边长度W5也可比分离件的臂部间的尺寸W2长。另外,如图58所示,也可以是贯通孔25的短边长度W4局部或整体上比滚动体直径W3长,并且贯通孔25的长边长度W5比滚动体的轴向长度W1长。
在图4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作为装于各滚动体间的分离件,采用具有左右一对的臂部223的结构,但如图59所示,也可采用各分离件22由具有可挠性的带状的连结部件60连结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滚动体形成圆筒状的结构,但滚动体形成球状的情况下,最好是贯通孔25的与滚动体和分离件的装填方向垂直的剖面形成图60(a)~(g)所示的形状,并且盖部件26的形状形成图61和62所示的形状。
权利要求
1.一种线性引导装置,其设有导轨;滑块主体,其具有与沿上述导轨的长度方向形成在上述导轨之上的滚动体轨道面相对的滚动体轨道面;端盖,其设有与形成在上述导轨和滑块主体的两滚动体轨道面间的滚动体负载滚动路连通并与沿上述导轨的长度方向贯穿设置在上述滑块主体内的滚动体返回路连通的滚动体方向转换路;多个滚动体,其伴随由上述滑块主体和上述端盖构成的滑块的相对直线运动而在上述滚动体负载滚动路、滚动体返回路和滚动体方向转换路中滚动;多个分离件,其设于上述多个滚动体中相邻两个滚动体间,其特征在于,上述端盖具有用于将上述滚动体和上述分离件从上述滑块的外部装入上述滚动体返回路内的贯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端盖具有闭塞上述贯通孔的盖部件。
3.如权利要求2所示的线性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盖部件与上述贯通孔嵌合并形成上述滚动体方向转换路的一部分。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线性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滚动体是辊子。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线性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分离件具有与上述滚动体接触的凹状的滚动体接触面。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线性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分离件包含位于上述滚动体间的主体部和配置在该主体部的两侧的左右一对的臂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性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贯通孔具有可自由滑动地与上述分离件的臂部卡合的导向槽。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性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滚动体返回路和上述滚动体方向转换路具有可自由滑动地与上述分离件的臂部卡合的导向槽。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线性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分离件由具有可挠性的带状的连结部件连结成一列。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线性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贯通孔与上述滚动体返回路相对而形成在上述端盖上。
11.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线性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贯通孔与延长上述滚动体返回路的中心线的延长线同轴地形成在上述端盖上。
12.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线性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贯通孔以比上述滚动体返回路的开口面积大的开口面积形成在上述端盖上。
13.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线性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贯通孔以与上述滚动体返回路的开口面积大致相同的开口面积形成在上述端盖上。
14.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线性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贯通孔与延长上述滚动体返回路的中心线的延长线相交而形成在上述端盖上。
15.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线性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贯通孔形成包含上述滚动体返回路的剖面形状的一部分的形状。
16.如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线性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端盖具有将上述盖部件进行定位的定位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线性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盖部件具有与上述定位部卡合的卡合部。
18.如权利要求6~17任一项所述的线性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滚动体和上述分离件用具有与上述滚动体或上述臂部的侧面分别相对的两个内壁面的滚动体插入夹具从上述贯通孔装入上述滑块内。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线性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滚动体插入夹具形成与上述贯通孔嵌合的形状。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线性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端盖具有与上述滚动体插入夹具的前端卡合将上述滚动体插入夹具进行定位并将上述盖部件进行定位的定位部。
21.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线性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滚动体是球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性引导装置,其设有导轨(12);滑块主体(14),其具有与沿导轨(12)的长度方向形成在导轨(12)之上的导轨侧滚动体轨道面(13)相对的滑块侧滚动体轨道面;端盖(16),其设有与形成在导轨(12)和滑块主体(14)的两滚动体轨道面间的滚动体负载滚动路(19)连通并与沿导轨(12)的长度方向贯穿设置在滑块主体(14)内的滚动体返回路(20)连通的滚动体方向转换路(21);多个滚动体(18),其伴随由滑块主体(15)和端盖(16)构成的滑块(14)的相对直线运动而在滚动体负载滚动路(19)、滚动体返回路(20)和滚动体方向转换路(21)中滚动;多个分离件(22),其设于多个滚动体(18)中相邻两个滚动体间。端盖(16)具有用于将滚动体(18)和分离件(22)从滑块(14)的外部装入滚动体返回路(19)内的贯通孔(25),并具有相对贯通孔(25)自如拆装地嵌合的盖部件(26)。盖部件(26)形成滚动体方向转换路(21)的一部分。
文档编号F16C43/06GK1886601SQ20048003550
公开日2006年1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5日
发明者徐伟, 秋山胜 申请人: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