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49472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缓冲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缓冲器。
背景技术
缓冲器是在机电设备中用于吸收振动的减震装置,以防止过度的震动会对机电设备产生不利影响。
CN2319985Y中公开了一种音响的防震座,如图1所示,该防震座由基座21,第一和第二弹性元件22、 23,承杆部24和限位座25组成,其中,基座21内部具有容置空间211,在容置空间211的内侧壁上设有内螺纹212,底部则设有限位槽213;承杆部24由本体241下方向外延设有抵缘242,抵缘242下端面中央形成有容槽243;限位座25中央设有贯通孔251,在下端外缘设有外螺纹252,在下方中央处形成与贯通孔252贯通的内容室253,并设有具有内螺纹255的紧固螺帽254可与外螺纹252配合。
当图l中的防震座组合时(参考图2),基座21的限位槽213定位在第一弹性元件22的下端,承杆部24的容槽243对应于第一弹性元件22的另一端,第二弹性元件23套设于承杆部24的本体241上,并对应限位座25的贯通孔251及内容室253,使本体241容设于其中并有上端部分突出于限位座25外,限位座25的外螺纹252与基座21的内螺纹212螺设,在一适当位置后再用紧固螺帽254迫紧于基座21的上端面上,再在限位座25上设置音响3或音箱31。
根据以上描述,显然,该防震座中起到防震并吸收震动的元件为第一弹性元件22和第二弹性元件23,而且,所述弹性元件22和23仅能沿该防震座垂直的轴向方向发生形变,也就是说,该防震座仅能吸收轴向方向上的震动。而在该防震座水平的径向方向上则没有防震功能。因而,该防震座的防震功能有限,当防震座水平的径向方向上产生较大的震动时,该防震座不能有效地将不利的震动吸收,不能充分地起到缓冲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的缓冲器仅能在垂直的轴向方向上起到防震功能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既能在垂直的轴向方向上,也能在水平的径向方向上起到防震功能的缓冲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缓冲器,该缓冲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连杆、第一弹簧、第二连杆、第二弹簧和弹性阻尼件,其中,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配合,并在内部形成有空腔;所述第一连杆穿过所述第一壳体的端
面而伸入所述空腔中,使该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空腔之外,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具有沿径向延伸的第
一凸缘;所述第二连杆穿过所述第二壳体的端面而伸入所述空腔中,使该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空腔之外,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具有沿径向延伸的第二凸缘;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凸缘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端面之间,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二凸缘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端面之间;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同轴,所述弹性阻尼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并受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弹簧力而被所述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压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缓冲器,该缓冲器包括底座、壳体、支杆、第一弹簧、连杆、第二弹簧和弹性阻尼体,其中,所述底座和壳体配合,以在内部形成空腔;所述支杆位于所述空腔内,该支杆的一端装配于所述底座内端面的安装座中,该支杆的另一端向所述壳体延伸且具有沿径向延伸的第一凸缘;所述连杆穿过所述壳体的端面而伸入所述空腔中,使该连杆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空腔内,所述连杆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空腔之外,所述第一端具有沿径向延伸的第二凸缘;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凸缘与所述底座的内端面之间,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二凸缘与所述壳体的内端面之间;所述支杆和连杆同轴,所述弹性阻尼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并受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弹簧力而被所述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压紧。
与传统的缓冲器相比,除了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之外,在本发明所提供的缓冲器中设置有弹性阻尼件,因而,对于沿该缓冲器轴向方向的震动来说,主要可以通过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得以缓冲。而对于沿该缓冲器径向方向的震动来说,由于弹性阻尼件的存在,当沿径向方向产生震动时,弹性阻尼件轴向两侧的部件会因震动而产生相对运动,使夹紧于上述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的弹性阻尼件在该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滚动,从而通过该弹性阻尼件自身的阻尼作用使径向方向的震动得以缓冲。因而本发明的缓冲器,既能在轴向方向上,也能在径向方向上发挥缓冲减震的作用。


图1和图2为CN2319985Y中公开的防震座的示意图3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缓冲器的示意图4为图3中的缓冲器的连杆的示意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缓冲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地描述。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缓冲器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11、第一连杆12、第一弹簧14、第二连杆13、第二弹簧15和弹性阻尼件16,其中,所述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11配合,并在内部形成有空腔17;所述第一连杆12穿过所述第一壳体10的端面而伸入所述空腔17中,使该第一连杆12的第一端18位于所述空腔17内,所述第一连杆12的第二端19位于所述空腔17之外,所述第一连杆12的第一端18具有沿径向延伸的第一凸缘20;所述第二连杆13穿过所述第二壳体11的端面而伸入所述空腔17中,使该第二连杆13的第一端21位于所述空腔17内,所述第二连杆13的第二端22位于所述空腔17之外,所述第二连杆13的第一端21具有沿径向延伸的第二凸缘23;所述第一弹簧14设置在所述第一凸缘20与所述第一壳体10的内端面之间,所述第二弹簧15设置在所述第二凸缘23与所述第二壳体11的内端面之间;所述弹性阻尼件16设置在所述第一凸缘20和第二凸缘23之间,并受所述第一弹簧14和第二弹簧15的弹簧力而被所述第一凸缘20和第二凸缘23压紧。
根据该实施方式,第一连杆12通过第一壳体10伸入由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11组成的外壳的空腔17中,第二连杆13通过第二壳体11伸入所述空腔17中。在第一连杆12的第一凸缘20和第一壳体10的内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14,在第二连杆13的第二凸缘23和第二壳体11的内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15,由于第一弹簧14和第二弹簧15沿该缓冲器的轴向设置,因而所述第一弹簧14和第二弹簧15主要用于吸收和缓冲轴向方向的震动。
另外,在第一连杆12的第一凸缘20和第二连杆13的第二凸缘23之间设置有弹性阻尼件16,而且该弹性阻尼件16受所述第一弹簧14和第二弹簧15的弹簧力而压紧于第一凸缘20和第二凸缘23之间,换句话说,该弹性阻尼件16承受有预紧力。这样,当沿该缓冲器的径向方向产生冲击或震动时,在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之间产生瞬时的相对运动,所述冲击或震动越大,则该相对运动的瞬时加速度也越大。
而在本发明所提供的缓冲器中,由于在第一连杆12的第一凸缘20和第二连杆13的第二凸缘23之间设置有受压紧的弹性阻尼件16,当第一连杆12相对于第二连杆13瞬时运动时,被压紧的弹性阻尼件16根据该相对运动也在摩擦力所产生的摩擦力矩的作用下进行滚动,从而通过该弹性阻尼件16对所述第一凸缘20和第二凸缘23的摩擦力的阻尼作用,实现对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之间的震动或冲击的缓冲作用。
因而,如3中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缓冲器既能通过第一弹簧14和第二弹簧15实现轴向方向的缓冲作用,也能通过设置在第一连杆12的第一凸缘20和第二连杆13的第二凸缘23之间的弹性阻尼件16,实现径向方向的缓冲作用。克服了传统的缓冲器只能在轴向方向上发挥缓冲作用的缺陷。
第一连杆12穿过第一壳体10的端面而进入空腔17中,第二连杆13穿过第二壳体11的端面而进入空腔17中,因而,第一壳体IO和第二壳体11必然具有允许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穿过的结构,如较大的开口或通孔等。
为了便于使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进入空腔17中,优选地,在第一壳体IO和第二壳体11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24和第二通孔25。
根据本发明的缓冲器中,缓冲作用是通过弹性阻尼件16对第一凸缘20和第二凸缘23作用的摩擦力而实现的,而摩擦力的产生的条件是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之间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或者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之间具有相对运动。因此,为了满足产生摩擦力的该条件,在优选情况下,所述第一通孔24与第一连杆12之间具有间隙和/或第二通孔25与第二连杆13之间具有间隙。
由于该间隙的存在,当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之间产生沿径向的相对运动时,第一连杆12和/或第二连杆13具有相对较大的移动范围,从而可以有利于弹性阻尼件16通过摩擦力发挥阻尼减震的作用。
当所述缓冲器工作时,如果有径向冲击产生,则第一连杆12与第一通
9孔24的孔壁之间会可能直接接触,同样地,第二连杆13与第二通孔25的 孔壁之间也可能会直接接触,则该直接接触有可能成为产生震动的震动源, 因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优选情况下,在第一通孔24的孔壁上 和第二通孔25的孔壁上还设置有弹性衬垫26,该弹性衬垫26位于第一连杆 12和第一通孔24的孔壁之间,并位于第二连杆13和第二通孔25的孔壁之 间,从而防止由于所述连杆和所述通孔的直接接触(或撞击)而产生震动, 成为新的震动源。
同样地道理,当发生较大的径向冲击时,位于空腔17内的第--连杆12 的第一端18和第二连杆13的第一端21由于具有径向尺寸相对较大的凸缘, 则也有可能与所述壳体的内壁接触,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在优选情况 下,在所述空腔17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弹性材料衬垫层27。
根据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11的不同结构,该弹性材料衬垫层27与 上述弹性衬垫26可以形成为一体或分别设置,例如在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 中,弹性材料衬垫层27与第二通孔25中的弹性衬垫形成为一体,而没有与 第一通孔24的弹性衬垫形成为一体。
所述弹性衬垫26或弹性材料衬垫层27的材料可以为具有弹性减震功能 的任意材料,如发泡橡胶。
如图3所示,在该实施方式的缓冲器完成安装后,第一连杆12的第二 端19固定连接于第一部件100,第二连杆13的第二端22固定连接于第二部 件200,用于在第一部件100和第二部件200之间实现震动缓冲的作用。
当出现较大的径向冲击时,例如,此时第一部件100和第二部件200的 移动方向不同,分别与第一部件100和第二部件200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杆12 和第二连杆13也向不同的方向移动,则在第一凸缘20和第二凸缘23之间 产生相对运动,然后,通过弹性阻尼件16作用于第一凸缘20和第二凸缘23 上的摩擦力实现缓冲减震的功能。
10因而,该弹性阻尼件16可以为通过摩擦产生相对较大摩擦阻尼的任意 部件,可以为任意形状,如近似球体的形状、棒状等,还可以是密封有细小 颗粒的袋装体等。
由于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的移动方向在径向上可以为360度,即 所述连杆可以在径向上朝任意方向偏移,因而,在优选情况下,所述弹性阻 尼件16为球体或椭球体。
当弹性阻尼件16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运动时,如果弹性阻尼件16自身能 发生相对较大的形变,则能更好地发挥缓冲减震的作用,因而,在优选情况 下,所述弹性阻尼件16由弹性模量较小的材料制成,如发泡橡胶。或者对 于材料确定的球形或椭球形弹性阻尼件16来说,在弹性阻尼件16中形成中 空部分,或者加工贯穿该弹性阻尼件16的中心通孔28。通过允许弹性阻尼 件16易于发生弹性形变,从而可以获得更好的阻尼缓冲的效果。
在弹性阻尼件16为球形或椭球形的情况下,为了与该弹性阻尼件16的 形状相互配合,所述第一凸缘20和第二凸缘23的端面也形成为内凹的球面 或椭球面29。如图4所示,以第二连杆13为例进行描述。第二连杆13的第 二凸缘23的端面形成为内凹的球面29,当弹性阻尼件16装配好后,该弹性 阻尼件16的一部分与第一连杆12的内凹的球面直接接触,另一部分与第二 连杆13的内凹的球面直接接触,这样,当弹性阻尼件16在由上述两个相对 的内凹球面形成的空间中运动时,该弹性阻尼件16与所述两个内凹球面的 接触点处的作用力可以相对于轴向方向倾斜,也就是说,该接触压力具有沿 径向方向的分力,从而直接通过弹性阻尼件16自身的弹力对第一连杆12和 第二连杆13之间的冲击力进行阻抗,实现沿径向方向的阻尼缓冲作用。
因而,在该情况下,通过球形或椭球形的弹性阻尼件16与内凹的球面 之间的配合关系,不但可以通过摩擦力以及自身的形变对第一连杆12和第 二连杆13之间的冲击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还通过弹力沿径向方向的分力直接产生缓冲减震的作用。因而具有更好的缓冲减震的效果。
在优选情况下,所述第一凸缘20和第二凸缘23端面形成为内凹的球面。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第一凸缘20和第二凸缘23之中的一个的端面 可以形成为内凹的球面或椭球面,也可以同时都形成为内凹的球面或椭球 面,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合进行设计选择。所述内凹的球面还可以进行二 次处理,如磨砂,从而增大该内凹球面的摩擦系数。
为了更好地与球形或椭球形的弹性阻尼件16配合,所述第一凸缘20和 第二凸缘23的端面上所形成的内凹的球面或椭球面中,在与所述弹性阻尼 件16接触的位置,所述内凹的球面或椭球面的曲率半径大于弹性阻尼件16 的曲率半径。
内凹的球面或椭球面的曲率半径越大,则第一凸缘20和第二凸缘23的 端面越趋于平面,弹性阻尼件16的移动范围越大;内凹的球面或椭球面的 曲率半径越小,则所述内凹的球面或椭球面下凹程度越大,最小与该位置上 弹性阻尼件16的曲率半径相等,则弹性阻尼件16的移动范围受限而变小。 因而,可以通过调整弹性阻尼件16与所述内凹的球面或椭球面之间的配合 关系,对该弹性阻尼件16的运动范围进行调整。这可以根据应用场合的需 要,通过设计计算,在加工所述内凹曲面的时候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缓冲器如图5所示。
该实施方式的缓冲器包括一种缓冲器,该缓冲器包括底座30、壳体31、 支杆32、第一弹簧33、连杆34、第二弹簧35和弹性阻尼体36,其中,所 述底座30和壳体31配合,以在内部形成空腔37;所述支杆32位于所述空 腔37内,该支杆32的一端38装配于所述底座内端面的安装座39中,该支 杆32的另一端40向所述壳体31延伸且具有沿径向延伸的第一凸缘41;所 述连杆34穿过所述壳体31的端面而伸入所述空腔37中,使该连杆34的第 一端42位于所述空腔内,所述连杆34的第二端43位于所述空腔之外,所
12述第一端42具有沿径向延伸的第二凸缘44;所述第一弹簧33设置在所述第 一凸缘41与所述底座30的内端面之间,所述第二弹簧35设置在所述第二 凸缘44与所述壳体31的内端面之间;所述弹性阻尼件36设置在所述第一 凸缘41和第二凸缘44之间,并受所述第一弹簧33和第二弹簧35的弹簧力 而被所述第一凸缘41和第二凸缘44压紧。
图5中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缓冲器与图3中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缓冲器的不 同之处在于,在图5所示的缓冲器中,仅有一个连杆34伸出于该缓冲器的 空腔37之外,而在图3所示的缓冲器中,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都伸 出于缓冲器的空腔17之外。
如图5所示,支杆32完全位于空腔37内部,该支杆32的一端38装配 于底座30内端面的安装座39中,另一端40在空腔37内朝向壳体31延伸; 连杆34穿过壳体31的端面伸出于空腔37之外,该连杆34的第一端42位 于空腔37内,而第二端43位于空腔37外。支杆32的另一端40具有第一 凸缘41,在第一凸缘41和底座30的内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33;连杆 34的第一端42具有第二凸缘44,在第二凸缘44和壳体31的内端面之间设 置有第二弹簧35。这样,该缓冲器通过第一弹簧33和第二弹簧35能实现缓 冲减震的功能。
另夕卜,在第一凸缘41和第二凸缘44之间设置有弹性阻尼件36。该弹性 阻尼件36受所述第一弹簧33和第二弹簧35的弹簧力而压紧于第一凸缘41 和第二凸缘44之间。当该缓冲器在径向方向上受到冲击而产生震动时,支 杆32和连杆34之间具有瞬时的相对运动,从而也使夹在第一凸缘41和第 二凸缘44之间的弹性阻尼件36也随之运动,从而通过该弹性阻尼件36对 第一凸缘41和第二凸缘44的摩擦力,阻抗支杆32相对于连杆34的冲击, 实现阻尼的效果。
支杆32可以通过端部38固定装配于安装座39中,还可以活动地安装在安装座39中,允许该支杆32沿轴向有较小的移动范围,从而便于第一弹 簧33发挥作用。优选地,还允许支杆32在安装座39中具有偏离轴线的偏 移运动,以使第一凸缘41和第二凸缘44之间有沿轴向的相对运动,以便于 在弹性阻尼件36上产生相对较大的摩擦力,沿径向方向发挥缓冲的作用。 安装座39中还可以设置有缓冲材料层,从而进一步发挥减震缓冲的作用。
在优选情况下,所述支杆32与连杆34具有较高的同轴度(而在工作状 态中,支杆32与连杆34会在力的作用下相互偏移),从而便于设计安装。 自然,在图3所示的缓冲器中,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也优选地为同轴 设置。
而且,上述两种实施方式的缓冲器的安装方法也不同。如图3所示,该 实施方式的缓冲器分别通过第一连杆12的第二端19和第二连杆13的第二 端22与第一部件100和第二部件200固定连接(如通过螺纹配合、焊接、 铆接等),从而在第一部件100和第二部件200之间发挥缓冲减震的作用。 而图5中,该实施方式的缓冲器的底座30直接固定于基底400上,连杆34 的第二端43固定于第三部件500,以防止震动在基底400与第三部件500 之间的传递。虽然这两种实施方式的缓冲器的安装方式有所不同,但都能够 在轴向上实现缓冲作用的基础上,也能实现径向方向上的缓冲作用。
与图3中所示的实施方式类似,图5中所示的缓冲器的弹性阻尼件36 可以具有多种实施方式,如橡胶制成的弹性摩擦棒、橡胶球等,为了提高该 弹性阻尼件36的可变形程度,该弹性阻尼件36中可形成有中空部分或具有 贯通的中心通孔;而且如果弹性阻尼件36为球形或椭球形,则第--凸缘41 和第二凸缘44的端面也可形成为球面或椭球面。由于这些特征与图3中所 示的实施方式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描述可知,根据本发明的缓冲器既能在轴向方向上发挥缓冲减 震的作用,也能在径向方向上起到缓冲的作用。
权利要求
1. 一种缓冲器,该缓冲器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11)、第一连杆(12)、第一弹簧(14)、第二连杆(13)、第二弹簧(15)和弹性阻尼件(16),其中,所述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11)配合连接,以在内部形成空腔(17);所述第一连杆(12)穿过所述第一壳体(10)的端面而伸入所述空腔(17)中,使该第一连杆(12)的第一端(18)位于所述空腔(17)内,所述第一连杆(12)的第二端(19)位于所述空腔(17)之外,所述第一连杆(10)的第一端(18)具有沿径向延伸的第一凸缘(20);所述第二连杆(13)穿过所述第二壳体(11)的端面而伸入所述空腔(17)中,使该第二连杆(13)的第一端(21)位于所述空腔(17)内,所述第二连杆(13)的第二端(22)位于所述空腔(17)之外,所述第二连杆(13)的第一端(21)具有沿径向延伸的第二凸缘(23);所述第一弹簧(14)设置在所述第一凸缘(20)与所述第一壳体(10)的内端面之间,所述第二弹簧(15)设置在所述第二凸缘(23)与所述第二壳体(11)的内端面之间;所述弹性阻尼件(16)设置在所述第一凸缘(20)和第二凸缘(23)之间,并受所述第一弹簧(14)和第二弹簧(15)的弹簧力而被所述第一凸缘(20)和第二凸缘(23)预紧。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中,所述第一壳体(10)和第二 壳体(11)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24)和第二通孔(25),所述第 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分别通过所述第一通孔(24)和第二通孔(25), 所述第一通孔(24)和第二通孔(25)的孔壁上设置有弹性衬垫(26),该 弹性衬垫位于所述第一连杆(12)与第一通孔(24)之间,以及第二连杆(13) 和第二通孔(25)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中,所述空腔(17)的内侧面上 设置有弹性材料衬垫层(27)。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中,所述弹性阻尼体(16)为球 形或椭球形。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缓冲器,其中,所述弹性阻尼体(16)具有 中空部分,或该弹性阻尼体(16)具有中心孔(28)。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缓冲器,其中,所述第一凸缘(20)和第二 凸缘(23)的端面为内凹球面或椭球面(29),且在该端面上与所述弹性阻 尼体(16)接触的位置,所述端面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弹性阻尼体(16)的 曲率半径。
7. —种缓冲器,该缓冲器包括底座(30)、壳体(31)、支杆(32)、第 一弹簧(33)、连杆(34)、第二弹簧(35)和弹性阻尼体(36),其中所述底座(30)和壳体(31)配合连接,以在内部形成空腔(37);所述支杆(32)位于所述空腔(37)内,该支杆(32)的一端(38)装 配于所述底座内端面的安装座(39)中,该支杆(32)的另一端(40)向所 述壳体(31)延伸且具有沿径向延伸的第一凸缘(41);所述连杆(34)穿过所述壳体(31)的端面而伸入所述空腔(37)中, 使该连杆(34)的第一端(42)位于所述空腔内,所述连杆(34)的第二端(43) 位于所述空腔之外,所述第一端(42)具有沿径向延伸的第二凸缘(44);所述第一弹簧(33)设置在所述第一凸缘(41)与所述底座(30)的内 端面之间,所述第二弹簧(35)设置在所述第二凸缘(44)与所述壳体(31) 的内端面之间;所述弹性阻尼件(36)设置在所述第一凸缘(41)和第二凸缘(44)之间,并受所述第一弹簧(33)和第二弹簧(35)的弹簧力而被所述第一凸缘 (41)和第二凸缘(44)预紧。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缓冲器,其中,所述弹性阻尼体(36)为球 形或椭球形。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缓冲器,其中,所述弹性阻尼体(36)具有 中空部分,或该弹性阻尼体(36)具有中心孔。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缓冲器,其中,所述第一凸缘(41)和第二 凸缘(44)的端面为内凹球面或椭球面,且在该端面上与所述弹性阻尼体接 触的位置,所述端面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弹性阻尼体(36)的曲率半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缓冲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连杆、第一弹簧、第二连杆、第二弹簧和弹性阻尼件,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配合并形成空腔;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位于空腔内,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位于空腔之外,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具有第一凸缘;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位于空腔内,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位于空腔之外,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具有第二凸缘;第一弹簧设置在第一凸缘与第一壳体的内端面之间,第二弹簧设置在第二凸缘与第二壳体的内端面之间;弹性阻尼件设置在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并受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弹簧力而被所述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压紧。轴向的震动通过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得以缓冲;径向的震动通过弹性阻尼件而得以缓冲。
文档编号F16F15/04GK101469757SQ20071030137
公开日2009年7月1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5日
发明者伟 郭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