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动间隙自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32069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制动间隙自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工程领域,是一种用于气压驱动凸轮鼓式汽车制动器的制动间隙
自调装置。
背景技术
气压驱动凸轮鼓式汽车制动器工作时是用制动气室将压縮空气的压力转换为机
械力,通过推杆将力传递到与制动凸轮轴连接的凸轮轴摆臂上,使制动凸轮轴及制动凸轮
轴上的制动凸轮摆动,制动凸轮给制动蹄施加一个促动力,制动器便产生制动力矩。 在使用过程中,制动鼓与制动蹄上的制动衬片之间的磨损将使制动间隙增大,影
响制动可靠性。为了保证行车安全,汽车制动器需要设置制动间隙调整装置。 目前普遍使用的用于气压驱动凸轮鼓式汽车制动器的制动间隙自调装置是在与
制动凸轮轴连接的摆臂内腔中设置蜗轮蜗杆、齿轮齿条、单向离合器等机构来实现制动间
隙的自动调节。这种安装有制动间隙调整装置的摆臂叫做调整臂。如我国发明CN101173701
提供的间隙自调装置,也是设置在调整臂中,由被动螺旋齿轮,齿形单向超越离合器,蜗杆,
蜗轮,主旋齿轮等组成。这种制动间隙自调装置结构复杂,制造成本也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气压驱动凸轮鼓式汽车制动器的制动间隙自调装置。该装置 设置在制动气室与凸轮轴摆臂之间。它实质上是一个可变长度的推杆,既将制动气室的力 传递到摆杆,又通过自身长度的改变来使制动凸轮有不同的初始位置,实现制动间隙的自 动调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是通过采用棘齿机构和螺纹机构来实现制动间隙的自动 调整,而不采用涡轮蜗杆、齿轮齿条、单向离合器等较复杂的机构,因此结构简单,制造成本 低,安装、维修方便,可靠性更好。此外,本装置对制动间隙的判定包括了气室推杆与凸轮轴 摆臂的连接间隙,消除了该处连接间隙的影响,使制动系统反应时间更短。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制动凸轮轴;2凸轮轴摆臂;3销钉;4开口销;5螺母推杆;6棘齿螺杆; 7棘爪;8弹簧;9弹簧盖;10壳体;11螺钉;12制动气室;13垫圈;14连接螺钉;15气室推 杆;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所示本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装置包括壳体10,棘齿螺杆6,棘爪7,螺母 推杆5等主要零件。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用螺钉11与制动气室12固定相连。
3
在本实施例中,棘齿螺杆6左段有外螺纹,与螺母推杆5的内螺纹连接。棘齿螺杆 6右端通过连接螺钉14与气室推杆15相连,并可相对转动。 如图l,棘齿螺杆6右段为有较小螺旋角的螺旋状梯形断面棘齿,棘齿顶面与壳体 10内壁间隙配合。 如图1,方形的棘爪7在壳体上的方形孔内,可移动但不能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螺母推杆5左段与凸轮轴摆臂2的小端通过销钉3相连凸轮轴摆
臂2的小端为长孔,可避免运动干涉。螺母推杆5不能绕其轴线转动。 本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制动时,制动气室推杆15推动棘齿螺杆6向左移动,棘齿螺杆6带动螺母推杆5 向左移动,从而推动凸轮轴摆臂2及凸轮轴1摆动,实旋制动。 当制动间隙在正常范围内时,棘齿螺杆6移动的距离小于棘齿齿距,与棘爪7上的 棘齿不发生跳齿。解除制动时,在制动器回位弹簧和制动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棘齿螺杆6 和螺母推杆5向右回位,棘齿螺杆6不发生转动,螺母推杆5左端到气室的距离未改变。制 动回位后凸轮轴相对于制动前偏转角度未发生改变,制动间隙不改变。
若制动间隙而超过所设定的制动间隙值,制动时,制气室推杆15推动棘齿螺杆6 向左移动距离大于棘齿齿距,跳过棘爪7的一个棘齿,摆臂5产生较大的摆动量后,才会实 现制动。在解除制动时,由于棘齿螺杆6的大螺旋角棘齿在棘爪7的作用下,只能边旋转边 向右退回。棘齿螺杆6退回时的旋转,使螺母推杆5相对棘齿螺杆6向左移动,螺母推杆5 与气室的距离相 应增大。在解除制动后,凸轮轴摆臂2及凸轮轴1也就相对于制动前转过了一个 角度,相应地减小了制动间隙。 另外,拆下销钉3,旋转螺母推杆5,改变螺母推杆5左端与气室的距离,再装上销 钉3,使凸轮轴1相对转过一个角度,可实现手动调整制动间隙。
权利要求
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装置,它包括壳体,棘齿螺杆,棘爪,螺母推杆。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制动间隙自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车制动间隙自 调装置设置在制动气室与凸轮轴摆臂(1)之间,同时起着传递制动作用力和自动调整制动 间隙的作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制动间隙自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棘齿螺杆的外圆柱 面上左段为外螺纹,右段为大螺旋角的螺旋状梯形断面棘齿。
全文摘要
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调装置。适用于气压凸轮鼓式制动器,包括壳体,棘爪螺杆,棘爪,螺母推杆。该装置通过采用棘齿机构和螺纹机构来实现制动间隙的自动调整。当制动间隙较大时,该装置可自动改变制动气室与制动凸轮轴摆动臂小端的距离,而使制动凸轮轴处于不同的初始位置,实现制动间隙的调整。
文档编号F16D65/38GK101749345SQ20101010315
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1日
发明者刘生刚, 夏小均, 罗虹, 陈黎 申请人:重庆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