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64512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轴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部件,尤其涉及一种轴承。
背景技术
轴承的拆卸一般根据轴承的结构、尺寸大小和轴承部件的配合性质而定。轴承的拆卸方法主要有(1)敲击法。敲击力一般加在轴承内圈,此法简单易行,不需要专用工具, 但容易损伤轴承,当轴承位于轴的末端时,用小于轴承内径的铜棒或其它软金属材料抵住轴端,轴承下部加垫块,用手锤轻轻敲击,即可拆下。( 拉出法。采用专用拉具,拆卸时,只要旋转手柄,轴承就会被慢慢拉出来。拆卸轴承外圈时,拉具两脚弯角应向外张开;拆卸轴承内圈时,拉具两脚应向内,卡于轴承内圈端面上。( 推压法。用压力机推压轴承,工作平稳可靠,不损伤机器和轴承。压力机有手动推压,机械式或液压式压力机推压。(4)热拆法。用于拆卸紧配合的轴承。先将加热至100°C左右的机油用油壶浇注在待拆的轴承上,待轴承圈受热膨胀后,即可用拉具将轴承拉出。上述方法在轴承的拆卸过程中费时费力,同时容易损伤轴承。有时还需要增大轴承的尺寸、增加轴承的重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轴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轴承拆卸时费时费力、需增大轴承的尺寸、增加轴承的重量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轴承,轴承上具有拔卸部。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轴承包括外环和内环,拔卸部设置在内环上。进一步地,拔卸部包括环形凸出部,从内环的至少一端沿轴向延伸;拔卸槽,设置在环形凸出部上。进一步地,拔卸槽为设置在环形凸出部上的环形凹槽。进一步地,环形凹槽的开口朝向外环方向。进一步地,轴承为滚动轴承。本实用新型的轴承具有拔卸部,通过工具与拔卸部的配合可以快速的进行轴承的拆卸,同时在拆卸过程中不会对轴承或其他零件造成损伤。并且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等优
点ο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轴承的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轴承的优选实施例,本实施例的轴承为滚动轴承,该轴承上具有拔卸部1。通过工具与拔卸部1的配合可以快速的进行轴承的拆卸,同时在拆卸过程中不会对轴承或其他零件造成损伤。并且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等优点。如图1所示,优选地,本实施例的轴承包括外环2和内环3,拔卸部1设置在内环3 上。在轴承拆卸的过程中,利用工具拉钩钩住轴承的内环3,将轴承拔出。通常轴承内环和轴的配合是过盈配合,拔卸部1设置在内环3上,拆卸轴承时不会损伤轴承。拔卸部1的具体实施方式
有多种,与工具的结构也有一定关系。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拔卸部1包括环形凸出部11,从内环3的至少一端沿轴向延伸;拔卸槽12, 设置在环形凸出部11上,此结构简单,且容易加工。优选地,如图1所示,拔卸槽12为设置在环形凸出部11上的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的开口朝向外环2方向。使用工具进行轴承拆卸时,要使工具的丝杆对准轴的中心孔,同时需要注意避免偏斜,还应注意拉钩与轴承的受力情况。开口方向朝向外环2的环形凹槽结构有利于与工具的配合,有助于避免偏斜,从而对轴承造成损坏。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轴承尤其适用于直升机传动系统,通过在轴承上设置拔卸部,从而简化了拆卸结构设计,使结构更紧凑,并有效的减轻了结构重量。本实用新型的轴承经过了实验验证,很方便的进行轴承的拆卸,大大减少了轴承拆卸的时间,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上具有拔卸部(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环(2)和内环(3),所述拔卸部⑴ 设置在所述内环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拔卸部(1)包括环形凸出部(11), 从所述内环⑶的至少一端沿轴向延伸;拔卸槽(12),设置在所述环形凸出部(1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拔卸槽(12)为设置在所述环形凸出部(11)上的环形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的开口朝向所述外环(2)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为滚动轴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轴承,该轴承上具有拔卸部(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与工具的配合很容易进行拆卸。
文档编号F16C33/58GK202040213SQ20112009690
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日
发明者尹美, 段铖, 蒋静, 赵艳云, 邱军鹏 申请人: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