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检修密封系统的双密封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83251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检修密封系统的双密封蝶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密封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带检修密封系统的双密封蝶阀。
背景技术
在现有中小型水电站的建设中,多米用一管双机或一管多机布置方案即利用一条压力隧洞或大直径的总进水管,将上游贮水引入到发电厂房前,再分为两根个或多根引水支管,并在每个引水支管上安装一台进水蝶阀。每一进水蝶阀的下游侧安装一套水轮发电机组。当水轮机发电时,进水蝶阀开启,上游压力水经蝶阀进入水轮机,推动水轮机发电。然而,当需要对某一引水支管上的进水蝶阀进行密封检修时,必须放空该总进水管内的压力水,停用该总进水管下所有引水支管上的发电机组,才能对该进水蝶阀进行检修,造成压力水的浪费和其他引水支管上的发电机组受牵连被迫停机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检修密封系统的双密封蝶阀,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造成压力水的浪费和其他引水支管上的发电机组受牵连被迫停机的损失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带检修密封系统的双密封蝶阀,包括密封蝶阀及进水控制装置,密封蝶阀包括阀体、位置调整装置及转动地安装在阀体内的蝶板,蝶板包括间隔并排设置的检修密封板和主密封板;主密封板可操作地闭合或者打开阀体;阀体还包括主密封阀座及可以沿着主密封阀座的内壁滑动的检修密封阀座;主密封阀座的内壁设有一腔体检修密封阀座安装在主密封阀座内,且把腔体密闭起来,并将腔体分隔形成一个第一腔和一个第二腔;第一腔设有一个第一进水口和一个第一出水口 ;第二腔设有一个第二进水口和一个第二出水口 ;进水控制装置设有一个与第一进水口连接的第一引水管,第一引水管可控制地向第一腔内充水;进水控制装置还设有一个与第二进水口连接的第二引水管,第二引水管可控制地向第二腔内充水;其中,第一腔和第二腔内的水压产生的压力差推动检修密封阀座靠近或远离检修密封板;位置调整装置包括一端固定在检修密封阀座上的螺纹拉杆、固定在螺纹拉杆上的限位套及与螺纹拉杆的外螺纹可转动地连接的螺母,螺母的侧端与限位套相互顶抵。进一步地,限位套可拆卸的固定在螺纹拉杆上;其中,限位套可选择地位于螺母的面向检修密封阀座的第一侧端,或者位于螺母背向检修密封阀座的第二侧端。进一步地,第一及第二引水管之间连接设有一个联通阀;第一及第二引水管上分别设有使第一及第二引水管打开或者关闭的手动阀。进一步地,带检修密封系统的双密封蝶阀还包括一个水箱或者一个上游管道;第一及第二引水管的进口端与水箱或者上游管道连接;在第一及第二引水管的进口端处还设有一个手动增压泵。进一步地,第一出水口连接有第一放水阀;第二出水口连接有第二放水阀;主密封阀座设有一通孔,通孔位于检修密封板和主密封板之间,且通孔连接有一个排水阀。进一步地,主密封阀座设有一个与腔体贯通的通道,蝶板可转动地安装在通道内; 检修密封阀座可滑动地安装在通道内,且检修密封阀座面向通道的周缘上设有一个检修密封圈;检修密封板的周缘上设有密封橡胶垫;检修密封圈随着检修密封阀座移动地顶抵在密封橡胶垫上、或与密封橡胶垫分离。进一步地,主密封阀座包括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固定环及连接套筒;其中,固定环固定套装在第二主体的面向第一主体的第一端;连接套筒固定套装在固定环的外周缘上, 且连接套筒向第一主体的方向延伸,并固定连接在第一主体的第一端上;腔体在通道内,且腔体由第一主体的第一端的端面、固定环的端面及其连接套筒共同包围而成;第一进水口、 第一出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均设在连接套筒上,并均贯穿连接套筒的筒壁。进一步地,检修密封阀座包括滑动地套装在通道内并密闭腔体的移动密封筒及支撑板;支撑板由移动密封筒的外周缘沿着移动密封筒的径向向外延伸而成;其中,支撑板位于腔体内,且顶抵在连接套筒的内壁面上,以将腔体分割成第一腔和第二腔。进一步地,螺纹拉杆包括固定在支撑板上的固定头部及螺纹杆部,其中,螺纹杆部固定在固定头部的一侧;螺纹杆部沿着通道的轴向方向穿过固定环后露在阀体外;螺纹杆部的露在阀体外的部位上设有刻度;限位套及螺母均安装在螺纹杆部的露在阀体外的部位上。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带检修密封系统的双密封蝶阀利用液压和机械方式联合驱动,以实现检修密封圈移动可靠、到位可见、并与检修密封板密封效果可调整的目的。此外,通过阀体的位于检修密封板和主密封板之间的通孔及连接于通孔的排水阀,以监视检修密封圈的泄漏情况,提高了检修密封圈和检修密封板之间的密封的正确度和精确度。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带检修密封系统的双密封蝶阀的示意图,该密封系统包括双密封蝶阀,不过本示意图中没有显示双密封蝶阀的阀板;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双密封蝶阀在进水时候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双密封蝶阀的截断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双密封蝶阀在检修时候的截断结构示意图;以及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带检修密封系统的双密封蝶阀的其它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请参照图I至图3,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带检修密封系统的双密封蝶阀包括安装于引水支管(未示出)的密封蝶阀I及对密封蝶阀I供水的进水控制装置2。密封蝶阀I包括阀体10、转动安装于阀体10内的蝶板20及安装于阀体10的位置调整装置30。优选地,密封蝶阀I还包括安装在阀体10外的操作机构,且该操作机构通过阀轴与蝶板20连接。此时,通过操作操作机构即可使蝶板20转动,从而使蝶板20打开或关闭,以打开或关闭密封蝶阀I。位置调整装置30包括螺纹拉杆31、限位套32及螺母33。螺纹拉杆31包括固定头部311和设有外螺纹的螺纹杆部312。螺纹杆部312由固定头部311的一侧面延伸而成。 优选地,螺纹杆部312上刻有刻度,通过螺纹杆部312上的刻度,可以确定阀体10的检修密封圈135是否已到达密封位置。限位套32和螺母33均可拆卸的安装在螺纹杆部312上, 且螺母33抵顶在限位套32上。当转动螺母33时,通过螺母33和螺纹杆部312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迫使螺纹杆部312移动。阀体10包括主密封阀座11及可移动地安装在主密封阀座11内的检修密封阀座
13。主密封阀座11的中部设有一个让水流通过的通道111,蝶板20安装在通道111内。主密封阀座11包括位于通道111的进水端的第一主体113、位于通道111的出水端的第二主体115、固定环117及连接套筒119。第一主体113的第一端和第二主体115的第一端之间留有间隙。第二主体115的内壁靠近第二端处固定凸设有工作密封圈118。第二主体115 在工作密封圈118处设有一通孔12,且该通孔12内安装设有一排水阀14。固定环117固定套装在第二主体115的面向第一主体113的第一端的外周缘上。优选地,在第二主体115 的外周缘和固定环117的内周缘之间还套设有密封圈,以防止通道111内的水流向外渗漏。 连接套筒119固定套装在固定环117的外周缘上,并且,连接套筒119远离固定环117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主体113的第一端上,以将第一主体113和第二主体115密封连接成一个整体。此时,连接套筒119、固定环117的端面及第一主体113的第一端共同围成一个与通道111相互贯通的腔体116。连接套筒119的侧壁间隔地设有贯通腔体116的第一进水口 112、第二进水口 114和分别与第一进水口 112、第二进水口 114相对的第一出水口 15及第二出水口 16。第一出水口 15及第二出水口 16分别连接有第一放水阀18和第二放水阀19。检修密封阀座13包括滑动地套装在通道111内的移动密封筒131及支撑板133。 其中,支撑板由移动密封筒131的外周缘沿着移动密封筒131的径向向外延伸而成。移动密封筒131顶抵在通道111的内周缘,并将腔体116面向通道111的开口密封起来。移动密封筒131可操作地沿着通道111的内壁滑动。优选地,在移动密封筒131的外周缘和通道111的内周缘之间设置有密封圈。移动密封筒131的内周缘凸设检修密封圈135。支撑板133伸入腔体116内,支撑板133的外周缘顶抵在连接套筒119的内壁上,且支撑板133 位于第一进水口 112和第二进水口 114之间,以将腔体116分成第一腔132和第二腔134, 且第一腔132靠近第一主体113,第二腔134靠近第二主体115。其中,第一进水口 112和第一出水口 15与第一腔132贯通;第二进水口 114和第二出水口 16与第二腔134贯通。位置调整装置30的螺纹拉杆31的固定头部311固定在支撑板133上,以使检修密封阀座13随着螺纹拉杆31 —起移动。螺纹拉杆31的螺纹杆部312沿着通道111的轴向穿过固定环117,并外露在腔体116外,限位套32及螺母33均固定在外露在腔体116外的螺纹杆部312上。限位套32可选择地位于螺母33的面面向检修密封阀座13的支撑板 133的第一侧端,或者在螺母33的背向检修密封阀座13的支撑板133的第二侧端。蝶板20包括相互连接,且沿着蝶板20的轴心方向间隔设置的检修密封板201和主密封板203。阀体10上的通孔12位于检修密封板201和主密封板203之间。主密封板 203可以操作的与阀体10的工作密封圈118相互抵接密封或者交错打开。检修密封板201 的外周缘与通道111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且检修密封板201靠近检修密封圈135。优选地,第一及主密封板201、203的周缘处分别固定设有密封橡胶垫291、292。进水控制装置2包括水箱21、第一引水管22和第二引水管23。其中,第一引水管 22的进口端连接至水箱21内,第一引水管22的出口端连接至第一进水口 112;且第一引水管22上安装有手动阀221。第二引水管23的进口端连接至水箱21内,第二引水管23的出口端连接至第二进水口 114;且第二引水管23上安装有手动阀231。通过操作手动阀221、 231可分别控制第一引水管22及第二引水管23打开进水或关闭防止进水。第一引水管22 和第二引水管23之间还连接有一个联通阀27,通过打开联通阀27使得第一引水管22和第二引水管23内的压力相等。当发电时,操作蝶板20,使主密封板203与阀体10的工作密封圈118相互交错打开。此时,密封蝶阀1开启,上游压力水进过通道111流入水轮机,推动水轮机发电。当水轮机需要检修或者需停止发电时,操作蝶板20,使主密封板203上的密封橡胶垫292与阀体 10的工作密封圈118相互顶抵密封。此时,密封蝶阀1关闭,从而密封通道111,以阻止上游压力水通过通道111流入水轮机。在上述发电、水轮机需要检修或者需停止发电的过程中,进水控制装置2 —直处于关闭装置,不向第一或者第二腔132、134内放水。请结合参照图4,当需要对密封蝶阀1本身进行密封检修,即是检修密封蝶阀1的主密封板203与阀体10的工作密封圈118之间的密封状况时,具体操作过程和方法如下第一步操作蝶板20,使密封蝶阀1关闭。将联通阀27、手动阀221和231均关闭, 以防止进水控制装置2向第一或者第二腔132、134内放水。再打开第二放水阀19,使第二腔134内的积水全部排空。第二步当第二腔134内的积水排空之后,关闭第二放水阀19。此时,打开手动阀 221,使进水控制装置2通过第一引水管22向第一腔132内输送高压水。在向第一腔132内充水的程中,由于第一腔132内和第二腔134内压力差的原因,迫使检修密封阀座13向第二腔134的方向移动。此时,检修密封阀座13的检修密封圈135随着检修密封阀座13向检修密封板201靠近。优选地,第一腔132内或第一引水管22上还安装有压力表25,以监测向第一腔 132内输送的水压状况。更优选地,还设有一个手动增压泵26,且手动增压泵26与第一引水管22和第二引水管23相连,以便于通过第一引水管22或第二引水管23增加第一腔132 或第二腔134内的压力。更优选地,在水箱21和手动增压泵26之间设有双过滤装置28,以确保进入第一腔132或第二腔134内的压力水洁净无杂质。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如果在向第一腔132内充水的程中,检修密封阀座13不发生移动时,即说明第一腔132内的水压不够,此时,打开手动增压泵26,以向第一腔132内增压,从而迫使检修密封阀座13移动。[0037]在第二步的整个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螺纹杆部312上的刻度来判断检修密封圈 135的移动距离。当观察到检修密封阀座13的检修密封圈135与检修密封板201的密封橡胶垫291快要相互抵靠时,关闭手动阀221,使第一引水管22停止向第一腔132内输送高压水。第三步通过调整位置调整装置30,从而使检修密封阀座13的检修密封圈135与检修密封板201的密封橡胶垫291抵顶密封。具体过程为先将位置调整装置30的限位套32固定在螺纹杆部312上;再将位置调整装置30的螺母33安装在螺纹杆部312上,并使螺母33位于限位套32的外侧。之后,旋拧螺母33,从而迫使螺纹杆部312向第二腔314的方向靠近。此时,检修密封阀座13 的检修密封圈135随着检修密封阀座13向检修密封板201靠近,直至检修密封圈135与检修密封板201的密封橡胶垫291抵顶密封。在此过程中,打开阀体10的排水阀14,如果阀体10的通孔12内依然有水流出,则说明检修密封阀座13的检修密封圈135与检修密封板 201的密封橡胶垫291没有密封好,需要继续旋拧螺母33。如果阀体10的通孔12内没有水流出,则说明检修密封阀座13的检修密封圈135与检修密封板201的密封橡胶垫291已经相互抵顶密封好了。此时,维修人员则可以从密封蝶阀I的人孔(未示出)内进入引水支管内,以对密封蝶阀I的主密封板203与阀体10的工作密封圈118之间的密封状况进行检修或更换主密封板203上的密封橡胶垫292等。这样,不用放空该总进水管内的压力水, 也不用同时停用该总进水管下所有引水支管上的发电机组,可以避免压力水的浪费和同时停止所有发电机组造成的损失。当检修或者更换完成之后,打开第一放水阀18,使第一腔132内的高压水排空。打开手动阀231,以向第二腔134内充入高压水,从而迫使检修密封阀座13向第一腔132的方向移动。此时,检修密封阀座13的检修密封圈135随着检修密封阀座13远离检修密封板201。最后,将螺母33拆下后再安装在限位套32的内侧,再旋拧螺母33,从而迫使螺纹杆部312向第一腔312的方向靠近,直至检修密封圈135后退到位。此时,打开连通阀27, 并关闭所有的其它阀门,即是关闭排水阀14、第一放水阀18、第二放水阀19、手动阀221和 231。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螺纹杆部312上的刻度来判断检修密封圈135是否后退到位。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带检修密封系统的双密封蝶阀可以利用液压和机械方式联合驱动,以实现检修密封圈135移动可靠、到位可见、并与检修密封板201密封效果可调整的目的。此外,通过阀体10的位于检修密封板201和主密封板203之间的通孔12及连接于通孔12的排水阀14,以监视检修密封圈13的泄漏情况,提高了检修密封圈13和检修密封板201之间的密封的正确度和精确度。请参照图5,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带检修密封系统的双密封蝶阀的进水控制装置2除了通过水箱21、第一引水管22和第二引水管23向第一腔132或第二腔134 内输送高压水之外。还可以直接从上游管道40内抽取高压水。在上游管道40和第一及第二引水管22、23的进口之间,依次设有总进水阀41、腔室进水阀43及双过滤器45。水箱21 也可通过水箱进水阀47连接于上游管道40,以便于从上游管道40内向水箱21内输送高压水。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带检修密封系统的双密封蝶阀,包括密封蝶阀及进水控制装置,所述密封蝶阀包括阀体、位置调整装置及转动地安装在所述阀体内的蝶板,所述蝶板包括间隔并排设置的检修密封板和主密封板;所述主密封板可操作地闭合或者打开所述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还包括主密封阀座及可以沿着所述主密封阀座的内壁滑动的检修密封阀座;所述主密封阀座的内壁设有一腔体所述检修密封阀座安装在所述主密封阀座内,且把所述腔体密闭起来,并将所述腔体分隔形成一个第一腔和一个第二腔;所述第一腔设有一个第一进水口和一个第一出水口 ;所述第二腔设有一个第二进水口和一个第二出水口;所述进水控制装置设有一个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接的第一引水管,所述第一引水管可控制地向所述第一腔内充水;所述进水控制装置还设有一个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接的第二引水管,所述第二引水管可控制地向所述第二腔内充水;其中,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内的水压产生的压力差推动所述检修密封阀座靠近或远离所述检修密封板;所述位置调整装置包括一端固定在所述检修密封阀座上的螺纹拉杆、固定在所述螺纹拉杆上的限位套及与所述螺纹拉杆的外螺纹可转动地连接的螺母,所述螺母的侧端与所述限位套相互顶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检修密封系统的双密封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套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螺纹拉杆上;其中,所述限位套可选择地位于所述螺母的面向所述检修密封阀座的第一侧端,或者位于所述螺母背向所述检修密封阀座的第二侧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检修密封系统的双密封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及第二引水管之间连接设有一个联通阀;所述第一及第二引水管上分别设有使所述第一及第二引水管打开或者关闭的手动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检修密封系统的双密封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检修密封系统的双密封蝶阀还包括一个水箱或者一个上游管道;所述第一及第二引水管的进口端与所述水箱或者所述上游管道连接;在所述第一及第二弓I水管的进口端处还设有一个手动增压泵。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检修密封系统的双密封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接有第一放水阀;所述第二出水口连接有第二放水阀;所述主密封阀座设有一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检修密封板和所述主密封板之间,且所述通孔连接有一个排水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检修密封系统的双密封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密封阀座设有一个与所述腔体贯通的通道,所述蝶板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通道内;所述检修密封阀座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通道内,且所述检修密封阀座面向所述通道的周缘上设有一个检修密封圈;所述检修密封板的周缘上设有密封橡胶垫;所述检修密封圈随着所述检修密封阀座移动地顶抵在所述密封橡胶垫上、或与所述密封橡胶垫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检修密封系统的双密封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密封阀座包括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固定环及连接套筒;其中,所述固定环固定套装在所述第二主体的面向所述第一主体的第一端;所述连接套筒固定套装在所述固定环的外周缘上,且所述连接套筒向所述第一主体的方向延伸,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主体的第一端上;所述腔体在所述通道内,且所述腔体由所述第一主体的第一端的端面、所述固定环的端面及其所述连接套筒共同包围而成;所述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均设在所述连接套筒上,并均贯穿所述连接套筒的筒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检修密封系统的双密封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密封阀座包括滑动地套装在所述通道内并密闭所述腔体的移动密封筒及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由所述移动密封筒的外周缘沿着所述移动密封筒的径向向外延伸而成;其中,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腔体内,且顶抵在所述连接套筒的内壁面上,以将所述腔体分割成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检修密封系统的双密封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拉杆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的固定头部及螺纹杆部,其中,所述螺纹杆部固定在所述固头部的一侧;所述螺纹杆部沿着所述通道的轴向方向穿过所述固定环后露在所述阀体外;所述螺纹杆部的露在所述阀体外的部位上设有刻度;所述限位套及所述螺母均安装在所述螺纹杆部的露在所述阀体外的部位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检修密封系统的双密封蝶阀,包括密封蝶阀、进水控制装置及位置调整装置,密封蝶阀包括检修密封板和主密封板;主密封板可操作地闭合或者打开阀体;阀体还包括主密封阀座及可以沿着主密封阀座的内壁滑动的检修密封阀座;主密封阀座的内壁设有一腔体检修密封阀座安装在主密封阀座内,且把腔体密闭起来,并将腔体分隔形成一个第一腔和一个第二腔;进水控制装置可控制地向第一腔内及第二腔内充水;其中,第一腔和第二腔内的水压差推动检修密封阀座靠近或远离检修密封板;位置调整装置包括一端固定在检修密封阀座上的螺纹拉杆、固定在螺纹拉杆上的限位套及与螺纹拉杆的外螺纹可转动地连接的螺母,螺母与限位套相互顶抵。
文档编号F16K37/00GK202349232SQ20112045822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7日
发明者唐爱华, 桂新春, 殷建国, 罗建群, 苏大明 申请人:株洲南方阀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