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支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40961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轴支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承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支承转轴的轴支承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轴支承架装置包括轴支承架,在支承架上设圆孔,在圆孔内设置衬套,转轴穿过衬套,衬套通常是耐磨材料制成,增加耐磨性,为了在衬套与转轴之间引入润滑油,提高衬套及转轴的寿命,现有的轴支承装置在支承架和衬套上设置有径向的孔,通过润滑油接头将润滑油压入与之相连的支承架内,并通过衬套上的径向孔将润滑油导入衬套与转轴之间的间隙中,从而实现润滑。但这种轴支承装置中进润滑油的径向通孔与摩擦面垂直,且衬套与转轴之间的间隙较小,进入摩擦面的润滑油的量较少,导致衬套与转轴之间的润滑效果不良。再者,轴支承装置中,对衬套的轴向限位一端是由轴支承架结构本身限位,另一端是通过挡圈实现的。由于挡圈的强度较低,受冲击力过大时会出现挡圈变形失效,导致衬套脱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轴支承装置中支承架与衬套的结构不良而导致衬套与转轴之间润滑不良的缺点而提供一种能够改善衬套与转轴之间润滑效果的轴支承装置。本发明为实现其发明目的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构造一种轴支承装置,包括支承架,支承架上设圆孔,在圆孔内设衬套,圆孔的孔壁与衬套的外侧面之间设有绕支承架圆孔中心圆周走向的管状润滑油通路,衬套的内孔孔壁上设有绕衬套中心圆周走向的衬套内油槽,支承架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向管状润滑油通路内注入润滑油的注油孔,衬套上设有至少一个连通衬套内油槽与管状润滑油通路的油孔。在本发明中,润滑油首先经过支承架上的注油孔进入到支承架与衬套之间的管状润滑油通路内,再经衬套上的油孔进入到衬套内侧的衬套内油槽内,由于支承架上的注油孔与衬套上的油孔是通过管状润滑油通路连接,因此在装配时无需将支承架上的注油孔与衬套上的油孔对齐,允许在圆周方向上错开,从而降低装配难度,润滑油进入到衬套内油槽中,由于衬套内油槽与转轴的接触面积较大,润滑油更容易进入到转轴与衬套之间的间隙中,从而可以提高润滑效果。在本发明中进一步地改进,管状润滑油通路由设置在衬套外侧面的衬套外油槽与支承架圆孔孔壁配合构成或者由设置在支承架圆孔孔壁上的支承架内油槽与衬套外侧面配合构成。或者管状润滑油通路由设置在衬套外侧面的衬套外油槽和设置在支承架圆孔孔壁上的支承架内油槽构成,衬套外油槽的槽口与支承架内油槽的槽口相向对齐而构成管状润滑油通路,通过这种结构可以增加管状润滑油通路的横截面积,以增加注入的润滑油的量,提高润滑效果。在本发明中进一步地改进,衬套内油槽的圆弧中心偏离于衬套的内孔中心,衬套内油槽的槽底面与衬套内孔孔壁相切或相交。衬套内油槽的深度不等且为渐变深度,在得到相同的润滑效果情况下,为加工衬套内油槽所切除的材料较少,从而可提高衬套的强度及使用寿命,衬套上的油孔设置在衬套内油槽深度相对较深的位置处。其中衬套内油槽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弧形。在本发明中进一步地改进,支承架上圆孔一端的孔壁上设有衬套限位凸台,在圆孔的另外一端设置环形压盖,环形压盖通过螺栓与支承架固定连接,使用螺栓固定环形压盖,其抵抗轴向冲击力的能力得到提高,降低其变形失效而导致衬套脱落的可能性。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在衬套的内外侧均设置油槽,可以降低装配难度,同时提高润滑油注入通路与转轴的接触面积,使得润滑油更容易进入到衬套与转轴的间隙中,从而提高润滑效果。


图1是装载机驱动桥前摆动轴支承装置结构示意 图2是图1剖面位置处的局部放大 图3是轴支承架的剖面视 图4是衬套的立体视 图5是衬套的半剖视图。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
支承架1、管状润滑油通路2、支承架内油槽21、转轴3、注油孔4、衬套5、衬套外油槽51、衬套内油槽52、油孔53、环形压盖6、螺栓7。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

具体实施方案。如图1至图3所示,装载机驱动桥前摆动轴支承装置,其包括支承架I,在支承架上设圆孔,在圆孔内设衬套5,支承架I的圆孔孔壁上设有环绕圆孔中心的环形支承架内油槽21,衬套5的外侧面设有环绕衬套中心的环形衬套外油槽51,衬套外油槽51与支承架内油槽21的槽口相对,构成的管状润滑油通路2,在支承架I上设有注油孔4与该管状润滑油通路2连通,在衬套5的内孔孔壁上设有环绕衬套5的衬套内油槽52,并且在衬套上设有三个连通衬套内油槽51与位于衬套外侧的管状润滑油通路2的油孔53。衬套内油槽51的横截面为圆弧形,如图4图5所示,且衬套内油槽52的圆心偏离于衬套5的中心,衬套内油槽52的槽底在衬套内孔孔壁上某一点与衬套5的内侧面相切。且衬套上的三个油孔间隔设置在衬套内油槽深度相对较深的位置处。支承架I上圆孔一端的孔壁上设有衬套限位凸台,在圆孔的另外一端设置环形压盖6,环形压盖6通过螺栓7与支承架固定连接,使用螺栓固定环形压盖,其抵抗轴向冲击力的能力得到提高,降低其变形失效而导致衬套脱落的可能性。在本实施例中,管状润滑油通路也可以是仅由设置在衬套外侧面的衬套外油槽与支承架圆孔孔壁配合构成或仅由设置在支承架圆孔孔壁上的支承架内油槽与衬套外侧面配合构成,同时管状润滑油通路也可以是一段绕衬套外侧面的弧形通路,即并非环绕衬套的封闭环形槽。衬套内油槽的槽底在衬套内侧面上某一点与衬套的内侧面相交,即衬套内油槽也仅为一段弧形油槽,并非环绕衬套的封闭环形槽。
权利要求
1.一种轴支承装置,包括支承架,所述支承架上设圆孔,在所述圆孔内设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孔的孔壁与所述衬套的外侧面之间设有绕支承架圆孔中心圆周走向的管状润滑油通路,所述衬套的内孔孔壁上设有绕衬套中心圆周走向的衬套内油槽,所述支承架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向管状润滑油通路内注入润滑油的注油孔,所述衬套上设有至少一个连通衬套内油槽与管状润滑油通路的油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润滑油通路由设置在衬套外侧面的衬套外油槽与支承架圆孔孔壁配合构成或由设置在支承架圆孔孔壁上的支承架内油槽与衬套外侧面配合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润滑油通路由设置在衬套外侧面的衬套外油槽和设置在支承架圆孔孔壁上的支承架内油槽构成,所述衬套外油槽的槽口与所述支承架内油槽的槽口相向对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内油槽的圆弧中心偏离于所述衬套的内孔中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上的油孔设置在衬套内油槽深度相对较深的位置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内油槽的槽底面与衬套内孔孔壁相切或相交。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或6所述的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内油槽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弧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架圆孔一端的孔壁上设有衬套限位凸台,在圆孔的另外一端设置环形压盖,所述环形压盖通过螺栓与所述支承架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润滑油通路是环绕衬套的环形通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支承装置,针对现有轴支承装置中衬套与转轴之间润滑不良的缺点而提供一种轴支承装置,其包括支承架,支承架上设圆孔,在圆孔内设衬套,圆孔的孔壁与所述衬套的外侧面之间设有绕支承架圆孔中心圆周走向的管状润滑油通路,衬套的内孔孔壁上设有绕衬套中心圆周走向的衬套内油槽,支承架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向管状润滑油通路内注入润滑油的注油孔,衬套上设有至少一个连通衬套内油槽与管状润滑油通路的油孔。本发明通过在衬套的内外侧均设置油槽,可以降低装配难度,同时提高注入润滑油与转轴的接触面积,使得润滑油更容易进入到衬套与转轴的间隙中,从而提高润滑效果。
文档编号F16N1/00GK103016931SQ20121051102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3日
发明者梁兴华, 袁莎, 赵利华, 叶勤 申请人: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