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结构、卡榫及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17616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支撑结构、卡榫及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支撑结构、卡榫及支撑架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支撑结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多种高度变化的支撑结构、卡榫及支撑架。
背景技术
[0002]笔记本电脑需要进行反复的单边落摔测试,测试高度由I公分开始,而在无失效的情况下,在同一测试高度下,反复测试数十次以上。若落摔测试皆无失效发生,则可将测试高度提高I公分,然后重复进行测试,直到测试高度达到所需高度为止。[0003]目前在执行此项单边落摔测试时,需要准备多组的落摔治具,治具从I公分至数十公分不等,然后依照所需的测试高度更换不同的测试治具。多组测试治具需要较大的空间储存,而且容易遗失,造成测试工作的延宕。实用新型内容[0004]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撑结构,具有可调整高度的结构设计,可以称增加使用的方便性。另外,支撑结构可以依照使用需求叠加多个卡榫以增加支撑力。[000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撑架,具有两边对称的支撑结构,其支撑结构具有高度调整与支撑力调整等功能。[0006]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卡榫,适用上述支撑结构,其卡榫可用来插入上述支撑结构中以产生不同的高度变化。[0007]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支撑结构,包括一支撑座与一第一^Nf。支撑座具有相邻的一第一侧面与一第二侧面,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面的交接处设置有多个插槽以形成一梳状结构,该些插槽等间距设置于该支撑座的一底面与一顶面之间。第一卡榫具有第一凸台与连接第一凸台的插入部,其中第一插入部经由该支撑座的该第一侧面插入该些插槽的一第一插槽,第一卡榫的第一凸台则凸出于该支撑座的该第二侧面。[0008]其中,第一凸台的厚度大于第一插槽在该第二侧面的开口高度,使第一凸台的上表面与所插入的第一插槽的开口上缘对齐,第一凸台的下表面则与一第二插槽的开口上缘对齐,其中该第二插槽与该第一插槽相邻且位于该第一插槽下方。[000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其中第一插槽具有上下对称的结构,第一卡榫的第一插入部的结构则对应于第一插槽的结构。[001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其中该些插槽在该第一侧面形成第一开口,各该第一开口具有邻近于该第二侧面的一第一端与相对该第一端的一第二端,该第一端的高度小于该第二端的高度。[001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其中各该插槽在该第二侧面形成第二开口,各该第二开口具有一开口高度,且相邻两第二开口之间的距离等于该开口高度。[001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其中第一凸台的前缘呈三角形或圆弧形。[001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其中各该插槽的间隔高度等于第一插槽的开口高度,且该第一凸台的厚度等于第一插槽的两倍开口高度。[001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支撑结构可以在两个相邻的插槽中分别插入卡榫, 其下方的卡榫会抵靠于上方的卡榫,借此增加支撑力。[0015]本实用新型另提出一种支撑架,包括一主体、一第一支撑结构与一第二支撑结构。 第一支撑结构设置于该主体的一端,第二支撑结构的结构对应于该第一支撑结构并设置于该主体的另一端;其中,该第一支撑结构包括[0016]一第一支撑座,具有相邻的一第一侧面与一第二侧面,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面的交接处设置有多个插槽以形成一第一梳状结构,各所述插槽等间距设置于该支撑座的一底面与一顶面之间;[0017]—第一^^榫,具有一第一凸台与连接该第一凸台的一第一插入部,其中该第一插入部经由该第一支撑座的该第一侧面插入各所述插槽中的一第一插槽,该第一凸台凸出于该第一支撑座的该第二侧面;[0018]其中,该第一凸台的厚度大于该第一插槽在该第二侧面的开口高度,该第一凸台的上表面与该第一插槽的开口上缘对齐,该第一凸台的下表面与一第二插槽的开口上缘对齐,其中该第二插槽与该第一插槽相邻且位于该第一插槽下方。即上述第一支撑结构与第二支撑结构与前述支撑结构的结构相似,只是结构左右对称,可以作为支撑架使用。[001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支撑架更包括[0020]一第二卡榫,具有一第二凸台与连接所述第二凸台的一第二插入部,其中所述第二插入部经由所述第一支撑座的所述第一侧面插入所述第二插槽,所述第二凸台凸出于所述第一支撑座的所述第二侧面且所述第二凸台的上表面抵靠于所述第一凸台的下表面。[002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包括[0022]—第二支撑座,具有对应于所述第一梳状结构的一第二梳状结构;[0023]一第三卡榫,具有一第三凸台与连接所述第三凸台的一第三插入部,其中所述第三插入部经由所述第二支撑座的一第一侧面插入所述第二梳状结构,所述第三凸台凸出于所述第二支撑座的一第二侧面。[002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卡榫,其能插入一支撑座,该支撑座具有相邻的一第一侧面与一第二侧面,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面的交接处设置有多个插槽以形成一梳状结构, 各所述插槽等间距设置于该支撑座的一底面与一顶面之间,其中该插入部经由该支撑座的该第一侧面插入各所述插槽中的一第一插槽,该凸台凸出于该支撑座的该第二侧面;其中, 该凸台的厚度大于该第一插槽在该第二侧面的开口高度,该凸台的上表面与该第一插槽的开口上缘对齐,该凸台的下表面与一第二插槽的开口上缘对齐,该第二插槽与该第一插槽相邻且位于该第一插槽下方,其中该第一插槽具有上下对称的结构,该插入部的结构则对应于该第一插槽的结构。即该卡榫适用于上述支撑结构,其具有一凸台与一连接凸台的插入部。卡榫具有上下不对应的结构,可以通过翻转卡榫来产生不同的高度变化。其中,凸台的厚度大于插槽在该第二侧面的开口高度,使凸台的上表面大致与所插入的插槽的开口上缘对齐,凸台的下表面大致与下方相邻的插槽的开口上缘对齐,其中插槽具有上下对称的结构,卡榫的插入部的结构则对应于各该插槽的结构。[0025]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与支撑架具有可翻转插入的卡榫,其高度可以依照使用者的需求变化,另外上下相邻的卡榫可以相互抵靠以产生较高的支撑力。上述支5撑结构可应用于电子产品的落摔治具上,其可以依照测试需求产生多种不同的测试高度, 不仅可以降低整体治具的制作成本,同时可以增加使用的便利性。


[0026]图I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支撑结构的示意图。[0027]图2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支撑座110的第二侧面140的示意图。[0028]图3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支撑座110的第一侧面130白勺不意图ο[0029]图4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卡榫120的俯视图。[0030]图5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卡榫120的侧视图。[0031]图6绘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卡榫结构示意图。[0032]图7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支撑结构示意图。[0033]图8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插入两个卡榫的支撑结构示意图。[0034]图9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支撑架的示意图。[0035]主要元件标号说明[0036]支撑结构:100、800、910、911[0037]支撑座110[0038]插槽:111、112、118、119[0039]开口 :111a、111b、112a、112b、118b、119b[0040]间隔部113[0041]梳状结构:115、940、941[0042]卡榫120、620、820、920、930、921、931[0043]插入部121、621[0044]凸台122、622[0045]凸台的上表面122a[0046]凸台的下表面122b[0047]第一侧面130[0048]第二侧面140[0049]底面150[0050]顶面160[0051]凸台822[0052]支撑架900[0053]主体90具体实施方式
[0054]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55](第一实施例)[0056]请参照图1,图I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支撑结构的示意图。支撑结构100 包括支撑座110与至少一个卡榫120,其卡榫120可以插入支撑座110的插槽111或112中以形成支撑结构100。支撑座110的侧边边缘设置有多个插槽111、112,可供卡榫120插入。使用者可以依照所需的高度选择适合的插槽111、112插入卡榫120,借此调整卡榫120 的高度。另外,卡榫120的凸台122的结构设计提供了不同的高度变化,让使用者可以利用正向或反向插入卡榫120来产生两种不同的高度变化,也就是利用凸台122的上表面122a 向上或是下表面122b向上两种方式来产生两种不同的高度。此外,使用者可以分别在相邻的两个插槽111、112插入卡榫,其上下相邻的卡榫的凸台会重叠以增加卡榫的支撑力。[0057]接下来,进一步说明支撑座110与卡榫120的结构设计,请同时参考图I、图2与图3,图2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支撑座110的第二侧面140的示意图,图3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支撑座110的第一侧面130的示意图。支撑座110的底面150与顶面160为一平面,因此支撑座110可以底面150向下立起,或是以顶面160向下立起。支撑座110的第一侧面130与第二侧面140的交接处设置有多个插槽111、112以形成一梳状结构115,也就是说,插槽111、112是设置于支撑座110的侧面边缘上且由下而上排列于底面 150与顶面160之间。插槽111、112在第一侧面130形成开口 111a、112a,在第二侧面140 形成开口 lllb、112b。[0058]相邻插槽111、112之间具有一间隔部113,间隔部113的高度由间隔部113在第二侧面140上的高度所定义,也可以视为插槽111、112之间的间距。插槽111、112是以等间距的方式设置于支撑座110的底面150与顶面16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插槽111、 112之间的距离皆相等,也就是说,梳状结构115上的多个间隔部113在第二侧面140的高度是相等的。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插槽111、112与间隔部113的高度是由位于第二侧面140 上的开口 111b、112b与间隔部113的高度所定义。[0059]以插槽111、112为例说明,相邻两个插槽111、112之间的间隔距离由第二侧面140 的开口 11 lb、112b之间的距离界定,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插槽111、112之间的间隔距离为X, X为正整数。其余两个插槽之间的距离也是X,如开口 118b与开口 119b之间的距离。每个插槽111、112的高度相等,其由第二侧面140的开口 111b、112b所界定,在本实施例中,插槽111、112在第二侧面140所形成的开口高度为X。换言之,在第二侧面140上,相邻两开口 lllb、112b之间的距离等于各开口 lllb、112b的开口高度。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座 110的顶面160与其最邻近的插槽119之间的距离为2X,而支撑座110的底面150与其最邻近的插槽111之间的距离为X。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可以让支撑座110有两种不同的起始高度,其中第一种是以底面150向下站立,其最下方的插槽111的开口 Illb下缘的高度为 X ;第二种是将支撑座110翻转以顶面160向下站立,其最下方的插槽119的开口 119b下缘的高度为2X。在本实施例中,X例如为O. 5公分,但本实施例不受限制。[0060]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插槽(如111、112)的高度相等,且相邻插槽(如111、 112)之间的间隔也相等,而最下方的插槽111与底面150之间的距离则小于最上方的插槽 119与顶面160之间的距离。通过上述结构设计,使用者可以利用翻转支撑座110来形成更多的高度变化。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插槽高度、间隔距离与其上下面距离的设计可以依照设计需求而定,本实施例不受限于图1、2、3。举例来说,插槽111的高度可以设计为2X、插槽 119与顶面的距离160可以设计为3X或4X,本实施例并不受限。[0061]插槽111、112分别在第一侧面130与第二侧面140形成开口,如图2、图3所示。 以插槽111为例,插槽111在第一侧面130形成开口 111a,在第二侧面140形成开口 111b。开口 Illa邻近支撑座110边缘(即邻近第二侧面140) —端的开口高度较小,而另一端的开口高度较大(即Y大于X),也就是说,由第一侧面130观之,插槽111的开口 11 Ia为一外窄内宽的结构。插槽111在第二侧面140形成的开口 Illb为等高度的开口,其适于让卡榫 120由第一侧面130插入,且其凸台122a由第二侧面140向外凸出。通过此种插槽111的结构设计,卡榫120可由第一侧面130的开口 Illa插入,但无法经由第二侧面140的开口 Illb插入或脱落。插槽111的结构为上下对称的结构,其与卡榫120的结构设计相对应,因此卡榫120可以正向(凸台122的上表面122a朝上)插入或是反向(凸台122的下表面 122b朝上)插入插槽111之中。借此,增加卡榫120的高度变化。其余插槽112、118、119 的结构与插槽111相似,在此不加赘述。[0062]请同时参照图4、图5,图4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卡榫120的俯视图。图5 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卡榫120的侧视图。卡榫120具有凸台122与连接凸台122 的插入部121,其插入部121的结构与插槽111、112对应,因此可以经由支撑座110的第一侧面130插入插槽111、112。以插槽111为例,卡榫120的插入部121可以经由插槽111在第一侧面130形成的开口 Illa插入,其卡榫120的凸台122会凸出于支撑座110的第二侧面 140。[0063]在本实施例中,凸台122的前缘可呈三角形或圆弧形,如图6所示,图6绘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卡榫结构示意图。卡榫620具有凸台622与插入部621,其凸台622的前缘呈圆弧形。在本实施例中,凸台622的厚度为2X,但本实施例不受限于此。在本实施例中,凸台122、622的前缘宽度较窄以方便置放承载物,但本实施例不限制的凸台122、622的前缘结构。值得注意的是,凸台122的上表面122a与所连接的插入部121的上表·面朝上, 而凸台122的下表面122b朝下并位于插入部121的下方,形成类似槌状的结构。由于凸台 122的厚度与插入部121的厚度不同,且是非对称连接于插入部121的一端,因此通过翻转卡榫120可以产生不同的高度变化。当凸台122的下表面122b朝上时,其凸台122可以产生较高的高度。这样的结构设计不仅可以达到变化高度,也可以与位于下方的卡榫相抵靠而获得较大的支撑力。在本实施例中,凸台122的厚度会约等于插槽111的高度与间隔部 113高度的和。[0064]请同时参照图7,图7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支撑结构示意图。在图7中, 卡榫120插入支撑座110以形成支撑结构。卡榫120的凸台122的厚度大于插槽111、112 的厚度,因此翻转卡榫120插入方向可以产生不同的高度变化。在本实施例中,凸台122的厚度为2X,其上表面122a朝上,其下表面122b则位于插入部121的下方。当卡榫120是以正向方向插入插槽112中,卡榫120的凸台122的上表面122a朝上且大致与开口 112b的上缘对齐,而其下表面122b朝下且大致与插槽111的开口 Illb的上缘对齐。当卡榫120 是以反向方向插入插槽112中,卡榫120的凸台122的上表面122a朝下并与开口 112b的下缘对齐,而其下表面122b朝上并与插槽112上方相邻插槽的开口下缘对齐。[0065]请参照图8,图8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插入两个卡榫的支撑结构示意图。 支撑座110可以插入两个以上的卡榫120、820以形成具有更高支撑力的支撑结构800。如图8所示,卡榫120、820分别插入插槽112、111。卡榫820的凸台822会抵靠于卡榫120的凸台122的下方以产生更大的支撑力。依此类推,本实施例可以在相邻的插槽中插入卡榫以形成多个相互抵靠的卡榫结构,借此产生所需的支撑力。[0066]由上述可知,本实施例可以通过翻转支撑座110或翻转卡榫120两种方式来调整所需的卡榫120高度。另外,卡榫120的凸台122的厚度等于一个插槽(如插槽112)的高度加上一个间隔部(如113)的厚度,因此上下相邻的卡榫120、820可以相互抵靠以增加支撑力。[0067]〔第二实施例〕[0068]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支撑结构100可以应用在各种支撑架上以产生所需的高度与支撑力。请参照图9,图9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支撑架的示意图。支撑架900包括主体901与两个相互对称的支撑结构910、911,支撑结构910、911设置于主体901上并且位于主体901的两端。支撑结构910、911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支撑结构100的结构相似, 在此不加赘述。支撑结构910、911分别具有梳状结构940与941,并可插入对应的卡榫920 与921,使位于左右两边的卡榫920与921形成左右对称的支撑件以承载物品。另外,双边的支撑结构910、911也可以分别插入两个卡榫920与930以及卡榫921与931以提高支撑力。[0069]上述支撑结构100可以应用在笔记本电脑或电子产品的单边落摔治具上,而支撑架900可以应用在电子产品的高度落摔治具上。另外,上述支撑结构100与支撑架900更可应用在一般的支撑装置上,例如书架、置物架等。[007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具有多种高度变化可供使用者调整使用,另外其卡榫的凸台设计具有增加支撑力的效果,可以提高支撑结构的方便性与支撑性能。[007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
,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一支撑座,具有相邻的一第一侧面与一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的交接处设置有多个插槽以形成一梳状结构,各所述插槽等间距设置于所述支撑座的一底面与一顶面之间;一第一卡榫,具有一第一凸台与连接所述第一凸台的一第一插入部,其中所述第一插入部经由所述支撑座的所述第一侧面插入各所述插槽中的一第一插槽,所述第一凸台凸出于所述支撑座的所述第二侧面;其中,所述第一凸台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插槽在所述第二侧面的开口高度,所述第一凸台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插槽的开口上缘对齐,所述凸台的下表面与一第二插槽的开口上缘对齐,其中所述第二插槽与所述第一插槽相邻且位于所述第一插槽下方。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槽具有上下对称的结构,所述第一卡榫的所述第一插入部的结构则对应于所述第一插槽的结构。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插槽在所述第一侧面形成第一开口,各所述第一开口具有邻近于所述第二侧面的一第一端与相对所述第一端的一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端的高度。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插槽在所述第二侧面形成第二开口,各所述第二开口具有一开口高度,且相邻两所述第二开口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开口高度。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的前缘呈三角形或圆弧形。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插槽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插槽的高度,且所述第一凸台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一插槽的两倍高度。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更包括一第二卡榫,具有一第二凸台与连接所述第二凸台的一第二插入部,其中所述第二插入部经由所述支撑座的所述第一侧面插入所述第二插槽,所述第二凸台凸出于所述支撑座的所述第二侧面且所述第二凸台的上表面抵靠于所述第一凸台的下表面。
8.一种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一主体;一第一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一端;一第二支撑结构,其结构对应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并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另一端;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包括一第一支撑座,具有相邻的一第一侧面与一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的交接处设置有多个插槽以形成一第一梳状结构,各所述插槽等间距设置于所述支撑座的一底面与一顶面之间;一第一卡榫,具有一第一凸台与连接所述第一凸台的一第一插入部,其中所述第一插入部经由所述第一支撑座的所述第一侧面插入各所述插槽中的一第一插槽,所述第一凸台凸出于所述第一支撑座的所述第二侧面;其中,所述第一凸台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插槽在所述第二侧面的开口高度,该第一凸台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插槽的开口上缘对齐,所述第一凸台的下表面与一第二插槽的开口上缘对齐,其中所述第二插槽与所述第一插槽相邻且位于所述第一插槽下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槽具有上下对称的结构,所述第一卡榫的所述第一插入部的结构则对应于所述第一插槽的结构。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插槽在所述第一侧面形成第一开口,各所述第一开口具有邻近于所述第二侧面的一第一端与相对所述第一端的一第二端, 所述第一端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端的高度。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插槽在所述第二侧面形成第二开口,各所述第二开口具有一开口高度,且相邻两所述第二开口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开口高度。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的前缘呈三角形或圆弧形。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插槽的间隔距离等于所述第一插槽的高度,且所述第一凸台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一插槽的两倍高度。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更包括一第二卡榫,具有一第二凸台与连接所述第二凸台的一第二插入部,其中所述第二插入部经由所述第一支撑座的所述第一侧面插入所述第二插槽,所述第二凸台凸出于所述第一支撑座的所述第二侧面且所述第二凸台的上表面抵靠于所述第一凸台的下表面。
15.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包括一第二支撑座,具有对应于所述第一梳状结构的一第二梳状结构;一第三卡榫,具有一第三凸台与连接所述第三凸台的一第三插入部,其中所述第三插入部经由所述第二支撑座的一第一侧面插入所述第二梳状结构,所述第三凸台凸出于所述第二支撑座的一第二侧面。
16.—种卡榫,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榫能插入一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具有相邻的一第一侧面与一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的交接处设置有多个插槽以形成一梳状结构,各所述插槽等间距设置于所述支撑座的一底面与一顶面之间,所述卡榫包括一凸台;以及一插入部,连接所述凸台,其中所述插入部经由所述支撑座的所述第一侧面插入各所述插槽中的一第一插槽,所述凸台凸出于所述支撑座的所述第二侧面;其中,所述凸台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插槽在所述第二侧面的开口高度,所述凸台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插槽的开口上缘对齐,所述凸台的下表面与一第二插槽的开口上缘对齐, 所述第二插槽与所述第一插槽相邻且位于所述第一插槽下方,其中所述第一插槽具有上下对称的结构,所述插入部的结构则对应于所述第一插槽的结构。
专利摘要一种支撑结构、卡榫及支撑架,该支撑架包含有一主体、一第一支撑结构及一第二支撑结构,两支撑结构相对应并设置于该主体的两端,该支撑结构包括一支撑座与一卡榫,支撑座的边缘设置有多个插槽以形成一梳状结构。卡榫具有凸台与连接凸台的插入部,其中插入部经由支撑座的一第一侧面插入多个插槽其中之一,凸台则凸出于支撑座的一第二侧面。凸台的厚度大于第一插槽在第二侧面的开口高度,凸台的上表面与第一插槽的开口上缘对齐,凸台的下表面与另一插槽的开口上缘对齐,其中另一插槽与第一插槽相邻且位于第一插槽下方,使卡榫可以通过插入方向来产生两种高度的变化。另外,两个卡榫可以插入相邻的插槽之中以产生具有更大支撑力的卡榫结构。
文档编号F16M11/24GK202746884SQ20122048149
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4日
发明者林恒裕 申请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