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旋压式按键卡榫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85467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的旋压式按键卡榫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压式按键卡榫,尤其涉及一种可在按压后进 行持续转动的改进的旋压式按键卡榫结构。
背景技术
旋压式按键卡榫一般用于阀位控制装置的手动调整机构,或是瓦斯 炉、热水器的点火机构等,供按压后选择性地与一被动元件相接,接着 始能驱动该被动元件。
参见图6及图7所示,为一现有技术的阀位控制装置40,其主要包 括有一座体41、 一外盖42、 一从动齿轮43及一推杆44,座体41的一端 内凹形成有一容槽411,座体41另端则可与一管路(图中未示)连接,外 盖42盖合于座体41的容槽411上,从动齿轮43设于座体41的容槽411 内,其轴心处轴向贯穿有一螺孔,推杆44的一端环设有螺纹,并以设有 螺纹的一端贯穿座体41的容槽411以及从动齿轮43的螺孔,而与该从 动齿轮43以螺纹相啮合,推杆44的另端则可进一步与管路中的阀塞(图 中未示)相接,当该从动齿轮43转动时,会使该推杆44带动阀塞沿推杆 44的轴向直线移动,借此调整管路的阀位。
其中,驱动上述从动齿轮43进行转动的方式主要有自动电控式及手 动机械式两种。自动电控式是于座体41的容槽411内进一步设有一马达 驱动组(图中未示),利用该马达驱动组来驱动从动齿轮43转动。
而手动机械式则是在前述从动齿轮43旁侧加设一与其相互啮合的主 动齿轮50,该主动齿轮50的轴心处轴向突伸有一连接轴51;另于前述 外盖42上进一步内凹形成有一凹槽421,该凹槽421底部朝外盖42内侧 突伸有一套筒422,该套筒422是与该主动齿轮50的连接轴51轴向对应 设置,且套筒422的自由端处间隔轴向内凹设有至少一卡槽423。此外,再于该外盖42的凹槽421与套筒422之间进一步设有一旋转 组件60,该旋转组件60包含有一转轴61、 一压钮62及一弹性件63,该 转轴61穿设于外盖42的套筒422之间,其环壁面上靠近内端部处径向 突伸有至少一凸块611,该凸块611可抵顶于外盖42的套筒422的自由 端,亦可穿设于该套筒422的卡槽423间,该压钮62设于外盖42的凹 槽421中,且固接于转轴61的外端部,该弹性件63支撑于外盖42的凹 槽421的底部以及该压钮62之间。
于自然状态下,旋转组件60的转轴61与压钮62是受弹性件63的 推顶而朝外盖42的外部突伸,又借转轴61的凸块611抵顶于外盖42的 套筒422的自由端或是套筒422的卡槽423底部,以防止该旋转组件60 与该外盖42相互分离。
进一步参见图8所示,当按压旋转组件60的压钮62与转轴61,使 转轴61的凸块611脱离外盖42的套筒422的卡槽423,并使转轴61的 内端部与主动齿轮50的连接轴51相接后,接着便可通过转动压钮62及 转轴61,依序带动主动齿轮50及从动齿轮43转动,并进一步带动推杆 44轴向直线移动,借此进行阀位的调整。
而在上述现有技术的手动机械式调整阀位的方式中, 一般使用者因 为手部可转动的角度有限,因此大约每旋转该压钮62半圈就必须放开压 钮62,将手部回转至起始位置后,再重复进行旋转的步骤;
当使用者放开该压钮62时,旋转组件60的弹性件63便会推顶压钮 62及转轴61朝外盖42外部突伸,如此将容易使转轴61的凸块611再次 嵌设于外盖42的套管422的卡槽423中,因此使用者必须不断地重复按 压及旋转的动作方能驱动该推杆44移动,不但费力而且有其操作上的不 便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 述缺陷,而提供一种改进的旋压式按键卡榫结构,使用者无须不断地重 复按压及旋转的动作便能持续转动该转轴以进一步驱动另一被动元件, 有效达到省力且便于操作的目的。为了达到上述的创作目的,本实用新型所利用的技术手段包括有
一外盖,其上内凹形成有一凹槽,该凹槽底部朝外盖内侧突伸有一 中空固定套筒,该固定套筒的自由端处间隔轴向内凹设有至少一卡槽;
一旋转组件设于外盖的凹槽与固定套筒之间,其包含有一旋转套筒、 一转轴、 一第一压钮、 一第一弹性件、 一第二压钮及一第二弹性件,该 旋转套筒可轴向移动地穿设于外盖的固定套筒之中,并成型有至少一卡 槽以及至少一定位孔,该卡槽间隔轴向内凹成型于旋转套筒的内端部, 并与外盖的固定套筒的卡槽相配合且可对应设置,该定位孔间隔贯穿成 型于旋转套筒的壁面上,该转轴是可轴向移动但不可相对旋转套筒转动 地穿设于该旋转套筒中,该转轴上径向突伸有至少一凸块,并套设有至 少一定位环,该凸块可对应穿设于旋转套筒与外盖的固定套筒的卡槽之 间,该定位环可卡掣于旋转套筒的定位孔之间,该第一压钮与转轴的外 端部相互固接,该第一弹性件支撑于该旋转套筒与该第一压钮之间,该 第二弹性件支撑于旋转套筒的头部与外盖的凹槽底部之间。
前述的改进的旋压式按键卡榫结构,其中旋转套筒的头部上通孔的 断面呈非圆形,该第一压钮的形状与旋转套筒的头部的通孔相配合,而 使该第一压钮与旋转套筒无法相对转动。
前述的改进的旋压式按键卡榫结构,其中旋转组件进一步包含有一 第二压钮,该第二压钮固接于旋转套筒的头部,且其中央贯穿有一套设 第一压钮的穿孔。
前述的改进的旋压式按键卡榫结构,其中旋转套筒的筒体的外壁面 上进一步套设固定有至少一密封环,其具弹性且支撑于筒体的外壁面与 外盖的固定套筒的内壁面之间,该转轴上套设固定有至少一密封环,其 支撑于转轴的环壁面与旋转套筒的筒体的内壁面之间。
前述的改进的旋压式按键卡榫结构,其中转轴上的定位环环体的断 面直径较转轴上的密封环环体的断面直径为大。
前述的改进的旋压式按键卡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套筒的 筒体的内壁面上靠近外端部处进一步环设有一内凸环,前述第一弹性件 支撑于该旋转套筒的内凸环与该第一压钮之间。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当按压旋转组件的第一压钮与转轴时,可 使转轴的凸块会脱离旋转套筒与外盖的固定套筒的卡槽,并使其定位环 卡掣于旋转套筒的定位孔间,故该第一压钮与转轴不会受该第一弹性件 的弹性恢复力的推顶而反向移动,因此可连续转动第二压钮,借此带动 旋转套筒、第一压钮以及转轴一同相对外盖转动;
之后只要按压该第二压钮及旋转套筒,使旋转套筒的定位孔与转轴 的定位环相对脱离,接着第一压钮、转轴以及旋转套筒便会受第一弹性 件及第二弹性件的推顶朝外盖的外部移动,因此使用者无须不断地重复 按压及旋转的动作便能持续转动该转轴以进一步驱动另一被动元件,有 效达到省力且便于操作的目的。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于实施状态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于实施状态的侧视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于实施状态的侧视剖面图,显示按压第一压钮而 使转轴与主动齿轮的连接轴相接。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状态的侧视剖面图,显示按压第二压钮而使 旋转套筒的定位孔与转轴的定位环相对脱离。
图6是现有技术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7是现有技术的侧视部分元件剖面图。
图8是现有技术于实施状态的侧视部分元件的剖面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外盖 11凹槽
12固定套筒 121卡槽
20旋转组件 21旋转套筒
211筒体 212卡扣部
213卡槽 214定位孔
215内凸环 216头部217通孔218密封环
22转轴221凸块
222密封环223定位环
23第一压钮24第一弹性件
25第二压钮251穿孔
26第二弹性件31座体
311容槽32从动齿轮
33主动齿轮331连接轴
34推杆40阀位控制装置
41座体411容槽
42外盖421凹槽
422套筒423卡槽
43从动齿轮44推杆
50主动齿轮51连接轴
60旋转组件61转轴
611凸块62压钮
63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的旋压式按键卡榫结构包括有一
外盖10及一旋转组件20,其中
外盖10上内凹形成有一凹槽11,该凹槽11底部朝外盖10内侧突伸 有一中空固定套筒12,该固定套筒12的自由端处间隔轴向内凹设有至少
一卡槽121;
配合参见图3所示,旋转组件20设于外盖10的凹槽11与固定套筒 12之间,其包含有一旋转套筒21、 一转轴22、 一第一压钮23、 一第一 弹性件24、 一第二压钮25及一第二弹性件26;
该旋转套筒21具有一中空筒体211、 一头部216及一密封环218, 该筒体211可轴向移动地穿设于外盖10的固定套筒12之中而具有一内 端部及一外端部,另于该筒体211上成型有一卡扣部212、至少一卡槽213、至少一定位孔214以及一内凸环215,该卡扣部212环设位于筒体 211的内端部,并卡掣于外盖10的固定套筒12的自由端处,该卡槽213 间隔轴向内凹成型于筒体211的内端部,并与外盖10的固定套筒12的 卡槽121相配合且可对应设置,该定位孔214间隔贯穿成型于筒体211 的壁面上,该内凸环215则环设于筒体211的内壁面上靠近外端部处, 该头部216成型于筒体211的外端部上,并可抵靠于外盖10的凹槽11 的底部,该头部216中央贯穿有一与筒体211轴向相通的通孔217,该通 孔217的断面呈非圆形,该密封环218套设固定于筒体211的外壁面上, 其具弹性且支撑于筒体211的外壁面与外盖10的固定套筒12的内壁面 之间;
该转轴22可轴向移动地穿设于该旋转套筒21的筒体211中,而具 有一内端部及一外端部,该转轴22上成型有至少一凸块221,并间隔套 设固定有至少一密封环222以及至少一定位环223,该凸块221径向突伸 于转轴22的环壁面上靠近转轴22内端部处,并对应穿设于旋转套筒21 的筒体211与外盖10的固定套筒12的卡槽213、 121之间,该密封环222 与该定位环223皆具弹性且分别支撑于转轴22的环壁面与旋转套筒21 的筒体211的内壁面之间,其中,该定位环223的环体的断面直径较该 密封环222的环体的断面直径为大,是以,配合参见图4所示,当该转 轴22相对旋转套筒21轴向移动至使其凸块221离开旋转套筒21的筒体 211与外盖10的固定套筒12的卡槽213、 121时,该定位环223恰可相 对卡掣于旋转套筒21的定位孔214之间,又不同材质的定位环223可具 有不同的定位效果,当为琴钢线材质时,可立即且确实的卡掣于旋转套 筒21的定位孔214之间,而当为橡胶材质时,因橡胶需要3 5秒的时间 才会回复到原来的尺寸,故可借此特性作为安全开关;
该第一压钮23设于旋转套筒21的头部216的通孔217之间而与转 轴22的外端部相互固接,且因该第一压钮23的形状与旋转套筒21的头 部216的通孔217相配合,故可使该第一压钮23与转轴22无法与该旋 转套筒21相对转动;
该第一弹性件24支撑于该旋转套筒21的内凸环215与该第一压钮23之间;
该第二压钮25固接于旋转套筒21的头部216,其中央贯穿有一可套 设第一压钮23的穿孔251;
该第二弹性件26支撑于旋转套筒21的头部216与外盖10的凹槽11 底部之间。
进一步参见图2所示,为上述旋压式按键卡榫结构进一步组装应用 于阀位控制装置的一座体31上,该座体31的一端内凹形成有一容槽311, 并可供前述外盖10盖合于其上,座体31另端可与一管路(图中未示) 连接,另于该座体31的容槽311中设有相啮合的一从动齿轮32与一主 动齿轮33,该主动齿轮33的轴心处轴向突伸有一连接轴331,该连接轴 331与前述旋转组件20的转轴22的内端部轴向对应设置,再以一推杆 34贯穿座体31的容槽311而穿设于该从动齿轮32的轴心处,且该推杆 34与从动齿轮32之间设有相啮合的螺纹。
参见图3及图4所示,当按压旋转组件20的第一压钮23,使该第一 压钮23与转轴22相对该旋转套筒21朝外盖10内部轴向移动时,可使 转轴22的内端部与主动齿轮33的连接轴331相接,并压縮该第一弹性 件24,此时,转轴22的凸块221会脱离旋转套筒21与外盖10的固定套 筒12的卡槽213、 121,且因转轴22的定位环223卡掣于旋转套筒21的 定位孔214之间,故该第一压钮23与转轴22不会受该第一弹性件24的 弹性恢复力的推顶而反向移动,因此接着便可连续转动第二压钮25,借 此带动旋转套筒21、第一压钮23、转轴22以及主动齿轮33—同相对外 盖10转动,并通过主动齿轮33及从动齿轮32带动推杆34轴向直线移 动,以进行阀位的调整;
进一步参见图5所示,在阀位调整完成后,只要将旋转套筒21及转 轴22的位置调整至使旋转套筒21的卡槽213以及转轴22的凸块221对 应于外盖10的固定套筒12的卡槽121,再按压该第二压钮25,同时压 縮该第二弹性件26,使该第二压钮25与旋转套筒21相对外盖10的固定 套筒12与转轴22轴向移动,便可使旋转套筒21的定位孔214与转轴22 的定位环223相对脱离,接着第一压钮23、转轴22以及旋转套筒21便会受第一弹性件24及第二弹性件26的弹性恢复力的推顶朝外盖10的外 部移动,而使该转轴22与主动齿轮33的连接轴331相对脱离,并使转 轴22的凸块221再次穿设定位于旋转套筒21与外盖10的固定套筒12 的卡槽213、 121之间。
如上所述的设计,使用者无须不断地重复按压及旋转的动作便能持 续转动该转轴22以进一步驱动该主动齿轮33,可有效达到省力且便于操 作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旋压式按键卡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外盖及一旋转组件,其中外盖上内凹形成有一凹槽,该凹槽底部朝外盖内侧突伸有一中空固定套筒,该固定套筒的自由端处间隔轴向内凹设有至少一卡槽;旋转组件设于外盖的凹槽与固定套筒之间,其包含有一旋转套筒、一转轴、一第一压钮、一第一弹性件、一第二压钮及一第二弹性件;该旋转套筒具有一中空筒体及一头部,该筒体可轴向移动地穿设于外盖的固定套筒之中而具有一内端部及一外端部,另于该筒体上成型有一卡扣部、至少一卡槽以及至少一定位孔,该卡扣部环设位于筒体的内端部,并卡掣于外盖的固定套筒的自由端处,该卡槽间隔轴向内凹成型于筒体的内端部,并与外盖的固定套筒的卡槽相配合且对应设置,该定位孔间隔贯穿成型于筒体的壁面上,该头部成型于筒体的外端部上,并抵靠于外盖的凹槽的底部,该头部中央贯穿有一与筒体轴向相通的通孔;该转轴是可轴向移动地穿设于该旋转套筒的筒体中,而具有一内端部及一外端部,该转轴上成型有至少一凸块,并套设有至少一定位环,该凸块径向突伸于转轴的环壁面上靠近转轴内端部处,并对应穿设于旋转套筒的筒体的卡槽与外盖的固定套筒的卡槽之间,该定位环支撑于转轴的环壁面与旋转套筒的筒体的内壁面之间,且卡掣于旋转套筒的定位孔之间;该第一压钮设于旋转套筒的头部的通孔之间而与转轴的外端部相互固接;该第一弹性件支撑于该旋转套筒与该第一压钮之间;该第二弹性件支撑于旋转套筒的头部与外盖的凹槽底部之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旋压式按键卡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套筒的头部上通孔的断面呈非圆形,该第一压钮的形状与旋转 套筒的头部的通孔相配合,而使该第一压钮与旋转套筒无法相对转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的旋压式按键卡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进一步包含有一第二压钮,该第二压钮固接于旋转套筒的 头部,且其中央贯穿有一套设第一压钮的穿孔。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改进的旋压式按键卡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套筒的筒体的外壁面上进一步套设固定有至少一 密封环,其具弹性且支撑于筒体的外壁面与外盖的固定套筒的内壁面之间,该转轴上套设固定有至少一密封环,其支撑于转轴的环壁面与旋转 套筒的筒体的内壁面之间。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进的旋压式按键卡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轴上的定位环环体的断面直径较转轴上的密封环环体的断面直径 为大。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进的旋压式按键卡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套筒的筒体的内壁面上靠近外端部处进一步环设有一内凸环, 前述第一弹性件支撑于该旋转套筒的内凸环与该第一压钮之间。
专利摘要一种改进的旋压式按键卡榫结构,其是于一外盖上设有一旋转组件,该旋转组件上有一按键借一旋转套筒与一转轴间的定位环与定位孔的相对卡掣或脱离,让使用者无须不断地重复按压及旋转的动作便可持续转动该转轴以进一步驱动另一被动元件,有效达到省力且便于操作的目的。
文档编号G05G1/00GK201345068SQ20082018104
公开日2009年11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2日
发明者徐绍业, 黄进龙 申请人:伦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