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盲插的流体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663613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浮动盲插的流体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给出了一种浮动盲插的流体连接器,包括插座和与插座配合的插头;插头内有第一导流孔,第一导流孔内设置有第一卡环、阀套、第一弹簧和第一阀芯,阀套有与第一卡环配合的第一挡肩,阀套和第一阀芯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插座内有第三导流孔,第三导流孔前端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卡环凹槽,第三导流孔内设置有第二卡环、导流柱、第二弹簧和第二阀芯;第二卡环放置在第二卡环凹槽内,导流柱前部有与第二卡环配合的第三挡肩,第三挡肩上开有第五导流孔,第三挡肩和第二阀芯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插头、插座可以单独作用,插头和插座配合使用时,密封效果好,而且避免插头和插座配合时卡壳,提高插头和插座内部流体流失和使用寿命。
【专利说明】浮动盲插的流体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浮动盲插的流体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流体连接器普遍应用在雷达装备中,用于液体冷却系统之间的连接与传输,普遍使用的流体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插头和插座分别安装于模块和机架上,内部充冷却液,插头和插座在断开和连接状态下都需要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才能保证液冷系统的正常工作;对产品的密封结构设计和密封材料的性能要求非常严格,密封材料除了要具有优良的耐油和耐低温性能,还要具有良好的耐压缩永久变形能力。
[0003]目前,流体连接器的插头和插座内都含有钢珠式密封结构,插头和插座配合时,带动钢珠移动,使得插头插座内部有可以使流体流通的通道;但上述结构的流体连接器有重量重、体积大、经常卡壳、密封效果差等缺点。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重量轻、体积小、密封效果好的浮动盲插的流体连接器,该浮动盲插的流体连接器减少使用时连接器卡壳造成流体泄漏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浮动盲插的流体连接器,包括插座和与插座配合的插头;
所述的插头内有贯穿插头前、后端面的第一导流孔,第一导流孔前端有向内延伸的第一内凸环,第一导流孔后端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卡环凹槽,第一导流孔内设置有第一卡环、阀套、第一弹簧和第一阀芯;
第一阀芯的前部套接在第一内凸环内,第一阀芯后部设置有至少一个与第一内凸环后端面配合的挡块;第一卡环放置在第一卡环凹槽内,第一卡环前侧放置有阀套,阀套内有贯穿阀套前、后端面的第二导流孔,阀套外壁有第一卡环配合的第一挡肩;阀套和第一阀芯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
所述的插座内有契合插头前部的第三导流孔,第三导流孔贯穿插座前、后端面,第三导流孔后端有向内延伸的第二内凸环,第三导流孔前端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卡环凹槽,第三导流孔内设置有第二卡环、导流柱、第二弹簧和第二阀芯;
第二阀芯的后部套接在第二内凸环内,第二阀芯前部有与第二内凸环后端面配合的第二挡肩,第二阀芯内有贯穿第二阀芯前、后端面的第四导流孔;第二卡环放置在第二卡环凹槽内,第二卡环后侧放置有导流柱,导流柱前部有与第二卡环配合的第三挡肩,导流柱前部有外凸环,外凸环套接在第二阀芯内,导流柱的中部截面积小于外凸环的截面积或者小于第三挡肩的截面积,第三挡肩上开有至少一个第五导流孔,第三挡肩和第二阀芯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
[0006]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插头在单独使用时,第一卡环、阀套、第一弹簧和第一阀芯都限制在插头内,第一阀芯处于第一导流孔的前端,并且第一阀芯的挡块与第一内凸环配合,限制第一阀芯不会超出第一导流孔的前端位置;第一卡环与第一挡肩配合,限制阀套不会超出第一导流孔后端位置;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靠在阀套前部和第一阀芯后部,使得阀套和第一阀芯受到第一弹簧的张力,第一阀芯前部与第一内凸环内壁配合,达到插头前端密封的效果;
插座在单独使用时,第二卡环、导流柱、第二弹簧和第二阀芯都限制在插座内,第二阀芯处于第三导流孔的后端,并且第二阀芯的第二挡肩与第二内凸环配合,限制第二阀芯不会超出第三导流孔的后端位置;第二卡环与导流柱的第三挡肩配合,限制导流柱不会超出第三导流孔前端位置;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靠在第三挡肩上和第二阀芯上;使得第三挡肩和第二阀芯受到第二弹簧的张力,第二内凸环、第二阀芯和导流柱前端配合,达到插座后端密封的效果;
插头前部推入插座内,插头套接在插座的第二导流孔内,插头的外壁与插座的第二内凸环内壁配合,保证流体不会从插头与插座的连接处向外溢出;插头的前端面推动第二阀芯朝插座前部方向移动,导流柱的中部截面积小于外凸环的截面积,使得第二阀芯在脱离第二内凸环时,第二阀芯和第二导流孔之间有使流体流动的空隙;导流柱的前端面推动第一阀芯朝插头后部方向移动,第一阀芯后部的截面积小于第一导流孔中部的截面积,使得第一阀芯在脱离第一内凸环时,第一阀芯和第一导流孔之间有使流体流动的空隙,使得插头与插座之间构成一个密封的流体通道,避免插头和插座配合时卡壳。
[0007]本发明的有益发明效果为:密封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组装工序简单。
[0008]为了更清楚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以下将本浮动盲插的流体连接器简称为本流体连接器。
[0009]本流体连接器的第一阀芯与第一内凸环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的第二阀芯与第二内凸环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的第二阀芯和导流柱的外凸环之间设置有密封圈;采用这样的结构,保证本流体连接器内各个部件之间的密封性。
[0010]本流体连接器的插头外侧套接有第一连接套,插头外壁与第一连接套之间有间隙,第一连接套与插头外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第一连接套外壁上有螺纹,插头后部有与第一连接套后端面配合的第一限位凸环;所述的插座外侧套接有第二连接套,插座外壁与第二连接套之间有间隙,第二连接套与插座外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第二连接套外壁上有螺纹,插座前部有与第二连接套后端面配合的第二限位凸环。
[0011]采用这样的结构,第一连接套和第二连接套外壁上有螺纹,方便本流体连接器与外部设备固定;
插头外壁与第一连接套之间有间隙,第一连接套与插头外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插头可以在第一连接套内有一定的浮动,浮动量的大小由间隙和密封圈的线径大小决定;插座外壁与第二连接套之间有间隙,第二连接套与插座外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插座可以在第二连接套内有一定的浮动,浮动量的大小由间隙和密封圈的线径大小决定,多个本流体连接器同时使用时,插头与插座之间存在浮动可以克服因外部设备安装孔位置的偏差引起的插头和插座配合不上的问题,方便使用。
[0012]本流体连接器的插座前端面与第三导流孔侧壁之间有倒角;采用这样的结构,有利于插头与插座配合,在使用时适配更方便。
[0013]本流体连接器的插头的后端面的有第一拆卸槽口,第一拆卸槽口延伸至第一卡环凹槽;所述的插座前端面有第二拆卸槽口,第二拆卸槽口延伸至第二卡环凹槽;采用这样的结构,方便将第一卡环和第二卡环拆卸。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流体连接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流体连接器实施例插头的主视图。
[0016]图3是图2的剖视图。
[0017]图4是本流体连接器实施例第一阀芯的主视图。
[0018]图5是本流体连接器实施例第一阀芯的俯视图。
[0019]图6是本流体连接器实施例第一阀芯的立体图。
[0020]图7是本流体连接器实施例插座的主视图。
[0021]图8是图7的剖视图。
[0022]图9本流体连接器实施例导流柱的主视图。
[0023]图10是本流体连接器实施例导流柱的仰视图。
[0024]图11是图10的C-C剖视图。
[0025]图12是本流体连接器实施例导流柱的立体图。
[0026]图13是本流体连接器实施例第二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4是图13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如图1所示
本流体连接器,包括插座2和与插座2配合的插头I。
[0029]如图2至6所示
插头I内有贯穿插头I前、后端面的第一导流孔11,第一导流孔11前端有向内延伸的第一内凸环11a,第一导流孔11后端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卡环凹槽11b,插头I的后端面的有第一拆卸槽口 12,第一拆卸槽口 12延伸至第一卡环凹槽11b,第一导流孔11内设置有第一卡环14、阀套15、第一弹簧16和第一阀芯13 ;
第一阀芯13的前部套接在第一内凸环Ila内,第一阀芯13前部侧壁上开有第一密封圈凹槽13a,第一密封圈凹槽13a内放置有密封圈3,第一阀芯13后部设置有两个与第一内凸环Ila后端面配合的挡块13b,第一阀芯13后部的截面积小于第一导流孔11中部的截面积;第一卡环14放置在第一卡环凹槽Ilb内,第一卡环14的线径大于第一卡环凹槽Ilb的深度,第一卡环14前侧放置有阀套15,阀套15内有贯穿阀套15前、后端面的第二导流孔15a,阀套15外壁有第一卡环14配合的第一挡肩15b ;阀套15和第一阀芯13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16,第一弹簧16的两端分别抵靠在阀套15前部和第一阀芯13后部;
插头I外侧套接有第一连接套17,插头I外壁与第一连接套17之间有第一间隙17a,第一连接套17中部内壁上开有第四密封圈凹槽17b,密封圈3的直径大于第四密封圈凹槽17b的深度,第一连接套17外壁上有螺纹,插头I后部有与第一连接套17后端面配合的第一限位凸环18。
[0030]插头I单独使用时,通过第一连接套17外壁上的螺纹固定在外部设备上,并从插头I后部与管路连接,插头I的第一阀芯13处于第一导流孔11的前端,并且第一阀芯13的挡块13b与第一内凸环Ila配合,限制第一阀芯13不会超出第一导流孔11的前端位置;第一卡环14与第一挡肩15b配合,限制阀套15不会超出第一导流孔11后端位置;第一阀芯13受到第一弹簧16的张力和流体的压力,第一阀芯13前部与第一内凸环Ila内壁之间密闭配合,使插头I前端达到密封的效果。
[0031]如图7至14所示
插座2内有契合插头I前部的第三导流孔21,第三导流孔21贯穿插座2前、后端面,第三导流孔21后端有向内延伸的第二内凸环21a,插座2前端面与第二内凸环21a内壁之间有倒角,第二内凸环21a内壁上开有第二密封圈凹槽21c,第二密封圈凹槽21c内放置有密封圈3,第三导流孔21前端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卡环凹槽21b,插座2前端面有第二拆卸槽口 22,第二拆卸槽口 22延伸至第二卡环凹槽21b,第三导流孔21内设置有第二卡环24、导流柱25、第二弹簧26和第二阀芯23 ;
第二阀芯23的后部套接在第二内凸环21a内,第二阀芯23前部有与第二内凸环21a后端面配合的第二挡肩23a,第二挡肩23a的直径等于第三导流孔21的直径,方便第二挡肩23a在第三导流孔21中相对位置的固定,第二阀芯23内有贯穿第二阀芯23前、后端面的第四导流孔23b ;第二卡环24放置在第二卡环凹槽21b内,第二卡环24的线径大于第二卡环凹槽21b的深度,第二卡环24后侧放置有导流柱25,导流柱25前部有与第二卡环24配合的第三挡肩25a,导流柱25前部有外凸环25b,外凸环25b套接在第二阀芯23内,外凸环25b侧壁上开有第三密封圈凹槽25c,第三密封圈凹槽25c内放置有密封圈3,导流柱25的中部截面积小于外凸环25b的截面积或者小于第三挡肩25a的截面积,导流柱25后部设置有四个第五导流孔25d,第五导流孔25d的一端开口在导流柱25的后端面上,第五导流孔25d另一端的开口在导流柱25中部的侧壁上,第三挡肩25a和第二阀芯23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26,第二弹簧26的两端分别抵靠在第三挡肩25a上和第二阀芯23上;
插座2外侧套接有第二连接套27,插座2外壁与第二连接套27之间有第二间隙27a,第二连接套27中部内壁上开有第五密封圈凹槽27b,密封圈3的直径大于第五密封圈凹槽27b的深度,第二连接套27外壁上有螺纹,插座2前部有与第二连接套27后端面配合的第二限位凸环28。
[0032]插头I前端的壁厚小于第二阀芯23的壁厚,满足上述插头与插座配合的条件。
[0033]插座2单独使用时,通过第二连接套27外壁上的螺纹固定在外部设备上,并从插座2前部与管路连接,第二阀芯23处于第三导流孔21的后端,并且第二阀芯23的第二挡肩23a与第二内凸环21a配合,限制第二阀芯23不会超出第三导流孔21的后端位置;第二卡环24与导流柱25的第三挡肩25a配合,限制导流柱25不会超出第三导流孔21前端位置;第二弹簧26的两端分别抵靠在第三挡肩25a上和第二阀芯23上;第二阀芯23受到第二弹簧26的张力和流体的压力,第二阀芯23前部分别与第二内凸环21a内壁和导流柱25的外凸环25b密闭配合,使插座2后端密封的效果。
[0034]如图1所示
日常使用时,多个本流体连接器的插头I和插座2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外部设备上,连接时插头I和插座2相互匹配,但由于多个插头I插座2同时配合,很难保证配合位置十分准确,有时产生微量误差,发生对位不准或者不能适配的情况,插头I和第一连接套17之间有第一间隙17a,第一连接套17与插头I外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3,插头I可以在第一连接套17内以密封圈3为支点有一定的浮动;同理,插座2外壁与第二连接套27之间有第二间隙27a,第二连接套27与插座2外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3,插座2可以在第二连接套27内有一定的浮动,帮助插头I和插座2之间相互匹配,防止因对位不准造成插头I或插座2损伤,而且插座2前端面与第二内凸环21a内壁之间的倒角也可以方便插头1、插座2之间配合。
[0035]插头I和插座2两者配合时,插头I前部推入插座2内,插头I前部套接在插座2的第三导流孔21内,插头I的前端面推动第二阀芯23朝插座2前部方向移动,导流柱25的中部截面积小于外凸环25b的截面积,使得第二阀芯23在脱离第二内凸环21a时,第二阀芯23和第三导流孔21之间有使流体流动的空隙;导流柱25的前端面推动第一阀芯13朝插头I后部方向移动,第一阀芯13后部的截面积小于第一导流孔11中部的截面积,使得第一阀芯13在脱离第一内凸环Ila时,第一阀芯13和第一导流孔11之间有使流体流动的空隙;插头的外壁与插座的第二内凸环密封配合,保证插头与插座之间的连接处密封,插头I与插座2之间构成一个密封的流体通道。
[0036]上述密封圈采用了氟硅橡胶密封圈,综合考虑工作介质、工作温度和工作压力等因素,氟硅橡胶密封圈解决了产品耐油和在_55°C条件下的密封问题。
[0037]由于大部分的液体冷却系统采用水-乙二醇溶液做介质,具有比较强的腐蚀性,弹簧采用不锈钢丝绕制,本流体连接器要求重量轻,主要金属材料采用7A09超硬铝合金,是我国目前使用的强度最高的铝合金之一,在减轻产品重量的同时可以使产品结构更紧凑。材料表面经硬质阳极氧化处理后耐磨、耐环境能力显著增强。弹簧、阀芯和导流柱采用不锈钢材料。
[0038]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浮动盲插的流体连接器,包括插座和与插座配合的插头,其特征是: 所述的插头内有贯穿插头前、后端面的第一导流孔,第一导流孔前端有向内延伸的第一内凸环,第一导流孔后部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卡环凹槽,第一导流孔内设置有第一卡环、阀套、第一弹簧和第一阀芯; 第一阀芯的前部套接在第一内凸环内,第一阀芯后部设置有至少一个与第一内凸环后端面配合的挡块;第一卡环放置在第一卡环凹槽内,第一卡环前侧放置有阀套,阀套内有贯穿阀套前、后端面的第二导流孔,阀套外壁有第一卡环配合的第一挡肩;阀套和第一阀芯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 所述的插座内有契合插头前部的第三导流孔,第三导流孔贯穿插座前、后端面,第三导流孔后部侧壁有向内延伸的第二内凸环,第三导流孔前端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卡环凹槽,第三导流孔内设置有第二卡环、导流柱、第二弹簧和第二阀芯; 第二阀芯的后部套接在第二内凸环内,第二阀芯前部有与第二内凸环后端面配合的第二挡肩,第二阀芯内有贯穿第二阀芯前、后端面的第四导流孔;第二卡环放置在第二卡环凹槽内,第二卡环后侧放置有导流柱,导流柱前部有与第二卡环配合的第三挡肩,导流柱前部有外凸环,外凸环套接在第二阀芯内,导流柱的中部截面积小于外凸环的截面积,第三挡肩上开有至少一个第五导流孔,第三挡肩和第二阀芯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浮动盲插的流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阀芯与第一内凸环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的第二阀芯与第二内凸环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的第二阀芯和导流柱的外凸环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浮动盲插的流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头外侧套接有第一连接套,插头外壁与第一连接套之间有间隙,第一连接套与插头外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第一连接套外壁上有螺纹,插头后部有与第一连接套后端面配合的第一限位凸环;所述的插座外侧套接有第二连接套,插座外壁与第二连接套之间有间隙,第二连接套与插座外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第二连接套外壁上有螺纹,插座前部有与第二连接套后端面配合的第二限位凸环。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浮动盲插的流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座前端面与第三导流孔侧壁之间有倒角。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浮动盲插的流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头的后端面的有第一拆卸槽口,第一拆卸槽口延伸至第一卡环凹槽;所述的插座前端面有第二拆卸槽口,第二拆卸槽口延伸至第二卡环凹槽。
【文档编号】F16L29/00GK103557392SQ201310567735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5日
【发明者】苏太东, 王强, 周庆平, 汪军, 王怡 申请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