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吸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吸附装置,如中国专利数据库公告的CN101766432B,包括硬质吸盘、抽真空机构、环形凹槽、防滑垫片、软胶圈、C形软胶圈。在硬质吸盘中有抽真空机构,该硬质吸盘具有凹凸不平的表面,该表面凹设环形凹槽,该软胶圈装设在环形凹槽内。通过抽真空机构将硬质吸盘腔内抽真空,大气压力作用在硬质吸盘表面上,将软胶圈挤压至被吸物表面的缝隙中,填补被吸物表面的缝隙,产生周边密闭的效果,使防滑垫片和被吸附物间产生的静摩擦力将吸附装置吸附在被吸附物上。由于需设防滑垫片,因此结构复杂,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附装置,其克服了背景技术中吸附装置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吸附装置,包括一由硬质材料制成的本体部分(10),该本体部分(10)装设负压产生机构,该本体部分(10)设吸附平面(11)和吸附腔(12),该吸附腔(12)设位于吸附平面(11)的接通口(121);该吸附平面(11)凹设有环槽(13),该环槽(13)装接弹性密封圈
(20),该弹性密封圈(20)具有突出吸附平面(11)的部分;通过负压产生机构和吸附腔(12)配合以在吸附腔(12)内产生负压,该负压使弹性密封圈(20)变形以密封吸附腔(12),在弹性密封圈(20)和被吸附物间产生静摩擦力,通过该静摩擦力使吸附装置吸附在被吸附物。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还设有泄压通道(41)和控制座(42);该泄压通道(41)具有一接通吸附腔(12)的内端口和一能接通外界气压的外端口 ;该控制座(42)配合泄压通道
(41)且能在泄压状态和密封状态间活动,位于泄压状态时泄压通道(41)通畅,位于密封状态时泄压通道(41)堵塞。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本体部分(10)包括底座(15)和本体(14),该底座(15)具有底盘(151)和固设在底盘(151)顶面的周壁(152),该本体(14)固接在底座(15),该底盘(151)底面为上述的吸附平面(11);该负压产生机构包括一滑动连接在周壁(152)内的活塞(51)和一连接活塞(51)和本体部分(10)的吸附弹性体(52),该底座(15)和活塞(51)间构成上述的吸附腔(12)或吸附腔(12)的部分,该接通口(121)贯穿设置在底盘(151)。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活塞(51)凸设伸出轴(511),该本体(14)具有一能装接在周壁(152)的装接套(141)和由装接套(141)周缘向内延伸的环壁(142),该活塞(51)截面面积大于环壁(142)内孔截面面积,该伸出轴(511)穿过环壁(142)内孔;另设装接在伸出轴(511)末端的滑动座(512 );该吸附弹性体(52 )顶抵在滑动座(512)和环壁(142 )间。一较佳实施例之中:另设旋转连接在本体(14)的旋钮(513),该旋钮(513)传动连接活塞(51)。[0011]一较佳实施例之中:另设转动连接在本体(14)的杠杆(514),该杠杆(514)中部设顶杆(515),该顶杆(515)顶抵滑动座(512)。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泄压通道(41)设在本体部分(10),该控制座(42)能相对本体部分(10)活动。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泄压通道(41)设在活塞(51),该控制座(42)能相对活塞(51)活动。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本体部分(10)包括底座(15)和本体(14),该底座(15)具有底盘(151)和固设在底盘(151)顶面的周壁(152),该本体(14)固接在底座(15),该底盘(151)底面为上述的吸附平面(11);该负压产生机构包括一密封滑动连接在周壁(152)内的活塞(51)和一连接活塞
(51)和本体部分(10)的吸附弹性体(52),该底座(15)和活塞(51)间构成上述的吸附腔
(12)或吸附腔(12)的部分,该接通口(121)贯穿设置在底盘(151);该活塞(51)凸设伸出轴(511);该本体(14)具有一能装接在外壁(152)的装接套(141)和一由装接套(141)周缘向内延伸的环壁(142);该活塞(51)截面面积大于环壁(142)内孔截面面积,该伸出轴(511)穿过环壁(142)内孔;另设装接在伸出轴(511)末端的滑动座(512);该吸附弹性体
(52)顶抵在滑动座(512)和环壁(142)间;泄压通道(41)包括一贯穿活塞(51)的贯穿孔(411)和一设在滑动座(512)的泄压孔(412),该控制座(42)能相对滑动座(512)滑动,另设一顶抵活塞(51)和控制座(42)的泄压弹性体(43)。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控制座(42)凸设按压杆(421),该控制座(42)截面面积大于泄压孔(412)截面面积,该按压杆(421)穿过泄压孔(412)且泄压孔(412)和按压杆(421)间留有泄压间隙。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本体部分(10)包括底座(15)和本体(14),该底座(15)具有底盘(151)和固设在底盘(151)顶面的周壁(152),该本体(14)固接在底座(15),该底盘(151)底面为上述的吸附平面(11);该负压产生机构包括一滑动连接在周壁(152)内的活塞(51)和一连接活塞(51)和本体部分(10)的吸附弹性体(52),该底座(15)和活塞(51)间构成上述的吸附腔(12)或吸附腔(12)的部分,该接通口(121)贯穿设置在底盘(151);该泄压通道(41)包括一贯穿设置底盘(151)的第一通孔(413),该控制座(42)活动连接在本体部分(10),另设一顶抵本体部分(10)和控制座(42)的泄压弹性体(43)。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吸附平面(11)凹设至少两道同心的凹槽(13),该每道凹槽
(13)内装接有一弹性密封圈(20)。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弹性密封圈(20)呈“η”形结构,该“η”开口朝外。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弹性密封圈(20)具有一装接在环槽(13)内的基部和一由基部向外向下延伸的外沿部。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1、本体部分设吸附平面,该吸附平面为平面,在弹性密封圈和被吸附物间产生静摩擦力,只通过该静摩擦力使吸附装置吸附在被吸附物,能节省摩擦垫,降低生产成本。[0027]2、设泄压通道和控制座,以能通过外界气压和吸附腔连通达到泄压目的,以便松释吸附,便于取下该吸附装置。3、该底座和活塞间构成上述的吸附腔或吸附腔的部分,该接通口贯穿设置在底盘,结构简单,便于安装。4、该伸出轴穿过环壁内孔;另设装接在伸出轴末端的滑动座,该吸附弹性体顶抵在滑动座和环壁间,便于安装,便于操作。5、另设旋转连接在本体的旋钮,该旋钮传动连接滑动座以能通过转动旋钮带动活塞下移,便于操作,操作省力。6、另设转动连接在本体的杠杆,该杠杆中部设按压杆,该按压杆顶抵滑动座,便于操作,操作省力。7、该泄压通道设在本体部分,该控制座能相对本体部分活动,便于吸附装置扩展。8、该泄压通道设在活塞,该控制座能相对活塞活动,则在产生负压时还能通过泄压通道排气,操作方便、快速。9、该泄压通道包括一贯穿活塞的贯穿孔和一设在滑动座的泄压孔,该控制座能相对滑动座滑动,则结构简单,布局合理,按压滑动座时还能带动控制座滑动,操作方便。10、该弹性密封圈具有基部和外沿部,增强密封性能,且在活塞排气时还能通过外延部向外排气,该外延部类似单向阀原理。11、该弹性密封圈呈η形结构,以产生两级密封保护。12、吸附平面凹设至少两道同心的凹槽,该每道凹槽内装接有一弹性密封圈,以产生两级密封保护。13、泄压通道包括一贯穿设置底盘的第一通孔,该控制座活动连接在本体部分,吸附平面和被吸附物间的负压直接和外界气压连通,松释快速,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绘示了实施例一的一种吸附装置的主视图。图2绘示了实施例一的一种吸附装置的立体图。图3绘示了实施例一的一种吸附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绘示了实施例一的一种吸附装置的剖面示意图之一,此时密封状态。图5绘示了实施例一的一种吸附装置的剖面示意图之一,此时泄压状态。图6绘示了实施例二的一种吸附装置的主视图。图7绘示了实施例三的一种吸附装置的主视图。图8绘示了实施例四的一种吸附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9绘示了实施例五的一种吸附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0绘示了实施例六的一种吸附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1绘示了实施例七的一种吸附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2绘示了实施例八的一种吸附装置的俯视图。
图13绘示了实施例九的一种吸附装置的俯视图。
图14绘示了实施例十的一种吸附装置的剖面示意图。[0054]
图15绘示了实施例十一的一种吸附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请查阅
图1至图5,一种吸附装置,包括一由硬质材料制成的本体部分10,该本体部分10装设负压产生机构。该本体部分10设吸附平面11和吸附腔12,该吸附腔12设位于吸附平面11的接通口 121 ;该吸附平面11凹设有环槽13。本实施例之中,该本体部分10包括底座15和本体14。该底座15具有底盘151和固设在底盘151顶面的周壁152,它可一体成型,该底盘151底面为上述的吸附平面11,该接通口 121贯穿设置在底盘151中心且直径小于周壁内径,以能提高吸附力。该本体14包括一外套143、一固接在外套143内的装接套141、一由装接套141周缘向内延伸的环壁142和一固接在环壁142上的上回转壁144,它可一体成型。该装接套141螺接在周壁152之外,并使得外套143刚好套接在底盘之外且齐平。最好,本体部分10还包括一连接结构,本实施例之中,该连接结构例如,包括一螺接在上回转壁144之外的外连接套16和一挂钩17,该外连接套16设凸缘,该凸缘和环壁间形成环形槽,该挂钩17套接在外连接套16且介于环形槽,以使得挂钩17和本体连接在一起,根据需要也可采用其它连接结构。本实施例之中,该外套成圆形结构。该环槽13装接0型的弹性密封圈20,该弹性密封圈20具有突出吸附平面11的部分。本实施例之中,该吸附平面只设一个环槽13,该环槽13内只连接一个弹性密封圈20。该负压产生机构包括一滑动连接在周壁152内的活塞51和一连接活塞51和本体部分10的吸附弹性体52,该底座15和活塞51间构成上述的吸附腔12或吸附腔12的部分。使用时活塞51朝底座方向滑动以排除气体并储蓄弹性能,弹性密封圈20靠接在被吸附物30,弹性能释放以带动活塞51远离底座方向滑动,以使吸附腔12内产生负压,该负压使弹性密封圈20变形以密封吸附腔12,以在弹性密封圈20和被吸附物间产生静摩擦力,本实用新型只通过该静摩擦力即可使吸附装置吸附在被吸附物30,而且,处于吸附状态的吸附平面和被吸附物间留有间隙。该活塞51凸设伸出轴511,该活塞51截面面积大于环壁142内孔截面面积,以限制活塞51的一个滑动极限位置,活塞51的另一个滑动极限位置为底盘。该伸出轴511穿过环壁142内孔;另设装接在伸出轴511末端的滑动座512 ;该吸附弹性体52顶抵在滑动座512和环壁142间。本实施例之中,该活塞51外回转面凹设一装接槽,该装接槽内装接有一 Y型密封圈516,通过Y型密封圈516使活塞51滑动密封周壁152。本实施例之中,该滑动座512 —螺接在伸出轴511之外的螺接套和一由螺接套周缘向外延伸的按钮部,该按钮部适配外连接套16内壁。本实施例之中,该吸附弹性体52套接螺旋套且顶抵在环壁和按钮部之间。还设有泄压通道41和控制座42 ;该泄压通道41具有一接通吸附腔12的内端口和一能接通外界气压的外端口 ;该控制座42配合泄压通道41且能在泄压状态和密封状态间活动,位于泄压状态时泄压通道41通畅,位于密封状态时泄压通道41堵塞。本实施例之中,该泄压通道41设在活塞51,该控制座42能相对活塞51活动。本实施例之中,泄压通道41包括一贯穿活塞51的贯穿孔411和一设在滑动座512的泄压孔412,该控制座42能相对滑动座512滑动,另设一顶抵活塞51和控制座42的泄压弹性体43,以产生使控制座保持在密封状态的弹力。本实施例之中,该控制座42凸设按压杆421,该控制座42截面面积大于泄压孔412截面面积以能密封泄压孔,该按压杆421穿过泄压孔412且泄压孔412和按压杆421间留有泄压间隙,则按压按压杆421即可带动控制座42向活塞方向滑动并储蓄弹性能,此时控制座离开泄压孔412,外界空气能通过泄压间隙、贯穿孔411和吸附腔12相通,处于畅通状态以泄压。释放按压,弹性能释放使控制座向远离活塞方向滑动以密封泄压孔412,处于密封状态。本实施例之中,该螺旋套内设一环凸517,该环凸517内孔成为上述的泄压孔的部分,该控制座截面面积小于螺旋套截面面积。最好,在按压杆421末端还装接有适配螺旋套内孔的按钮44。实施例二请查阅图6,它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另设旋转连接在本体14的旋钮513,该旋钮513传动连接滑动座512以能通过转动旋钮513带动滑动座512滑动。实施例三请查阅图7,它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另设转动连接在本体14的杠杆514,该杠杆514中部设顶杆515,该顶杆515顶抵滑动座512。实施例四请查阅图8,它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该活塞51外回转面凹设一装接槽,该装接槽内装接有一 0型密封圈518,通过0型密封圈518使活塞51滑动密封周壁152。该泄压通道41设在本体部分10,该控制座42能相对本体部分10活动。该泄压通道41包括一贯穿底盘的第一通孔413、一贯穿外套143的第二通孔414和一接通第一通孔413和第二通孔414且介于周壁和外套间的腔体415 ;该控制座活动连接外套且在一密封第一通孔413和一远离第一通孔413间活动。实施例五请查阅图9,它与实施例四不同之处在于:该环槽13装接一弹性密封圈20,该弹性密封圈具有一基部和一由基部向外向下延伸的外沿部,以增强密封性能,且在活塞排气时还能通过外延部向外排气,该外延部类似单向阀原理。实施例六请查阅
图10,它与实施例四不同之处在于:该环槽13装接一弹性密封圈20,该弹性密封圈呈n形结构,该n形开口朝外,该外圈部分起防滑作用,该内圈为密封作用。该连通口内径和周壁内径等同。实施例七请查阅
图11,它与实施例四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一第一摇杆45,该第一摇杆45中部枢接外套的外壁,一端枢接控制座,以通过第一摇杆另一端操作外拉控制座以克服弹力,以泄压。实施例八请查阅
图12,它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之中,该外套成矩形结构。实施例九[0081]请查阅
图13,它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之中,该外套成异性结构。实施例十请查阅
图14,它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该吸附平面设两同心的圆形环槽13,该每个环槽13内都连接一个弹性密封圈20,以增加密封性能。该连通口内径和周壁内径等同。该活塞之顶面设密封片53,当密封片顶抵在环壁时即实现密封,此时活塞外回转面和周壁间不一定要密封。实施例^^一请查阅
图15,它与实施例四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一第二摇杆46,该第二摇杆46中部枢接底盘,一端枢接控制座,以通过第二摇杆另一端连接有一操作杆47,该操作杆伸出外套之外以供用户操作,用户通过操作杆能带动第二摇杆转动以带动控制座活动。实施例十二它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四不同之处在于:该控制座相对活塞或本体部分转动,通过转动控制泄压与否,采用转动连接,根据需要还可节省泄压弹性体。以上所述 ,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吸附装置,包括一由硬质材料制成的本体部分(10),该本体部分(10)装设负压产生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部分(10)设吸附平面(11)和吸附腔(12),该吸附腔(12)设有位于吸附平面(11)的接通口(121);该吸附平面(11)凹设有环槽(13),该环槽(13)装接弹性密封圈(20),该弹性密封圈(20)具有突出吸附平面(11)的部分;通过负压产生机构和吸附腔(12)配合以在吸附腔(12)内产生负压,该负压使弹性密封圈(20)变形以密封吸附腔(12),在弹性密封圈(20)和被吸附物间产生静摩擦力,通过该静摩擦力使吸附装置吸附在被吸附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有泄压通道(41)和控制座(42);该泄压通道(41)具有一接通吸附腔(12)的内端口和一能接通外界气压的外端口 ;该控制座(42)配合泄压通道(41)且能在泄压状态和密封状态间活动,位于泄压状态时泄压通道(41)通畅,位于密封状态时泄压通道(41)堵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部分(10)包括底座(15)和本体(14),该底座(15)具有底盘(151)和固设在底盘(151)顶面的周壁(152),该本体(14)固接在底座(15),该底盘(151)底面为上述的吸附平面(11); 该负压产生机构包括一滑动连接在周壁(152)内的活塞(51)和一连接活塞(51)和本体部分(10)的吸附弹性体(52),该底座(15)和活塞(51)间构成上述的吸附腔(12)或吸附腔(12)的部分,该接通口(121)贯穿设置在底盘(15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活塞(51)凸设伸出轴(511),该本体(14)具有一能装接在周壁(152)的装接套(141)和由装接套(141)周缘向内延伸的环壁(142),该活塞(51)截面面积大于环壁(142)内孔截面面积,该伸出轴(511)穿过环壁(142 )内孔;另设装接在伸出轴 (511)末端的滑动座(512 );该吸附弹性体(52 )顶抵在滑动座(512)和环壁(142)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另设旋转连接在本体(14)的旋钮(513 ),该旋钮(513)传动连接活塞(5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另设转动连接在本体(14)的杠杆(514),该杠杆(514)中部设顶杆(515),该顶杆(515)顶抵滑动座(512)。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泄压通道(41)设在本体部分(10),该控制座(42)能相对本体部分(10)活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泄压通道(41)设在活塞(51),该控制座(42 )能相对活塞(51)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本体部分(10 )包括底座(15 )和本体(14),该底座(15 )具有底盘(151)和固设在底盘(151)顶面的周壁(152),该本体(14)固接在底座(15),该底盘(151)底面为上述的吸附平面(11); 该负压产生机构包括一滑动连接在周壁(152)内的活塞(51)和一连接活塞(51)和本体部分(10)的吸附弹性体(52),该底座(15)和活塞(51)间构成上述的吸附腔(12)或吸附腔(12)的部分,该接通口(121)贯穿设置在底盘(151);该活塞(51)凸设伸出轴(511); 该本体(14)具有一能装接在外壁(152)的装接套(141)和一由装接套(141)周缘向内延伸的环壁(142);该活塞(51)截面面积大于环壁(142)内孔截面面积,该伸出轴(511)穿过环壁(142 )内孔;另设装接在伸出轴(511)末端的滑动座(512 );该吸附弹性体(52 )顶抵在滑动座(512)和环壁(142)间; 泄压通道(41)包括一贯穿活塞(51)的贯穿孔(411)和一设在滑动座(512)的泄压孔(412),该控制座(42)能相对滑动座(512)滑动,另设一顶抵活塞(51)和控制座(42)的泄压弹性体(4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座(42)凸设按压杆(421),该控制座(42)截面面积大于泄压孔(412)截面面积,该按压杆(421)穿过泄压孔(412)且泄压孔(412)和按压杆(421)间留有泄压间隙。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本体部分(10 )包括底座(15 )和本体(14 ),该底座(15 )具有底盘(151)和固设在底盘(151)顶面的周壁(152),该本体(14)固接在底座(15),该底盘(151)底面为上述的吸附平面(11); 该负压产生机构包括一滑动连接在周壁(152)内的活塞(51)和一连接活塞(51)和本体部分(10)的吸附弹性体(52),该底座(15)和活塞(51)间构成上述的吸附腔(12)或吸附腔(12)的部分,该接通口(121)贯穿设置在底盘(151); 该泄压通道(41)包括一贯穿设置底盘(151)的第一通孔(413),该控制座(42)活动连接在本体部分(10 ),另设一顶抵本体部分(10 )和控制座(42 )的泄压弹性体(43 )。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吸附平面(11)凹设至少两道同心的凹槽(13 ),该每道凹槽(13 )内装接有一弹性密封圈(20 )。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密封圈(20)呈“η”形结构,该“η”开口朝外。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密封圈(20)具有一装接在环槽(13)内的基部和一由基部向外向下延伸的外沿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附装置,包括一由硬质材料制成的本体部分(10),该本体部分(10)装设负压产生机构,该本体部分(10)设吸附平面(11)和吸附腔(12),该吸附腔(12)设位于吸附平面(11)的接通口(121);该吸附平面(11)凹设有环槽(13),该环槽(13)装接弹性密封圈,该弹性密封圈(20)具有突出吸附平面(11)的部分;该负压产生机构配合吸附腔(12)以通过负压产生机构使吸附腔(12)内产生负压,该负压使弹性密封圈(20)变形以密封吸附腔(12),以在弹性密封圈(20)和被吸附物间产生静摩擦力,通过该静摩擦力使吸附装置吸附在被吸附物。
文档编号F16B47/00GK203161788SQ201320069969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6日
发明者林逢德, 陈健民, 曹斌, 周华松 申请人:厦门松霖科技有限公司, 周华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