挠性外齿齿轮、波动齿轮装置及挠性外齿齿轮的接合方法

文档序号:5686397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挠性外齿齿轮、波动齿轮装置及挠性外齿齿轮的接合方法
【专利摘要】使形成于波动齿轮装置(1)的挠性外齿齿轮(3)的轴套(7)的轴套侧接合面(16)与接合对象的输出构件(11)的构件侧接合面(15)同轴地叠合,利用接合螺栓(13)将轴套(7)与输出构件(11)接合,利用接合螺栓(13)的螺栓杆力使轴套侧接合面(16)的卡合用突起(20)与构件侧接合面(15)咬合至规定的咬合深度。该结构的挠性外齿齿轮(3)与输出构件(11)接合的接合部分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因此不必与接合螺栓并用过盈配合销、摩擦片,仅利用螺栓杆力就能进行所需的扭矩传递。
【专利说明】挠性外齿齿轮、波动齿轮装置及挠性外齿齿轮的接合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将接合对象的构件可靠地接合的波动齿轮装置的挠性外齿齿轮、包括该挠性外齿齿轮的波动齿轮装置以及用于将该挠性外齿齿轮接合于接合对象的构件的接合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在将波动齿轮装置用作减速器的情况下,一般来说,从该波动齿轮装置的挠性外齿齿轮将减速旋转输出传递到负荷侧的输出轴。利用接合螺栓将挠性外齿齿轮和输出轴接合固定。在专利文献I的图1中表示了利用接合螺栓将挠性外齿齿轮接合到输出轴一侧的结构。
[0003]另一方面,作为进行扭矩传递的两个构件的接合固定结构,已知在被接合的两个构件的接合面之间夹持摩擦板,并利用螺栓等将这两个构件接合固定的结构。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用在这种接合固定方法中的摩擦片。通过将能与接合对象的构件的接合面咬合的金刚石粒子电镀涂覆在金属制的弹性片的表面上,来构成该摩擦片。
[0004]例如当在两根轴构件的接合用端面间夹持摩擦片,且利用接合螺栓将这两根轴构件的接合用端面接合固定时,摩擦片的两面的金刚石粒子被挤入这两根轴构件的接合用端面,在这些接合用端面间产生较大的摩擦力。由此,两根轴构件的接合力增大,能传递大扭矩。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2-339990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5476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9]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0]在此,为了将波动齿轮装置的挠性外齿齿轮与输出轴的接合力提高而进行大扭矩的传递,使用过盈配合销。另外,也可以考虑并用专利文献2公开的摩擦片。
[0011]但是,在并用过盈配合销的情况下,除了对与接合对象的构件接合的挠性外齿齿轮的轴套加工接合螺栓用的螺栓孔以外,还需要加工销孔。另外,在使用了摩擦片的接合固定结构中,担心由镀层保持的金刚石粉末发生脱落。从摩擦片脱落了的金刚石粒子可能进入挠性外齿齿轮与波动产生器之间的滑动部分、挠性外齿齿轮与刚性内齿齿轮的啮合部分等。当硬质的金刚石粒子进入到这些部分中时,可能使这些部分发生磨损、破损等。
[0012]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鉴于上述这样的问题,提出一种不需要进行销孔加工,而且不必使用摩擦片,仅利用螺栓杆力就能进行所需的扭矩传递的波动齿轮装置的挠性外齿齿轮。
[0013]另外,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包括该新型的挠性外齿齿轮的波动齿轮>J-U ρ?α装直。
[0014]此外,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不需要进行销孔加工,而且不必使用摩擦片,仅利用螺栓杆力就能进行所需的扭矩传递的挠性外齿齿轮的接合方法。
[0015]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16]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波动齿轮装置的挠性外齿齿轮的特征在于,包括:圆环状或圆盘状的轴套,该圆环状或圆盘状的轴套与接合对象的构件接合;轴套侧接合面,该轴套侧接合面形成于上述轴套,与形成于上述接合对象的构件的构件侧接合面抵接;规定尺寸的多个卡合用突起,这些卡合用突起以规定间距形成在上述轴套侧接合面上,上述卡合用突起是通过对上述轴套侧接合面实施光刻加工而与上述轴套侧接合面形成为一体的突起,上述轴套侧接合面及上述卡合用突起的硬度为HRC45以上。
[0017]典型的上述卡合用突起是从上述轴套侧接合面与上述轴套侧接合面垂直地突出的前端细形状的突起,上述卡合用突起的前端形成为与上述轴套侧接合面平行的平坦顶面,上述卡合用突起的与突出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四边形或三角形。
[0018]在这种情况下,较为理想的是,相邻配置的上述卡合用突起的间距为0.2mm?0.5mm,上述卡合用突起的顶面的最大直径或最大宽度为0.0lmm?0.05mm,上述卡合用突起的高度为上述突起的顶面的最大直径或最大宽度的1.0倍?1.2倍。
[0019]在上述卡合用突起的顶面的最大直径或最大宽度为0.03mm?0.05mm的情况下,例如较为理想的是,使上述卡合用突起与上述构件侧接合面咬合的深度为0.015mm?0.025mm。
[0020]另外,较为理想的是,以每1mm2内具有40个?250个的密度配置上述卡合用突起。
[0021]在使该结构的挠性外齿齿轮与接合对象的构件接合的情况下,使该挠性外齿齿轮的上述轴套侧接合面与上述接合对象的构件的构件侧接合面同轴地叠合。在这种状态下,利用接合螺栓将上述轴套与上述接合对象的构件接合,利用上述接合螺栓的螺栓杆力,使上述轴套侧接合面的上述卡合用突起从上述构件侧接合面与上述接合对象的构件咬合至规定的咬合深度。通过使卡合用突起与构件侧接合面咬合,在接合面间产生较大的摩擦力。
[0022]通过对螺栓杆力、轴套的强度及硬度、接合对象的构件的硬度、卡合用突起的形状、尺寸以及卡合用突起的咬合深度进行合适的设定,能使轴套与接合对象的构件间的摩擦系数增大。由此,不必并用销、摩擦片,仅利用接合螺栓就能从挠性外齿齿轮对接合对象的构件进行所需的扭矩传递。
[0023]因此,不再需要对挠性外齿齿轮的轴套进行销孔加工,不再需要并用摩擦片。另夕卜,由于利用光刻加工将卡合用突起与轴套侧接合面形成为一体,因此,能对卡合用突起从轴套侧接合面脱落而进入到波动齿轮装置的旋转滑动动作部分、啮合部分等不良情况进行防止或抑制。
[0024]在本发明的挠性外齿齿轮的接合方法中,也可以在接合对象的构件的构件侧接合面上预先形成卡合用突起。在这种情况下,使形成有卡合用突起的构件的硬度为另一方构件的硬度以上即可。另外,也可以在轴套侧接合面及构件侧接合面上均预先形成卡合用突起。在这种情况下,将这两个构件的硬度设定为相同程度即可。
[0025]S卩,根据本发明的挠性外齿齿轮的接合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接合对象的构件上形成有构件侧接合面,为了将上述接合对象的构件接合,而在设置于上述挠性外齿齿轮的轴套上形成有轴套侧接合面,上述构件侧接合面及上述轴套侧接合面中的至少一方的接合面是突起侧接合面,利用光刻加工,在该突起侧接合面上以规定间距一体地形成有规定尺寸的多个卡合用突起,上述突起侧接合面的硬度是与另一方的上述接合面的硬度相同的硬度,或是另一方的上述接合面的硬度以上的硬度,使上述挠性外齿齿轮的上述轴套侧接合面与上述接合对象的构件的上述构件侧接合面同轴地叠合,使用接合螺栓将上述轴套与上述接合对象的构件接合,利用由上述接合螺栓产生的螺栓杆力,使上述突起侧接合面的上述卡合用突起从另一方的上述接合面咬合至规定的咬合深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杯型的波动齿轮减速器的立体图。
[0027]图2是波动齿轮减速器的纵剖视图。
[0028]图3是表示波动齿轮减速器的挠性外齿齿轮的轴套与负荷侧的输出轴接合的接合部分的纵剖视图。
[0029]图4是以分解的状态表示图3的接合部分的构成零件的纵剖视图。
[0030]图5(a)是表示轴套侧接合面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5(b)是上述部分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5(c)是上述部分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0031]图6是表示卡合用突起的利用化学蚀刻进行制造的工序的说明图。
[0032]图7(a)是表示卡合用突起的另一例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7(b)是上述卡合用突起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7(c)是上述卡合用突起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0033]图8(a)是表示卡合用突起的另一例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8(b)是上述卡合用突起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8(c)是上述卡合用突起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0034]图9(a)是表示将圆锥突起压入到钢材表面中的情况下的状态的说明图,图9(b)是表示卡合用突起与轴套咬合了的情况下的状态的说明图。
[0035]图10是表示顶面的直径不同的卡合用突起的咬合深度与近似摩擦系数的关系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以下,参照附图对包括应用了本发明的杯状的挠性外齿齿轮的波动齿轮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也能应用在包括礼帽形状的挠性外齿齿轮的波动齿轮装置中。
[0037](波动齿轮装置)
[0038]图1是表示波动齿轮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该波动齿轮装置的纵剖视图。波动齿轮装置I包括圆环状的刚性内齿齿轮2、能与刚性内齿齿轮2啮合的杯状的挠性外齿齿轮3、使挠性外齿齿轮3挠曲成椭圆状而一部分与刚性内齿齿轮2啮合的椭圆形轮廓的波动产生器4。
[0039]杯状的挠性外齿齿轮3包括能沿径向挠曲的圆筒状本体部5、从圆筒状本体部5的后端缘向内侧延伸的圆环状的膜片6、与膜片6的内周缘连续形成的圆环状的轴套7、以及形成在圆筒状本体部5的开口端侧的外周面部分上的外齿8。另外,礼帽形状的挠性外齿齿轮包括能沿径向挠曲的圆筒状本体部、从圆筒状本体部的后端缘向径向的外侧延伸的圆环状的膜片、与膜片的外周缘连续形成的圆环状的轴套、以及形成在圆筒状本体部的开口端侧的外周面部分上的外齿。
[0040]波动产生器4嵌入在挠性外齿齿轮3的形成有外齿8的圆筒状本体部5的部分的内侧。利用波动产生器4使圆筒状本体部5挠曲成椭圆状,位于椭圆状形状的长轴方向的两端的外齿8的部分与刚性内齿齿轮2的内齿9啮合。
[0041]波动产生器4与电动机轴等的旋转输入轴(未图示)连接固定,利用该旋转输入轴对波动产生器4进行旋转驱动。当波动产生器4旋转时,两个齿轮2、3的啮合位置沿周向移动。其结果是,依据两个齿轮的齿数差,在两个齿轮之间发生相对旋转。在本例中,刚性内齿齿轮2固定于未图示的固定侧的构件,挠性外齿齿轮3成为减速旋转输出要素。挠性外齿齿轮3的减速旋转输出到负荷侧的构件(接合对象的构件)。
[0042]图3是表示挠性外齿齿轮3和接合对象的输出构件的接合部分的纵剖视图,图4是将该接合部分的构成零件分解表示的说明图。在挠性外齿齿轮3的圆环状的轴套7接合固定有负荷侧的输出构件11。为了进行接合固定,使用圆环状的安装用凸缘12及多根接合螺栓13。
[0043]在输出构件11的后端部形成有大径的构件侧凸缘14,构件侧凸缘14的圆形的后端面是与构件侧凸缘14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构件侧接合面15。构件侧接合面15与轴套7的外侧端面、即轴套侧接合面16同轴地叠合。轴套侧接合面16是与装置轴线Ia正交的端面。安装用凸缘12与轴套7的内侧端面同轴地叠合。构件侧凸缘14沿圆周方向以规定的间隔形成有螺栓孔,在轴套7及安装用凸缘12上同样沿圆周方向以规定的间隔形成有螺栓通孔。在这些螺栓孔、螺栓通孔一致的状态下使三个构件同轴地叠合,利用从安装用凸缘12侧插入的接合螺栓13,以规定的螺栓杆力将这三个构件接合固定。
[0044]图5(a)是将轴套侧接合面16的表面放大表不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5(b)是以b-b线进行了剖切的情况下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5(c)是以c-c线进行了剖切的情况下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0045]利用光刻加工在轴套侧接合面16上以规定间距一体地形成有规定形状的卡合用突起20。卡合用突起20以规定的间距呈矩阵状排列,相邻的卡合用突起的间距Px、Py均为0.2mm?0.5mm的范围内的值。卡合用突起20的排列形态也可以是除矩阵状的排列形态以外的排列形态。
[0046]各卡合用突起20是从轴套侧接合面16与轴套侧接合面16垂直地突出的顶端细形状的突起。卡合用突起20的前端形成为与轴套侧接合面16平行的平坦的顶面。另外,卡合用突起20的与突出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即,在本例中,卡合用突起20是整体近似于圆锥台状的形状的突起,其中心轴线20a与轴套侧接合面16垂直。卡合用突起20的外周面20b由朝向前端变细的弯曲面形成。卡合用突起20的顶面20c形成为与中心轴线20a正交的平坦的圆形面。
[0047]卡合用突起20的顶面20c的最大直径L为0.0lmm?0.05mm的范围内的值。卡合用突起20的高度H是顶面20c的最大直径L的1.0倍?1.2倍的范围内的值。因而,高度H为0.06mm以下。另外,以在每1mm2内形成有40个?250个的范围内的值的密度,形成卡合用突起20。
[0048]在图示的例子中,卡合用突起20的顶面20c的直径L为0.05mm,高度H为0.065mm,间距 Px、Py 均为 0.2mm。
[0049]另外,轴套侧接合面16的表面部分及卡合用突起20的硬度为HRC45以上。作为挠性外齿齿轮3的坯料,使用硬度为HRC45以上的材料即可。或者,也可以在坯料的硬度小于HRC45的情况下,在利用光刻加工形成卡合用突起20之前或之后的阶段,对轴套侧接合面16实施热处理、渗碳处理、氮化处理等表面处理,使轴套侧接合面16的表面部分及卡合用突起20的硬度达到HRC45以上。挠性外齿齿轮3的原料硬度一般来说在HRC36?HRC45之间,输出构件11的原料硬度也同样。较为理想的是,使轴套侧接合面16和卡合用突起20的硬度为接合侧的构件侧接合面15的硬度以上。
[0050]在此,能够利用一般的光刻加工形成卡合用突起20。例如如图6所示,在对挠性外齿齿轮3进行了切齿加工后,以将挠性外齿齿轮3的轴套7的外侧端面16A覆盖的状态形成光致抗蚀膜31 (图6(a)、图6(b))。接着,对光致抗蚀膜31进行曝光及显影而在光致抗蚀膜上形成掩膜图案(图6(c))。随后,对外侧端面16A的露出面部分进行例如湿蚀刻,而形成卡合用突起20(图6(d))。然后,将光致抗蚀膜31的掩膜图案剥离去除,进行冲洗、干燥工序等后续处理(图6(e))。由此,当掩膜图案为圆形的情况下,在轴套侧接合面16上一体地形成大致圆锥台状的卡合用突起20。在掩膜图案为四边形或三角形的情况下,形成四方锥台状或三角锥台状的卡合用突起。
[0051]在图7和图8中表示了卡合用突起20的另一形状。图7所示的卡合用突起20A整体形成为大致四方锥台的形状。例如,卡合用突起20A的顶面为正四边形,宽度L为0.05mm,高度H为0.06mm,间距P为0.2mm。另外,图8所示的卡合用突起20B整体形成为大致三角锥台的形状。例如,卡合用突起20B的顶面为正三角形,该正三角形的宽度L为0.06mm。卡合用突起20B的高度H为0.06mm,间距P为0.2mm。另外,在呈矩阵状排列的卡合用突起20B的一列中,卡合用突起20B每隔一个,其三角形的朝向翻转。
[0052]在使接合对象的输出构件11与该结构的挠性外齿齿轮3的轴套7接合的情况下,使轴套侧接合面16与接合对象的构件侧接合面15同轴地叠合,使安装用凸缘12与轴套7的相反侧叠合。在该状态下,从安装用凸缘12 —侧插入接合螺栓13,将输出构件11、轴套7及安装用凸缘12这三个构件接合固定。利用接合螺栓13的螺栓杆力使轴套侧接合面16的卡合用突起20从接合对象的构件侧接合面15侧与构件侧接合面15咬合至规定的咬合深度。通过使卡合用突起20与构件侧接合面15咬合,在接合面间产生较大的摩擦力。
[0053]在挠性外齿齿轮3与输出构件11接合的接合部分,轴套侧接合面16的卡合用突起20与构件侧接合面15进行了咬合的情况下的接合力,能够近似于随着将钢掘起而产生的磨损。参照图9(a)进行说明,设想将圆锥突起压入到钢材的接合面中的情况。使η个圆锥突起与接合面接触。粗线箭头所示的前进方向的圆锥突起的投影面积(三角形)At用下述算式表示。
[0054]At = n*r*d = n*r*r* cot θ = η.r2.(I/tan θ )
[0055]其中,r:由圆锥突起产生的压痕的平均半径
[0056]Θ:圆锥突起的半顶角
[0057]d:深度
[0058]由圆锥突起产生的压痕面积能够近似表示为下述算式。
[0059]由圆锥突起产生的压痕面积^真实接触面积Ar = P/PM = η.Jir2
[0060]P:全部载荷
[0061]PM:真实接触面积的平均表面压力
[0062]因而,在将F设定为掘起阻力(摩擦力)时,摩擦系数μ能够用下述算式表示。
[0063]摩擦系数μ = F/P = At.PM/Ar.PM = At/Ar
[0064]= 1/( Ji.tan θ )
[0065]在圆锥突起的Θ为45deg的情况下,μ =0.3183。
[0066]在图9(b)中,表示使本例的圆锥台状的卡合用突起20与构件侧接合面15进行了咬合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能如下近似表示各值。
[0067]咬合深度X^d
[0068]咬合投影面积AT ^ At
[0069]压痕面积AR ^ Ar
[0070]近似摩擦系数M = AT/AR
[0071]在此,使卡合用突起20与构件侧接合面15进行了咬合的情况下的接合面的摩擦系数对接合部分的传递扭矩的影响较大。如上所述,能够利用咬合投影面积AT及压痕面积AR对摩擦系数进行规定。即,摩擦系数主要由卡合用突起20的形状、尺寸、咬合深度、轴套侧接合面16与构件侧接合面15之间的硬度差来决定。
[0072]因而,通过对卡合用突起20的形状、尺寸、轴套7侧的硬度及输出构件11侧的硬度进行合适的设定,能够获得目标的摩擦系数的接合面。在本例中,利用光刻加工形成圆锥台状的卡合用突起20。通过如上述那样地设定这种形状的卡合用突起20的顶面的尺寸L、突起高度H及硬度,能够获得较大的摩擦系数。
[0073]另外,根据由全部压痕面积(ARXn)决定的原料的剪切强度,对突起数量η进行限制。在本例中,考虑到轴套7的剪切强度,使突起数量η为每1mm2有40个?250个的范围内的值。
[0074]此外,在施加了相同的螺栓杆力的情况下,卡合用突起的咬合深度X根据突起的顶面的形状的不同而不同。在卡合突起的顶面的形状为圆形、四边形、三角形的情况下,当将除形状以外的条件设定为相同时,在为三角形的情况下,最易咬合,在圆形的情况下,最不易咬合。另外,与硬度高的接合面相比,硬度低的接合面的咬合深度X增大。此外,卡合突起的咬合深度X根据卡合突起的顶面的面积不同而不同,在面积较小的情况下,容易咬合。同样,在卡合突起的顶面的总面积较小的情况下,与总面积较大的情况相比,容易咬合。因而,依据轴套侧接合面16的大小、所需传递扭矩、被施加的螺栓杆力,来对卡合用突起20的大小、形状(顶面的形状、面积、突起高度)、卡合用突起20的排列间距及每单位面积内的个数、各部分的硬度进行合适的设定即可。
[0075]图10是表示在圆锥台形状的卡合用突起20的情况下,改变了圆形的顶面的直径时,咬合深度(压入深度)与近似摩擦系数的关系的一例的图表。将卡合用突起20配置为矩阵状,将相邻配置的卡合用突起20的间距P设定为0.2mm?0.5mm,将卡合用突起20的顶面的最大直径L设定为0.03mm、0.04mm及0.05mm这三种,使卡合用突起20的高度为突起的顶面的最大直径L的1.0倍?1.2倍。
[0076]根据该图表可知,在卡合用突起20的顶面的最大直径L为0.03mm的情况下,当使咬合深度为0.0lmm?0.025mm时,能使近似摩擦系数为0.35以上。在顶面的最大直径L为0.04mm的情况下,当使咬合深度为0.015mm?0.035mm时,能使近似摩擦系数为0.35以上。在顶面的最大直径L为0.05mm的情况下,当使咬合深度为0.020mm?0.040mm时,能使近似摩擦系数为0.35以上。另外,在顶面的最大直径L为0.03mm?0.05mm的情况下,当使咬合深度为大致0.015mm?0.025mm时,能使近似摩擦系数为大致0.35以上。
[0077](其它实施方式)
[0078]另外,在本发明的挠性外齿齿轮的接合方法中,也可以在接合对象的构件的构件侧接合面上预先形成卡合用突起。在这种情况下,使形成有卡合用突起的构件的硬度为另一方构件的硬度以上即可。另外,也可以在轴套侧接合面及构件侧接合面上均预先形成卡合用突起。在这种情况下,将这两个构件的硬度设定为相同程度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波动齿轮装置的挠性外齿齿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轴套,该轴套与接合对象的构件接合; 轴套侧接合面,该轴套侧接合面形成于所述轴套,与所述接合对象的构件的构件侧接合面抵接;以及 规定尺寸的多个卡合用突起,这些卡合用突起以规定间距形成在所述轴套侧接合面上, 所述卡合用突起是通过对所述轴套侧接合面实施光刻加工,而与所述轴套侧接合面形成为一体的突起, 所述轴套侧接合面及所述卡合用突起的硬度为HRC45以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动齿轮装置的挠性外齿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用突起是从所述轴套侧接合面与所述轴套侧接合面垂直地突出的前端细形状的突起, 所述卡合用突起的前端形成为与所述轴套侧接合面平行的平坦的顶面, 所述卡合用突起的与突出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四边形或三角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波动齿轮装置的挠性外齿齿轮,其特征在于, 相邻配置的所述卡合用突起的间距为0.2mm?0.5mm, 所述卡合用突起的顶面的最大直径或最大宽度为0.0lmm?0.05mm, 所述卡合用突起的高度为所述突起的顶面的最大直径或最大宽度的1.0倍?1.2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波动齿轮装置的挠性外齿齿轮,其特征在于, 以每1mm2内具有40个?250个的密度配置所述卡合用突起。
5.一种波动齿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刚性内齿齿轮; 挠性外齿齿轮,该挠性外齿齿轮能与所述刚性内齿齿轮啮合;以及波动产生器,该波动产生器使所述挠性外齿齿轮挠曲成椭圆状而与所述刚性内齿齿轮局部啮合,并随着旋转,使两个齿轮的啮合位置沿周向移动, 所述挠性外齿齿轮是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挠性外齿齿轮。
6.一种挠性外齿齿轮的接合方法,使波动齿轮装置的挠性外齿齿轮与接合对象的构件接合,其特征在于, 使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所述挠性外齿齿轮的所述轴套侧接合面与所述接合对象的构件的构件侧接合面同轴地叠合, 使用接合螺栓将所述轴套与所述接合对象的构件接合, 利用所述接合螺栓的螺栓杆力,使所述轴套侧接合面的所述卡合用突起从所述构件侧接合面与所述接合对象的构件咬合至规定的咬合深度。
7.一种挠性外齿齿轮的接合方法,使波动齿轮装置的挠性外齿齿轮与接合对象的构件接合,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接合对象的构件上形成有构件侧接合面, 为了将所述接合对象的构件接合,在设置于所述挠性外齿齿轮的轴套上形成有轴套侧接合面, 所述构件侧接合面及所述轴套侧接合面中的至少一方的接合面是突起侧接合面, 利用光刻加工,在该突起侧接合面上以规定间距一体地形成有规定尺寸的多个卡合用关起, 所述突起侧接合面的硬度是与另一方的所述接合面的硬度相同的硬度,或是另一方的所述接合面的硬度以上的硬度, 使所述挠性外齿齿轮的所述轴套侧接合面与所述接合对象的构件的所述构件侧接合面同轴地叠合, 使用接合螺栓将所述轴套与所述接合对象的构件接合, 利用由所述接合螺栓产生的螺栓杆力,使所述突起侧接合面的所述卡合用突起从另一方的所述接合面咬合至规定的咬合深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挠性外齿齿轮的接合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用突起是从所述突起侧接合面与所述突起侧接合面垂直地突出的前端细形状的突起, 所述卡合用突起的前端形成为与所述突起侧接合面平行的平坦的顶面, 所述卡合用突起的与突出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四边形或三角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挠性外齿齿轮的接合方法,其特征在于, 相邻配置的所述卡合用突起的间距为0.2mm?0.5mm, 所述卡合用突起的顶面的最大直径或最大宽度为0.0lmm?0.05mm, 所述卡合用突起的高度为所述突起的顶面的最大直径或最大宽度的1.0倍?1.2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挠性外齿齿轮的接合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每1mm2内具有40个?250个的密度配置所述卡合用突起。
【文档编号】F16H1/32GK104285075SQ201380015234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8日
【发明者】小林优, 保科达郎 申请人:谐波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