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1995847阅读:800来源:国知局
离合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公开的技术涉及通过切换从动侧旋转体相对于驱动侧旋转体的连结状态来切换从驱动侧旋转体向从动侧旋转体的动力的传递状态的离合器。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发动机,能够经由离合器将用于使冷却水循环的机械式的泵与曲轴连结而通过曲轴的旋转力来驱动泵、或者解除基于离合器的连结而使泵的驱动停止。作为用于切换泵相对于曲轴的连结状态的离合器,具备与曲轴连结的驱动侧旋转体和与驱动侧旋转体能够相对旋转的从动侧旋转体,通过磁铁的磁力对这些旋转体进行压接,由此将离合器维持成连结状态。作为这样的离合器,存在专利文献1记载那样的离合器。该专利文献1记载的离合器具备线圈,在解除离合器的连结状态的情况下,对线圈执行通电控制,产生将上述磁力抵消的磁场。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0340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如专利文献1那样,在将驱动侧旋转体与从动侧旋转体压接而使离合器为连结状态的结构中,经由该离合器必须传递的转矩的大小、即由从动侧旋转体驱动而旋转的设备所需的转矩越大,越需要大的压接力。并且,为了增大压接力而将磁铁变更为磁力更强的结构时,伴随于此,用于将该磁力抵消的线圈变大。当线圈增大时,装置变得大型化,或消耗电力变大,因此要求能够传递大的转矩并尽量减小连结状态的解除所需的力。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课题并不局限于上述那样产生磁场而将磁铁的磁力抵消的结构,在通过液压而将连结状态解除的结构等利用促动器使驱动侧旋转体与从动侧旋转体相对移动从而将连结解除的离合器中,是大致共通的课题。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较小的力解除连结的离合器。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离合器具备:驱动侧旋转体;从动侧旋转体,能够在连结于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的连结位置和相对于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的连结被解除的解除位置之间沿着轴向移动;槽,设置在所述从动侧旋转体的外周面,具有螺旋部和环状部,所述螺旋部绕着所述从动侧旋转体的轴线延伸,所述环状部与该螺旋部连续且与所述轴向正交地在从动侧旋转体的整周延伸,所述环状部比所述螺旋部深;施力构件,对所述从动侧旋转体从所述解除位置朝向所述连结位置施力;及销,能够插入所述槽且能够从所述槽脱离,所述销构成为为了使所述从动侧旋转体移动至所述解除位置而插入所述螺旋部,所述销具有插入所述螺旋部的前端部,并且在该前端部具有凸部,所述螺旋部具有设有凹槽的底面,所述凹槽在所述销的前端部插入该螺旋部时收容所述凸部。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合器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将图1的离合器的连结解除后的状态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图1的离合器的连结状态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图1的离合器中从动侧旋转体的槽与卡止构件的关系及对卡止构件进行驱动的促动器的结构的剖视图。图5是图1的离合器中的槽的展开图。图6是图5的沿着6-6线的剖视图。图7是图5的沿着7-7线的剖视图。图8是图5的沿着8-8线的剖视图。图9是图5的沿着9-9线的剖视图。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离合器中的槽的展开图。图11是图10的沿着11-11线的剖视图。图12是图10的沿着12-12线的剖视图。图13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离合器中的销及槽的剖视图。图14是其他的变形例中的销及槽的剖视图。图15是表示其他的变形例中的销的形状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关于离合器的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9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合器切换从发动机的曲轴向使发动机的冷却水循环的水泵的动力的传递状态。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离合器100收容在设于壳体300的收容部310内。在壳体300嵌入呈大致筒状的支承构件320。离合器100的输出轴210经由在支承构件320的内周侧配置的第一轴承330而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支承构件320。泵200的叶轮220能够一体旋转地安装在输出轴210的前端部(在图1中为右端部)。另一方面,驱动侧旋转体110经由第二轴承340而旋转自如地支承在输出轴210的基端部(在图1中为左端部)。并且,在输出轴210的位于第一轴承330与第二轴承340之间的部分的外周面上形成直线花键212。如图1所示,在壳体300与驱动侧旋转体110之间有配置从动侧旋转体120。从动侧旋转体120在其内周面具有与输出轴210的直线花键212嵌合的卡合部121,由此,与输出轴210成为一体地旋转,且能够沿输出轴210的轴向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出轴210、驱动侧旋转体110及从动侧旋转体120的轴线如图1~图3的单点划线所示那样一致,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该轴线的延伸方向称为轴向。从动侧旋转体120呈现出将直径不同的2个圆柱以轴线一致的方式接合的外形,以大径部122位于接近驱动侧旋转体110的一侧(在图1中为左侧)且小径部123位于接近泵200的一侧(在图1中为右侧)那样的朝向支承于输出轴210。在从动侧旋转体120的小径部123形成朝向泵200开口的凹部124。在凹部124的底部形成有用于收容施力构件135的多个收容凹部125,上述收容凹部125以包围输出轴210的方式沿周方向配置。施力构件135例如是线圈状的弹簧,收容在从动侧旋转体120的收容凹部125内,且具有与设于输出轴210的卡止突部211卡止的前端。施力构件135以压缩的状态收容在收容凹部125内,对从动侧旋转体120朝向驱动侧旋转体110(图1中的左方向)施力。分别收容球体130的多个球体收容槽127沿着周方向配置地形成在从动侧旋转体120的大径部122。而且,在驱动侧旋转体110的内周面形成有在其整周延伸的圆弧槽111。该圆弧槽111如图1所示具有圆弧状的截面形状。在由各球体收容槽127和圆弧槽111形成的空间内收容球体130。从动侧旋转体120借助施力构件135的作用力而以接近驱动侧旋转体110的方式移动,在处于图1所示的位置时,经由该球体130将驱动侧旋转体110与从动侧旋转体120连结。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沿着输出轴210在轴向上移动的从动侧旋转体120的轴向上的位置中的、如图1所示成为驱动侧旋转体110与从动侧旋转体120被连结的状态的位置称为连结位置。在驱动侧旋转体110安装有以将收容于壳体300的收容部310的离合器100包围的杯状的从动侧滑轮270。在曲轴250的端部安装有能够一体旋转的驱动侧滑轮260,驱动侧滑轮260与从动侧滑轮270通过卷挂于它们的带280而连结。因此,如图1所示,在从动侧旋转体120处于连结位置而经由球体130将驱动侧旋转体110与从动侧旋转体120连结的情况下,曲轴250的旋转经由驱动侧滑轮260及带280而向从动侧旋转体120及输出轴210传递。并且,通过与输出轴210成为一体而旋转的叶轮220,从泵200送出冷却水。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及图3中如箭头所示,驱动侧旋转体110在从输出轴210的前端侧(在图2及图3中为右端侧)观察驱动侧旋转体110时,向成为顺时针的方向旋转。如图2及图3所示,在从动侧旋转体120的大径部122形成的各球体收容槽127从大径部122的端面沿轴向延伸,并在中途弯曲,沿着驱动侧旋转体110的旋转方向延伸,其终端形成保持部128。球体收容槽127的深度沿着驱动侧旋转体110的旋转方向变浅,保持部128的深度最浅。因此,如图2所示,在球体130收容在球体收容槽127的沿轴向延伸的部分时,在球体收容槽127与驱动侧旋转体110的圆弧槽111(参照图1)之间形成允许球体130与从动侧旋转体120一起相对于驱动侧旋转体110旋转的间隙。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当球体130在球体收容槽127内移动而位于保持部128内时,在该保持部128与驱动侧旋转体110的圆弧槽111(参照图1)之间形成的间隙小,因此球体130由从动侧旋转体120和驱动侧旋转体110夹持。因此,球体130与从动侧旋转体120一起相对于驱动侧旋转体110的旋转被阻止。这样,在从动侧旋转体120向图3所示的连结位置移动时,球体130不能旋转,由此从动侧旋转体120与驱动侧旋转体110一起旋转。即,球体130在从动侧旋转体120向连结位置移动时,不能旋转地嵌合在从动侧旋转体120与驱动侧旋转体110之间,将从动侧旋转体120与驱动侧旋转体110连结。另一方面,在从动侧旋转体120向图2所示的位置移动时,球体130从保持部128脱离而进入到球体收容槽127的沿轴向延伸的部分。这是因为,球体130的大致一半收容于驱动侧旋转体110的圆弧槽111,相对于驱动侧旋转体110的轴向的相对移动受到限制。这样球体130从深度变浅的保持部128脱离,当进入比保持部128深的沿轴向延伸的部分时,由从动侧旋转体120和驱动侧旋转体110产生的球体130的嵌合被解除。其结果是,驱动侧旋转体110与从动侧旋转体120的相对转动被允许,从动侧旋转体120相对于驱动侧旋转体110的连结被解除。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沿着输出轴210在轴向上移动的从动侧旋转体120的轴向上的位置中的、如图2所示驱动侧旋转体110与从动侧旋转体120的连结被解除的状态的位置称为解除位置。如图2及图3所示,在从动侧旋转体120的小径部123的外周面形成有沿周方向延伸的槽400。槽400具有绕轴线延伸的螺旋部410和与螺旋部410连续与轴向正交地延伸的环状部420。螺旋部410绕从动侧旋转体120的外周面大致一圈,以越靠驱动侧旋转体110的旋转方向后方侧而其侧壁413越接近驱动侧旋转体110的方式倾斜。而且,环状部420与螺旋部410连续且在从动侧旋转体120的外周面的整周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槽400的结构,在后文详细说明。如图2及图3所示,离合器100具备卡止构件140和用于使在卡止构件140的前端设置的销141向槽400出入的促动器150。卡止构件140以轴向的位置受限制的方式构成。如图3所示,在从动侧旋转体120处于连结位置时,能够向槽400的螺旋部410的始端411附近插入销141的方式设定卡止构件140在轴向上的位置。在从动侧旋转体120处于连结位置时,若卡止构件140由促动器150朝向从动侧旋转体120驱动,则销141插入到螺旋部410的始端411附近。向螺旋部410插入的销141与螺旋部410的侧壁413卡合,由此克服施力构件135的作用力而将从动侧旋转体120卡止。如图3所示,在从动侧旋转体120与驱动侧旋转体110连结的状态下,当卡止构件140的销141向螺旋部410插入时,在销141卡合于螺旋部410的侧壁413的状态下从动侧旋转体120旋转。并且,销141在螺旋部410的侧壁413上滑动期间,从动侧旋转体120从连结位置朝向解除位置沿轴向移动。当销141到达螺旋部410的终端412时,销141向环状部420插入,如图2所示,从动侧旋转体120向解除位置移动。这样,离合器100通过向槽400内插入卡止构件140的销141并使销141与螺旋部410的侧壁413卡合,由此能够使从动侧旋转体120克服施力构件135的作用力而移动至解除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当解除驱动侧旋转体110与从动侧旋转体120的连结时,成为未进行从驱动侧旋转体110向从动侧旋转体120的转矩的传递的状态,但是在连结刚解除之后,从动侧旋转体120因惯性力而继续旋转。但是,如图2所示,在从动侧旋转体120处于解除位置时,销141插入到环状部420内,从动侧旋转体120沿轴向不会位移。并且,在从动侧旋转体120未进行来自驱动侧旋转体110的转矩的传递,因此从动侧旋转体120的旋转速度逐渐下降而停止旋转。从动侧旋转体120由施力构件135的作用力朝向连结位置施力。因此,为了维持解除了连结的状态,需要维持将卡止构件140的销141插入到从动侧旋转体120的环状部420内的状态。并且,再次将驱动侧旋转体110与从动侧旋转体120连结时,通过促动器150将插入槽400的环状部420内的销141拔出。这样将销141拔出时,销141与从动侧旋转体120的卡合被解除,通过施力构件135的作用力而从动侧旋转体120向连结位置移动,成为驱动侧旋转体110与从动侧旋转体120再次连结的状态。在此,如图4所示,在从动侧旋转体120的外周面形成的槽400中,环状部420的深度比螺旋部410的深度深。换言之,环状部420的底面位于比螺旋部410的底面414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由此,在上述螺旋部410与环状部420连接的部分,如图2及图3所示存在台阶。并且,通过该台阶的侧壁421,限制从螺旋部410向环状部420移动的销141从环状部420向螺旋部410返回。然而,在伴随着从动侧旋转体120的旋转而销141从螺旋部410向环状部420位移时,需要将销141向更深的环状部420插入,使销141卡合于螺旋部410与环状部420之间的台阶的侧壁421,因此必须增加销141的插入量。为了增加销141的插入量而使该销141与台阶的侧壁421卡合,需要一定程度的时间。在驱动侧旋转体110的旋转速度大的情况下,与使销141卡合于台阶的侧壁421花费的时间相比,销141通过螺旋部410的终端412而再次到达螺旋部410存在的相位花费的时间缩短。这样的情况下,无法使销141向环状部420移动,可能无法适当地保持解除了连结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若对销141进行驱动的促动器150发生大型化,则能够缩短使销141的插入量增加而使该销141卡合于台阶的侧壁421花费的时间,但是会导致装置的大型化。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的离合器100中,如图2及图3所示,在销141的前端设置凸部142,在螺旋部410的底面414设置收容该凸部142的凹槽41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凹槽415的底面形成为与环状部420的底面相同的深度(即,相同的径向位置)。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凸部142以沿着销141的与螺旋部410的侧壁413卡合的面的方式设置。接着,详细说明促动器150的结构。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促动器150是利用通过对收容在第一壳体152内的线圈153进行通电而产生的磁场的作用进行驱动的电磁促动器。第一壳体152呈具有底部的筒状,在该底部固定有固定芯154。在第一壳体152的内部以包围该固定芯154的方式配置线圈153。即,在该促动器150中,通过固定芯154和线圈153构成电磁铁。而且,在第一壳体152的线圈153内,在与固定芯154相对的位置收容有能够移动的可动芯15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固定芯154及可动芯155是铁芯。在第一壳体152的前端部(图4中的右端部)固定有筒状的第二壳体158。在第二壳体158中的固定于第一壳体152的端部,以包围可动芯155的周围的方式固定永久磁铁159。可动芯155如上述那样以基端区域(图4中的左端区域)与固定芯154相对的方式收容在第一壳体152内,而前端区域(图4中的右端区域)从第二壳体158向外侧突出。在可动芯155中的收容于第二壳体158内的部分安装有环构件160。并且,具有卡止于第二壳体158的一端和卡止于环构件160的另一端的螺旋弹簧161以压缩的状态收容在第二壳体158内。螺旋弹簧161对可动芯155向从第二壳体158突出的方向(在图4中为右方向)施力。并且,可动芯155中的从第二壳体158突出的部位经由固定销162而与所述卡止构件140连结。卡止构件140在其基端能够转动地连结于可动芯155,且由转动轴156支承为能够转动。因此,卡止构件140伴随着可动芯155的移动,以成为转动支点的转动轴156为中心转动。因此,如图4的实线所示,通过螺旋弹簧161的作用力而可动芯155从第二壳体158突出的程度变大,由此卡止构件140的销141向从动侧旋转体120的螺旋部410及环状部420依次插入。并且,在该状态下对线圈153通电时,通过因通电而产生的磁场将固定芯154及可动芯155磁化,可动芯155克服螺旋弹簧161的作用力朝向固定芯154被吸引。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线圈153产生的磁场的朝向与永久磁铁159的磁场的朝向一致。当吸引的可动芯155向接近固定芯154的方向(图4中的左方向)移动时,卡止构件140向图4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如图4的双点划线所示,卡止构件140的销141从槽400被抜出。即,促动器150利用向线圈153的通电而产生的磁力来吸引可动芯155,由此将卡止构件140的销141从槽400抜出。当吸引的可动芯155移动到与固定芯154抵接的抵接位置(图4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时,之后即使停止通电,通过永久磁铁159的磁力,也能保持可动芯155与固定芯154抵接的状态。另一方面,在可动芯155处于图4的双点划线所示的抵接位置时,若对线圈153通上与吸引可动芯155时相反方向的电流,则产生与永久磁铁159的磁场的朝向相反的朝向的磁场。由此,永久磁铁159的吸引力减弱,通过螺旋弹簧161的作用力而可动芯155从固定芯154分离,移动到图4的实线所示的突出位置。在可动芯155从抵接位置移动到突出位置时,卡止构件140向图4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卡止构件140的销141向槽400插入。在可动芯155处于从固定芯154分离的突出位置时,螺旋弹簧161的作用力大于永久磁铁159的吸引力。因此,若由于向线圈153的通电而使可动芯155从固定芯154分离,则之后即使停止通电,可动芯155也保持在突出位置。即,本实施方式的促动器150是使直流电流向不同的方向流动而使可动芯155移动,由此切换离合器100的连结状态,而在维持连结的状态或维持解除连结的状态时不需要通电的自保持式的螺线管。接着,参照图5~图9,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离合器100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图5是槽400的展开图,但是为了便于说明,在该图5中,比实际更大地示出螺旋部410的倾斜及宽度。而且,在图5中,在从动侧旋转体120旋转的状态下,卡止构件140的销141在槽400内相对移动时的情况由显示多个的利用双点划线描绘的销141来表示。而且,在图5~图9中,利用双点划线表示螺旋部410与环状部420的交界。需要说明的是,表示该交界的双点划线等于螺旋部410与环状部420之间的台阶的侧壁421的延长线。如上所述,在促动器150的可动芯155处于抵接位置时,卡止构件140的销141向槽400之外探出。此时,从动侧旋转体120借助施力构件135的作用力而保持在连结位置,因此离合器100处于连结状态。即,离合器100将驱动侧旋转体110的旋转向输出轴210传递。在这样的状态下,当以使促动器150的线圈153产生与永久磁铁159的磁场的朝向相反的朝向的磁场的方式进行通电时,可动芯155借助螺旋弹簧161的作用力而从抵接位置向突出位置移动。于是,卡止构件140的销141插入到从动侧旋转体的槽400内的螺旋部410的始端411附近。如图5的向左的箭头所示,施力构件135的作用力始终作用于从动侧旋转体120。因此,在销141插入螺旋部410的始端411附近的状态,例如,销141处于位置A的状态下,如图6所示,销141与螺旋部410的侧壁413卡合。而且,销141的前端部与螺旋部410的底面414抵接,并且在销141的前端部设置的凸部142收容于在螺旋部410的底面414设置的凹槽415内。即,在销141向螺旋部410插入而销141与螺旋部的410的底面414抵接时,该销141的凸部142已经插入至比螺旋部410的底面414深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销141与螺旋部的410的底面414抵接时,销141的凸部142从凹槽415的底面分离。这样,在维持销141与螺旋部410的侧壁413卡合的状态下从动侧旋转体120旋转,由此销141在螺旋部410内沿着侧壁413滑动。如上所述,卡止构件140被限制轴向的位置,因此伴随着螺旋部410内的销141的位置的变化,从动侧旋转体120从连结位置朝向解除位置而沿轴向移动。如图5所示,随着销141在螺旋部410内朝向终端412侧的相对移动,螺旋部410的宽度逐渐变窄。即,随着销141在螺旋部410内的相对移动,形成于螺旋部410的凹槽415接近环状部420,如图7所示,在环状部420与凹槽415之间存在的壁的厚度变薄。需要说明的是,图7是出于销141相对移动至图5的位置B时的状态。而且,销141在螺旋部410内相对移动而接近终端412且到达图5所示的位置C时,如图8所示,在环状部420与凹槽415之间不存在壁,销141进入环状部420与凹槽415连接的连接部430。此时,如图8所示,销141仅在一瞬间不与槽400的底面抵接,成为浮在空中的状态。然而,紧接着之后,如图8的箭头所示,销141在与螺旋部410的侧壁413卡合的状态下,落下至连接部430的与凹槽415的底面抵接为止。如上所述,凹槽415的深度成为与环状部420的深度相同的深度。因此,在连接部430处落下至凹槽415的底面的销141之后到达螺旋部410的终端412,在进入环状部420时不会落下,顺畅地进入环状部420。这样,在销141与从动侧旋转体120卡合的状态下,从动侧旋转体120与驱动侧旋转体110一起旋转,销141在螺旋部410内相对移动期间,从动侧旋转体120从连结位置朝向解除位置移动。并且,销141进入环状部420时,从动侧旋转体120到达解除位置。由此,驱动侧旋转体110的旋转不再向从动侧旋转体120传递,成为离合器100的连结被解除的状态。在从动侧旋转体120与驱动侧旋转体110的连结刚被解除之后,从动侧旋转体120受到与销141之间产生的摩擦力的作用,且因惯性力而继续旋转。由此,进入到环状部420内的销141如图5的位置E、位置F、位置G那样在环状部420内相对移动。需要说明的是,这样在销141插入到环状部420的状态,且从动侧旋转体120旋转的状态下,如图9所示,销141卡合于在螺旋部410与环状部420的交界处存在的台阶的侧壁421。因此,只要销141以从环状部420拔出的方式位移而未越过该台阶,销141就不会向螺旋部410位移,销141从环状部420向螺旋部410的位移受到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图9示出销141处于图5的位置E时的状态。从动侧旋转体120在这样销141插入环状部420的状态下借助惯性力而继续旋转,但是由于与销141之间产生的摩擦力的作用而旋转速度逐渐下降,其旋转在不久之后停止。只要这样销141插入环状部420,就能保持离合器100的连结被解除的解除状态。另一方面,在将离合器100从解除连结的解除状态切换成连结状态时,以使促动器150的线圈153产生与永久磁铁159的磁场的朝向相同的朝向的磁场的方式进行通电。于是,可动芯155由通电产生的磁力以接近固定芯154的方式被吸引,卡止构件140转动,卡止构件140的销141从槽400完全抜出。并且,卡止构件140的卡止被解除的从动侧旋转体120通过施力构件135的作用力而向连结位置移动,从动侧旋转体120与驱动侧旋转体110连结,离合器100切换成连结状态。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能得到以下的优点。(1)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销141插入到与驱动侧旋转体110一起旋转的从动侧旋转体120的螺旋部410时,在销141与螺旋部410的侧壁413卡合的状态下从动侧旋转体120旋转,从动侧旋转体120克服施力构件135的作用力而从连结位置向解除位置移动。并且,其结果是,驱动侧旋转体110与从动侧旋转体120的连结被解除。即,能够由从动侧旋转体120的旋转力得到为了解除离合器100的连结所需的力。因此,能够以较小的力解除连结。(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销141的前端设置凸部142,在螺旋部410的底面414设置收容该凸部142的凹槽415。因此,如上所述将销141插入螺旋部410,销141与螺旋部410的底面414抵接时,该销141的凸部142已经插入至比螺旋部410的底面414深的位置。由此,在销141到达螺旋部410的终端412时,即使不增加销141的插入量,凸部142也卡合于螺旋部410与环状部420之间的台阶的侧壁421。因此,即使在驱动侧旋转体110的旋转速度大的情况下也能够使销141与台阶的侧壁421卡合,能够抑制装置的大型化,并抑制销141从环状部420向螺旋部410返回。(3)在本实施方式中,销141的凸部142沿着销141的与螺旋部410的侧壁413卡合的面(卡合面)设置。由此,能够将销141的与螺旋部410的侧壁413抵接的面形成为包含凸部142的侧面的更宽的面,在从动侧旋转体120旋转时,销141与螺旋部410的侧壁413的滑动面变得更宽。因此,能够使销141与螺旋部410的侧壁413之间的接触面压下降而抑制销141的磨损。需要说明的是,离合器没有限定为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将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合器100如以下那样变更实施。■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与轴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凸部142的长度L2比凹槽415与环状部420的连接部430的长度L1短。然而,也可以使凸部142的长度L2比连接部430的长度L1长。在销141处于环状部420内的情况下,伴随着从动侧旋转体120的旋转而销141通过连接部430。在该连接部430中,没有将凹槽415与环状部420分隔的结构。因此,在销141通过连接部430时,由于施力构件135的作用力,插入环状部420的销141的凸部142可能会从环状部420向螺旋部410逆行。相对于此,如上所述,凸部142的长度L2若比连接部430的长度L1长的话,在销141通过连接部430时,凸部142难以从连接部430进入螺旋部410。因此,能够抑制销141的插入位置从环状部420向螺旋部410位移,能够抑制尽管未将销141从槽400抜出而也成为驱动侧旋转体110与从动侧旋转体120连结的状态。(第二实施方式)接着,参照图10~图12,说明离合器的第二实施方式。在该第二实施方式的离合器中,使凹槽415的深度比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合器浅。其他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通过使用相同符号而省略重复的说明,以下,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离合器100的槽400的展开图。在该图10中,也与图5同样地比实际更大地示出螺旋部410的倾斜及宽度,并且在从动侧旋转体120旋转的状态下,卡止构件140的销141在槽400内相对移动时的情况通过显示多个由双点划线描绘的销141来表示。而且,在图10中,除了参照图5说明的位置A、位置B、位置C、位置E、位置F、位置G之外,还显示位置D和位置H。位置D是位置C与位置E之间的位置,位置H是表示越过位置G而到达连接部430的状态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凹槽415的深度比第一实施方式的凹槽415的深度稍浅。因此,如图11及图12所示,凹槽415的深度比环状部420的深度浅。由此,在凹槽415与环状部420连接的连接部430形成有台阶部426。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离合器100的作用。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离合器100中,也是销141向螺旋部410插入时,销141的前端部与螺旋部410的底面414抵接,在销141的前端部设置的凸部142收容于在螺旋部410的底面414设置的凹槽415内。即,在销141向螺旋部410插入而销141与螺旋部的410的底面414抵接时,该销141的凸部142已经插入至比螺旋部410的底面414深的位置。并且,在维持这样销141与螺旋部410的侧壁413卡合的状态下从动侧旋转体120旋转,由此销141在螺旋部410内沿着侧壁413滑动,如位置A、位置B、位置C那样相对移动。此时,随着销141在螺旋部410内相对移动,而在螺旋部410形成的凹槽415接近环状部420,在环状部420与凹槽415之间存在的壁的厚度变薄。此外,销141在螺旋部410内相对移动而接近终端412,当通过位置C时,在环状部420与凹槽415之间不再存在壁,销141进入环状部420与凹槽415连接的连接部430。在本实施方式的离合器100中,如上所述凹槽415的深度比环状部420的深度浅。因此,销141进入连接部430而在环状部420与凹槽415之间的壁不再存在时,如图11所示,销141成为与凹槽415的底面抵接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图11示出相对移动至销141即将通过螺旋部410的终端412之前的图10中的位置D时的状态。如上所述,凹槽415的深度比环状部420的深度浅。因此,在连接部430落下至凹槽415的底面的销141之后通过螺旋部410的终端412,在进入环状部420时,落下该凹槽415与环状部420的深度之差的量,进入环状部420。并且,当销141进入环状部420时,从动侧旋转体120到达解除位置。由此,驱动侧旋转体110的旋转不再向从动侧旋转体120传递,成为离合器100的连结被解除的状态。在从动侧旋转体120与驱动侧旋转体110的连结刚被解除之后,从动侧旋转体120受到与销141之间产生的摩擦力的作用,并借助惯性力而继续旋转。由此,进入到环状部420的销141如图10的位置E、位置F、位置G、位置H那样在环状部420内相对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在这样销141插入环状部420的状态且从动侧旋转体120旋转的状态下,销141卡合于在螺旋部410与环状部420的交界处存在的台阶的侧壁421。因此,只要销141以从环状部420抜出的方式位移而不越过该台阶,销141就不会向螺旋部410位移,销141从环状部420向螺旋部410的位移受到限制。另外,如图12所示,由于在环状部420与凹槽415的交界处存在台阶部426,因此在向环状部420插入的销141通过连接部430时,凸部142卡合于该台阶部426。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除了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1)~(3)同样的优点之外,还能得到以下的(4)的优点。(4)在进入环状部420的销141通过连接部430时,销141的凸部142卡合于在环状部420与凹槽415的交界处存在的台阶部426,因此能够抑制在通过连接部430时销141向螺旋部410返回。(第三实施方式)接着,参照图13,说明离合器的第三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离合器100中,销141的凸部142的形状及槽400的凹槽415的形状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不同。其他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于相同结构,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在将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图6所示那样的形状的销141插入螺旋部410时,若凸部142的前端与螺旋部410的底面414抵接,则可能无法将销141的凸部142顺畅地插入凹槽415。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在销141的凸部142设置凸部142以朝向前端变细的方式倾斜的锥面142a。并且,该锥面142a形成为凸部142的与凹槽415的侧壁415a抵接的面(抵接面)。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凹槽415的侧壁415a通过与凸部142的锥面142a平行的锥面形成。即,螺旋部410的相对于侧壁413的侧壁415a的倾斜角度与销141的相对于卡合面(与螺旋部410的侧壁413卡合的面)的凸部142的锥面142a的倾斜角度成为相等的角度。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离合器100的作用。在销141插入螺旋部410时,伴随着销141的插入,销141的凸部142接近螺旋部410的底面414。此时,在轴向上相对于从动侧旋转体120的销141的位置向图13中的左侧偏移的情况下,首先,销141的凸部142的锥面142a与螺旋部410的凹槽415的侧壁415a抵接。如图13所示,凸部142的锥面142a与凹槽415的侧壁415a以相等的角度倾斜。因此,抵接的凸部142的锥面142a与凹槽415的侧壁415a严实地密接。其结果是,当销141朝向螺旋部410的底面414进入时,凸部142的锥面142a维持与凹槽415的侧壁415a密接的状态,并且凸部142沿着该侧壁415a的倾斜朝向螺旋部410的侧壁413移动。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三实施方式,除了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1)~(3)同等的优点之外,还能得到以下的(5)的优点。(5)在凸部142的锥面142a与凹槽415的侧壁415a卡合时,由于插入销141的方向的力而在销141上作用有对该销141朝向螺旋部410的侧壁413施力的方向的力。因此,能够使销141的凸部142与凹槽415的侧壁415a密接,并使销141与螺旋部410的侧壁413密接。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离合器没有限定为上述各第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也可以利用对其适当变更后的以下的方式来实施。■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将锥面142a设置成销141中的与凹槽415的侧壁415a抵接的面,但只要在将销141的凸部142向槽400插入时没有障碍的话,则销141的凸部142可以形成为任意的形状。例如图14所示,凸部142可以不仅在与凹槽415的侧壁415a抵接的面(抵接面)的前端设置锥面142a,也可以在与螺旋部410的侧壁413抵接的面(抵接面)的前端设置锥面142b。这种情况下,销141与从动侧旋转体120的轴向上的相对位置错动而将销141向螺旋部410插入时即使凸部142的前端与螺旋部410的底面414抵接,销141和从动侧旋转体120也沿着锥面142a滑动,能够使相互的位置关系沿轴向错开。而且,如图14所示,销141与从动侧旋转体120的轴向上的相对位置错动,在将销141向螺旋部410插入时,即使凸部142的前端与从动侧旋转体120的外周面抵接,销141和从动侧旋转体120也会沿着锥面142b滑动,能够使相互的位置关系沿轴向错开。因此,能够修正销141与从动侧旋转体120的轴向上的错动,并向螺旋部410的内部引导凸部142。另外,也可以不设置锥面142a,而仅设置锥面142b。这种情况下,即使销141与从动侧旋转体120的轴向上的相对位置错动,在将销141插入螺旋部410时即使凸部142的前端与从动侧旋转体120的外周面抵接,销141和从动侧旋转体120也沿着锥面142b滑动,能够使相互的位置关系沿轴向错动。因此,能够修正销141与从动侧旋转体120的轴向上的错动,并向螺旋部410的内部引导凸部142。另外,通过将凸部142的至少前端形成为半球状或圆锥形状而变得尖细也能够得到同样的优点。■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凹槽415仅设于螺旋部410。然而,也可以将凹槽也设于环状部420。这种情况下,即使销141在环状部420内相对移动而通过连接部430时,销141的凸部142成为收容于在环状部420形成的凹槽的状态。因此,除了与(1)~(3)同等的优点之外,还能得到抑制在通过连接部430时销141向螺旋部410返回的优点。■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销141的凸部142沿着销141的与螺旋部410卡合的面设置。然而,只要在销141插入螺旋部410时该销141的凸部142成为插入至比底面414深的状态的话,则凸部142也可以不必设置在上述的位置。例如,凸部142可以以从销141的两侧面到凸部142的距离成为均等的方式设置在销141的中心位置。在这样的位置设置凸部142的情况下,螺旋部410的凹槽415可以以收容该凸部142的方式设置在螺旋部410的侧壁413与台阶的侧壁421之间的位置。■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在将销141插入螺旋部410时,销141的凸部142的前端与凹槽415的底面抵接,螺旋部410的底面414与销141不抵接。即使是这样的结构,在将销141插入螺旋部410且与侧壁413卡合时,销141的凸部142也成为插入至比螺旋部410的底面414深的位置的状态。因此,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即使在销141到达螺旋部410的终端412时未增加销141的插入量,凸部142也卡合于螺旋部410与环状部420之间的台阶的侧壁421。因此,即使在驱动侧旋转体110的旋转速度大的情况下,也能够使销141与台阶的侧壁421卡合,能够抑制装置的大型化,并抑制销141从环状部420向螺旋部410返回。■销141的形状可以任意变更。例如图15所示,可以采用使截面圆形状的销141中的一部分突出而形成凸部142的结构。■施力构件135的个数可以任意变更。例如,可以利用1个施力构件135对从动侧旋转体施力。■另外,施力构件135只要对从动侧旋转体120朝向连结位置施力即可,没有限定为上述那样的压缩螺旋弹簧。例如,也可以采用将朝向连结位置拉拽从动侧旋转体120的拉伸弹簧适用作为施力构件的结构。■促动器150并不局限于自保持式的螺线管,例如可以为仅向线圈通电期间将卡止构件140的销141插入槽400的螺线管。根据该结构,由于仅在向线圈通电时解除离合器100的连结,因此在不对线圈通电时离合器100成为连结状态。因此,在促动器150的工作不良时也能够驱动泵。■促动器150并不局限于螺线管,也可以通过例如液压式的促动器等、螺线管以外的促动器进行销141的插入及抜出。这种情况下,利用从动侧旋转体120的槽400与卡止构件400的销141的卡合而解除离合器100的连结的构造未改变,因此能够由从动侧旋转体120的旋转力得到为了将离合器100的连结解除所需的力。因此,能够以较小的力解除连结。■离合器100的结构并不局限于经由球体130传递驱动力。也可以将离合器100形成为压接式的离合器。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使驱动侧旋转体110与从动侧旋转体120的相对的面彼此为相对于轴向倾斜的相互平行的锥面,并将它们作为压接面,通过使从动侧旋转体120沿轴向移动而将这些压接面压紧,由此使从动侧旋转体120与驱动侧旋转体110连结。■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切换从曲轴250向泵200的动力的传递状态的离合器100,但是本公开的离合器也可以适用于在压缩机或油泵等其他的辅机与曲轴250之间配置的离合器。而且,本公开的离合器并不局限于切换来自曲轴250的动力的传递状态的情况,也可以适用于切换来自其他的动力源的动力的传递状态的离合器。■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限制卡止构件140的轴向的位置的结构,但只要是能够通过使卡止构件140的销141卡合于槽400而使离合器100移动至解除位置的结构的话,卡止构件140也可以被允许沿轴向的移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