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可调节减振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695909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向可调节减振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向调节减振器,其包括贮液筒总成、压缩阀总成以及油封导向器总成,所述贮液筒总成内设置有一轴向运动的活塞杆总成,活塞杆总成底部固定设置有复原阀总成,所述活塞杆总成包括空心活塞杆主体、对锁螺母、定位套组件、顶杆以及顶杆调节器组件,所述空心活塞杆主体上设置有溢流孔,所述溢流孔通过对锁螺母与贮液筒总成内腔连通。本装置可以根据使用路况不同来调整减震器阻尼的大小,从而改进汽车的操控性能,是操控更加舒适。本装置阻尼力稳定,生产效率高,稳定性好。
【专利说明】—种双向可调节减振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汽车减震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向可调节减振器。

【背景技术】
[0002]减震器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减震器的活塞杆上下运动,带动油液通过活塞阀及压缩阀产生阻尼力,吸收了车辆的震动能量,起到减震缓冲的效果,保证了乘驾的舒适性。目前,现有的减震器的结构一般包括贮油缸、设置在贮油缸内的工作缸、设置在工作缸底部的压缩阀,工作缸内设置有上下运动的活塞,在活塞杆上设置活塞阀,所述活塞阀将工作缸分为上下两腔。这种减震器阻尼不可调节,适用范围较差。
[0003]随着汽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一的减震器以及调节能力差的减震器不能满足更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适用范围广、调节能力强的双向阻尼可调节减振器。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双向可调节减振器,其包括贮液筒总成、设置于贮液筒总成底部的压缩阀总成以及设置于贮液筒总成顶部的油封导向器总成,所述贮液筒总成内设置有一轴向运动的活塞杆总成,活塞杆总成底部固定设置有复原阀总成,将贮液筒总成分为上下两腔;
[0007]所述活塞杆总成包括空心活塞杆主体、设置于空心活塞杆主体底部的对锁螺母、与对锁螺母相适配的定位套组件、套设于空心活塞杆主体内与定位套组件连接的顶杆以及设置于空心活塞杆主体顶部与顶杆连接的顶杆调节器组件,所述空心活塞杆主体上设置有溢流孔,所述溢流孔通过对锁螺母与贮液筒总成内腔连通。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复原阀总成包括一活塞主体、一自锁螺母、两组阀片组和两个限位板,所述复原阀总成于活塞杆端部的安装顺序自上而下依次为限位板、阀片组、活塞主体、阀片组、限位板和自锁螺母。
[0009]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器总成包括油封座、油封以及双台阶导向器,所述油封和双台阶导向器套置于油封座内,所述双台阶导向器内套置有导向器衬套。
[0010]进一步的,所述贮液筒总成包括贮油缸、设置在贮油缸内的回油缸和设置在回油缸内的工作缸,所述回油缸和工作缸底部设置有压缩阀总成,所述贮油缸底部设置有调节器基座,所述调节器基座上设置有调节器总成。
[0011]进一步的,所述调节器总成包括调节器组件和与之连接的四联体组件,所述调节器组件包括调节机构和套置于调节机构上的卡簧,所述四联体组件包括调节阀芯、弹簧、硫化橡胶组件和阀芯密封圈,所述阀芯密封圈套置于调节阀芯根部凸台,所述硫化橡胶组件套置于调节阀芯顶部,所述弹簧设置于调节阀芯根部凸台和硫化橡胶组件之间。
[0012]进一步的,所述调节器基座上设置有内侧节流孔和外侧节流孔,所述内侧节流孔与所述底阀通孔连通,所述外侧节流孔与底阀和调节器基座之间形成的环形间隙连通,并通过环形间隙和轴向节流孔连通,所述四联体组件插设于内侧节流孔和外侧节流孔底部。
[0013]进一步的,所述的压缩阀总成成包括底阀、压缩阀阀芯和补偿阀片,所述底阀上设置有环形卡槽,所述工作缸和回油缸前置于所述卡槽内,所述卡槽外侧壁与回油缸贴合、内侧壁与工作缸贴合,所述底阀中心设置有底阀通孔、一组轴向节流孔以及一组径向节流孔,所述轴向节流孔设置于所述卡槽内并与工作缸和回油缸之间形成的第二腔体相通。
[0014]进一步的,所述的底阀底部设置有两个耐油密封圈,两个耐油密封圈位于所述环形间隙的两侧。
[0015]进一步的,所述的顶杆调节器组件包括调节座以及插设于括调节座上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末端通过内六角螺钉与顶杆连接。
[0016]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杆的顶帽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设置有弹簧和通过弹簧顶压于调节杆的顶帽和调节座的滑槽之间的钢球。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8]本发明由空心活塞杆内置调节杆与内置锁紧螺母组成型一个可改变其通道的流量截面的腔体.内置的调节杆与锁紧螺母分别都由“0”型密封圈将其三通体密封了一个可调节的通体,使减振器内的减振油完全由可改变的截面积来控制其流量大小,来控制其流量改变阻尼力。由于其底部设置有调节档位,调节其弹簧的刚度也可以改变内部阻尼。
[0019]本发明结构简单,由贮油缸、回油缸和工作缸共同形成三个工作腔体,能够通过第二腔体(即回油缸和工作缸之间形成的腔体)的内腔流量压力的大小来改变第三腔体(即回油缸和贮油缸之间形成的腔体)的压力和阻尼。通过相关机械元件的间隙配合,密封元件为过盈配合,四联体组件通过卡簧定位,通过转动四联体组件可以改变内、外节流孔的大小,从而改变阻尼力。三腔体设计,对于产品结构的装配效率及稳定性都有很大的好处。
[0020]本发明针对减振器的阀系泄漏,特设计橡胶硫化密封件,使其做到良好密封效果,使之在不同档位的时,产生必要的阻尼;且本发明的复原阀总成采用双面塔型结构的双向阀,使阀腔内部之间不产生泄露;此结构新颖,装配简洁,返工量低,易操作。
[0021]本装置可以根据使用路况不同来调整减震器阻尼的大小,从而改进汽车的操控性能,是操控更加舒适。本装置阻尼力稳定,生产效率高,稳定性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发明活塞杆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发明顶杆调节器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发明复原阀总成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本发明复原阀总成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本发明导向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是本发明导向器总成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9]图8是本发明调节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9是本发明调节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0是本发明四联体组件结构示意图;
[0032]图11是本发明调节器组件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12是本发明压缩阀总成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4]图13是本发明压缩阀总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5]其中:1贮油缸、2回油缸、3工作缸、4压缩阀总成、5调节器总成、6活塞杆总成、6-1空心活塞杆主体、6-2对锁螺母、6-3定位套组件、6-4顶杆、6-5顶杆调节器组件、6-6溢流孔、6-7内六角螺钉、6-51调节座、6-52调节杆、6-53卡槽、6-54弹簧、6-55钢球、6-56卡簧、7复原阀总成、7-1活塞主体、7-2阀片组、7-3限位板、7-4自锁螺母、71垫片、72第一阀片、73第二阀片、74复原阀片、8导向器总成、8-1油封座、8-2油封、8-3双台阶导向器、8-4导向器衬套、9橡胶防尘罩、10减震油、11橡胶套、12第三腔体、13调节器基座、13-1内侧节流孔、13-2外侧节流孔、14调节器组件、14-1调节机构、14-2卡簧、15四连体组件、15-1调节阀芯、15-2弹簧、15-3硫化橡胶组件、15-4阀芯密封圈、23第二腔体、41底阀、42压缩阀阀芯、43补偿阀片、411底阀通孔、412轴向节流孔、413径向节流孔、414耐油密封圈、415卡槽、51调节器基座、52四联体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附图1-13和具体实施例对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7]如附图1所示的一种双向可调节减振器,其包括贮液筒总成、设置于贮液筒总成底部的压缩阀总成4以及设置于贮液筒总成顶部的油封导向器总成8,所述贮液筒总成内设置有一轴向运动的活塞杆总成6,活塞杆总成6底部固定设置有复原阀总成7,将贮液筒总成分为上下两腔;所述贮液筒总成和贮油缸1之间设置有橡胶防尘罩9。
[0038]如附图1、2所示,所述活塞杆总成6包括空心活塞杆主体6-1、设置于空心活塞杆主体6-1底部的对锁螺母6-2、与对锁螺母6-2相适配的定位套组件6-3、套设于空心活塞杆主体6-1内与定位套组件6-3连接的顶杆6-4以及设置于空心活塞杆主体6-1顶部与顶杆6-4连接的顶杆调节器组件6-5,所述空心活塞杆主体6-1上设置有溢流孔6-6,所述溢流孔6-6通过对锁螺母6-2与贮液筒总成内腔连通。
[0039]如附图3所示,所述的顶杆调节器组件6-5包括调节座6-51以及插设于括调节座
6-51上的调节杆6-52,所述调节杆6-52末端通过内六角螺钉6-6与顶杆6-4连接。所述调节杆6-52的顶帽上设置有卡槽6-53,所述卡槽6-53设置有弹簧6-54和通过弹簧6-54顶压于调节杆6-52的顶帽和调节座6-51的滑槽之间的钢球6-55。通过旋转调节杆6-52,带动弹簧6-44、钢球6-55 —起沿调节座6-51的槽位旋转,从而也带动内六角螺钉也相应旋转,使顶杆与定位套组件移动;来改变对锁螺母之间的距离,(调节座与空心活连杆头部锁紧)。调节杆6-52的材质为20#钢,所述弹簧6-54为65胞弹簧。
[0040]如附图4、5所示,所述的复原阀总成7包括一活塞主体7-1、一自锁螺母7-4、两组阀片组7-2和两个限位板7-3,所述复原阀总成7于活塞杆6端部的安装顺序自上而下依次为限位板7-3、阀片组7-2、活塞主体7-1、阀片组7-2、限位板7-3和自锁螺母7-4。
[0041]如附图6、7所示,所述导向器总成8包括油封座8-1、油封8-2以及双台阶导向器
8-3,所述油封8-2和双台阶导向器8-3套置于油封座8-1内,所述双台阶导向器8-3内套置有导向器衬套8-4。
[0042]如附图1所示,所述贮液筒总成包括贮油缸1、设置在贮油缸1内的回油缸2和设置在回油缸2内的工作缸3,所述回油缸2和工作缸3底部设置有压缩阀总成4,所述贮油缸1底部设置有调节器基座13,所述调节器基座13上设置有调节器总成5。
[0043]如附图8-13所示,所述调节器总成5包括调节器组件14和与之连接的四联体组件15,所述调节器组件14包括调节机构14-1和套置于调节机构14-1上的卡簧14-2,所述四联体组件15包括调节阀芯15-1、弹簧15-2、硫化橡胶组件15-3和阀芯密封圈15-4,所述阀芯密封圈15-4套置于调节阀芯15-1根部凸台,所述硫化橡胶组件套置于调节阀芯15-1顶部,所述弹簧15-2设置于调节阀芯15-1根部凸台和硫化橡胶组件15-3之间。
[0044]所述调节器基座13上设置有内侧节流孔13-1和外侧节流孔13-2,所述内侧节流孔13-1与所述底阀通孔411连通,所述外侧节流孔13-2与底阀41和调节器基座13之间形成的环形间隙连通,并通过环形间隙和轴向节流孔412连通,所述四联体组件52插设于内侧节流孔13-1和外侧节流孔13-2底部。通过旋转调节器,带动螺纹的四联体组件52来改变孔隙变化来达到力值的变化,孔隙越大,阻尼越小,孔隙越小,阻尼越大,这种通过四联体组件上的孔隙的流量来改变工作缸内腔液体的流量,流入第二腔体,这种结构设计既能保证减震器的性能,并且装配简单,生产加工效率高。所述调节器总成5的底部可调节材质为:塑料八83,天然橡胶,弹簧15-2为65胞弹簧。
[0045]所述的压缩阀总成4成包括底阀41、压缩阀阀芯42和补偿阀片43,所述底阀41上设置有环形卡槽415,所述工作缸3和回油缸2前置于所述卡槽415内,所述卡槽415外侧壁与回油缸2贴合、内侧壁与工作缸3贴合,所述底阀41中心设置有底阀通孔411、一组轴向节流孔412以及一组径向节流孔413,所述轴向节流孔412设置于所述卡槽415内并与工作缸3和回油缸2之间形成的第二腔体23相通。所述径向节流孔413与贮油缸1和回油缸2之间形成的第三腔体12连通,这样实现了第三腔体12与底阀通孔411的连通。所述轴向节流孔412和径向节流孔413错位设置,即轴向节流孔412和径向节流孔413没有直接相交连通。
[0046]所述的底阀41底部设置有两个耐油密封圈414,两个耐油密封圈414位于所述环形间隙的两侧。
[0047]本发明采用高性能氟胶、阀芯与弹簧、垫片与丁腈橡胶硫化组合元件四联体铆压配合,再由卡簧卡槽定位,通过手动旋转调节机构,使其改变弹簧高度,增加其刚度,达到改变阻尼力的大小,根据不同路况来调节其阻尼力大小。
[0048]通用旋转连杆调节器组件,带动内六角螺钉旋合方向及顶杆,改变定位套总成至对锁螺母之间距离来达到阻力的变化,当间隙越大,阻尼越小,当间隙越小,阻尼越大,;减振油通过活塞上工作腔体的溢流孔,从而通过溢流孔回流至活塞下工作腔。这种结构设计既能装配工艺简便,效率高,且性能稳定。
[0049]内六角螺钉旋入空心连杆内,再将调节器组件旋在活塞杆装车端;调节必须清晰,灵敏。
[0050]将顶杆放入连杆内,再将定位套组件压入连杆内部;
[0051]再将对锁螺母及密封圈组件旋入连杆内,拧紧力距达到1811
[0052]采用高性能丁腈橡胶与冲压件磷化处理,使两配件硫化结合,让溢流孔得到良好的密封效果,同时,在其改为其弹簧高度,使之在不同状态下力,产生不一样的阻尼力大小;密封配合使减振器的阻尼力3000000万次疲劳试验无破损,装车试验(使用)2万公里阻尼力不失效。
[0053]采用双"0〃型耐油密封圈,通过高硬度铝合金与橡胶件之间密封过盈配合,使之间分离腔体,产生阻尼,使其满足减振器不漏气,不漏油,阻尼力不失效。
[0054]复原阀系组件采用的是双向塔型纯阀片式结构,结构简单,装配简洁,阻尼力稳定,易返工,无空程迹象。
[005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双向可调节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贮液筒总成、设置于贮液筒总成底部的压缩阀总成(4)以及设置于贮液筒总成顶部的油封导向器总成(8),所述贮液筒总成内设置有一轴向运动的活塞杆总成出),活塞杆总成(6)底部固定设置有复原阀总成(7),将贮液筒总成分为上下两腔; 所述活塞杆总成(6)包括空心活塞杆主体(6-1)、设置于空心活塞杆主体(6-1)底部的对锁螺母出-2)、与对锁螺母(6-2)相适配的定位套组件¢-3)、套设于空心活塞杆主体(6-1)内与定位套组件(6-3)连接的顶杆(6-4)以及设置于空心活塞杆主体(6-1)顶部与顶杆(6-4)连接的顶杆调节器组件¢-5),所述空心活塞杆主体(6-1)上设置有溢流孔(6-6),所述溢流孔(6-6)通过对锁螺母(6-2)与工作缸主腔体上下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可调节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原阀总成(7)包括一活塞主体(7-1)、一自锁螺母(7-4)、两组阀片组(7-2)和两个限位板(7-3),所述复原阀总成(7)于活塞杆(6)端部的安装顺序自上而下依次为限位板(7-3)、阀片组(7-2)、活塞主体(7-1)、阀片组(7-2)、限位板(7-3)和自锁螺母(7-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可调节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器总成(8)包括油封座(8-1)、油封(8-2)以及双台阶导向器(8-3),所述油封(8-2)和双台阶导向器(8-3)套置于油封座(8-1)内,所述双台阶导向器(8-3)内套置有导向器衬套(8-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可调节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液筒总成包括贮油缸(I)、设置在贮油缸(I)内的回油缸(2)和设置在回油缸(2)内的工作缸(3),所述回油缸(2)和工作缸(3)底部设置有压缩阀总成(4),所述贮油缸(I)底部设置有调节器基座(13),所述调节器基座(13)上设置有调节器总成(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向可调节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器总成(5)包括调节器组件(14)和与之连接的四联体组件(15),所述调节器组件(14)包括调节机构(14-1)和套置于调节机构(14-1)上的卡簧(14-2),所述四联体组件(15)包括调节阀芯(15-1)、弹簧(15-2)、硫化橡胶组件(15-3)和阀芯密封圈(15_4),所述阀芯密封圈(15_4)套置于调节阀芯(15-1)根部凸台槽内,所述硫化橡胶组件套置于调节阀芯(15-1)顶部,所述弹簧(15-2)设置于调节阀芯(15-1)根部凸台和硫化橡胶组件(15-3)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向可调节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器基座(13)上设置有内侧节流孔(13-1)和外侧节流孔(13-2),所述内侧节流孔(13-1)与所述底阀通孔(411)连通,所述外侧节流孔(13-2)与底阀(41)和调节器基座(13)之间形成的环形间隙连通,并通过环形间隙和轴向节流孔(412)连通,所述四联体组件(52)插设于内侧节流孔(13-1)和外侧节流孔(13-2)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可调节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缩阀总成(4)成包括底阀(41)、压缩阀阀芯(42)和补偿阀片(43),所述底阀(41)上设置有环形卡槽(415),所述工作缸(3)和回油缸(2)前置于所述卡槽(415)内,所述卡槽(415)外侧壁与回油缸(2)贴合、内侧壁与工作缸(3)贴合,所述底阀(41)中心设置有底阀通孔(411)、一组轴向节流孔(412)以及一组径向节流孔(413),所述轴向节流孔(412)设置于所述卡槽(415)内并与工作缸(3)和回油缸(2)之间形成的第二腔体(23)相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向可调节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阀(41)底部设置有两个耐油密封圈(414),两个耐油密封圈(414)位于所述环形间隙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可调节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杆调节器组件(6-5)包括调节座¢-51)以及插设于调节座¢-51)上的调节杆(6-52),所述调节杆(6-52)末端通过内六角螺钉(6-7)与顶杆(6-4)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双向可调节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52)的顶帽上设置有卡槽(6-53),所述卡槽¢-53)设置有弹簧¢-54)和通过弹簧¢-54)顶压于调节杆(6-52)的顶帽和调节座(6-51)的滑槽之间的钢球(6-55)。
【文档编号】F16F9/34GK104373496SQ201410531271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1日
【发明者】李文权, 邱小明, 沈迪龙 申请人:宁波凯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