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半轴能互为反转的汽车差速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706029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左右半轴能互为反转的汽车差速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左右半轴能互为反转的汽车差速器,包括驱动桥壳、第一主减速器、第二主减速器、左半轴、右半轴、空套花键、输入锥齿轮和摩擦片组支架座,摩擦片组支架座分别与一摩擦片组K1外片支架、一摩擦片组K2外片支架、一复位弹簧座连接。一摩擦片组K2内片支架与空套花键轴套啮合,摩擦片组K2外片支架设有摩擦片组K2外片,摩擦片组K2内片支架上设有摩擦片组K2内片,复位弹簧座上设有第二弹性部件。摩擦片组支架座上装设有电控液压泵,摩擦片组支架座内设有第二油道。本实用新型左半轴和右半轴旋向相反,从而可实现汽车原地零半径旋转,适于极窄路面掉头以及行驶线路弯角过大无法正常过弯时使用。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差速器,尤其是一种左右半轴能互为反转的汽车差速 器。 左右半轴能互为反转的汽车差速器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市面上的汽车转向系统是在全部车轮滚动方向相同、绕一个在车身俯视投 影面之外的旋转中心实现转向的,在汽车转向时,需要一定的转向半径,换言之就是无法原 地旋转,从而实现零半径掉头、转向,不利于适应现代复杂多变的交通情况。而常规有半径 的转向系统,在日常驾驶过程中,常有遇到路窄车多转弯、掉头难,居住、工作环境不佳导致 停车难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左右半轴能互为反转的汽车差速器,它能使汽车的 左、右半轴旋转方向相反,从而帮助汽车实现零半径转向,克服现有技术中窄路转向、掉头 和窄位停车难的问题。
[0004]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左右半轴能互为反转的汽车差速器,包括驱 动桥壳、第一主减速器、第二主减速器、左半轴、右半轴和空套花键轴套,所述第一主减速器 和所述第二主减速器以旋转支承方式安装于所述驱动桥壳内,该第一主减速器与第二主减 速器之间设有用于驱动该第一主减速器和第二主减速器反方向转动的输入锥齿轮,其特征 是:
[0005] 所述左半轴由所述驱动桥壳的左侧依次穿过第一主减速器的中心、第二主减速器 的中心、空套花键轴套的中心,且第一主减速器与所述左半轴同步转动设置,第二主减速器 和空套花键轴套同步转动设置并分别空套于所述左半轴的外部;所述汽车差速器还包括一 空套于所述空套花键轴套的外部的摩擦片组支架座,该摩擦片组支架座分别与一摩擦片组 K1外片支架、一摩擦片组K2外片支架、一复位弹簧座固定连接;
[0006] 所述右半轴由所述驱动桥壳的右侧穿入并与所述摩擦片组K1外片支架同步转动 地设置,一摩擦片组K2内片支架与空套花键轴套通过花键啮合且所述摩擦片组K2内片支 架能相对空套花键轴套进行轴向滑移,摩擦片组K2外片支架固定设有摩擦片组K2外片,摩 擦片组K2内片支架固定设有摩擦片组K2内片,该摩擦片组K2内片与对应的摩擦片组K2 外片的相对置面能相互贴紧或分离,摩擦片组K2外片支架和摩擦片组K2内片支架之间还 设有活动套设于摩擦片组支架座外部且能推动摩擦片组K2内片向贴紧摩擦片组K2外片方 向移动的第二盘型活塞,摩擦片组K2外片支架、摩擦片组支架座和第二盘型活塞形成第二 密闭容腔,所述复位弹簧座上设有将所述第二盘型活塞往所述摩擦片组K2外片支架推动 的第二弹性部件;摩擦片组支架座上装设有电控液压泵,所述摩擦片组支架座内设有由电 控液压泵通向第二密闭容腔的第二油道,该电控液压泵通过第二油道将液压油压入第二密 闭容腔内,液压油推动第二盘型活塞克服第二弹性部件的弹力将摩擦片组K2内片推向摩 擦片组K2外片。
[0007] 摩擦片组Κ2内片和摩擦片组Κ2外片贴紧后,动力由输入锥齿轮输入,经第二主减 速器传给空套花键轴套,再传至摩擦片组Κ2内片支架,通过摩擦片组Κ2外片与摩擦片组Κ2 内片的摩擦力将动力传至摩擦片组Κ2外片支架,摩擦片组Κ2外片支架固连摩擦片组支架 座上,摩擦片组支架座固连摩擦片组Κ1外片支架,因此最后摩擦片组Κ1外片支架把动力传 至右半轴,同时输入锥齿轮将动力经第一主减速器传给左半轴,左右半轴旋向相反,从而实 现汽车原地零半径旋转。
[0008] 正常行驶状态下,为使左半轴和右半轴可同步转动,或者实现有一定半径转弯, 采用以下较佳的结构,所述左半轴穿过空套花键轴套的中心的内端部与一摩擦片组Κ1内 片支架通过花键啮合,且所述摩擦片组Κ1内片支架能相对左半轴进行轴向滑移,所述摩擦 片组Κ1外片支架固定设有摩擦片组Κ1外片,摩擦片组Κ1内片支架固定设有摩擦片组Κ1内 片,摩擦片组Κ1内片与对应的摩擦片组Κ1外片的相对置面能相互贴紧或分离,摩擦片组Κ1 外片支架和摩擦片组Κ1内片支架之间还设有活动套设于摩擦片组支架座外部且能推动摩 擦片组Κ1内片向贴紧摩擦片组Κ1外片方向移动的第一盘型活塞,摩擦片组Κ1外片支架、 摩擦片组支架座和第一盘型活塞形成第一密闭容腔,所述摩擦片组Κ2外片支架上设有将 所述第一盘型活塞往所述摩擦片组Κ1外片支架推动的第一弹性部件,所述摩擦片组支架 座内设有由电控液压泵通向第一密闭容腔的第一油道,该电控液压泵通过第一油道将液压 油压入第一密闭容腔内,液压油推动第一盘型活塞克服第一弹性部件的弹力将摩擦片组Κ1 内片推向摩擦片组Κ1外片。
[0009] 动力由输入锥齿轮输入,经第一主减速器传给左半轴,再传至摩擦片组Κ1内片支 架,通过摩擦片组Κ1外片与摩擦片组Κ1内片的摩擦力将动力传至摩擦片组Κ1外片支架, 最后把动力传至右半轴,左右半轴旋向相同。当电控液压泵控制油压降低时,摩擦片组Κ1 外片与摩擦片组Κ1内片的摩擦力减弱,摩擦片组Κ1外片与摩擦片组Κ1内片出现相对打 滑,左右半轴产生转速差,实现差速效果。
[0010] 右半轴和摩擦片组Κ1外片支架可采用以下较佳的连接方式,摩擦片组Κ1外片支 架上固定连接有花键套,所述右半轴与花键套啮合。
[0011] 较佳的,第一主减速器和第二主减速器分别通过圆锥滚子轴承安装在驱动桥壳 内。
[0012] 较佳的,第二弹性部件为一复位弹簧。
[0013] 较佳的,第一弹性部件为一膜片弹簧,该膜片弹簧的一端与摩擦片组Κ2外片支架 固定连接,该膜片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盘型活塞铰接。
[0014] 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和方法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 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去除了常规差速器中的差速器壳体、行星齿轮以及半轴齿轮,从齿轮传 递动力改由摩擦片的摩擦力传递动力。通过摩擦片组Κ1外片与摩擦片组Κ1内片啮合,汽车 左半轴和右半轴可同步转动或者实现有一定半径转弯。通过摩擦片组Κ2内片和摩擦片组 Κ2外片啮合,汽车左半轴和右半轴能实现互为反向旋转,汽车完成原地旋转,适于极窄路面 掉头以及行驶线路弯角过大无法正常过弯时使用,大大提高汽车通过的灵活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正常行驶工况);
[0016]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原地旋转工况);
[0017] 图中附图标记表不为:
[0018] 1-左半轴,2-驱动桥壳,3-圆锥滚子轴承,4-第一主减速器,5-第二主减速器, 6-电控液压泵,7-摩擦片组K1外片支架,8-第一盘型活塞,9-膜片弹簧,10-摩擦片组K1 外片,11-摩擦片组K1内片,12-摩擦片组K1内片支架,13-摩擦片组K2外片支架,14-摩 擦片组K2外片,15-摩擦片组K2内片,16-摩擦片组K2内片支架,17-右半轴,18-花键套, 19-空套花键轴套,20-复位弹簧座,21-摩擦片组支架座,22-复位弹簧,23-第二盘型活塞, 24-输入锥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参照【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0] 参照图1和图2, 一种左右半轴能互为反转的汽车差速器,包括驱动桥壳2、第一 主减速器4、第二主减速器5、左半轴1、右半轴17和空套花键轴套19。第一主减速器4和 第二主减速器5分别通过圆锥滚子轴承3安装于驱动桥壳2内。该第一主减速器4与第二 主减速器5之间设有用于驱动该第一主减速器4和第二主减速器5反方向转动的输入锥齿 轮24,即该输入锥齿轮24同时与第一主减速器4、第二主减速器5啮合。左半轴1由驱动 桥壳2的左侧依次穿过第一主减速器4的中心、第二主减速器5的中心、空套花键轴套19 的中心,且第一主减速器4与左半轴1同步转动设置(图示为啮合传动),第二主减速器5和 空套花键轴套19同步转动设置(图示为相互啮合传动)并分别空套于左半轴1的外部。所 述汽车差速器还包括一空套于所述空套花键轴套19外部的摩擦片组支架座21,该摩擦片 组支架座21分别与一摩擦片组K1外片支架7、一摩擦片组K2外片支架13、一复位弹簧座 20固定连接。
[0021] 右半轴17由驱动桥壳2的右侧穿入并与摩擦片组K1外片支架7同步转动地设置。
[0022] 参照图1,左半轴1穿过空套花键轴套19的中心的内端部与一摩擦片组K1内片 支架12通过花键啮合,且所述摩擦片组K1内片支架12能相对左半轴1进行轴向滑移,摩 擦片组K1外片支架7固定设有摩擦片组K1外片10,摩擦片组K1内片支架12固定设有摩 擦片组K1内片11,摩擦片组K1内片11与对应的摩擦片组K1外片10的相对置面能相互贴 紧或分离。摩擦片组K1外片支架7和摩擦片组K1内片支架12之间还设有活动套设于摩 擦片组支架座21外部且能推动摩擦片组K1内片11向贴紧摩擦片组K1外片10方向移动 的第一盘型活塞8,摩擦片组K1外片支架7、摩擦片组支架座21和第一盘型活塞8形成第 一密闭容腔。摩擦片组K2外片支架13上设有将第一盘型活塞8往摩擦片组K1外片支架 7推动的第一弹性部件。该第一弹性部件为一膜片弹簧9,该膜片弹簧9的一端与摩擦片组 K2外片支架13固定连接,该膜片弹簧9的另一端与第一盘型活塞8铰接。摩擦片组支架座 21内设有由电控液压泵6通向第一密闭容腔的第一油道,该电控液压泵6通过第一油道将 液压油压入第一密闭容腔内,液压油推动第一盘型活塞8克服膜片弹簧9的弹力将摩擦片 组K1内片11推向摩擦片组K1外片10。
[0023] 参照图2, 一摩擦片组K2内片支架16与空套花键轴套19通过花键啮合且所述摩 擦片组K2内片支架16能相对空套花键轴套19进行轴向滑移,摩擦片组K2外片支架13固 定设有摩擦片组K2外片14,摩擦片组K2内片支架16固定设有摩擦片组K2内片15,该摩 擦片组Κ2内片15与对应的摩擦片组Κ2外片14的相对置面能相互贴紧或分离。摩擦片组 Κ2外片支架13和摩擦片组Κ2内片支架16之间还设有活动套设于摩擦片组支架座21外 部且能推动摩擦片组Κ2内片15向贴紧摩擦片组Κ2外片14方向移动的第二盘型活塞23。 摩擦片组Κ2外片支架13、摩擦片组支架座21和第二盘型活塞23形成第二密闭容腔。复位 弹簧座20上设有将第二盘型活塞23往摩擦片组Κ2外片支架13推动的第二弹性部件。该 第二弹性部件为一复位弹簧22。摩擦片组支架座21上装设有电控液压泵6,摩擦片组支架 座21内设有由电控液压泵6通向第二密闭容腔的第二油道,该电控液压泵6通过第二油道 将液压油压入第二密闭容腔内,液压油推动第二盘型活塞23克服复位弹簧22的弹力将摩 擦片组Κ2内片15推向摩擦片组Κ2外片14。
[0024] 参照图1,右半轴17和摩擦片组Κ1外片支架7可采用以下较佳的连接方式,摩擦 片组Κ1外片支架7上固定连接有花键套18,该固定连接方式是通过焊接固定。右半轴17 与花键套18啮合。
[0025] 正常行驶时,如图1所示,电控液压泵6把液压油压入摩擦片组Κ1外片支架7、第 一盘型活塞8和摩擦片组支架座21所形成的第一密闭容腔内,油压推动第一盘型活塞8克 服膜片弹簧9的弹力右移,从而推动摩擦片组Κ1内片11连同摩擦片组Κ1内片支架12右 移,使摩擦片组Κ1外片10与摩擦片组Κ1内片11贴紧。动力由输入锥齿轮24输入,经第 一主减速器4传给左半轴1,再传至摩擦片组Κ1内片支架12,通过摩擦片组Κ1外片10与 摩擦片组Κ1内片11的摩擦力将动力传至摩擦片组Κ1外片支架7,摩擦片组Κ1外片支架7 固定连接花键套18,最后把动力传至右半轴17,左半轴1和右半轴17旋向相同。当电控液 压泵6控制油压降低时,摩擦片组Κ1外片10与摩擦片组Κ1内片11的摩擦力减弱,摩擦片 组Κ1外片10与摩擦片组Κ1内片11出现相对打滑,左半轴1和右半轴17产生转速差,实 现差速效果。此时机构工作效果与常规汽车差速器相同。
[0026] 原地零半径旋转时,如图2所示,电控液压泵6把液压油压入摩擦片组Κ2外片支 架13、第二盘型活塞23和摩擦片组支架座21所形成的第二密闭容腔内,油压推动第二盘型 活塞23克服复位弹簧22的弹力右移,从而推动摩擦片组Κ2内片15连同摩擦片组Κ2内片 支架16右移,使摩擦片组Κ2外片14与摩擦片组Κ2内片15贴紧。动力由输入锥齿轮24 输入,经第二主减速器5传给空套花键轴套19,再传至摩擦片组Κ2内片支架16,通过摩擦 片组Κ2外片14与摩擦片组Κ2内片15的摩擦力将动力传至摩擦片组Κ2外片支架13,摩擦 片组Κ2外片支架13固连摩擦片组支架座21上,摩擦片组支架座21固连摩擦片组Κ1外片 支架7,摩擦片组Κ1外片支架7再固连花键套18,最后把动力传至右半轴17,同时输入锥齿 轮24将动力经第一主减速器4传给左半轴1,左半轴1和右半轴17旋向相反。
[0027]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去除了常规差速器中的差速器壳体、行星齿轮以及半 轴齿轮,从齿轮传递动力改由摩擦片的摩擦力传递动力。通过摩擦片组Κ1外片10与摩擦片 组Κ1内片11啮合,汽车左半轴1和右半轴17可同步转动,或者实现有一定半径转弯。通 过摩擦片组Κ2内片15和摩擦片组Κ2外片14啮合,汽车左半轴1和右半轴17能实现互为 反向旋转,汽车完成原地旋转,适于极窄路面掉头,以及行驶线路弯角过大无法正常过弯时 使用,大大提高汽车通过的灵活性。
[0028]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 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 为。
【权利要求】
1. 一种左右半轴能互为反转的汽车差速器,包括驱动桥壳(2)、第一主减速器(4)、第 二主减速器(5)、左半轴(1)、右半轴(17)和空套花键轴套(19),所述第一主减速器(4)和所 述第二主减速器(5)以旋转支承方式安装于所述驱动桥壳(2)内,该第一主减速器(4)与第 二主减速器(5)之间设有用于驱动该第一主减速器(4)和第二主减速器(5)反方向转动的 输入锥齿轮(24),其特征是: 所述左半轴(1)由所述驱动桥壳(2)的左侧依次穿过第一主减速器(4)的中心、第二主 减速器(5)的中心、空套花键轴套(19)的中心,且第一主减速器(4)与所述左半轴(1)同步 转动设置,第二主减速器(5)和空套花键轴套(19)同步转动设置并分别空套于所述左半轴 (1)的外部;所述汽车差速器还包括一空套于所述空套花键轴套(19)外部的摩擦片组支架 座(21),该摩擦片组支架座(21)分别与一摩擦片组K1外片支架(7)、一摩擦片组K2外片支 架(13)、一复位弹簧座(20)固定连接; 所述右半轴(17)由所述驱动桥壳(2)的右侧穿入并与所述摩擦片组K1外片支架(7) 同步转动地设置; 一摩擦片组K2内片支架(16)与空套花键轴套(19)通过花键啮合且所述摩擦片组K2 内片支架(16)能相对空套花键轴套(19)进行轴向滑移,摩擦片组K2外片支架(13)固定设 有摩擦片组K2外片(14),摩擦片组K2内片支架(16)固定设有摩擦片组K2内片(15),该摩 擦片组K2内片(15)与对应的摩擦片组K2外片(14)的相对置面能相互贴紧或分离,摩擦片 组K2外片支架(13)和摩擦片组K2内片支架(16)之间还设有活动套设于摩擦片组支架座 (21)外部且能推动摩擦片组K2内片(15)向贴紧摩擦片组K2外片(14)方向移动的第二盘 型活塞(23),摩擦片组K2外片支架(13)、摩擦片组支架座(21)和第二盘型活塞(23)形成 第二密闭容腔,所述复位弹簧座(20)上设有将所述第二盘型活塞(23)往所述摩擦片组K2 外片支架(13)推动的第二弹性部件;摩擦片组支架座(21)上装设有电控液压泵(6),所述 摩擦片组支架座(21)内设有由电控液压泵(6)通向第二密闭容腔的第二油道,该电控液压 泵(6)通过第二油道将液压油压入第二密闭容腔内,液压油推动第二盘型活塞(23)克服第 二弹性部件的弹力将摩擦片组K2内片(15)推向摩擦片组K2外片(14)。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左右半轴能互为反转的汽车差速器,其特征是:所述左 半轴(1)穿过空套花键轴套(19)的中心的内端部与一摩擦片组K1内片支架(12)通过花键 啮合,且所述摩擦片组K1内片支架(12)能相对左半轴(1)进行轴向滑移,所述摩擦片组K1 外片支架(7)固定设有摩擦片组K1外片(10),摩擦片组K1内片支架(12)固定设有摩擦片 组K1内片(11),摩擦片组K1内片(11)与对应的摩擦片组K1外片(10)的相对置面能相互 贴紧或分离,摩擦片组K1外片支架(7)和摩擦片组K1内片支架(12)之间还设有活动套设 于摩擦片组支架座(21)外部且能推动摩擦片组K1内片(11)向贴紧摩擦片组K1外片(10 ) 方向移动的第一盘型活塞(8),摩擦片组K1外片支架(7)、摩擦片组支架座(21)和第一盘型 活塞(8)形成第一密闭容腔,所述摩擦片组K2外片支架(13)上设有将所述第一盘型活塞 (8)往所述摩擦片组K1外片支架(7)推动的第一弹性部件,所述摩擦片组支架座(21)内设 有由电控液压泵(6)通向第一密闭容腔的第一油道,该电控液压泵(6)通过第一油道将液 压油压入第一密闭容腔内,液压油推动第一盘型活塞(8)克服第一弹性部件的弹力将摩擦 片组K1内片(11)推向摩擦片组K1外片(10)。
3.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左右半轴能互为反转的汽车差速器,其特征是:所述摩 擦片组K1外片支架(7)上固定连接有花键套(18),所述右半轴(17)与花键套(18)啮合。
4.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左右半轴能互为反转的汽车差速器,其特征是:所述第 一主减速器(4)和第二主减速器(5)分别通过圆锥滚子轴承(3)安装在驱动桥壳(2)内。
5.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左右半轴能互为反转的汽车差速器,其特征是:所述第 二弹性部件为一复位弹簧(22)。
6.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左右半轴能互为反转的汽车差速器,其特征是:所述第 一弹性部件为一膜片弹簧(9),该膜片弹簧(9)的一端与摩擦片组Κ2外片支架(13)固定连 接,该膜片弹簧(9)的另一端与第一盘型活塞(8)铰接。
【文档编号】F16H48/26GK203892503SQ201420171190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0日
【发明者】周振鹏, 叶盛 申请人:福建工程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