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制动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23900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摩托车制动盘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摩托车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摩托车制动盘,包括连接板及制动板,所述连接板与制动板之间通过双面凹槽连接,所述制动板由外至内依次包括花圈、第一缓压圈、跑道及第二缓压圈,所述花圈均匀分布设有若干花齿,所述花齿包括相互连接的斜弧及S形弧,所述跑道内阵列有若干散热孔,所述连接板中间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板内分别阵列有三个气流段,所述各个气流段之间设有安装段,所述气流段的外侧设有减压圈,所述气流段上设有三个气流孔,所述气流孔内的三边侧壁之间相互连接,该气流孔三边侧壁的连接处为加速弧,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简单,实用性强,制造方便,散热效率高。
【专利说明】一种摩托车制动盘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摩托车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摩托车制动盘。

【背景技术】
[0002]摩托车上的刹车分泵的控制刹车片压向制动盘实现摩擦制动,由于摩擦力的作用使制动盘与刹车片的温度瞬间升高,直接影响刹车效果,造成潜在的安全隐患,为了能快速让制动盘降温,故会在制动盘上开设有若干散热孔。目前设置在制动盘上散热孔为圆形孔,而且设置的散热孔的数量很多,需要很久的时间来加工制造;散热孔分布在制动盘上由于数量很多,故各个散热孔的孔径很小,起到的散热效率低,而且开设很多的散热孔导致制动盘的结构强度降低,容易受力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简单,实用性强,制造方便,散热效率高的摩托车制动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摩托车制动盘,其特征是:包括连接板及制动板,所述连接板与制动板之间通过双面凹槽连接,所述制动板由外至内依次包括花圈、第一缓压圈、跑道及第二缓压圈,所述花圈均匀分布设有若干花齿,所述花齿包括相互连接的斜弧及S形弧,所述跑道内阵列有若干散热孔,该散热孔呈椭圆状;所述连接板中间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板内分别阵列有三个气流段,所述各个气流段之间设有安装段,所述气流段的外侧设有减压圈,所述气流段上设有三个气流孔,该气流孔呈三角状,所述气流孔内的三边侧壁之间相互连接,该气流孔三边侧壁的连接处为加速弧,所述安装段上开设有圆形限位槽,该圆形限位槽的槽底贯通有连接通孔,所述限位槽的直径大于连接通孔的直径;
[0006]所述S形弧包括外弧及内弧,所述外弧的弧半径小于内弧的弧半径,且外弧的弧度大于内弧的弧度,所述内弧的弧度与斜弧的弧度比值为4.5-6;所述第一缓压圈宽度与跑道宽度的比值为0.3-0.5,所述第二缓压圈宽度与跑道宽度的比值为0.55-0.6 ;
[0007]所述散热孔包括两侧对应的增弧段及两侧对应的拱弧段,所述增弧段的弧半径为1.5,所述拱弧段的弧半径为18,且所述拱弧段的弧度与增弧段的弧度比值为0.18-0.3。
[0008]进一步,所述拱弧段与增弧段连接,该拱弧段与增弧段的连接处为支点,所述支点分别交于第一缓压圈及第二缓压圈。
[0009]进一步,所述气流孔的底边与减压圈连接。
[0010]进一步,所述散热孔的数量为16个。
[0011]对比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
[0012]1.本制动盘当中的制动板上开设有16个椭圆形散热孔,大大减少了传统散热孔的数量,提高了生产制造的工作效率;本散热孔的增弧段的弧半径为1.5,拱弧段的弧半径为18,增大了散热孔气流通过的速度及气流通过的体积,进而提高了对制动板上的散热的效率;
[0013]第一缓压圈与第二缓压圈是为了提高制动板的结构强度为设置的,
[0014]当第一缓压圈宽度与跑道宽度的比值为0.3-0.5时,第二缓压圈宽度与跑道宽度的比值为0.55-0.6时,跑道的结构强度及实用效果最佳。
[0015]而且拱弧段与增弧段的之间的支点分别交于第一缓压圈及第二缓压圈上,当制动板受外力挤压时,散热孔起到了支撑的作用,散热孔产生很大的内力,当制动板受到的外力越大,散热孔的内力越大,故散热支撑第一缓压圈及第二缓压圈大大提高了制动板的结构强度;当拱弧段的弧度与增弧段的弧度比值为0.18-0.3时,气流通过散热孔的效率及散热孔承受外力效果最佳。
[0016]2.在制动板上设置有花圈,花圈增大了底盘的力矩,提高了底盘的结构强度,而且花圈的花齿上设有斜弧及S形弧,且S形弧包括外弧及内弧,当内弧的弧度与斜弧的弧度比值为4.5-6时,花圈的花齿的抗击能力最佳。而且过内弧能提高底盘在旋转时产生的气流的流动速度,提高底盘的散热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图2所示:
[0020]一种摩托车制动盘,其特征是:包括连接板I及制动板2,所述连接板与制动板2之间通过双面凹槽3连接,所述制动板2由外至内依次包括花圈4、第一缓压圈5、跑道6及第二缓压圈7,所述花圈4均匀分布设有若干花齿8,所述花齿8包括相互连接的斜弧81及S形弧82,所述跑道内阵列有若干散热孔9,该散热孔9呈椭圆状;所述连接板I中间开设有安装孔10,所述连接板I内分别阵列有三个气流段11,所述各个气流段11之间设有安装段12,所述气流段11的外侧设有减压圈13,所述气流段11上设有三个气流孔110,该气流孔110呈三角状,所述气流孔110内的三边侧壁之间相互连接,该气流段110三边侧壁的连接处为加速弧1100,该加速弧1100能加速气流通过的速度及体积。所述安装段12上开设有圆形限位槽120,该圆形限位槽120的槽底贯通有连接通孔121,所述圆形限位槽120的直径大于连接通孔121的直径;
[0021]所述S形弧82包括外弧821及内弧822,所述外弧821的弧半径小于内弧822的弧半径,且外弧821的弧度大于内弧822的弧度,所述内弧822的弧度与斜弧81的弧度比值为4.5-6 ;所述第一缓压圈5宽度与跑道宽度的比值为0.3-0.5,所述第二缓压圈7宽度与跑道宽度的比值为0.55-0.6 ;
[0022]若内弧822的弧度与斜弧81的弧度比值大于4.5-6时:斜弧81的弧度降低导致花齿8与制动盘的圆心距离缩短,使得制动盘的力矩减少,进而制动盘的结构强度降低,而且花齿8的抗击能力变差;若内弧822的弧度与斜弧81的弧度比值小于4.5-6时:内弧822弧度降低导致制动盘在旋转时产生的气流的流速变慢,不能辅助散热孔9对制动板2散热。
[0023]所述散热孔9包括两侧对应的增弧段91及两侧对应的拱弧段92,所述增弧段91的弧半径为1.5,所述拱弧段92的弧半径为18,且所述供弧段的弧度与增弧段91的弧度比值为 0.18-0.3。
[0024]所述拱弧段92与增弧段91连接,该拱弧段92与增弧段91的连接处为支点,所述支点分别交于第一缓压圈5及第二缓压圈7。
[0025]拱弧段92与增弧段91的之间的支点分别交于第一缓压圈5及第二缓压圈7上,当制动板2受外力挤压时,散热孔9起到了支撑的作用,散热孔9产生很大的内力,当制动板2受到的外力越大,散热孔9的内力越大,故散热支撑第一缓压圈5及第二缓压圈7大大提高了制动板2的结构强度,故当拱弧段92的弧度与增弧段91的弧度比值为0.18-0.3时,气流通过散热孔9的效率及散热孔9承受外力效果最佳。
[0026]若拱弧段92的弧度与增弧段91的弧度比值大于或小于0.18-0.3时,增弧段91与第一缓压圈5及第二缓压圈7的接触面积减少,降低了连接强度,或拱弧段92的支撑能力降低进而使得第一缓压圈5及第二缓压圈7结构强度降低。
[0027]所述气流孔110的底边与减压圈13连接。
[0028]所述散热孔9的数量为16个。
[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摩托车制动盘,其特征是:包括连接板及制动板,所述连接板与制动板之间通过双面凹槽连接,所述制动板由外至内依次包括花圈、第一缓压圈、跑道及第二缓压圈,所述花圈均匀分布设有若干花齿,所述花齿包括相互连接的斜弧及S形弧,所述跑道内阵列有若干散热孔,该散热孔呈椭圆状;所述连接板中间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板内分别阵列有三个气流段,所述各个气流段之间设有安装段,所述气流段的外侧设有减压圈,所述气流段上设有三个气流孔,该气流孔呈三角状,所述气流孔内的三边侧壁之间相互连接,该气流孔三边侧壁的连接处为加速弧,所述安装段上开设有圆形限位槽,该圆形限位槽的槽底贯通有连接通孔,所述限位槽的直径大于连接通孔的直径; 所述S形弧包括外弧及内弧,所述外弧的弧半径小于内弧的弧半径,且外弧的弧度大于内弧的弧度,所述内弧的弧度与斜弧的弧度比值为4.5-6 ;所述第一缓压圈宽度与跑道宽度的比值为0.3-0.5,所述第二缓压圈宽度与跑道宽度的比值为0.55-0.6 ; 所述散热孔包括两侧对应的增弧段及两侧对应的拱弧段,所述增弧段的弧半径为1.5,所述拱弧段的弧半径为18,且所述拱弧段的弧度与增弧段的弧度比值为0.18-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制动盘,其特征是:所述拱弧段与增弧段连接,该拱弧段与增弧段的连接处为支点,所述支点分别交于第一缓压圈及第二缓压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制动盘,其特征是:所述气流孔的底边与减压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制动盘,其特征是:所述散热孔的数量为16个。
【文档编号】F16D65/847GK204226511SQ201420577998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8日
【发明者】董西鹏 申请人:玉环鹏峰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