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振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1694042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隔振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用于汽车的发动机支架等的隔振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一种安装在构成动力传递系统的构件之间并将这些构件相互隔振连结的隔振连结体或隔振支承体,公知的是隔振装置。隔振装置具有使安装于构成动力传递系统的一个构件上的第一安装构件和安装于构成动力传递系统的另一个构件上的第二安装构件利用主体橡胶弹性体弹性连结起来而成的构造。另外,作为隔振装置,如日本特开2013-117258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还提案有一种第一安装构件包括向侧方开口的嵌装筒部,内托架自侧方嵌入安装于嵌装筒部的隔振装置。然而,在嵌装筒部内嵌装内托架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构造中,在嵌装筒部的周向上的局部设有自嵌装筒部的开口端面向侧方突出的限位橡胶。而且,例如,在安装于第一安装构件的内托架与安装于第二安装构件的外托架之间插入有限位橡胶,利用内托架与外托架之间的隔着限位橡胶的抵接,构成用于限制第一安装构件与第二安装构件之间的接近位移量的弹跳限位部件。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在输入振动时,限位橡胶以与内托架不同的相位发生弹性变形,导致限位橡胶与内托架相碰撞,从而有可能产生撞击声。这可能是因为,在专利文献1中,限位橡胶相对于内托架的下表面大致平行地延伸或以随着朝向顶端去相对于内托架的下表面逐渐分开的方式倾斜地延伸,以非固定的形式叠合于内托架。而且,当限位橡胶自内托架分离时,还可能因限位橡胶以及内托架之间的叠合面自紧贴抵接的状态分开而产生异音,或者,因自内托架分离的状态下的限位橡胶的弹性变形等而产生异音。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1725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本发明是以上述情况为背景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造新颖的隔振装置,该装置能够防止限位橡胶与内托架相碰撞而产生的异音、限位橡胶自内托架分开时产生的异音以及限位橡胶在自内托架分离的状态下发生变形等而产生的异音等。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以下,说明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而做成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另外,在以下所述的各技术方案中所采用的构成要素能够尽可能地以任意的组合进行采用。即,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为一种隔振装置,在该隔振装置中,第一安装构件和第二安装构件利用主体橡胶弹性体弹性连结起来,该第一安装构件具备向侧方开口的嵌装筒部,并且,在该嵌装筒部的周向上的局部设有自该嵌装筒部的开口端面向侧方突出的限位橡胶,该限位橡胶叠合于嵌入安装在该嵌装筒部的内托架,其特征在于,上述限位橡胶因上述内托架向上述嵌装筒部的嵌入安装而弹性变形,该限位橡胶以利用该限位橡胶自身的弹性而产生的施力状态抵接并叠合于该内托架。采用这样的按照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构造成的隔振装置,通过内托架与第二安装构件侧之间的抵接,构成用于限制第一安装构件与第二安装构件之间的相对位移量的限位部件,从而能够防止主体橡胶弹性体因过大的变形而产生损伤。另外,能够利用基于限位橡胶的内部摩擦的缓冲作用等来降低或消除内托架与第二安装构件侧抵接时的撞击声。另外,通过限位橡胶以施力状态抵接并叠合于内托架,由此,在振动输入时使限位橡胶不会自内托架分离而能够容易保持为抵接状态,从而能够防止因限位橡胶与内托架相碰撞而产生的异音,以及在限位橡胶从内托架分离时或在分离的状态下所产生的异音。而且,限位橡胶弹性因内托架向第一安装构件的安装而发生弹性变形,且限位橡胶利用限位橡胶自身的弹性向内托架侧施力,因此,能够在不需要特殊的施力部件、粘接工序等的情况下,以简单的构造有效地防止异音。根据第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隔振装置,在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中,上述限位橡胶的向上述内托架叠合的面与该内托架的向该限位橡胶叠合的面相对倾斜。采用第二技术方案,内托架安装于第一安装构件,限位橡胶和内托架叠合,由此,使限位橡胶弹性变形为沿着内托架延伸的形状,从而能够发挥基于限位橡胶的弹性的作用力。而且,形成为使限位橡胶与内托架之间的叠合面相对倾斜的形状,因此,该限位橡胶与内托架以较宽广的面叠合,从而能够在限位部件中利用表面压力的分散化谋求提高耐久性。根据第二技术方案所述的隔振装置,在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中,上述限位橡胶随着朝向突出顶端侧去而向上述嵌装筒部的内周侧倾斜。采用第三技术方案,限位橡胶向嵌装筒部的内周侧倾斜,因此,通过将内托架嵌入安装在嵌装筒部,从而能够容易地使限位橡胶弹性变形。特别是,能够使内托架的向限位橡胶叠合的面形成为与向嵌装筒部插入的方向大致平行的面,通过在与向嵌装筒部插入的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设置限位部件,从而能够避免内托架从嵌装筒部脱落,能够实现耐载荷性优异的限位部件。根据第三技术方案所述的隔振装置,在本发明的第四技术方案中,上述限位橡胶的倾斜部分的向上述嵌装筒部的内周侧倾斜的角度是恒定的。采用第四技术方案,例如,在用于成形限位橡胶的模具与用于成形包覆嵌装筒部的包覆橡胶等的模具形成为一体且以在嵌装筒部的开口方向上脱模的方式被分模的情况下,限位橡胶的倾斜部分的倾斜角度也大致恒定,因此,能够比较容易地将相对于脱模方向成为倒勾构造的限位橡胶从模具中拔出。根据第三技术方案所述的隔振装置,在本发明的第五技术方案中,上述限位橡胶的倾斜部分的向上述嵌装筒部的内周侧倾斜的角度随着朝向突出顶端侧去而变大。采用第五技术方案,由于限位橡胶叠合于内托架,因此,在内托架的向限位橡胶叠合的面为非倾斜的平面的情况下,不仅能够利用限位橡胶的基端部的弹性来获得作用力,还能够利用突出顶端侧的弹性来获得作用力。因而,在振动输入时,限位橡胶的容易自内托架分离的突出顶端侧部分容易保持为抵接于内托架的状态,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因限位橡胶与内托架相碰撞而产生的异音、限位橡胶自内托架分离时所产生的异音以及在分离的状态下所产生的异音等。根据第一至第五技术方案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隔振装置,在本发明的第六技术方案中,上述限位橡胶形成为沿上述嵌装筒部的周向扩展的板形状。采用第六技术方案,能够在嵌装筒部的周向上确保限位橡胶与内托架之间的叠合面较大,从而能够在限位部件中利用表面压力的分散化谋求提高耐久性。根据第一至第六技术方案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隔振装置,在本发明的第七技术方案中,在上述限位橡胶的突出基端部的宽度方向两端形成有向上述嵌装筒部的外周侧开口的支承凹部,该嵌装筒部在该支承凹部处暴露于外周侧。采用第七技术方案,由于暴露嵌装筒部的支承凹部形成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因此,能够减少在限位橡胶的突出基端部中成为薄壁的部位,并且,在主体橡胶弹性体的硫化成形时,能够在支承凹部的形成部分利用模具支承嵌装筒部。因而,能够足够大地获得利用限位橡胶的基端部的弹性而产生的作用力,并且,能够在橡胶弹性体的成形时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平衡性良好且稳定地支承嵌装筒部。根据第一至第七技术方案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隔振装置,在本发明的第八技术方案中,上述嵌装筒部被包覆橡胶所包覆,上述限位橡胶自该包覆橡胶的包覆该嵌装筒部的轴线方向端面的端面包覆部向轴线方向外侧突出地与该包覆橡胶形成为一体,并且,该限位橡胶的向上述内托架叠合的面的基端缘位于该嵌装筒部的轴线方向端面上,比该基端缘靠内周侧的该端面包覆部形成为具有随着朝向内周侧去而向轴线方向内侧倾斜的倾斜端面,该内托架在嵌入方向上按压于该倾斜端面。采用第八技术方案,嵌入于嵌装筒部的内托架隔着包覆橡胶的端面包覆部而与嵌装筒部相抵接,从而能够可靠地限定嵌入端。另外,由于成为倾斜端面的外周缘部的限位橡胶的基端缘位于比嵌装筒部的外周面靠内周侧的位置,因此,利用伴随着内托架的抵接而产生的端面包覆部的弹性变形,能够产生将限位橡胶向内托架按压的方向上的力。由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因限位橡胶与内托架相碰撞而产生的异音、在限位橡胶自内托架分离时所产生的异音以及在分离的状态下所产生的异音等。而且,由于端面包覆部的向内托架抵接的面形成为倾斜端面,因此,能够缓和伴随着内托架向端面包覆部的抵接而产生的局部的应力集中,并且,能够更高效地产生由端面包覆部的弹性变形带来的将限位橡胶向内托架按压的力。根据第一至第八技术方案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隔振装置,在本发明的第九技术方案中,上述限位橡胶与上述主体橡胶弹性体形成为一体,并且,在该限位橡胶的突出基端部形成有可变形槽,该可变形槽在该限位橡胶的与向上述内托架叠合的面所处那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面开口并沿着宽度方向延伸,该可变形槽的槽内表面形成为在槽宽度方向上平滑的弯曲形状,并且,该可变形槽的开口部与该限位橡胶和该主体橡胶弹性体各自的表面平滑地连续。采用第九技术方案,通过将限位橡胶和主体橡胶弹性体形成为一体,从而能够形成为零件个数较少的简单的构造。另外,利用形成于限位橡胶的基端部的可变形槽,能够在限位橡胶的基端部确保自由表面较大,对于因安装内托架而导致的限位橡胶的弹性变形等,能够降低作用于限位橡胶的基端部的拉伸应力,从而能够谋求提高耐久性。根据第一至第九技术方案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隔振装置,在本发明的第十技术方案中,上述第一安装构件配置于具有筒状的上述第二安装构件的一侧的开口侧,通过嵌装于该第一安装构件的上述嵌装筒部的上述内托架与该第二安装构件侧之间隔着上述限位橡胶相抵接,从而构成限制该第一安装构件与该第二安装构件之间的相对的接近位移量的弹跳限位部件。采用第十技术方案,能够以简单的构造构成弹跳限位部件,从而能够防止因第一安装构件与第二安装构件之间的过大的接近位移而导致的主体橡胶弹性体的损伤等。而且,利用以施力的抵接状态叠合于内托架的限位橡胶,能够降低内托架与第二安装构件侧相抵接时的撞击声,并且,还能够防止因限位橡胶与内托架相碰撞而产生的异音、限位橡胶自内托架分离时所产生的异音以及在分离的状态下所产生的异音等。发明的效果采用本发明,通过在第一安装构件的嵌装筒部嵌入安装内托架,使限位橡胶弹性变形,从而使限位橡胶以施力的抵接状态叠合于内托架。由此,在输入振动时限位橡胶不会自内托架分离而能够容易地保持抵接状态,能够防止因限位橡胶与内托架相碰撞而产生的异音,以及限位橡胶在自内托架分开时或在自内托架分开的状态下的异音等的发生。另外,由于限位橡胶利用限位橡胶自身的弹性向内托架侧施力,因此,能够在不需要用于对限位橡胶施力的特殊的施力部件、粘接等的情况下,以简单的构造防止异音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支架的主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发动机支架的俯视图。图3是图2的III-III剖视图。图4是图1所示的发动机支架的立体图。图5是在图1所示的发动机支架上安装了内托架和外托架的主视图。图6是图5所示的带托架的发动机支架的纵剖视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支架的纵剖视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支架的纵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图1~图4中,示出了汽车用的发动机支架10作为按照本发明构造成的隔振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发动机支架10具有使第一安装构件12和第二安装构件14利用主体橡胶弹性体16弹性连结起来而成的构造。在以下的说明中,原则上,上下方向是指支架中心轴线方向即图1中的上下方向。更详细而言,第一安装构件12为由铁、铝合金等形成的高刚性的构件,如图3所示,该第一安装构件12包括沿着与支架中心轴线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并向侧方开口的大致矩形筒状的嵌装筒部18。另一方面,第二安装构件14也是与第一安装构件12相同的高刚性的构件,具有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薄壁大径的大致圆筒状。而且,第一安装构件12配置于第二安装构件14的上开口侧,且该第一安装构件12和第二安装构件14利用主体橡胶弹性体16弹性连结起来。主体橡胶弹性体16具有厚壁大径的大致截头圆锥状,其小径侧端部硫化粘接于第一安装构件12,并且,大径侧端部的外周面硫化粘接于第二安装构件14。而且,在主体橡胶弹性体16形成有大径凹部28。大径凹部28具有随着朝向开口侧即下方去直径逐渐变大的倒置的大致研钵形状,并在主体橡胶弹性体16的大径侧的端面开口。而且,第一安装构件12的嵌装筒部18被包覆橡胶32包覆。包覆橡胶32为包覆嵌装筒部18的大致整个表面的橡胶层,该包覆橡胶32与主体橡胶弹性体16形成为一体。另外,嵌装筒部18的开口端面被包覆橡胶32的端面包覆部33包覆。另外,就包覆橡胶32的覆盖嵌装筒部18的内周面的部分而言,随着自嵌装筒部18的长度方向中央朝向两侧的开口去其壁厚逐渐变薄,包覆橡胶32的内周面由随着朝向嵌装筒部18的开口去逐渐扩开的锥形面构成。另外,在主体橡胶弹性体16以及包覆橡胶32的端面包覆部33一体形成有限位橡胶35。限位橡胶35是在嵌装筒部18的下壁部的周向(图2中的上下方向)上具有规定的宽度并且以大致恒定的厚度尺寸扩展的板状的橡胶弹性体,该限位橡胶35自嵌装筒部18的一侧的端面包覆部33朝向轴线方向外侧突出。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橡胶35的上表面的基端缘36相对于覆盖嵌装筒部18的下壁部内周面的包覆橡胶32的上表面而言位于下方的位置,该限位橡胶35的基端缘36和覆盖嵌装筒部18的下壁部内周面的包覆橡胶32的上表面之间由倾斜端面37连接起来,其中该倾斜端面37随着向限位橡胶35的突出顶端侧去而逐渐朝向嵌装筒部18的外周侧向下倾斜。另外,倾斜端面37的靠限位橡胶35侧的端缘位于嵌装筒部18的轴线方向端面上,并在后述的内托架44的嵌入方向上投影时与嵌装筒部18的下壁部叠合,倾斜端面37设于比嵌装筒部18的外周面靠内周侧的位置。总而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包覆橡胶32的位于比限位橡胶35的基端缘36靠内周侧的位置的端面包覆部33的、靠嵌装筒部18的轴线方向外侧的面,形成为随着朝向内周侧去而向轴线方向内侧倾斜的倾斜端面37。另外,倾斜端面37以平滑地连续的方式与覆盖嵌装筒部18的下壁部内周面的包覆橡胶32的上表面相连接,并且,以具有沿着宽度方向(图2中的上下方向)延伸的折痕线的方式连接于限位橡胶35的上表面。在此,如图3所示,限位橡胶35中,基端板部38向与支架中心轴线大致正交的方向扩展,并且,顶端板部39形成为随着朝向突出顶端侧去而向嵌装筒部18的内周侧倾斜的倾斜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橡胶35被设置成自嵌装筒部18的下壁部向侧方突出,且顶端板部39朝向突出顶端侧去以大致恒定的倾斜角度(θ)向上倾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橡胶35的顶端板部39形成为厚度尺寸大致恒定的大致平板形状,且顶端板部39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这两个面形成为以彼此大致相同的角度倾斜的倾斜面,顶端板部39的突出方向上的弹性主轴随着朝向突出顶端侧去而逐渐向上倾斜。另外,限位橡胶35以突出顶端部突出到比第二安装构件14靠外周侧的位置的长度形成。另外,限位橡胶35的顶端板部39的倾斜角度(θ)的大小没有特殊限定,能够考虑后述的内托架44的下表面的形状、限位橡胶35的脱模性等后适当设定。而且,在限位橡胶35的基端板部38和包覆橡胶32的与基端板部38相连接的部分形成有在下表面开口的一对支承凹部40、40。如图1、图4所示,支承凹部40形成于限位橡胶35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并在限位橡胶35的下表面以及宽度方向上的外表面开口。另外,在支承凹部40的形成部分,嵌装筒部18的一部分自包覆橡胶32暴露。另外,在限位橡胶35的位于基端板部38侧的突出基端部形成有可变形槽42。可变形槽42在基端板部38的处于嵌装筒部18外周侧的下表面开口,并在基端板部38的整个宽度方向上连续地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变形槽42的两端部与一对支承凹部40、40相连接。另外,可变形槽42形成为以大致恒定的槽截面形状延伸且槽内表面在槽的宽度方向上不具有拐点的平滑的弯曲形状,并且,开口部与限位橡胶35的下表面以及包覆橡胶32的下表面平滑连续。另外,包覆橡胶32的下表面与主体橡胶弹性体16的外周面平滑连续地连接。另外,主体橡胶弹性体16、包覆橡胶32、限位橡胶35形成为包括第一安装构件12和第二安装构件14的一体硫化成形品。即,通过向组装了第一安装构件12和第二安装构件14的未图示的模具的模腔填充橡胶材料并进行硫化成形,从而形成包括包覆橡胶32和限位橡胶35的主体橡胶弹性体16。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以嵌装筒部18在开口端部的多个部位被模具支承的状态硫化成形橡胶弹性体,因此,嵌装筒部18在形成于包覆橡胶32的一对支承凹部40、40和多个缺口43暴露于外部。另外,嵌装筒部18的上表面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下表面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上下中央部分的开口端面以及宽度方向外表面通过一对支承凹部40、40以及多个缺口43暴露于外部。如图5、图6所示,在以上述的方式构成的发动机支架10安装内托架44和外托架46。即,内托架44为由铁、铝合金等形成的高刚性的构件,包括压入固定于第一安装构件12的嵌装筒部18的大致矩形杆状的嵌入部48和自嵌入部48向侧方突出的安装部50,嵌入部48和安装部50形成为一体。另外,在安装部50的与嵌入部48所处那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形成有未图示的螺栓孔。另外,安装部50的下表面形成为以与支架中心轴线大致正交的方式扩展的平面,并相对于限位橡胶35的上表面相对倾斜。另外,安装部50的下表面比嵌入部48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在嵌入部48压入安装在嵌装筒部18的状态下,安装部50的下表面被定位在与限位橡胶35的基端缘36大致相同的上下位置。外托架46为与内托架44相同的具有高刚性的构件,且包括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压入筒部52。另外,压入筒部52形成为厚壁且大径,上端面的周向上的一部分形成为在后述的车辆安装状态下与内托架44上下相对的限位抵接面54。另外,虽然在图中并没有明确示出,但是,后述的向车辆车身安装的安装部分与压入筒部52一体或相对于压入筒部52独立地固定设置在外托架46。而且,将内托架44的嵌入部48嵌入于第一安装构件12的嵌装筒部18,并且将第二安装构件14压入于外托架46的压入筒部52,由此,将内托架44和外托架46安装于发动机支架10。另外,将内托架44的安装部50固定于未图示的动力单元,并且将外托架46固定于未图示的车辆车身,由此,将发动机支架10安装在动力单元与车辆车身之间,从而动力单元被车辆车身隔振支承。另外,通过内托架44的安装部50的下部隔着包覆橡胶32的端面包覆部33抵接于嵌装筒部18的轴线方向端面,从而嵌入端被限定。另外,在安装于车辆的安装状态下,由于在第一安装构件12与第二安装构件14之间沿轴线方向输入有动力单元的静态的分担支承载荷,因此,第一安装构件12和第二安装构件14在轴线方向上相对地接近位移。另外,内托架44的安装部50的下表面和外托架46的限位抵接面54在上下方向上隔开规定距离地相对配置,在该内托架44和外托架46之间的相对面之间插入有限位橡胶35。而且,在第一安装构件12和第二安装构件14因轴线方向上的振动输入而向接近方向较大程度地进行相对位移时,内托架44的安装部50和外托架46隔着限位橡胶35相抵接。由此,构成用于限制第一安装构件12与第二安装构件14之间的相对位移量的弹跳限位部件,从而能够防止第一安装构件12和第二安装构件14之间的过大程度的接近位移,由此,能够避免主体橡胶弹性体16受损等情况。而且,通过内托架44和外托架46隔着限位橡胶35相抵接,能够降低或防止抵接时的撞击声。此外,由于限位橡胶35形成为在嵌装筒部18的周向上具有规定的宽度的板形状,因此,限位橡胶35跨外托架46的周向上的较宽广的范围地插入于内托架44与外托架46之间,能够谋求利用表面压力的分散化来提高限位橡胶35的耐久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限位橡胶35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分形成为未到达外托架46的外周端的长度,但也可以是,限位橡胶35的宽度方向上的整体延伸到比外托架46靠外周的位置。而且,由于在内托架44安装于第一安装构件12的状态下,内托架44的安装部50的下表面在与限位橡胶35的基端板部38的上表面大致相同的上下位置处,以与支架中心轴线大致正交的方式扩展,因此,内托架44的安装部50的下表面按压于随着朝向突出顶端侧去而向上倾斜的顶端板部39的上表面。由此,如图5、图6所示,限位橡胶35的顶端侧部分被内托架44下压,从而限位橡胶35以弹性变形成沿着与支架中心轴线大致正交的方向扩展的非倾斜形状的状态叠合于内托架44的安装部50。其结果,限位橡胶35在限位橡胶35自身的弹性力的作用下以施力的状态抵接并叠合于内托架44的安装部50。另外,在限位橡胶35的基端板部38形成的可变形槽42在限位橡胶35的与内托架44叠合的面所处那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面开口。另外,限位橡胶35的顶端板部39的上表面与内托架44的安装部50的下表面之间的相对的倾斜角度(θ)优选设定为3°≤θ≤20°,更优选设定为5°≤θ≤15°。由此,能够在内托架44向嵌装筒部18嵌入安装时防止限位橡胶35明显地成为障碍的情况的发生,并且能够充分地获得限位橡胶35向内托架44侧的作用力。这样,限位橡胶35以施力状态抵接并叠合于内托架44,由此,即使在振动输入时,限位橡胶35也容易保持与内托架44抵接的状态,并能够防止限位橡胶35在自内托架44分开后被碰撞的情况的发生。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橡胶35的顶端板部39形成为随着朝向突出顶端侧去而向嵌装筒部18的内周侧倾斜的倾斜板形状,由此,安装内托架44而使限位橡胶35的整体与内托架44几乎无间隙地叠合,从而能够更有效地防止产生撞击声。另外,限位橡胶35保持与内托架44抵接的状态,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在限位橡胶35自内托架44分离时因限位橡胶35和内托架44之间的叠合面自紧贴抵接状态分开而产生的异音、以及因限位橡胶35在自内托架44分离的状态下变形而产生的异音等。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限位橡胶35的上表面和包覆橡胶32的内周面之间连接起来的倾斜端面37形成为相对于内托架44的嵌入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并且,该倾斜端面37设于比嵌装筒部18的外周面靠内周侧的位置。而且,通过内托架44向嵌装筒部18的安装,使内托架44的安装部50沿嵌入方向按压于倾斜端面37。由此,通过端面包覆部33的伴随着内托架44向倾斜端面37的抵接而产生的弹性变形,限位橡胶35较强劲地按压于内托架44的安装部50,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降低因限位橡胶35与内托架44的碰撞而产生的异音、限位橡胶35自内托架44分开时所产生的异音、以及在限位橡胶35自内托架44分开的状态下所产生的异音等。此外,由于端面包覆部33的与内托架44相抵接的面相对于内托架44的嵌入方向倾斜,因此,能够防止伴随着抵接而产生的应力在局部集中,从而谋求耐久性的提高等。而且,由于仅通过将内托架44安装于第一安装构件12的操作,利用限位橡胶35自身的弹性,就能够实现限位橡胶35向内托架44侧的施力,因此,不需要特殊的施力部件、粘接等,而能够避免零件个数、制造工序的增加。而且,限位橡胶35的顶端板部39形成为大致平板形状,因此,在用于形成限位橡胶35的模具沿着嵌装筒部18的开口方向(图3中的左右方向)被分模的情况下,能够比较容易地从成为倒勾构造的限位橡胶35拆除模具,从而能够以较少的分模数硫化成形具备限位橡胶35的主体橡胶弹性体1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限位橡胶35的基端板部38的宽度方向两端形成支承凹部40,从而在成形包覆橡胶32以及限位橡胶35时,第一安装构件12在将嵌装筒部18暴露在外部的支承凹部40的形成部分由模具所支承。由此,能够在限位橡胶35的基端板部38将由于用模具支承嵌装筒部18而产生的薄壁部分抑制到最小限度,从而能够有效地获得由限位橡胶35的弹性产生的向内托架44侧的作用力,并且,在成形包覆橡胶32以及限位橡胶35时,能够利用模具平衡性良好且稳定地支承嵌装筒部18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分。另外,在限位橡胶35的基端板部38的下表面开口有可变形槽42,使基端板部38的自由表面较大,因此,能够降低在由安装内托架44引起限位橡胶35弹性变形状态下作用于基端板部38的应力,从而能够谋求提高基端板部38的耐久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限位橡胶35的基端部设有以与支架中心轴线大致正交的方式扩展的基端板部38,但也可以是,限位橡胶的整体相对于与支架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倾斜。在图7中,示出了汽车用的发动机支架60作为按照本发明构造成的隔振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发动机支架60包括限位橡胶62。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实质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件以及部位,在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另外,对于发动机支架60中未在附图中明确表示的部分(包覆橡胶32的一对支承凹部40、40、多个缺口43等)、安装于发动机支架60的内托架44以及外托架46,能够采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造。更详细而言,限位橡胶62形成为以大致恒定的宽度尺寸自嵌装筒部18的开口端部突出的板形状,具备相对于与支架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倾斜的角度较小的基端板部64和相对于与支架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倾斜的角度较大的顶端板部66,并且形成为在突出方向的中间部分沿厚度方向弯折成的形状,该基端板部64和顶端板部66形成为一体。总而言之,限位橡胶62整体形成为相对于与支架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部分,并且,倾斜角度在突出方向上以两个阶段变化,突出顶端部分的倾斜角度大于基端部分的倾斜角度。本实施方式的基端板部64和顶端板部66形成为彼此大致相同的厚度,并且,基端板部64和顶端板部66分别形成为大致恒定的厚度,且各自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大致相同的角度倾斜。在具有这样构造的发动机支架60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在第一安装构件12安装内托架44,并且,在第二安装构件14安装外托架46。而且,在内托架44安装于第一安装构件12的状态下,内托架44的安装部50按压于限位橡胶62,而使限位橡胶62弹性变形为以与支架中心轴线大致正交的方式扩展的非倾斜的大致平板形状。由此,限位橡胶62利用其自身的弹性以施力的状态抵接于内托架44,从而能够防止因限位橡胶62与内托架44相碰撞等而产生的异音的发生。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橡胶62的倾斜角度在突出方向上分阶段变化,顶端板部66的倾斜角度大于基端板部64的倾斜角度。由此,通过内托架44安装于第一安装构件12,除了发挥由限位橡胶62的基端部的弹性产生的作用力以外,还能够发挥由限位橡胶62的基端板部64与顶端板部66之间的分界部分的弹性产生的作用力。因此,在限位橡胶62的容易自内托架44分开的顶端侧部分,能够有效地获得基于限位橡胶62的弹性的作用力,从而进一步容易保持限位橡胶62向内托架44抵接的状态,因此,能够有利地防止异音。在图8中,示出了汽车用的发动机支架70作为按照本发明构造成的隔振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发动机支架70包括限位橡胶72。更详细而言,限位橡胶72形成为以大致恒定的宽度尺寸自嵌装筒部18的开口端部突出的板形状,并且随着朝向突出顶端侧去而逐渐向嵌装筒部18的内周侧倾斜。另外,限位橡胶72形成为大致整体相对于与支架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部分,并且,相对于与支架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倾斜的角度随着朝向突出顶端侧去而逐渐变大,限位橡胶72沿厚度方向弯曲。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限位橡胶72具有大致恒定的厚度,沿着突出方向延伸的弹性主轴也随着朝向顶端侧去而向上方弯曲。在具有这样构造的发动机支架70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地,在第一安装构件12安装内托架44,并且,在第二安装构件14安装外托架46。而且,在内托架44安装于第一安装构件12的状态下,内托架44的安装部50按压于限位橡胶72,而使限位橡胶72弹性变形为以与支架中心轴线大致正交的方式扩展的非倾斜的大致平板形状。由此,限位橡胶72以施力状态抵接于内托架44,从而防止因限位橡胶72与内托架44相碰撞等而产生的异音的发生。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橡胶72的倾斜角度在突出方向上逐渐变化,顶端侧的倾斜角度大于基端侧的倾斜角度。由此,限位橡胶72的突出方向的大致整体以施力的状态向内托架44侧按压,因此,能够更进一步容易保持限位橡胶72向内托架44抵接的状态,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异音。特别是,在限位橡胶72的容易自内托架44分开的顶端侧部分,也能够有效地发挥基于限位橡胶72的弹性的作用力,因此,能够更稳定地保持限位橡胶72向内托架44抵接的状态,从而能够有利地防止异音。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具体说明。例如,通过在限位橡胶的表面设置局部的凹凸、波形结构等,还能够谋求在弹跳限位部件中提高缓冲作用。而且,限位橡胶的厚度可以在突出方向上逐渐变化或分阶段变化,另外,还可以在突出方向上局部变化,限位橡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还可以不必以彼此相同的倾斜角度扩展。具体而言,例如,还能够通过使限位橡胶随着朝向朝向基端侧去而壁厚逐渐变厚,从而利用限位橡胶的基端部分的弹性使限位橡胶以更大的作用力按压于内托架。另外,例如,还能够采用以下这样的构造:限位橡胶沿着大致与支架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扩展,或以随着朝向突出顶端侧去而向嵌装筒部的外周侧倾斜的方式扩展,并且,内托架的向限位橡胶抵接的面形成为随着朝向限位橡胶的突出顶端侧去而相对于与支架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向下倾斜的倾斜面。在该情况下,通过将内托架安装于第一安装构件,使限位橡胶的顶端侧部分与内托架相抵接并被内托架下压,由此,使限位橡胶以施力状态抵接并叠合于内托架。总而言之,限位橡胶不一定限定于向嵌装筒部的内周侧倾斜的形状,只要以施力状态与安装于第一安装构件的内托架相抵接,则可以是任意的形状。另外,限位橡胶的上表面例如可以相对于覆盖嵌装筒部的下壁部上表面的包覆橡胶的表面而言在大致同一平面上扩展,或者位于比该包覆橡胶的表面靠上方的位置并扩展,能够根据内托架的形状任意设定。另外,限位橡胶、包覆橡胶可以相对于主体橡胶弹性体独立地形成。另外,限位橡胶不一定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示那样的由橡胶单体形成的结构,例如还可以是,在内部、表面固定由金属、树脂、弹性不同的橡胶等形成的弹性构件。在该情况下,在内托架安装于第一安装构件的状态下,除了施加有由限位橡胶自身的弹性而产生的作用力以外,还施加由弹性构件的弹性产生的作用力,从而能够更有利于实现限位橡胶以施力状态相对于内托架的抵接。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的隔振装置的例子,示出了所谓的固定式的发动机支架,但是,还能够将本发明应用在例如具备在内部封入有非压缩性流体的流体室并利用基于流体的流动作用等的隔振效果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作为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的一种的能动型或特性切换型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等中。本发明的应用范围并不限定于发动机支架,还能够应用于例如副车架支架(subframemount)、车身支架(bodymount)、差动器支架(diffmount)等。另外,本发明的隔振装置并不仅应用于汽车用的隔振装置,还能够较佳地应用于机动二轮车、铁道用车辆、工业用车辆等中。附图标记说明10、60、70、发动机支架;12、第一安装构件;14、第二安装构件;16、主体橡胶弹性体;18、嵌装筒部;32、包覆橡胶;33、端面包覆部;35、62、72、限位橡胶;36、基端缘;37、倾斜端面;40、支承凹部;42、可变形槽;44、内托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