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链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1427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自行车链条,其包括:

第一外链板,其包括:

第一端部分,其包括具有第一中心轴线的第一开口;

第二端部分,其包括具有第二中心轴线的第二开口;以及

第一中间部分,其使所述第一端部分和所述第二端部分相互连接;

第二外链板,在所述自行车链条装配好的装配状态中,所述第二外链板与所述第一外链板在平行于所述第一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间隔开,所述第二外链板包括:

第三端部分,其包括具有第三中心轴线的第三开口;

第四端部分,其包括具有第四中心轴线的第四开口;以及

第二中间部分,其使所述第三端部分和所述第四端部分相互连接;

所述第一外链板包括第一外表面和在所述轴向方向与所述第一外表面相反的第一内表面,所述第二外链板包括第二外表面和在所述轴向方向与所述第二外表面相反的第二内表面,所述第一内表面和所述第二内表面构造为在所述装配状态中面向彼此;

轴向突起,其在所述轴向方向从所述第一中间部分的所述第一内表面突出;并且

所述第二外链板的所述第二中间部分没有在所述轴向方向从所述第二中间部分的所述第二内表面突出的轴向突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链条,其中

所述轴向突起与所述第一外链板一体地设置为单个整块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链条,其中

所述轴向突起为与所述第一外链板分开的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链条,其中

所述轴向突起包括金属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链条,其中

所述轴向突起经由粘合剂、扩散结合和压紧中的一个接附至所述第一中间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链条,其中

所述轴向突起包括树脂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链条,其中

所述轴向突起经由粘合剂和整体模塑中的一个接附至所述第一中间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链条,进一步包括:

第一内链板,其包括:

第五端部分,其包括具有第五中心轴线的第五开口,所述第五端部分可枢转地联接至所述第一外链板的所述第二端部分;

第六端部分,其包括具有第六中心轴线的第六开口;以及

第三中间部分,其使所述第五端部分和所述第六端部分相互连接;以及

第二内链板,在所述装配状态中,所述第二内链板与所述第一内链板在所述轴向方向间隔开,所述第二内链板包括:

第七端部分,其包括具有第七中心轴线的第七开口,所述第七端部分可枢转地联接至所述第二外链板的所述第四端部分;

第八端部分,其包括具有第八中心轴线的第八开口;以及

第四中间部分,其使所述第七端部分和所述第八端部分相互连接,

其中

所述第一内链板包括第三外表面和与所述第三外表面在所述轴向方向相反的第三内表面,

所述第二内链板包括第四外表面和与所述第四外表面在所述轴向方向相反的第四内表面,

所述第三内表面和所述第四内表面构造为在所述装配状态中面向彼此,

所述轴向突起包括在所述装配状态中在所述轴向方向面向所述第二外链板的所述第二内表面的的轴向端表面,

在所述轴向突起中,所述轴向突起的所述轴向端表面在所述轴向方向最靠近所述第二外链板的所述第二中间部分,并且

所述轴向端表面设置在在所述轴向方向大致等同于所述第一内链板的所述第三内表面的轴向位置的轴向位置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链条,其中

在所述自行车链条与相对于自行车车架可旋转的自行车链轮接合的接合状态中,所述第一外链板在所述轴向方向比所述第二外链板更靠近所述自行车车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链条,其中

在所述自行车链条与相对于自行车车架可旋转的自行车链轮接合的接合状态中,所述第二外链板在所述轴向方向比所述第一外链板更靠近所述自行车车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链条,其中

所述轴向突起包括轴向端表面和倾斜表面,

在所述装配状态中,所述轴向端表面在所述轴向方向面向所述第二外链板的所述第二内表面,并且

所述倾斜表面相对于所述轴向端表面倾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行车链条,其中

所述轴向突起包括附加倾斜表面,

所述附加倾斜表面相对于所述轴向端表面倾斜,并且

所述轴向端表面设置在所述倾斜表面和所述附加倾斜表面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行车链条,其中

所述倾斜表面从所述第一中间部分越过所述第一外链板的所述第一内表面延伸至所述轴向端表面,并且

所述附加倾斜表面从所述第一中间部分越过所述第一外链板的所述第一内表面延伸至所述轴向端表面。

14.一种自行车链条,其包括:

第一外链板,其包括:

第一端部分,其包括具有第一中心轴线的第一开口;

第二端部分,其包括具有第二中心轴线的第二开口;以及

第一中间部分,其使所述第一端部分和所述第二端部分相互连接;

第二外链板,在所述自行车链条装配好的装配状态中,所述第二外链板与所述第一外链板在平行于所述第一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间隔开,所述第二外链板包括:

第三端部分,其包括具有第三中心轴线的第三开口;

第四端部分,其包括具有第四中心轴线的第四开口;以及

第二中间部分,其使所述第三端部分和所述第四端部分相互连接;

所述第一外链板包括第一外表面和在所述轴向方向与所述第一外表面相反的第一内表面,所述第二外链板包括第二外表面和在所述轴向方向与所述第二外表面相反的第二内表面,所述第一内表面和所述第二内表面构造为在所述装配状态中面向彼此;

至少一个轴向突起,其在所述轴向方向从所述第一内表面和所述第二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突出;以及

所述至少一个轴向突起为与所述第一外链板和所述第二外链板分开的构件,并且接附至所述第一外链板和所述第二外链板中的至少一个。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行车链条,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轴向突起包括金属材料。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自行车链条,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轴向突起经由粘合剂、扩散结合和压紧中的一个接附至所述第一中间部分和所述第二中间部分中的至少一个。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行车链条,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轴向突起包括树脂材料。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自行车链条,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轴向突起经由粘合剂和整体模塑中的一个接附至所述第一中间部分和所述第二中间部分中的至少一个。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行车链条,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轴向突起包括在所述轴向方向从所述第一内表面突出的轴向突起,并且

所述第二外链板没有所述至少一个轴向突起。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行车链条,其中

所述轴向突起包括轴向端表面和倾斜表面,

在所述装配状态中,所述轴向端表面在所述轴向方向面向所述第二外链板的所述第二内表面,并且

所述倾斜表面相对于所述轴向端表面倾斜。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自行车链条,其中

所述轴向突起包括附加倾斜表面,

所述附加倾斜表面相对于所述轴向端表面倾斜,并且

所述轴向端表面设置在所述倾斜表面和所述附加倾斜表面之间。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自行车链条,其中

所述倾斜表面从所述第一中间部分越过所述第一外链板的所述第一内表面延伸至所述轴向端表面,并且

所述附加倾斜表面从所述第一中间部分越过所述第一外链板的所述第一内表面延伸至所述轴向端表面。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自行车链条,其中

所述第二外链板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外表面和所述第二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的至少一个倒角。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自行车链条,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倒角设置在所述第二内表面上,以便于所述自行车链条的换挡操作。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自行车链条,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倒角设置在所述第二外表面上,以避免所述第二外链板和自行车拨链器之间的过度接触。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自行车链条,其中

所述第一外链板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外表面上的至少一个倒角,以减少由所述第一外链板和自行车链轮的链轮齿之间的接触引起的噪音。

27.一种自行车链条,其包括:

第一外链板,其包括:

第一端部分,其包括具有第一中心轴线的第一开口;

第二端部分,其包括具有第二中心轴线的第二开口;以及

第一中间部分,其使所述第一端部分和所述第二端部分相互连接;

第二外链板,在所述自行车链条装配好的装配状态中,所述第二外链板与所述第一外链板在平行于所述第一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间隔开,所述第二外链板包括:

第三端部分,其包括具有第三中心轴线的第三开口;

第四端部分,其包括具有第四中心轴线的第四开口;以及

第二中间部分,其使所述第三端部分和所述第四端部分相互连接;

所述第一外链板包括第一外表面和在所述轴向方向与所述第一外表面相反的第一内表面,所述第二外链板包括第二外表面和在所述轴向方向与所述第二外表面相反的第二内表面,所述第一内表面和所述第二内表面构造为在所述装配状态中面向彼此;

轴向突起,其在所述轴向方向从所述第一中间部分的所述第一内表面突出;并且

所述第二外链板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外表面和所述第二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的至少一个倒角。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自行车链条,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倒角设置在所述第二内表面上,以便于所述自行车链条的换挡操作。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自行车链条,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倒角设置在所述第二外表面上,以避免所述第二外链板和自行车拨链器之间的过度接触。

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自行车链条,其中

所述第一外链板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外表面上的至少一个倒角,以减少由所述第一外链板和自行车链轮的链轮齿之间的接触引起的噪音。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