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针衬套及其辅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61980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滚针衬套及其辅装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衬套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滚针衬套及其辅装结构。



背景技术:

在汽车或其他机械中广泛使用衬套,不同结构中衬套的功能也不同,有的起到旋转抗磨损作用,有的起到旋转和柔性抗震作用。

轴承内圈与外圈相对一定速度旋转,而衬套与轴承不同,衬套内侧的件与衬套外侧的件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旋转。图1为汽车前桥部分结构示意图,包括轮毂总成01、转向节02、外轴承03、内轴承04、下衬套05、横拉杆球销06、工字梁07、转向节臂08、主销09及上衬套010;其中的转向节与主销之间的上衬套和下衬套就起到转向节的转动和耐磨作用。

汽车悬架中的橡胶衬套就是起到一定旋转和柔性抗震作用,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用户要求越来越高,对衬套的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现已经有技术提供悬架摆臂中的衬套不仅起到旋转和柔性抗震作用,而且减小悬架下摆臂运动的摩擦力,提高悬架的性能。

同样也要求图1中的衬套降低其旋转摩擦力,提高车轮行驶时直行性和回正性能。

图1中的上衬套和下衬套均为金属衬套,包括单层衬套和双层衬套;其中双层衬套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衬套外层101、衬套内层102、油槽103及加油孔104;通过加油孔加润滑油,润滑油通过油槽和旋转运动流到衬套内层的内侧各部分,起到润滑减小摩擦的作用。尽管有润滑油润滑,但是衬套与旋转件之间的摩擦系数依然较大,影响机械性能。

如图4所示,为一种该带滑动轴承的衬套,能够提高悬架摆臂中的衬套的旋转和柔性抗震作用,且减小悬架下摆臂运动的摩擦力,提高悬架的性能。该衬套包括金属内筒012、金属外筒011、橡胶层013、短塑料套筒014及长塑料套筒015;橡胶层硫化于金属内筒和金属外筒之间;两个短塑料套筒设置于金属内筒的内表面;长塑料套筒设置于短塑料套筒的内表面;短塑料套筒与长塑料套筒共同起着滑动轴承的作用。

虽然滑动摩擦相对于一般的现衬套摩擦力已经很小,但是相对滚动摩擦依然较大,且这种衬套的承载能力较差,不适应大载荷无需柔性的结构件中旋转运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滚针衬套及其辅装结构,不影响衬套的承载能力的情况下,以解决现衬套的摩擦力大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衬套的辅装结构,便于滚针衬套的安装。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滚针衬套,包括多个第一滚针、多个第二滚针、一个第一保持架及一个第二保持架;

所述第一保持架和第二保持架均为圆筒形;在所述第一保持架的内侧表面设置有一圈第一凹槽,多个所述第一滚针活动式安装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在所述第二保持架的内侧表面设置有一圈第二凹槽,多个所述第二滚针活动式安装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所述第一滚针和第二滚针均为圆柱体结构;

所述第一滚针的直径与所述第二滚针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与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相同;所述第一滚针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

所述第一滚针的直径与所述第二滚针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与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相同;所述第一滚针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为0.3-0.5mm。

所述第一滚针的长度与所述第二滚针的长度相同或者不相同。

所述第一凹槽的下侧面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连接处设置有一圈向所述第一凹槽的下侧面方向的第一下凹陷部;

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与所述第一凹槽上侧面连接处设置有一圈向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方向的第一上凹陷部。

所述第二凹槽的下侧面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面连接处设置有一圈向所述第二凹槽的下侧面方向的第二下凹陷部;

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面与所述第二凹槽上侧面连接处设置有一圈向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面方向的第二上凹陷部。

一种滚针衬套辅装结构,包括辅装结构本体;所述辅装结构本体包括圆柱管体和与所述圆柱管体连接为一体结构的圆锥管体;

在所述圆锥管体远离所述圆柱管体的一端设置有一圈径向向所述圆锥管体中线方向的内延伸部;

在所述圆柱管体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圈沿所述圆柱管体径向延长线方向的外延伸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滚针衬套设置于所述辅装结构本体的外侧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滚针衬套能够大幅减小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提高机械效率、性能及可靠性,并降低能耗。

本申请的滚针衬套辅装结构,即能够协助滚针衬套的组装,也能够在运输过程中起到固定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汽车前桥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双层衬套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带滑动轴承的衬套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滚针衬套的俯视图;

图6为图5的B-B剖视图;

图7为图5的C处放大图;

图8为图6的D处放大图;

图9为图6的E处放大图;

图10为带辅装结构的滚针衬套装入安装孔过程示意图;

图11为转向轴装入滚针衬套内过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01轮毂总成,02转向节,03外轴承,04内轴承,05下衬套,06横拉杆球销,07工字梁,08转向节臂,09主销,010上衬套,101衬套外层,102衬套内层,103油槽,104加油孔,011金属外筒,012金属内筒,013橡胶层,014短塑料套筒,015长塑料套筒,1第一滚针,2第一保持架,3第二滚针,4第二保持架,5辅装结构本体,6安装孔,7转动轴,21第一凹槽,22第一上凹陷部,23第一下凹陷部,41第二凹槽,42第二上凹陷部,43第二下凹陷部,51外延伸部,52圆柱管体,53圆锥管体,54内延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本发明提供一种滚针衬套,如图5至图11所示,包括多个第一滚针1、多个第二滚针3、一个第一保持架2及一个第二保持架4。

第一保持架2和第二保持架4均为圆筒形;在第一保持架2的内侧表面设置有一圈第一凹槽21,多个第一滚针1活动式安装于第一凹槽21内;在本申请中,第一保持架和第二保持架的外侧表面均为圆柱面,以与安装孔的内侧面更好的贴合。

在第二保持架4的内侧表面设置有一圈第二凹槽41,多个第二滚针3活动式安装于第二凹槽41内。

第一滚针和第二滚针均为圆柱体结构;均具有较高的圆柱度;多个第一滚针均布在第一凹槽内,相邻两个第一滚针之间均有微小的间隙,第一滚针在装入第一保持架后,在第一滚针四周涂有润滑油或润滑脂。

多个第二滚针均布在第二凹槽内,相邻两个第二滚针之间均有微小的间隙,第二滚针在装入第二保持架后,在第二滚针四周涂有润滑油或润滑脂。

第一滚针的直径与第二滚针的直径相同,第一凹槽的深度与第二凹槽的深度相同;第一滚针的直径大于第一凹槽的深度。

第一滚针的直径大于凹槽的深度为0.3-0.5mm;以防止转动轴与保持架接触。

第一滚针的长度与第二滚针的长度相同或者不相同。

第一凹槽21的下侧面与第一凹槽的底面连接处设置有一圈向第一凹槽的下侧面方向的第一下凹陷部23。

第一凹槽的底面与第一凹槽上侧面连接处设置有一圈向第一凹槽的底面方向的第一上凹陷部22。

第二凹槽的下侧面与第二凹槽的底面连接处设置有一圈向第二凹槽的下侧面方向的第二下凹陷部43。

第二凹槽的底面与第二凹槽上侧面连接处设置有一圈向第二凹槽的底面方向的第二上凹陷部42。

在本申请中,上凹陷部与下凹陷部能够提高衬套的缓冲,起到减震作用,同时,在上凹陷部与下凹陷部均能够存储润滑油或润滑脂,保证滚针衬套的摩擦力维持在较小的范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滚针衬套的辅装结构,包括辅装结构本体5;辅装结构本体5包括圆柱管体52和与圆柱管体连接为一体结构的圆锥管体53。

在圆锥管体53远离圆柱管体的一端设置有一圈径向向圆锥管体中线方向的内延伸部54。

在圆柱管体52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圈沿圆柱管体径向延长线方向的外延伸部51;上述任一项的滚针衬套设置于辅装结构本体的外侧面。

滚针衬套辅装结构起到滚针固定作用,在滚针衬套装配之前,辅装结构本体、滚针及保持架固定在一起,在运输过程中起到保护作用。

装配过程是,将带辅装结构的滚针衬套对准安装孔,用力压外延伸部,将滚针衬套压入安装孔内;再将转动轴对准内延伸部,用力将转动轴压入滚针衬套,同时将辅装结构抵出,完成滚针衬套的装配。

利用钢针滚动摩擦力很小、强度高、耐磨性好等特点,来改善现有金属衬套因阻力大影响机械性能的问题,同时提高衬套的可靠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形,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极其等同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