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子轴承的自动装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65766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子轴承的自动装配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转子的组装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子轴承的自动装配机。



背景技术:

随着发动机和电动机的广泛应用,转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转子是由多种零部件组装而成的,因此都会用到装配机。

现有的转子大多都包括转子壳、转子轴、转子轴两端的轴承以及码盘托,现有的加工大多都是分步进行的,采用的是多台加工设备,需要先在转子轴上套接一个轴承,然后再将转子轴插入转子壳,之后再将整体翻转后给转子轴上套上另一个轴承以及马托盘,现有的装配设备需要频繁的搬运零件,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装配的效率低下,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可以自动化实现转子轴承自动装配和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子轴承的自动装配机,采用两个分开的输送槽配合给进装置运送转子壳,在两个输送槽对接的部位设置翻转装置,在前一个输送槽上依次设置进料装置、外壳打胶装置、打轴装置,在后一个输送槽上设置轴打胶装置、轴承组装装置、码盘托组装装置和出料装置,实现了转子轴承的自动化操作,极大的提高了装配的效率。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转子轴承的自动装配机,它包括机架(1)和配电控制箱(2),所述的机架(1)上设置有两段与转子壳配合的输送槽(3),且两段输送槽(3)之间设置有翻转装置(8),左输送槽的左侧设置有与其配合的对接输送带(16),所述的对接输送带(16)的另一端连接有上料输送带(14),所述的上料输送带(14)的末端设置有连接有卷料电机的卷料送料盘(15),且左输送槽上设置有与转子外壳配合的外壳打胶装置(5)和打轴装置(6),右输送槽的右端通过下料机械手(12)连接有下料输送装置(13),且右输送槽上设置有与转子外壳配合的轴打胶装置(9)、轴承组装装置(10)和马托盘组装装置(11),所述的输送槽(3)配合有给进装置(4),所述的给进装置(4)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给进座(21),所述的给进座(21)上设置有给进气缸(22),所述的给进气缸(22)上设置有给进活动座(23),且给进活动座(23)与给进座(21)上设置的给进活动导杆(24)配合,所述的给进活动座(23)上设置有给进升降气缸(25)、所述的给进升降气缸(25)连接有给进升降座(26),且给进升降座(26)与给进活动座(23)上设置的给进升降导杆(27)配合,所述的给进升降座(26)上设置有与输送槽(3)上的转子外壳配合的配合给进块(28),所述的上料输送带(14)、卷料电机、对接输送带(16)、外壳打胶装置(5)、打轴装置(6)、翻转装置(8)、轴打胶装置(9)、轴承组装装置(10)、马托盘组装装置(11)、给进活动气缸(22)和给进升降气缸(25)连接到配电控制箱(2)。

进一步的,所述的外壳点胶装置(5)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外壳取料座(31)和外壳打胶座(38),所述的外壳取料座(38)上通过取料气压马达(32)连接有取料转动座(33),所述的取料转动座(33)上通过取料升降气缸(34)连接有取料升降座(35),所述的取料升降座(35)上设置有与输送槽(3)上的转子壳配合的外壳取料机械手(43),且外壳取料机械手(43)与外壳打胶座(38)上设置的外壳打胶载具(39)配合,所述的外壳打胶载具(39)的上方倾斜设置有外壳点胶头(41),所述的外壳点胶头(41)与机架(1)上的外壳点胶推进气缸(42)连接,所述的取料气压马达(32)、取料升降气缸(34)、外壳取料机械手(43)、外壳点胶头(41)和外壳点胶推进气缸(42)连接到配电控制箱(2)。

进一步的,所述的外壳打胶载具(39)的下端通过同步带与外壳打胶座(38)上设置的外壳打胶转动电机(40)连接,所述的外壳打胶转动电机(40)连接到配电控制箱(2)。

进一步的,所述的取料升降座(35)与取料转动座(33)上设置的取料升降导杆(36)配合,且取料升降导杆(36)的下端设置有取料限位块(37)。

进一步的,所述的打轴装置(6)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打轴座(51),所述的打轴座(51)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轴存放盒(58)和转子轴顶出气缸(59),所述的打轴座(51)上设置有打轴组装座(52),所述的打轴组装座(52)上设置有第一轴承存储筒(53),所述的第一轴承存储筒(53)的下方设置有与其配合的第一轴承上料气缸(54),且大轴组装座(52)上设置有第一轴承上料气缸(54)配合的第一轴承给进槽,所述的第一轴承给进槽配合有第一轴承给进气缸(55),所述的大轴组装座(52)上设置有取轴气缸(56),所述的取轴气缸(56)连接有与转子轴顶出气缸(59)上的转子轴(60)配合的取轴配合块(57),且取轴配合块(57)与第一轴承给进槽内的轴承配合,所述的取料配合块(57)与第一轴承给进槽配合的部位上方设置有压轴气缸(61),所述的机架(1)上设置有第一轴承给进槽配合的打轴取料机械手(63),且打轴取料机械手(63)与输送槽(3)内的外壳配合,所述的转子轴顶出气缸(59)、第一轴承上料气缸(54)、第一轴承给进气缸(55)、取轴气缸(56)、压轴气缸(61)和打轴取料机械手(63)连接到配电控制箱(2)。

进一步的,所述的翻转装置(8)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翻转活动气缸(64),所述的翻转活动气缸(64)连接有翻转活动块(65),所述的翻转活动块(65)上设置有翻转气压马达(66),所述的翻转气压马达(66)连接有翻转夹料气缸(67),所述的翻转夹料气缸(67)连接有与转子壳配合的翻转夹料块(68),所述的翻转活动气缸(64)、翻转气压马达(66)和翻转夹料气缸(67)连接到配电控制箱(2)。

进一步的,所述的轴打胶装置(9)包括轴打胶座(71),所述的轴打胶座(71)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轴打胶升降气缸(72)和轴打胶升降座(73),所述的轴打胶升降座(73)上设置有轴打胶电机(74),所述的轴打胶电机(74)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与输送槽(3)上的转子轴(60)配合的轴打胶海绵(75),所述的机架(1)上设置有轴打胶推进气缸(77),所述的轴打胶推进气缸(77)上设置有轴打胶海绵(75)配合的轴打胶点胶头(76),所述的轴打胶升降气缸(72)、轴打胶电机(74)、轴打胶推进气缸(77)和轴打胶点胶头(76)连接到配电控制箱(2)。

进一步的,所述的轴承组装装置(10)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轴承组装座(81),所述的轴承组装座(81)上设置有第二轴承存储筒(82),所述的第二轴承存储筒(82)的下方配合有第二轴承上料气缸(83),且轴承组装座(81)上设置有第二轴承给进槽(84),所述的第二轴承给进槽(84)配合有第二轴承给进气缸(85),所述的第二轴承给进槽(84)上方配合有轴承点胶头(87)和轴承取料机械手(88),所述的轴承点胶头(87)与机架(1)上设置的轴承点胶推进气缸(96)配合,所述的轴承取料机械手(88)与输送槽(3)内的转子轴(60)配合,所述的第二轴承上料气缸(83)、第二轴承给进气缸(85)、轴承点胶推进气缸(86)、轴承点胶头(87)和轴承取料机械手(88)连接到配电控制箱(2)。

进一步的,所述的码盘托组装装置(11)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码盘托组装座(91),所述的码盘托组装座(91)上设置有码盘托点胶载具(93),所述的码盘托点胶载具(93)的后侧连接有码盘托进料槽(92),下部设置有码盘托点胶升降气缸(94),上部设置有码盘托点胶头(97),侧部设置有码盘托推出气缸(95),所述的码盘托进料槽(92)连接有振动送料盘,所述的码盘托点胶头(97)连接有码盘托点胶给进气缸(96),所述的码盘托推出气缸(95)配合有码盘托取料机械手(98),且码盘托取料机械手(98)与输送槽(3)上设置的转子轴(60)配合,所述的振动送料盘、码盘托点胶升降气缸(94)、码盘托推出气缸(95)、码盘托点胶给进气缸(96)、码盘托点胶头(97)和码盘托取料机械手(98)连接到配电控制箱(2)。

进一步的,所述的输送槽(3)上方位于打轴装置(6)、轴承组装装置(10)和码盘托组装装置(11)的右侧设置有压紧装置(7),所述的压紧装置(7)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压紧气缸,所述的压紧气缸连接有压紧头,所述的压紧头连接到配电控制箱(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采用两个分开的输送槽配合给进装置运送转子壳,在两个输送槽对接的部位设置翻转装置,在前一个输送槽上依次设置进料装置、外壳打胶装置、打轴装置,在后一个输送槽上设置轴打胶装置、轴承组装装置、码盘托组装装置和出料装置,实现了转子轴承的自动化操作,极大的提高了装配的效率。

2、给进装置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设计巧妙,可以精准的实现转子壳在输送槽上的给进,进而可以确保转子轴与各个组装装置精准配合。

3、外壳点胶装置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取料气动马达可以径外壳取料机械手上夹持的外壳转送到外壳点胶载具上,实现精准的点胶。

4、点胶转动电机的设计,可以使外壳电机载具转动,进而可以使转子外壳的点胶更为精准。

5、取料升降导杆和升降限位块的设计,可以确保取料升降座在升降的过程中不会发生轨迹偏移,同时还能确保其升降的幅度不会过大,进而可以防止外壳取料机械手与输送槽产品碰撞干涉。

6、打轴装置的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可以精准的将转子轴与其中的一个轴承组装到一起,并且精准的安装到输送槽内的转子外壳内。

7、翻转装置的结构简单,且可以通过翻转活动气缸实现左右调位,使翻转后的转子外壳更好的与给进装置配合。

8、轴打胶装置的结构巧妙,操作简便,先通过点胶头对轴打胶海绵进行打胶,再通过轴打胶海绵对转子轴进行抹胶,极大的提高了打胶的效率,同时也避免了设备发生干涉。

9、轴承组装装置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可以对轴承实现打胶,进而极大的方便了轴承与转子轴的组装,提高了组装的效果。

10、码盘托组装装置的设计巧妙,极大的利用使用面积,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多个操作同步进行,极大的提高了马托盘组装的效率,同时还能对码盘托实现点胶操作。

11、压紧装置的设计,可以使转子轴与转子外壳、轴承和码盘托的配合的更为紧密和精准。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转子轴承的自动装配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给进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外壳打胶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打轴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翻转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轴打胶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轴承组装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码盘托组装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所示文字标注表示为:1、机架:2、配电控制箱;3、输送槽;4、给进装置;5、外壳打胶装置;6、打轴装置;7、压紧装置;8、翻转装置;9、轴打胶装置;10、轴承组装装置;11、码盘托组装装置;12、下料机械手;13、下料输送装置;14、上料输送带;15、卷料送料盘;16、对接输送带;21、给进座;22、给进气缸;23、给进活动座;24、给进活动导杆;25、给进升降气缸;26、给进升降座;27、给进升降导杆;28、配合给进块;31、外壳取料座;32、取料气压马达;33、取料转动座;34、取料升降气缸;35、取料升降座;36、取料升降导杆;37、取料限位块;38、外壳打胶座;39、外壳打胶载具;40、外壳打胶转动电机;41、外壳点胶头;42、外壳点胶推进气缸;43、外壳取料机械手;51、打轴座;52、打轴组装座;53、第一轴承存储筒;54、第一轴承上料气缸;55、第一轴承给进气缸;56、取轴气缸;57、取轴配合块;58、轴存放盒;59、转子轴顶出气缸;60、转子轴;61、压轴气缸;63、打轴取料机械手;64、翻转活动气缸;65、翻转活动座;66、翻转气压马达;67、翻转夹料气缸;68、翻转夹料块;71、轴打胶座;72、轴打胶升降气缸;73;轴打胶升降座;74、轴打胶电机;75、轴打胶海绵;76、轴打胶点胶头;77、轴打胶推进气缸;81、轴承组装座;82、第二轴承存储筒;83、第二轴承上料气缸;84、第二轴承给进槽;85、第二轴承给进气缸;86、轴承点胶推进气缸;87、轴承点胶头;88、轴承取料机械手;91、码盘托组装座;92、码盘托进料槽;93、码盘托点胶载具;94、码盘托点胶升降气缸;95、码盘托推出气缸;96、码盘托点胶给进气缸;97、码盘托点胶头;98、码盘托取料机械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图8所示,本发明的具体结构为:一种转子轴承的自动装配机,它包括机架1和配电控制箱2,所述的机架1上设置有两段与转子壳配合的输送槽3,且两段输送槽3之间设置有翻转装置8,左输送槽的左侧设置有与其配合的对接输送带16,所述的对接输送带16的另一端连接有上料输送带14,所述的上料输送带14的末端设置有连接有卷料电机的卷料送料盘15,且左输送槽上设置有与转子外壳配合的外壳打胶装置5和打轴装置6,右输送槽的右端通过下料机械手12连接有下料输送装置13,且右输送槽上设置有与转子外壳配合的轴打胶装置9、轴承组装装置10和马托盘组装装置11,所述的输送槽3配合有给进装置4,所述的给进装置4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给进座21,所述的给进座21上设置有给进气缸22,所述的给进气缸22上设置有给进活动座23,且给进活动座23与给进座21上设置的给进活动导杆24配合,所述的给进活动座23上设置有给进升降气缸25、所述的给进升降气缸25连接有给进升降座26,且给进升降座26与给进活动座23上设置的给进升降导杆27配合,所述的给进升降座26上设置有与输送槽3上的转子外壳配合的配合给进块28,所述的上料输送带14、卷料电机、对接输送带16、外壳打胶装置5、打轴装置6、翻转装置8、轴打胶装置9、轴承组装装置10、马托盘组装装置11、给进活动气缸22和给进升降气缸25连接到配电控制箱2。

优选的,所述的外壳点胶装置5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外壳取料座31和外壳打胶座38,所述的外壳取料座38上通过取料气压马达32连接有取料转动座33,所述的取料转动座33上通过取料升降气缸34连接有取料升降座35,所述的取料升降座35上设置有与输送槽3上的转子壳配合的外壳取料机械手43,且外壳取料机械手43与外壳打胶座38上设置的外壳打胶载具39配合,所述的外壳打胶载具39的上方倾斜设置有外壳点胶头41,所述的外壳点胶头41与机架1上的外壳点胶推进气缸42连接,所述的取料气压马达32、取料升降气缸34、外壳取料机械手43、外壳点胶头41和外壳点胶推进气缸42连接到配电控制箱2。

优选的,所述的外壳打胶载具39的下端通过同步带与外壳打胶座38上设置的外壳打胶转动电机40连接,所述的外壳打胶转动电机40连接到配电控制箱2。

优选的,所述的取料升降座35与取料转动座33上设置的取料升降导杆36配合,且取料升降导杆36的下端设置有取料限位块37。

优选的,所述的打轴装置6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打轴座51,所述的打轴座51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轴存放盒58和转子轴顶出气缸59,所述的打轴座51上设置有打轴组装座52,所述的打轴组装座52上设置有第一轴承存储筒53,所述的第一轴承存储筒53的下方设置有与其配合的第一轴承上料气缸54,且大轴组装座52上设置有第一轴承上料气缸54配合的第一轴承给进槽,所述的第一轴承给进槽配合有第一轴承给进气缸55,所述的大轴组装座52上设置有取轴气缸56,所述的取轴气缸56连接有与转子轴顶出气缸59上的转子轴60配合的取轴配合块57,且取轴配合块57与第一轴承给进槽内的轴承配合,所述的取料配合块57与第一轴承给进槽配合的部位上方设置有压轴气缸61,所述的机架1上设置有第一轴承给进槽配合的打轴取料机械手63,且打轴取料机械手63与输送槽3内的外壳配合,所述的转子轴顶出气缸59、第一轴承上料气缸54、第一轴承给进气缸55、取轴气缸56、压轴气缸61和打轴取料机械手63连接到配电控制箱2。

优选的,所述的翻转装置8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翻转活动气缸64,所述的翻转活动气缸64连接有翻转活动块65,所述的翻转活动块65上设置有翻转气压马达66,所述的翻转气压马达66连接有翻转夹料气缸67,所述的翻转夹料气缸67连接有与转子壳配合的翻转夹料块68,所述的翻转活动气缸64、翻转气压马达66和翻转夹料气缸67连接到配电控制箱2。

优选的,所述的轴打胶装置9包括轴打胶座71,所述的轴打胶座71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轴打胶升降气缸72和轴打胶升降座73,所述的轴打胶升降座73上设置有轴打胶电机74,所述的轴打胶电机74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与输送槽3上的转子轴60配合的轴打胶海绵75,所述的机架1上设置有轴打胶推进气缸77,所述的轴打胶推进气缸77上设置有轴打胶海绵75配合的轴打胶点胶头76,所述的轴打胶升降气缸72、轴打胶电机74、轴打胶推进气缸77和轴打胶点胶头76连接到配电控制箱2。

优选的,所述的轴承组装装置10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轴承组装座81,所述的轴承组装座81上设置有第二轴承存储筒82,所述的第二轴承存储筒82的下方配合有第二轴承上料气缸83,且轴承组装座81上设置有第二轴承给进槽84,所述的第二轴承给进槽84配合有第二轴承给进气缸85,所述的第二轴承给进槽84上方配合有轴承点胶头87和轴承取料机械手88,所述的轴承点胶头87与机架1上设置的轴承点胶推进气缸96配合,所述的轴承取料机械手88与输送槽3内的转子轴60配合,所述的第二轴承上料气缸83、第二轴承给进气缸85、轴承点胶推进气缸86、轴承点胶头87和轴承取料机械手88连接到配电控制箱2。

优选的,所述的码盘托组装装置11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码盘托组装座91,所述的码盘托组装座91上设置有码盘托点胶载具93,所述的码盘托点胶载具93的后侧连接有码盘托进料槽92,下部设置有码盘托点胶升降气缸94,上部设置有码盘托点胶头97,侧部设置有码盘托推出气缸95,所述的码盘托进料槽92连接有振动送料盘,所述的码盘托点胶头97连接有码盘托点胶给进气缸96,所述的码盘托推出气缸95配合有码盘托取料机械手98,且码盘托取料机械手98与输送槽3上设置的转子轴60配合,所述的振动送料盘、码盘托点胶升降气缸94、码盘托推出气缸95、码盘托点胶给进气缸96、码盘托点胶头97和码盘托取料机械手98连接到配电控制箱2。

优选的,所述的输送槽3上方位于打轴装置6、轴承组装装置10和码盘托组装装置11的右侧设置有压紧装置7,所述的压紧装置7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压紧气缸,所述的压紧气缸连接有压紧头,所述的压紧头连接到配电控制箱2。

具体使用,先将转子轴60放置到轴存放盒58中、将轴承放置到两个轴承存储筒中,将码盘托放置到振动送料盘内,然后通过配电控制箱2控制上料输送带14运转,并将外壳放上上料输送带14,经过卷料送料盘15单个的进入到对输送带16上,并进入到左侧的输送槽中,之后通过给进装置的操作,使转子外壳向右给进,经过外壳打胶装置5时,被外壳取料机械手43取走,并经过取料气动马达32转动180度放置到外壳打胶载具39上,之后通过外壳打胶转动电机40带动外壳打胶载具39转动,之后通过外壳点胶头41进行点胶,点胶完毕后再次放置到输送槽3中继续输送,于此同时,打轴装置6正在工位,将通过转子轴顶出气缸59将转子轴60顶出,并通过去轴配合块57将其与第衣轴承给进槽内的轴承配合,之后通过压轴气缸将转子轴压入轴承中,再通过打轴取料机械63将其插入输送槽3内的转子外壳中,然后继续给进到压紧装置7进行压紧,在继续给进到左侧输送槽的末端,通过翻转装置8将其翻转180度后放置到右侧的输送槽3内,于此同时,轴打胶点胶头76对轴打胶海绵75进行打胶,当转子外壳给进到轴打胶装置9下方时,通过轴打胶升降气缸72带动轴打胶海绵75对转子轴60进行打胶,然后继续给进,于此同时,轴承组装装置10中的轴承已被打好胶,并被轴承取料机械手88夹持住,当转子轴60给进到轴承组装装置10中时,轴承取料机械手88将已经打好胶的轴承套在转子轴60上,并继续输送经过压紧装置7压紧后进入到码盘托组装装置11的下方,通过配电控制箱2控制振动送料盘送料,并通过码盘托点胶头对码盘托进行点胶,然后通过码盘托推出气缸推出,并通过码盘托取料机械手98将其夹持住,并套在转子轴60上,然后继续给进经压紧装置7压紧后进入到右侧输送槽的末端,并通过下料机械手12将其抓取到下料输送装置13上进行下料。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